SOGO論壇

標題: 古寧頭戰役 [列印本頁]

作者: 龍神    時間: 2007-6-20 23:34:39     標題: 古寧頭戰役

民38年西元1949

地點:金門。

原由:
民國三十八年秋,中共渡江南下,十月中旬廈門淪陷,國軍轉進金門。中共欲先攻金門、再取澎湖,以作為進犯台灣之根據地。因此乃於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夜,以各型船艇兩百餘艘,自蓮河、燠頭、大二澄等地發航,向金門本島進犯。

中共部隊強行在壟口、東西一點紅附近,朝古寧地區登陸,國共二軍在古寧頭地區發生激戰,經在十月二十七日晨徹底摧毀來犯共軍,榮得輝煌的勝利,此役後稱為「古寧頭戰役」。

金門軍民為緬懷先烈,激勵來者,特在昔日古戰場遺址上構築「古寧頭戰史館」乙座。戰史館外部造型為仿古城堡式,正門城廓兩邊,各有巨塑浮雕,館前正中擺置「三勇士」精神塑像,兩側花圃置「金門之熊」戰軍各乙部。

館內陳列油畫多幅,係描繪古寧頭大捷前及戰役中國軍構築工事,加強備戰及英勇抗敵之油畫寫景圖,並陳列鹵獲之輕重兵器。

古寧頭戰役不僅旋乾轉坤,開啟國運,為台澎金馬帶來五十年之安定與繁榮。今日古寧頭戰史館已成為金門觀光旅遊的重要據點之一。

古寧頭戰役前後始末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如赤壁之戰、肥水之戰和國共近期的古寧頭之役,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原是強勢的一方因主帥驕兵輕敵,在敵情不明的狀況下伐兵,結果都敗在一個「水」字底下,三個結果也都開創當代歷史的鼎立新局面!

西元1945年﹝即民國卅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共產黨在其蘇聯老大哥的支援下,迅速的由山西、山東省奔向東北九省,接收了日本關東軍的精良武器與裝備,頓時使共軍由抗日僅是打遊擊的裝備,變成一支武器與裝備勝過中央國軍的隊伍,這也是共產黨全面叛變的本錢,加上二戰剛結束,中國原本九百萬大軍實施裁軍歸建,被裁軍的冗員全數爲共軍所吸收,這也使共產黨的解放軍如虎添翼,加上戰後民不寮生、民心向背,國府處治不當。

1949年共軍渡江後京滬失守,蔣介石總統下野中央政府遷都廣州,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的狀況下中華民國政府已處風雨飄渺之秋。

1949年元月徐蚌會戰即將結束,國軍慘敗損失五十六個正規師約五十五萬人
,蔣介石總統在其國師建議下早已看出大陸江山不保,並做迅速遷往臺灣有水之處打算﹝當時國師建議有水處即能保命,經國師堪輿認定臺灣優於海南﹞,因此在其下野之際將故宮博物院之國寶及中央銀行部份國庫黃金、白銀先行運往台灣
,並爲將來反攻之必要在1948年都無軍隊駐防的金門島,由上海建築包商興建海岸班防衛崗哨、碉堡廿餘處,以利未來不時之須,蔣介石總統當時的高瞻遠望確實爲臺灣帶來萬年根基。

1949年元月份國軍廿二兵團李良榮司令﹝陸軍中將、黃埔一期,國父閱兵時還至排尾拍拍李將軍的肩膀稱好小子﹞命直屬戰車營陳振威營長等至上海碼頭接廿餘輛美制M5A1戰車,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棄置于菲律賓叢林的報廢車輛長年經過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早已生銹斑剝了,根本沒炮管及油箱,能稱得上是戰車嗎?充其量只是一具鐵殼子,但徐蚌會戰後戰車都打光了,也只好撿些破銅爛鐵將就將就,經過四十幾天克難的整修,後來這廿餘輛美制M5A1破銅爛鐵戰車居然變成金門保衛戰的鐵甲雄師,甚至被封爲「金門之熊」想起來實令人可笑與可悲。

國軍背景
1949年9月共軍第十兵團所屬第28軍、29軍、31軍業逼近福建沿海,由共軍的「長勝將軍」葉飛率軍對國民黨軍作最後的殲滅打擊。當時國軍由湯恩伯上將領軍剛由福建省撤退至閩南九龍江出海口兩大島嶼廈門島、金門島駐防,十月初,不善海戰的土八路四個連,強攻鼓浪嶼全數招守軍殲滅,這也是國共自徐蚌會戰後國軍第一次打勝仗﹝其實共軍過江後,國共之戰根本沒對過陣﹞,可惜湯恩伯將軍不察鼓浪嶼之戰爲佯功,10月17日共軍主力強行登陸廈門島,湯恩伯將軍只好轉進金門﹝湯將軍早將軍部參謀移至金廈水域的軍艦上以防萬一﹞!

論金門島及烈嶼﹝小金門﹞大大小小十三個島嶼,大金門東距廈門十公里,北距大陸九公里,島長二十公里,寬十四公里,面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形狀像個啞鈴,東部多高山,西部多丘陵,北岸瓊林至後沙到西北角古寧頭一帶都爲黃白色沙質硬灘,礁石不多,確實是個理想大規模登陸的地點。

當時據守金門防務爲國軍廿二兵團下轄第五軍由高吉人中將駐防小金門與大二膽島,兵力約三千人,另第廿五軍由軍長沈向奎,轄40師、青年軍201師、廈門要塞迫擊炮營守金西地區,第45師、戰車營、201師炮兵營、118師一團守金東地區,兵力約一萬七千人,合計金門總兵力約二萬人。

青年軍201師原有三個團,603團已先奉命支援馬尾戰線,一去無回,金西地區駐防實際僅有601、602兩個團,擔任瓊林至後沙、壟口、湖尾、以迄古寧頭一帶,尤其壟口至古寧頭「東西一點紅」之間海岸,正面廣約五千公尺,縱深也有五、六百公尺的地方,湯恩伯將軍認定爲共軍來犯最可能的地方﹝湯恩伯將軍自徐蚌會戰後一路長敗,想不到在最後生死交關竟然料事如神﹞,要601、602這兩個團加強攻式、嚴加戒備。201師鄭果師長下令構築土堡,各堡間距視地型六○公尺至二○○公尺不等,並發動當地各村民衆捐輸門板、窯磚、紅土,日夜趕工,竟在短短二、三天內完成二百多個土堡。當時擔任青年軍小班長的現立法委員、大法官李志鵬駐守在安岐村,爲了在沙地構築機槍陣地,金門當地也沒樹木、水泥供構築,後僅得「借用」安岐村民家的門板,門板不夠時最後甚至「借用」古寧頭山地的墓碑,聽說他那個班大概「借用」卅余塊古甯頭居民祖先的「門板」,爲了救國安家,情急之下也是萬不得已,當時所有拆屋及「借用」門板等民間物品,軍方都有悉數打借條,言明他日反攻大陸後由福建省政府賠償,後於民國七十年間業由國防部理賠每戶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

10月22日由金門安岐海灘北望大嶝、小嶝島嶼,集滿大大小小的帆船、舢舨,金門守軍亦接獲蔣介石﹝時乃任國民黨總裁﹞指示當月漲潮則是共軍最有可能來犯時機,要守軍嚴加戒備,鄭師長要海防衛兵發現敵蹤鳴槍三發示警。10月24日上午葉飛於廈門召開攻金最後一次會議,會中據情報顯示由廣東潮汕撤走的國軍第19軍,有可能增援金門,不過目前去向不明,因此遂決定依副軍長蕭鋒所擬定攻金計劃,先由共軍28軍82師之244團、84師251團和29軍85師之253團組成攻擊金門先鋒第一梯隊,並決定10月25日淩晨許登陸古寧頭至壟口「東西一點紅」海灘。適時金門防衛司令李良榮亦主持軍事會議,湯恩伯將軍列席指導,也決定該日10月24日下午於東西一點紅海灘舉行步戰協同反登陸演習,一時古寧頭至壟口海灘黃沙滾滾、炮聲隆隆,一場決定勝負扭轉乾坤的戰役。
-----------------------------------
也許古寧頭戰役我想很多人都忘記了吧!所以小弟才會去找了上面這一些資料來
給大家看看,沒有以前我們偉大的國軍也不會有我們現在安逸的生活,雖然我們
現在生長於物質優渥的年代,沒辦法體會出我們政府當初的艱辛困苦,我們台灣
這塊土地可以這麼的安逸,真的要好好感謝當初跟現在的軍人在澎湖、金門、馬
祖三各地方守衛我們,所以我們真的要好好感謝前人,我想當初要不是有蔣介石
總統看出大陸江山不保,我想我們也沒有辦法過者安逸舒適的日子。

這是我們前人的戰役,希望大家不要批評已故人員,請大家往好的方面著想唷!
畢竟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自己人當然不能批評自己同胞!!

作者: 葉開    時間: 2007-6-21 08:26: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風乘騎俠    時間: 2007-6-21 09:02:11

紀金門古寧頭之役


劉雲瀚


一、緒言


——古寧頭戰役之時代意義——

    金門古寧頭戰役發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凌晨二時許,結束於二十七日上午十時許,歷時三晝夜。就作戰規模而言,在近代戰史上不過像滄海中一個小小的漩渦而已。即以我國民革命軍以往的戰史相比,也如小巫之見大巫,不可同日而語。但其所具之時代意義,則頗重大,影響也很深遠。

    大陸戡亂軍事屢遭挫折,到了三十八年秋冬之交,更是急轉直下,軍事節節失利,士氣消沉,人心頹廢,內政、外交、經濟亦異常混亂,情勢萬分險惡。幸賴我偉大領袖蔣公始終堅定如一,砥柱中流;已故陳副總辭公(誠)秉承蔣公意旨,總綰東南軍政,不避艱危,不辭勞怨,輔翊籌運;前方將士深受感召,遂有古寧頭之捷。挽回頹運,開拓新局,底定中興,創下一個歷史的契機。

    今行政院蔣院長經國先生曾說過:「當三十八年金門古寧頭戰役,我們把共匪登陸的部隊全部消滅了的那一天,我從金門回到臺北,向總裁報告:『金門古寧頭大捷了,這一次我們全勝了』。總裁很高興的說:『這是我們革命軍轉敗爲防的開始,是我們第一次把共匪的軍隊打得全軍覆沒』。」這一戰役的時代意義於此可見。

    中國之友前美國參議員諾蘭先生伉儷於是年十一月十九日來華訪問,曾蒞金門憑弔古寧頭戰場。離臺時,在機場對爲他送行。當時的東南軍政長官兼臺灣省主席陳辭公說:「金門之戰的勝利,可以媲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色當之戰,同是轉敗爲勝的轉捩點」。國際友人語重心長,溢美之詞,益用自勵。

    古寧頭之捷,直接給予驕狂之匪軍以當頭棒暍,痛挫其兇燄;也重振了我國民革命之聲威,鼓舞了民心士氣。軍隊恢復了與匪拚鬥到底的決心,人民有了信賴政府,團結奮門的信心。繼之而有舟山登步島之勝利。金門之卓然屹立,進而與馬租互爲犄角,直接封鎖了廈門灣與閩江口的進出路,使匪不得利用廈門與福州兩個最接近臺澎的大陸海岸兩大港口,遮斷了匪軍艦船在臺灣海峡之活動,二十多年來匪軍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屏障臺澎安如磐石。「八二三」臺海戰役。又使匪軍鍛羽而歸,金門地位之重要與日俱增,更無論矣。

    四十四年大陳撤守後,總統蔣公更明白宣示:「無金門便無臺澎。有臺澎便有大陸」。二十餘年來先後巡視金門達三十三次之多,可見對金門戰略價值之重視與確保金門之堅定決心。回憶昔年,總統蔣公指示要加強金門防務,實施工事地下化,以求保持戰力,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要在太武山開墼坑道。我當時適承乏工兵署署長,得參與其役,協助金防部策劃與施工指導及後勤支援之責,在困難重重之下,卒賴金門官兵胼手胝足,焚膏繼晷,締造此一偉績,使今日金門,在戰備上堅強無比,固若金湯,此皆總統蔣公高瞻遠矚,親加督導有以致之也。

    匪軍之進犯金門,策劃棊詳,準備極周,部隊精銳,裝備優良,志在必得;而我軍以人員不足,装備不全之師應戰,兩相比較,顯居劣勢,卒能使來犯之匪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創造古寧頭大捷,成爲國軍在島嶼防禦的反登陸戰中,以寡勝眾,全殲敵軍的一個成功戰例。如果對這一戰役的作戰經過,和匪軍究竟犯了一些什麼樣的重大錯誤?才遭致這樣惨重的失敗;我軍又憑什麼打了這次勝仗?倘詳加研討,也許是一件頗饒興趣的事。爰將本戰役戰前的一般情勢,和作戰經過。以及匪我兩軍戰略戰術上之得失關鍵所在。分別加以敘述,并予以客觀的檢討與評論,略提管窺之見,藉供參考。


二、戰前一般情勢


㈠ 金門之地略形勢與地形概要


1.地略形勢(參閱附圖一)
 
金門島群位於我國大陸東南沿海滬港(上海、香港)航路之中心,共有大小島嶼十二個,雄峙於廈門灣之口外,一衣帶水,鄰近大陸海岸,是福建省的一個縣。以大金門本島最大,小金門(一名烈嶼)次之;另有大擔二擔兩小島則東西併列於金門與匪據之青嶼、浯嶼間,扼制匪據廈門灣西南之進出口,爲金門島西侧之屏衛。由大金門東部東北端之馬山距匪據角嶼僅二千三百公尺,爲由金門離大陸沿海匪區最近之點;由金門西部古寧頭一帶海岸距離大陸海岸則約在六至十餘公里不等;全島各地均在大陸海岸岸砲射程之內。

    至金門與臺、澎之間,由金門向東距澎湖馬公八十有二海浬;距臺灣南部高雄一百五十海浬,距北部淡水、基隆一百九十餘海浬。因知,這一島群恰好封鎖了大陸沿海離臺灣、澎湖最近的一個港口——廈門。

    歷史上由大陸對臺、澎用兵,多以金、廈爲基地。由此出發,先取澎湖,再奪臺灣。明末鄭成功是由金、廈而取臺澎。以後滿清的攻取臺、澎,也是先屯兵金廈,乘隙攻佔澎湖,再由澎湖窥伺臺灣。古寧頭之役所俘獲之匪軍作戰命令中,亦有「奪取金門,解放全福建。并建立爾後攻擊臺灣之基地」等語。

    故金馬實是控制臺灣海峽,屏障臺澎的前衛基地。將來反攻大陸時,又可作爲登上大陸之跳板。由此可見其所處的地略形勢是十分重要的。由附圖一即可看出金馬與臺澎形勢之一般。


2.地形概要(參閱附圖二)

 
茲祇就作戰地區金門本島(大金門)當時的地形作一簡介。(現在的地形由於建設進步,已有許多變遷。)

    金門本島之形勢如一啞鈴形;中央狹窄爲一腰部,將本島分爲東部與西部;面積共計一百六十四平方公里。本島除太武山外,多爲起伏丘陵地。太武山横亘於本島之東南部,雄瞰本島,海拔三百廿六點七公尺,山之大部爲花崗岩質。

    古寧頭位於金門本島西北端,是由林厝向西南延伸出去的一個突出部,宛若一隻手臂,中間隔了一個海灣(原名雙鲤湖)與湖下相對,落潮後,由湖下至古寧頭之一突出部可以徒涉。(此處現已築成一堤,蓄水成湖,改名爲「慈湖」,爲金門風景區之一。)古寧頭的地形。大部是起伏的丘阜,其西北端海序有一段削壁。

    本島之海岸線全長約八十八公里,東部多暗礁,其餘海岸除削壁、地隙外,悉爲沙灘,料羅灣在本島之南部,面臨大海,爲本島最佳之停泊地,惜風浪甚大。

    金門縣城位於本島西部,島上所有家屋都是叠石作牆,相當堅固,利於防禦。


㈡ 匪我雙方一般狀况 (參閱附圖三)

 

1.匪軍狀況


「匪軍兵力態勢」:

    匪軍第十兵團偽司令員葉(匪)飛(轄廿八、廿九、卅一等三個軍)自三十八年八月竄陷福州後,隨即繼續南侵。九月底進出金廈外圍,比即準備同時進攻金廈。卒以船隻徵集過於困難,以及其他原因,乃延期於十月十五日先攻廈門。迄十七日攻佔廈門後,復準備十月廿日以偽廿八軍及偽廿九軍各選編精銳四個團,擔任攻擊大、小金門,命令業已下達,其第一梯隊且已集結完畢,但又因船隻集中不及,遂再順延至十月廿四日夜實施。迄十月廿四日匪之兵力配置態勢如附圖三。

    匪軍之指揮系統判斷如附表一。

 

根據當時情報所知匪軍狀况,及戰時鹵獲匪方文件,舆實際作戰經過,綜合研判匪軍作戰計劃概要如左:

    匪軍对金门之攻擊,預定以偽軍廿八軍之八十二師配屬八十四師第二五一團,及偽廿九軍之八十五師配屬八十七師之第二五九團共八個團,統歸偽廿八軍副軍長蕭鋒指揮。擔任攻擊大小金門之任務。由大小嶝島等地之砲兵群於登陸前行短暫之急襲射擊,支援其突擊部隊於后沙亘古寧頭間海岸強行登陸。爾後集中全力於一個方向,以數個箭頭向湖尾鄉、壠口迄寧頭間我軍陣地行突破。得手後,先站穩脚跟,爾後再以瓊林、沙頭(即尚義村)爲分界,阻擊東面守軍之西援,先殲滅西部守軍,然後轉移向東,再與由官澳、劉澳間登陸之匪軍聯合,以殲滅東部守軍。爾後另以一部(八十五師兩個團)自古寧頭、水頭間渡海,攻殲小金門之守軍。

    其第一梯隊突擊團登陸後,船隻即行返航。接運第二梯隊繼續渡海登陸。


2.我軍狀况


「我軍兵力態勢」:

    三十八年九月三日,我第二十二兵團(欠第五軍)奉福州綏署代主任湯恩伯將軍之命,配屬第八十軍之第二○一師(欠第六○三團)、戰車第三團之第一营(欠第二連)担任金門防務,奉命後即積極准備防務。

    九月中旬第五軍(欠第一六六師)歸還第二十二兵團建制,擔任小金門防務。十月初,第十二兵團之第十八軍(欠第四十三師)由潮汕轉移增防金門。在第十二兵團全部尚未到達接替防務之前,暂歸第二十二兵團李司令官指揮。當時第二十二兵團對金門守備之兵力部署如附圖三。

    十月十九日我第十二兵團司令部及第十九軍奉命續由潮汕轉移金門準備接防,二十二日夜船團到達金門料羅真灣,適海面風高浪大,登陸設備不夠,無法即時卸船。廷至二十三日入夜第十九軍軍部及直屬部隊與第十三師始行登陸,進駐金門城區附近。二十四日第十八師師部暨第五十二團登陸,進駐瓊林,該師之第五十四團則於二十五日晨戰事發生後始登陸。其第五十三團亦因尚未登陸而戰事發生,乃於二十五日晨轉運小金門增防。第十四師師部暨第四十二團於二十四日黄昏登陸,進駐金門城南、吳厝及金門舊城間,其第四十一團於二十四日晚登陸後隨即進駐頂埔下,其餘部隊則陸續於二十五日下午始登陸完畢。

    原預定於第十二兵團各部到達完畢後即接替第二十二兵團防務。擔任金門守備,不料於防務正待交接之際,匪即來犯。當時我軍之指揮系統如附表三。


「我軍作戰計劃概要」:

    戰前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綜合研判當時一般狀況後,策定金門防衞計劃要旨如左:

    併用直接與間接配備,分區防守,控制有力機動部隊,置重點於大金門西部,迅速加強野戰工事及副防禦,堅強固守,務求殲滅來犯匪軍於水際及灘頭,確保大、小金門及大二一擔諸島,封鎖廈門港口,以爲保衛臺澎之外圍據點。
三、作戰經過


㈠ 戰闘前匪我雙方之準備與行勤


1.匪軍方面:

    匪軍於接近金廈外圍後,爲準備對金廈進攻時,對攻擊各項準備有利計,乃先於十月九日十八時開始攻擊大嶝島。十曰晚佔領;十二日繼攻小嶝島,十三日佔領;迄十六日止,又先後佔領金門東北海上之角嶼、大伯、小伯等島嶼,將沿大陸海岸附近島嶼上之我軍迫退。原定十月二十日入夜後即開始登船渡海來犯,卒因船隻不夠,而延期。
十月二十日起,金門對岸之匪船逐日增多,往來頻繁,迄二十四日爲止。匪又陸續將各種火砲共三十餘門,逐漸推進至大伯、小伯、角嶼、大嶝、小嶝等島上及蓮河、圍頭一帶海岸邊。


2.我軍方面:

    戰前我軍鑒於匪軍之積極準備進犯,如箭在弦,一觸即發。一面積極加強工事,一面佈設水雷、地雷。

    空軍方面,爲摧毀匪軍之攻擊準備,由臺灣空軍基地,曾於十月十六、十八、十九等三天分別派遣機隊,連續偵炸金廈外圍及沿大陸海岸附近各島嶼之匪軍舆船隻。

    海軍方面,原在金門沿海擔任巡邏任務之艦艇,計有第二艦隊之中榮、楚觀、聯錚、202、203、南安、淮安及砲十五、十六等九艦艇,戰鬥發生後更加派太平艦前來增防。

    十月廿四日下午并在壠口迄古寧頭間海灘舉行一次步战聯合演習。


㈠ 戰鬥經過


十月二十五日(作戰第一天):


「匪軍之發航與登陸突擊」

    十月二十四日十九時,匪軍進犯金門行動開始發航。其第一梯隊於廿五日凌晨二時十分航進至金門之后沙、壠口、古寧頭一帶海面,距海岸約六七百公尺之虞。此時大伯、小伯、角嶼、大嶝、小嶝等島上之匪砲三十餘門,即開始向我官澳、西圃、觀音亭山至古寧頭間海岸行猛烈之急襲射擊,匪船在砲火掩護之下,逐漸接近海岸,強行登陸。迨至上岸後,建制異常混亂,因此,不能作有組織之戰門。惟雖在混亂情況之下,而匪兵仍能人自爲戰,紛紛向岸上突擊前進。


「水際與海岸戰門」

    當時我軍在后沙亘古寧頭一帶海岸擔任守備之部隊爲第二○一師(第六○一及六○二兩個團)。當匪軍強行登陸,向我海岸陣地突擊時,我守軍先以火力阻匪登陸,繼在陣地內與匪血戰,一時戰況至爲激烈。戰至近凌晨三點鐘時,我第一線守軍傷亡頗多,海岸第一線陣地被匪突破,我軍退守觀音亭山、湖尾鄉、安岐、埔頭亘一三二高地之線;繼上述各地又被匪竄入。


「匪軍自相混戰」

    廿五日晨四時前後,當匪第二五一團第一營進至湖南高地西端時。與先已到達該地之匪第二五三團第一營,因夜暗誤會,以致自相混戰,傷亡頗多,因此該兩部匪軍停滯於該地,惟其左右兩翼則仍繼續向南竄進。


「反擊戰鬥」

    反擊部署:

    十月廿五日凌晨三時許,正當灘頭戰鬥激烈進行,我海岸陣地已被匪突破之際,小金門及大金門東半部均尚無情況。第廿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綜合全盤情況,判斷匪軍登陸在壠口及其以西至古寧頭間地區,乃決心以機動部隊實施反擊。當作如下之部署:

    1.命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指揮第一一八師(欠第三五二團)配屬戰車第三連(欠一排)由現駐地分向現正竄向西山、觀音亭山、湖尾鄉及湖南等地之匪軍攻擊而殲滅之;

    第十九軍之第十八師其已登陸,進駐瓊林之部隊即就近歸十八軍高軍長指揮,該師尚未下船之第五十三團着即原船轉航小金門登陸,歸第五軍李軍長運成指揮;

    2.命第十九軍軍長劉雲瀚即與第廿五軍軍長沈向奎連絡,指揮該軍第十四師(欠第四十團),及第十三師之一部,由金門後埔向北推進,迎擊由安岐、埔頭南竄之匪,併積極向古寧頭進出,殲滅當面之匪軍,另以第四十師之迫擊砲全部配屬第十四師,以加強其火力。爾後由該兩軍長協商指揮當面之作戰。

    3.命戰車營營長陳振威即將控置爲預備隊之戰車兩排,進至瓊林待命。

    各部隊奉命後,即分別開始行動。本軍(第十九軍)因初到金門,通信網尚未建立,我即遵李司令官之電話指示,率必要幕僚組成軍指揮所,移駐金門城之第廿五軍軍部,與沈軍長就近會商,指揮作戟。

廿六日拂曉後,我軍乃以第一一八師及第十四師繼續向古寧頭及林厝、北山與南山一帶之殘匪進行最後之肅清攻擊。

    第一一八師(配屬第十八師第五十四團及戰車第一營(欠)與第二○一師美式山砲一連),於六時卅分開始向林厝及古寧頭等地之匪再興攻擊。右翼第五十四團於十一時卅分首先攻克北山東北端高地之匪軍陣地,直迫林厝東端之小高地,殲匪五百餘人;中央第三五四團向林厝東南高地攻擊;左翼第三五二團於九時許曾一度衝入林厝南端,匪軍隨即增援反撲,未逞,仍退守林厝村内。我軍復乘勝猛攻,逐屋戰鬥,鑽牆穿壁,節節進迫,戰至十一時卅分,匪傷亡枕藉,我軍乃運用喊話,促匪放下武器。殘匪千餘人,至此既飢且疲,已喪失戰意,除一部份匪幹仍潰竄古寧頭西南及北山等處之水泥碉堡頑抗外,餘皆舉手就俘。

    第十四師方面,除以原在埔頭西北之部隊,協同一一八師三五二團同時攻入林厝外,另以第四十一團團長廖先鴻率該團主力及配屬第二○一師第六○一團第一营(欠)於廿六日拂曉後乘落潮時,按前定計劃,由湖下涉水至對岸古寧頭西南突出部登陸,繞攻南山之西南;第四十二團則隨攻擊之進展,向林厝方向跟進。廖團長率部在古寧頭西南安全登陸後,即以團主力向南山攻擊,以第六○一團第一營沿古寧頭北海岸攻擊,雖遇匪之頑強抵抗,於當日十五時即已攻佔南山,續向北山之匪包圍而攻擊之,爾後即與來自東面之主玫擊部隊會師。

    十一時,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羅尤清公(卓英)偕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胡伯玉公(璉)到達金門戰場,置已在桌之午餐而不顥,立即枵腹親赴前線,首先驅車至湖南高地等十八軍指揮所,繼又至一三二高地本軍(第十九軍)指揮所,觀察戰况,並分別與各級指揮官通話,指示機宜,語多激勵,勉以滅此朝食。各部隊聞胡將軍蒞臨,士氣益奮。胡司令官自此時起即接掌指揮權,繼續指揮作戰。

    第一一八師李師長於攻克林厝後,續向北山及古寧頭之匪猛攻,戰車营則以第一連協同第三五四團攻擊。匪仍憑藉工事與家屋作困獸之門。此時戰車第一連連長胡克華忽收到胡司令官無線電話謂:「胡連長好久未見了,你們今天報仇的機會到了。你們不會忘記雙堆集的血債,希望你們多殺幾個共匪,爲己死的同志報仇,勇敢些!部除已經包圍上來了!」胡連長頓時精神百倍,率部向匪陣地猛衝。至十七時卅分步戰協同沖入北山東北匪軍堅守之據點,該地匪軍除伤亡及被俘外,仍有數目不詳之殘匪溃竄至海岸峭壁下。第三五二團方面於十五時許攻入北山村內,逐屋格鬥,將殘匪壓迫蝟縮於該村東北一隅,雖僅七百餘人,因多係匪幹,毒化較深,戰至十八時許,仍作困獸之鬥。時近薄暮,胡司令官决定繼續澈夜攻擊,李師長乃遵照指示,調整部署,準備繼續夜戰。此時第十四師第四十一團則由南山轉向海岸方面清掃。


十月二十七日(作戰第三天):


「戰場清掃」

    第一一八師李師長由昨(廿六)夜直至廿七日凌晨一時始殘匪之最後據點攻克,生俘匪軍三百餘人,仍有一股突圍,竄向海岸,又被我第三五四團截擊俘擄,倖存少數殘匪則乘夜暗作鳥獸散,當時星月無光,一片漆黑。且海岸邊之峭壁下,尚有不詳數目之匪隐藏,乃在南山與北山之北停止,待拂曉後再繼續清掃。

    廿七日拂曉後,我第一一八師及第十四師之一部繼續清掃戰場,有殘匪一股約一千三百餘人,藏匿於古寧頭西北端之削壁下沙灘上,似有圖謀候船逃遁之模樣,我第十四師發現後,當予圍攻,相持數小時,斃匪四百餘人,餘匪九百餘人已飢餓疲憊,無力再戰,乃集體繳械就俘。又斯日凌晨三時尚有匪軍第二五九團第三連約三十餘人,乘汽艇一艘(此艇擱淺於海灘上爲我俘獲)到達古寧頭北侧海岸,登陸後亦盡爲我軍所俘。全部戰鬥到廿七日十時許結束。惟廿七日夜廿二時許在安岐以南之山凹中又發現藏匿之匪二十餘人,悉被捕俘。

    至此所有登陸之匪,全部就殲。我軍歷三晝夜之苦戰,亦付出了相當重大之犧牲代價,幸終獲最後之勝利,創造了一個島嶼反登陸戰全勝的戰例。誠如我們國民革命軍之父,總統蔣公所論:「這是我們轉敗爲勝的開始,是我們第一次把共匪的軍隊打得全軍覆沒」的一此役計生俘匪軍七千三百四十一人,擊斃七千餘人,共計約一萬五千餘人。我軍負傷官兵共一千九百零八人,陣亡官兵一千二百七十九人,合計傷亡三千一百八十七人。陣亡階級最高者爲第十四師第四十二團上校團長李光前。
    前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故陳長官辭公(誠)於本(廿七)日下午率領有關人員親蒞金門,視察慰勉,及指示今後防務,處理後勤補給與傷患後送醫療等善後問題,並曾親往戰地巡視,在金留宿一夜。


㈢ 海空軍之協同作戰

    我海空軍在此次戰役中亦曾盡了極大的力量,或阻絕匪軍之增援,或轟擊匪軍之砲兵陣地,或支援地面戰鬥,處處于匪以重創,而對匪精神上之威脅尤大,使匪顧忌多端,行動受阻,貢獻良多。除以前略有述及外,茲再分述如左:

    十月廿五日晨五時,海軍中榮艦即在古寧頭以西海面協同戰門,以猛烈之火砲,阻嚇匪軍增援之企圖。嗣以該艦轉運陸軍部隊,又另派砲艦第二○號及南安艦協同陸軍作戰。

    廿六日晨三時許,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黎玉璽將軍率太平艦冒險惡風浪,馳往指揮砲艦二○二號及南安兩艦,協殲殘匪。黄昏時分,該兩艦位於古寧頭西北海面,徹夜巡擊,太平艦則進至古寧頭以北海面,用主砲向大嶝、澳頭等處之匪軍砲兵陣地制壓,並轟擊沿岸船隻,以阻止匪軍之增援。

    我空軍方面,連日以來,亦以大批飛機,攜帶重磅炸彈,飛臨金門上空,支援作戰。由十月廿五日至廿七日,不分晝夜,共出動一百四十餘架次,或支援地面戰門,或行阻絕作戰,或轟炸大嶝、小嶝、□江【析世鑒:□字,左爲“氵”旁,右爲“勹”內一“米”字。 】、蓮河、東園、蔡厝、汪厝、澳頭等處之匪軍砲兵陣地,及破壞其後方交通與海上補給,战果甚爲豐碩。


四、檢討與評論

    本戰役是一次小型島嶼的兩棲登陸戰與反登陸戰。惟匪軍是以陸地島嶼爲基地,由陸地登船,渡過一個海峽,到金門登陸,祇是由岸至岸的水上運動,既無海空軍的掩護和支援,而所使用的水運工具,又是極其古老的帆船。所以就匪方來說,實際上祇是一次由此岸到彼岸的水上運動之作戰,如同對大河川的渡河攻擊差不多,自難與現代化的兩棲作戰相提並論。

    關於本戰役對我今後反共復國大業的影響與評價,在前言中已說過,茲不贅述。現祇再就作戰方面,尤其是有關戰術上的得失加以檢討與評論,以擷取其經驗教訓,或有可供研究參考之處。


㈠ 匪軍的得失

    由鹵獲的匪軍文件,及綜合匪俘口供,再參證實戰經過,對於匪軍的得失,可概括有左列各點:


1. 匪軍的優點

    ⑴作戰構想尚稱適切:匪軍此次進犯金門的作戰構想,是奇襲與強襲並用。先在大金門西部登陸,佔領西部後再轉攻東部,同時另以一部由東部的官澳登陸,相互配合,會攻東部之我軍。爾後再分兵一部進攻小金門。由於大金門的地形是像一個啞鈴形,在瓊林與沙頭之間形成一狹窄之腰部,佔領此腰部後,即可將金門東西分隔,可以極少数之兵力。阻止我東部之守軍向西援助、因此,可將我軍分割,而收各個擊破之功。匪既不能同時向東西南部行兩棲攻擊,則此構想尚稱適切。

    ⑵戰前準備極爲周詳:匪軍此次進犯本來是很慎重其事,命令指示,亦頗詳細,戰前準備極爲周詳,參戰部隊亦曾施以反復嚴格之訓練,惟爲時甚暫。

    ⑶參戰部隊均屬精選:進犯之匪軍均係由匪第廿八及廿九兩軍中挑選之精銳,並充實其人員與裝備,戰門力相當堅強。并強調人自爲戰之獨立作戰精神。

    ⑷對船隻之管押特爲注意:所有押船人員及水手,均特別由各部隊中挑選而來,並規定專任押船之責,概不登陸參戰。


2.匪軍所犯的錯誤

    以下所舉匪軍的錯誤,即是匪軍致敗的原因,茲分述如後:

    ⑴驕狂輕敵:匪軍之計劃與準備雖如前述,甚爲慎重與周到。但他在精神上之目空一切,以爲挟百戰百勝之餘威,尤以對平潭、廈門、大嶝等島之探手即得,(按在此以前,匪軍尚無對島嶼作戰之經驗),益增其驕狂之氣。於志得意滿之餘,認爲對蕞爾小島之金門定如採囊取物,垂手可得。大有滅此朝食之氣概。以爲只要登陸後,即可迫我軍不撤退即投降,而僅計其勝,未慮其敗。所以在計劃中儘是打的如意算盤,對於如果發生意外變化,應如何補救,則全無備用計劃。由此可知,匪軍根本上未料到,此次所遇之敵人,是如此堅強之勁敵。這是由於他驕狂輕敵之所致,也是「驕兵必敗」之應驗。

    ⑵既無支援亦無增援的兩棲登陸戰:此次匪軍渡海來犯,就其所使用之水運工具及各種條件來說,是夠不上稱爲兩棲作戰。但就常情而論,要渡過這樣一個約六至十公里寬闊,怒濤洶湧的海峽,制海及制空權又掌握在對方手中,在此情況之下,要想去到已有設防的對方海岸突擊登陸,至少必需具有若干兩棲作戰之特性,並須使用若干兩棲作戰之戰術與技術,方可達到目的。但匪軍在此役中既無支援又無增援,冒失而來,完全違犯了兩棲作戰的原財,宜其要惨敗。兹再一一分述如下:

    ——按兩棲作戰的特性之一,是要以三軍統合之力量,在敵人海岸或灘頭,形成雷霆萬鈞之態勢以摧毀敵人,方得以順利登陸,攻佔灘頭。其另一特性就是岸上戰力之逐增性,突擊初期,要從最初爲零點開始,以後賡續逐漸增強,直至達到遠较敵人爲優勢之兵力,始克佔領並鞏固灘頭陣地,爾後再向內陸擴展。同時更要有海、空支援,以阻絕敵部隊的運動而孤立目標區。

    ——此次匪軍進犯金門,既沒有海空軍的支援掩護,又沒有適合登陸用的艦艇來载運登陸部隊,僅憑以步兵爲主的陸軍和古老而又不夠數量的水運工具,來實行兩棲登陸戰,其困難與危險可想而知。因是匪軍在我海空軍的威脅之下,處處投鼠忌器,行動大受限制。

    ——就火力支援來說:按登陸部除在水上運動期間,是全失去了戰門力量,即上岸的初期乃至灘頭陣地未建立之前,仍然是最脆弱的時期。此時若無空軍,艦砲及地面砲兵等的火力予以支援,如遇防者的火力狙擊及強力抵抗與逆襲,此即面臨攸關登陸成敗的時期。此役匪軍雖然在大嶝、小嶝等島上配置各種地面火砲三十餘門,作爲火力支援,但由於口徑小,射程短,再加以觀测、通信聯絡等的不良,除了在二十五日凌晨登陸前曾發射了一陣外,以後在雙方接近,敵我難辨之時,即不能再得到火力支援。

    ——再就後續增援來說:由於匪軍所使用的渡海工具,全是臨時徵集的古老木質帆船。且其數量亦不夠,僅勉敷第一梯隊使用,其第二梯隊之運送,必待第一梯隊登陸後,原船回航再载運。但他沒有預計到,此種船隻在平坦的海灘上會被擱淺,根本就不能返航。此爲匪軍不能得到增援的原因之一。其次潮汐與風向之影響亦大。按第一梯隊於二時許高潮登陸後要經過三小時才拂曉,此時縱能佔領灘頭陣地以待第二梯隊之增援,但第二梯隊即使有船隻回航載運,亦須等待十二個小時以後,下午漲潮時,始能到達增援,故第一梯隊能否支持這樣久,以待後續部隊之來支援,亦是一大問題。再加以船隻不易控制,至使各船搶灘先後不一,以致部隊建制混亂,掌握與戰門均發生極大之不利,這也是由於古老的水運工具所生的缺點。由此可見,影響兩棲作戰之各項因素太多,如不能周詳考量,精密計劃,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矣。

    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可知匪第一梯隊登陸後,既乏支援又得不到增援,這是匪軍最大的失算。也是匪軍遭致全軍覆沒的各種原因中之最重大最主要的原因。

    ⑶情報不靈,判斷錯誤:按匪判断我第十八軍祗有第十一师在金门。因此连同第二○一師及第四十師之第一二○團等部,合計判斷我軍在大金門祗有六個團。至於我第十二兵團之全部轉運金門,及第十九軍之適時運到金門,則完全出乎敵人意料之外。這是由於匪軍情報不靈,判斷錯誤,因而對我軍戰力估計過低,以致驕狂輕敵,當亦爲其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⑷一再延遲攻金日期,以致逸失好機:匪軍自卅八年九日底進出金厦外圍後,原期于十月十二日對金門與厦門同時攻擊,後因部隊到達過遲及船隻徵集困難之原因,乃改於十月十五日先攻廈門,準備於十月廿日再攻金門,以後又因船隻集中不及,又再延至十月廿四日晚才開始實施。先後延遲了將近兩周的時間,致使我第十二兵團之第十九軍得以恰好在匪軍進犯之前夕及時趕到。這是匪軍把好機逸失了而遭致失敗之又一原因。

    ㈤登陸海灘及D日H時之選定問題:策定兩棲作戰計劃時,對登陸海灘及D日H時之選擇適當與否,將可決定登陸實施與建立灘頭陣地之成敗,因而也影響整個戰役之成敗。而三者是有相互連帶的關係。就此役匪軍對上述三者的選擇而論:其登陸海灘選在金門西部古寧頭一帶,這本是登陸金門最好的海灘,殊不知這一地區也是防者所嚴陣以待的地區,因而失去了奇襲之效,而奇襲是使兩棲作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至於D日H時問題,則頗值得研究:通常兩捿登陸最適合的H時是在清晨。此役匪軍選定的D日是十月廿五日,這是金門一年中的大潮日期,因當天的高潮是在凌晨二時四分,所以它的H時就選在二時稍過的高潮時間。度其原因:一則爲乘高潮可接近海岸搶灘;再則爲乘夜暗,利於隱蔽與奇襲;三則使其船隻能利用夜暗回航接運第二梯隊。然就實際作戰的經過來看,匪軍在上述時間登陸後,雖曾收到若干他所期望的利益,但其所受的害處,則不知要超過若干倍。因爲上岸後即須在已設訪的敵人陣地前實行夜間戰門。大部隊夜間作戰,在平常情況之下困難已經很多,而登陸作戰,更是困難倍增。致使匪軍尚未恢復建制,與組成灘頭陣地之前,即遭我軍迅雷不及掩耳之反擊,使匪軍不但不能立足,且在不到半天之內,即被殲滅過半,這就證明匪軍H時選定不當結果。


㈡ 我軍的得失

    我軍此役能將登陸之匪軍全部殲滅,自非偶然與僥倖而得,當由許多原因而造成,但也難免有若干缺點。所以我們雖然打了勝仗,仍然也有值得檢討與改進之處。茲將我軍的得失,分述如後:


1.勝利之因

    ⑴高級長官重視金門:總統蔣公生前對金門之重視,在前言中已說過,兹不贅述。其次就是當時身膺東南軍政重寄的東南軍政長官陳辭公(誠);辭公也深知金門馬祖與臺澎唇齒相依的關係,因此他無時無地不在籌思如何加強金馬的防務。再加上舟山羣島。當卅八年秋第十二兵團自江西逐次轉到廣東潮汕後,辭公鑒於不但金馬空虛,臺澎也同樣空虛,因此他即向總裁及中央軍事當局建議,將十二兵團用於加強臺澎金馬的防務。但因中央初有意防衞廣州,故曾一度擬將該兵團調往廣州,尚在舉棋不定之際。後因政府決定遷渝,不守廣州,於是十二兵團才確定歸辭公調度。其時正當匪軍於攻陷福州後,節節南竄,已進出到金厦的外圍了。辭公看到情勢日益嚴重,乃刻不容緩急令該兵團由潮汕轉往金門增防。而在最後的十九軍剛到達的當夜(十月廿四日夜),匪即來犯,以致該軍各部逐次上岸,隨即逐次加入戰鬥,時間上恰好趕上。這是由於高級長官重視金門,而造成古寧頭勝利的主因。
⑵我軍戰志堅強,有與金門共存亡的決心:當匪軍登陸時,在島上的部隊,上下一心,都抱定與金門共存亡的決心,所以一聲令下,甚至有不等待命令,即自動自發,爭先恐後,奮不顧身,去找匪拼鬥,戰志非常高昂。但由於部隊訓練不夠,新兵多,所以完全靠幹部身先士卒,帶頭前進,中下級幹部如此,高級的軍師長亦皆親臨前線,指揮督戰。各級幹部身先士卒,前仆後繼的英勇事蹟,在作戰經過中已略有述及。
    此役在古寧頭一帶海岸擔任守備的部隊是第二○一師兩個團。擔任機動反擊的部隊是第十二兵團的第十八、十九兩個軍(欠)。上述部隊除第二○一師较爲完整外,第十二兵團各部的兵員裝備都奇缺不全。按第十二兵團本是一支富有革命歷史,卓著戰績的部隊,但自卅七年多因增援徐州,軍次雙堆集,遭遇數倍之匪圍攻,卒因補給斷絕,最後戰至彈盡糧竭,始奉命突圍,(當時的司令官是黄維將軍)。因之元氣大喪,以後由智勇雙全、迭著戰功的胡將軍伯玉公(璉)收容整頓,在江西從新補充訓練,並得當時的江西省主席方天逸公(天)的大力支援,才很快的又站起來了。但倉促成軍,兵員裝備奇缺,補充困難。且有一批潮汕地區,新來投效的志願從軍青年,還穿着便服。以這樣不完整的部队,卒能將精銳的匪軍完全殲滅,所憑的是全靠革命精神與部隊傳統的戰鬥風氣。所以說古寧頭之勝利是由於精神戰勝,亦不爲過。

    ⑶計劃適切,指導正確:第廿二兵團李司令官良榮公、第十二兵團胡司令官伯玉公及第十八軍高軍長等高級指揮官判斷正確,對於防衞金門的計劃,及爾後的作戰指導均甚適切,指揮若定。故能收迅速殲匪之功。尤以胡司令官伯玉公於到達金門後,置已在桌之午餐而不顧,立即枵腹親赴前線指揮,其勇敢負責之精神,感人至深。

    ⑷反擊敏捷,步戰協同良好:由於計劃與準備之適切,再加以部隊戰志高昂,故我機動部隊於發現匪軍登陸後,在一二小時之內,即已開始出動,故能作到快攻猛打,使匪軍一上岸,立即遭到無情之打擊,毫無整頓喘息之機會。尤以第二八師三五三團第一、三兩营長,因電話聯絡中斷,在情況危急之下,獨斷專行,最先出動,進入匪登陸灘頭,與匪混戰,厥功尤偉,至足稱道。

    裝甲部隊由於其機動性大,衝擊力強,通常是反登陸戰最強有力的機動部隊。此役由於我有戰車部隊之協同,亦爲我迅速致勝原因之一。全戰役中,我戰車部隊除少數人員傷亡外,沒有一輛戰車受到損傷,亦可證匪軍明知我有戰車部隊,而對反戰車之準備舆戰技,如此疏忽,宜其要遭失敗也。

    ⑸沿海灘掃蕩之成功:第十八師尹師長配屬第十八軍,奉到高軍長命令後,即親率第五十二團及師部特務營(此時該師第五十三團已奉命轉用小金門,第五十四團尚未上岸),首先由瓊林集結出海岸,圍攻壠口之敵,將此敵消滅俊,即繼續沿海灘掃蕩前進,由匪軍之背進擊,尤其第五十二團團長孫竹筠,旺盛的攻擊精神,與大膽的行動,像一把尖刀般沿海灘直向古寧頭的敵後,插進去,首先進出到古寧頭西北及北山附近。我以爲這是反登陸戰中,一種最有力的戰術行動。

    ⑹海空軍之協同作戰:在前面檢討匪軍得失時曾說過,匪軍完全沒有海空軍,僅憑陸軍且以步兵爲主的一隻脚來演兩棲作戰的戲,顯得投鼠忌器,處處顧慮。故我海空軍除了實際上予匪轟擊,使其遭受了若干損傷外,而對匪精神上之威脅,或許還要大於物質上之損失,使其行動受制,也是我軍克奏膚功的原因之一。

   

    ⑺匪我兵力之比較:此役自表面上看,匪登陸兵力共約一萬五千餘人。而我軍在大金門島上之部隊,若按番號來估計,似屬絕對優勢。惟詳加分析,我軍之番號雖多,但兵員裝備均不足,總計我軍全部直接參加戰門之兵員,約在七八千人之間,故仍較匪軍爲劣勢。而裝備窳劣,訓練不足,惟差幸幹部多久經戰陣,經驗豐富。反之,匪軍則爲陳毅匪部中之勁旋,裝備精良,戰塲經驗豐富,且又輕嚴格挑選之精銳,并特別加以充實加強,戰鬥之前又曾實施嚴格之任務訓練,頗有攻佔金門之自信心,然而終至全軍覆沒,因知戰事之勝敗,固非全靠優勢與劣勢之比較。


2.我軍之缺點

    ⑴水際戰鬥收效不大:此役敵人是使用速度緩慢的帆船,既無鐵甲的掩護,又無機器動力來操縱行駛,而且在離岸約三百公尺之處,即離船跳水,利用浮器泅水而來,這是匪軍最脆弱,最危險的時期。我海岸防禦部隊,有既設的工事,和預先檩定的射擊準備,也設置了水雷和地雷,且有探照燈照明,在理論上應該可以予敵人以相當重大的損傷。可是這次戰役在水際戰鬥時,似乎沒有收到預期的戰果,這是值得檢討的。

    ⑵海灘戰鬥之檢討:第一天(廿五日)的海灘戰鬥,雖然戰果豐碩,已奠定了勝利的基礎,但登陸之匪尚未全部就殲,仍有相當數量之殘匪麕集於古寧頭、林厝、北山及南山一帶,利用我軍原設工事及村莊之堅固家屋,負嵎頑抗。致使以後曾付出更大的犧牲代價,并再費了一天半的時間,才將殘匪肅清。此或由於海灘防禦的配備上缺乏縱深亦其一因。如果我海岸守備部隊能夠在古寧頭、林厝、北山等地,構成幾個據點工事而堅守之,則匪就無法龜縮一處,利用原設工事及村莊家屋來作困獸之鬥,第一天的戰鬥就可能順利得多,戰果更爲豐碩了。

    ⑶機動部隊逐次使用:此役我機動部隊雖然行動敏捷爲我勝利之一原因,但因格於形勢,最初的配置稍嫌分散,因此在發起反擊時,不能行莸一之攻擊。如第三五三團分由頂堡及安岐出動後,各部在中途分別與匪遭遇而發生混戰,團長率團部及第五連據守安歧,而與各營連絡中斷,致形成各自爲戰。幸該團戰志堅強,各級仍能確實掌握,沉着應戰,卒能擊潰匪軍。又第三五二團因控置於東部沙美附近,以後調來參加反擊,逐次使用兵力。不過在第十九軍未到達之前,爲防匪由東部登陸,也不得不作如此之顧慮也。

    ⑷装備不全,缺乏攻堅武器:我軍雖有幾個軍的番號,但祇第二○一師有山砲兩門及要塞周書庠總台長之五七平射砲兩門。因此對水泥工事及石墙家屋之攻擊,僅憑步兵武器,很難奏功。這也是牽延時间及增大傷亡之原因。

    ⑸傷亡大,影響持續之戰力:各級官兵犧牲奮戰之精神,固屬可嘉,但因此造成重大之傷亡,影響作戰之持續力甚大。如若戰局不能迅速結束,則爾後當有難以爲繼之憾。此固由於我軍新兵太多,訓練不夠,武器裝備不良,匪軍又頑強,我下級幹部不能不藉血氣之勇以補物質上之不足,但終非善之善者也。允宜審察地形,講求戰法與技術,俾能以最少之犧牲代價,换取最大之戰果,始爲常則。


㈢總評論

    綜合以上的檢討,我們可以看出匪軍所犯的那些重大錯誤,都是違犯了兩棲作戰的原則,缺乏兩棲作戰的條件。但他竟敢輕睾妄動,貿然進犯,一則由於他根本不懂兩棲作戰,不知利害;再則由於他的驕狂輕敵,目空一切;因而鑄成了遭受全軍覆沒的大失敗。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我軍士氣低落,戰志動搖,和其他的島嶼一樣,匪來即退或降,則其後果,有不堪言者。

    我軍方面,雖有小疵,但就全般來說,仍是優點多於缺點。如上級判斷正確,增防部隊適時到達,作戰指導適切,沉着應戰,果敢行動,尤其全體官兵的精神旺盛,士氣高昂,誠如先哲所說:「將軍有必死之心,士卒無生還之念」,奮不顥身,勇敢犧牲,精神條件的發揚,已臻於極致,所以能够達成全殲匪軍,獲致大捷,確保金門的使命。因此,說古寧頭戰役之勝利,是精神戰勝,亦庶幾乎。


後記:

    一、當時我軍參戰的諸位將領,今多已榮遷。本文爲便於敘述起見,仍沿用舊日官階職位相稱,敬請原宥。

    二、由於缺少較詳細地圖參考,故文內有少數地名在要圖上缺少,未能參照補註,惟均無開宏旨。

    三、此役我忠勇將士或負傷或殉國者至多,惟因限於規定篇幅,致未能將其事蹟一一列舉,深以爲憾。


◆ ◆ ◆ 【以上全文完】 ◆ ◆ ◆

    以上《紀金門古寧頭之役》,是以《戰史論集》(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所收同名內容全文爲底本完成數位化處理。網際網路首發【析世鑒】。

    劉雲瀚先生,江西大庾人。中央軍校七期、陸軍大學十期畢業。曾任中華民國師、軍長、校長等職。


◆ 【彰往可以考來·後顧亦能前瞻】 ◆

   ★【析世鑒】製作組,提醒任何意圖對【析世鑒】有關發佈內容做再傳播者,請務必閱讀我們關於【析世鑒】發佈內容版權的各項聲明。

   ★【析世鑒】製作組,強烈鄙視任何未經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或著作財產權受讓人等同意而略去原著述人、相關出版資訊(例如:期刊名稱、期數;圖書名稱、出版機構等。)的轉發者及其相關行爲。

   ★ 除特別說明者外,【析世鑒】收入的閱讀文本,均是由【析世鑒】製作組完成數位化處理。

出處(劉雲瀚: 紀金門古寧頭之役 全文完博讯www.peacehall.com)
作者: 風乘騎俠    時間: 2007-6-21 13:09:06     標題: 古寧頭大捷 “軼事”(22p)

之所以稱之為“軼事”,則主要因為“金門之熊”在創造這一戰例之後,台灣軍方的軍史研究單位並未立即詳細記載下該坦克營在金門戰鬥中的具體行動細節,該營編纂的原始“戰鬥詳報”也因為那時戰局緊張而錯漏百齣。時至今日物換星移、人事凋零,只剩下當時在場的幾位軍官有限的文字記錄可供參考;而另一些國民黨陸軍出身的相關人士,又在編纂所謂“古寧頭大捷”戰史時,有掠美搶功之嫌,以致於不僅關於當時“金門之熊”這支裝甲部隊在金門戰役的表現,研究者們只會用模糊的“戰功厥偉”等空洞的形容詞一筆帶過,連其中那輛因禍得福、影響戰局發展的傳奇坦克故事,也已無人知其詳情,漸漸的,在遺忘中開始被人質疑,懷疑那則“軼事”根本就是台灣方面在金門前線得手後,自己編造出來,用來提高民心士氣的神話。但不管怎樣,筆者在對當時情況經過仔細研究後得出結論,有關“金門之熊”的傳說,是確實真實發生過的歷史,而且當時那輛坦克的乘員,至今仍有多數健在。

第66號坦克

  國民黨軍隊的金廈海域經歷了一連串的敗仗之後,雖然選擇固守金門,但守軍心中都曉得:一但再敗就難有所謂的“轉進”的空間與時間。10月24日早上,金門守軍高層召開作戰會議,由湯恩伯親自主持,會上依據氣候與情報,判斷出解放軍即將對金門發起進攻,湯恩伯雖在內戰中屢遭解放軍重挫,但此時,仍以堅定語氣指出:解放軍不攻金門則已,若攻金門必定會在金門西部的壟口至西一點紅之間海岸搶灘登陸,要求坦克部隊於該處加強步兵青年軍201師步兵、坦克協同演練。同時,對岸的解放軍部隊也已下達進攻金門的命令,並定於待10月24日晚上漲潮後,派出第一梯隊三個加強團,在金門西北沙灘搶灘,並於鞏固灘頭陣地後掩護後續部隊登島,一舉攻克大小金門。

  湯恩伯所指出的區域,正是坦克1營第3連(欠第3排)的守備地區,接到命令後,第3連連長帶著第1排3輛美制M5A1輕型坦克由連部出發至金門西部的燠熱海岸參加演習,第1排的排長是楊展中尉,同時也是66號坦克的車長,該坦克的駕駛員是班長唐再坤上士,炮手是熊震球上士,副駕駛員則是曾紹林上等兵。

  演習至黃昏時,排長楊展的66號坦克卻因履帶陷入沙溝而拋錨於壟口附近,一時搶修無效,天色又已逐漸暗下,連長便命令第一排留在原地,由64、65坦克保護66號拋錨坦克的夜間安全,並於夜間繼續搶救,其他車輛人員則隨連長返回連部用餐。但楊展的66號坦克當晚卻故障不斷,眼看晚餐時間已過,這群演習了一天后還在修車又沒吃晚飯的官兵,越發對66號坦克無力沒輒,維修師歐曉雲乾脆坐在海灘旁的修理工具箱上,乾脆對66號坦克來了個不搭理!

  到了晚上8、9點,金門對岸的解放軍已在陸續登船。而在金門的坦克3連連長在連部見前方第一排始終未歸,便帶了隨從親自開車摸黑前雲壟口查看,不料,連長乘坐的車輛竟也在途中拋錨,連長等人只好返回連部找人先去修理自己的車;於是,仍是只有由楊展指揮的第1排3輛坦克擺在壟口海灘。深夜降臨,楊展在11點後,曾返回連部找人手幫忙並捎回些飯菜,準備上全排士兵用餐完畢後再修車,這時除了22兵團太武山觀測所外,全金門島守軍皆已和島民一同進入夢鄉。

“金門之熊”第一炮

  10月24日夜間11點40分,解放軍的3個加強團船隊,正向金門西北方向的東一點紅至古寧頭之間行來,而在壟口陪著那輛拋錨坦克的坦克3連第1排,卻在準備享用那頓排長帶來的冷飯菜。至12點多,處於第一線的青年軍201師士兵發現海面有解放軍的先鋒突擊隊正在泅渡上岸,準備刺殺摸哨,掩護後續大部隊搶灘,立即鳴槍數響示警,這一槍開啟了金門戰役的序幕!

  在聽到信號彈警告後,楊展與其他士兵在對岸炮火轟擊下,趕緊登停在海灘上的3輛坦克,但乘員李禮仁登上65號車時,已被炮彈破片擊傷。由於拋錨的66號坦克沒能修復,於是楊展先在車中用無線電呼叫連部請求支援,然後命令另外兩輛無故障的坦克,以66號坦克為中心,移動至其左右排成橫隊,以確保66號坦克的安全。

  在解放軍的尖兵部隊登島之後的,緊接著便是解放軍登陸部隊,登陸部隊涉水搶灘後立即向201師海岸防線與陣地發起衝鋒,青年軍201師的灘岸火力網隨即猛烈開火,但由於防線太長兵力不足,加之後方增援不及時;半小時後,解放軍登陸部隊已突入青年軍第一線陣地內,雙方展開了白刃格鬥,並在近距離上互擲手榴彈,壟口灘頭陷入慘烈的喊殺混戰中。

  就在此時,第1排66號楊展的坦克接到了連部同意開火的命令,由於此時解放軍已接近至坦克前方,楊展遂即命令炮手熊震球上士開炮射擊,企圖以炮火用作觀測照明,查看黑夜中前方的情況。結果熊震球上士摸黑髮射的“金門之熊”第一炮,竟打中了解放軍民用帆船的桅桿,炮彈的高熱引燃了涂有油脂的船帆,並因海風助長火勢而燒到其它帆船,而一發不可收拾,楊展在看清這一情況後,隨後要求全排3輛坦克立刻開火,僅在一小時內,面對以3輛坦克形成的扇形壓制火力網,解放軍登陸部隊傷亡不斷增加,只得利用灘頭地形隱蔽,並繞到該坦克排的兩側黑暗處再向內陸突進,壟口正面海灘逐漸沉寂下來。

坦克阻擊戰

  但在壟口坦克火力網以外的其它地方,戰況仍十分激烈。201師防線被解放軍全面突破,坦克連長受命率第2排坦克與一部分步兵前往前線增援201師,行至途中便不斷與向內陸突進的解放軍部隊遭遇,並在觀音亭山地區發生激戰,連長見增援受阻,遂通過無線電要求前方第1排還能動的兩輛坦克,變更保護拋錨的66號坦克與乘員的前次命令,立刻朝西,向西一點紅方向攻擊前進,對201師防線正面的解放軍衝鋒部隊進行火力壓制。楊展雖不情願,但也深知坦克火力大,此時是協助青年軍進行反擊的最佳武器,便按照連長命令,換排長指揮座車,率第1排兩輛坦克摸黑西進,沿途借助黑夜阻擊解放軍部隊,而將拋錨的66號坦克交由班長唐再坤上士指揮。

  楊展帶領坦克出發後不久,壟口方面的青年軍步兵營這時卻因正面傷亡過大,準備放棄陣地,向後方退卻,並要求留守在66號坦克上的裝甲兵棄車一同撤退,但該坦克乘員、都向步兵營表示要繼續留守66號坦克;步兵營長聞訊後同意,並決定盡力守位壟口方面陣地,即命令該步兵營各連只能向66號坦克兩側退卻,P66號坦克互蛘酷@,而ㄕA向內陸作大縱深犖M退。在前來增援的坦克連長與步兵,在觀音亭山地區頂了攻向該處的解放軍,使解放軍擔任左翼主攻部隊244加強團,其大部至拂曉前仍在灘頭難以展開行動,解放軍左翼登陸部隊因此不能迅速突進至金門中部蜂腰地區要衝瓊林鎮,切斷金門東西間聯繫,更無法進而佔據太武山。

  對於坦克在此戰役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坦克1連排副沐巨梁,曾以第三者立場,針對坦克3連,作公允的評價:坦克第1排演習時因履帶故障的坦克停在那裏,位置正好處於蜂腰地帶,死死擋住了解放軍的進攻,如果沒有那幾部坦克擋在那裏,解放軍在登陸後6個多鐘頭早已突進至太武山,如是那樣,戰役結果也將隨之重寫。

  被戰爭女神選中的坦克第1排的3輛坦克,整夜作為“金門之熊”前鋒所付出的代價是,2名上士受傷,1名上等兵陣亡,在戰役期間各坦克排中死傷人數最高。陣亡者是的66號坦克的副駕駛員:曾紹林上等兵,其在出車射擊準備貼近爆破66號坦克的解放軍時,由於位置曝露,身中11發子彈,當即身亡。

  在隨後的幾天裏,坦克1營的兩個連坦克輪番出動,加上駐金門國民黨軍步兵在數量的優勢與解放軍方面“後繼無船”的戰術失誤,最終使國民黨軍隊在金門戰役中得勝,坦克1營也因為在戰役中的相關表現,被12兵團封稱為“金門之熊”。有關“金門之熊”裏66號坦克的故事,便由此開始流傳於巷議街談間。(田立仁)
版權屬於 華夏經緯網
 

[movie]http://www.youtube.com/v/9F4wZYMZrfo&hl=zh_TW&fs[/movie]

 
 




 
M5A1性能諸元

乘員:4名

重量:15.1噸

體積:長 14呎 7吋;寬 7呎4吋;高 7呎10吋

裝甲:最厚處達38mm;最薄處有12mm

引擎:兩具商用凱迪拉克水冷汽油引擎。 

馬力:各130匹

武器:37mm對戰車砲一門;0.30英吋白郎機槍二至三挺

彈藥:戰車彈藥147發;機砲6500發

最遠航距:120哩 

最高速度:每小時40哩

油量:82加侖


  由於撤至台灣後的國民黨各部隊之間派系複雜,相互歧視,各方均對這一時期軍史研究反應冷淡,加之後來的研究者們的漫不經心,這場發生於1949年10月24—27日的戰史,在目前台灣官方記載裏,始終有著許多尚待更正之處;在民間也有許多流傳下來的傳說,其中有一則傳說是這樣講道:24—25日淩晨時分,解放軍先鋒團按梯次登船、渡海攻擊金門,沒想到駐島國民黨軍隊此時剛好有一輛坦克因為在先前的演習中發生故障而拋錨,直到解放軍部隊在金門西海灘搶灘登陸時還在搶修,因此使守島的國民黨軍在第一時間頂住了解放軍的攻勢,從而使金門戰役形成了有利於國民黨軍隊一方的戰場態勢。這一敘述,日後成為了被台灣方面稱為“金門之熊”的坦克第3團第1營裝甲兵的傳奇“軼事”。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09-7-11 20:09 編輯 》
作者: 風乘騎俠    時間: 2007-6-21 13:29:52

 
 
 
 
 
 
 
 
 
 
 
 
 
 
 
★ 戰果
此次戰役國軍共計殉國犧牲一千二百六十七人,受傷一千九百八十二人,十二兵團占九成,201師占一成,犧牲者以幹部爲多,最高官階爲李光前團長。而此次參與攻金戰役的兵員、船工、民夫共計兩梯次九千零八十六人,共軍被俘達五千一百七十五人,其餘悉數作戰陣亡,並虜獲共軍數量龐大輕兵器數千件及七五山炮七門。老衲也參加詢問俘虜工作,發現好多都是原中央軍甚至青年軍被俘,不得不參戰,希望能回歸中華民國政府懷抱的約有兩千余人,余三千餘人,誓死要回大陸,經後送臺灣宜蘭設營再教育後,1952年間以漁船分批送回。而這群因上級指揮失誤並盡全力抵抗力竭的戰俘,歸返後被整訓一頓,共產黨一律開除黨籍、軍籍並遣送回老家種地,在十年文革時期在當地又被紅衛兵指責爲「叛徒」、「投降」等罪名,受盡無情的批鬥,到近期改革開放才獲得平反,補償一點金額,流失的青春與名譽那要跟誰說?倒是留在臺灣的兩千餘人重回國軍懷抱的弟兄,至民國四十八年金廈再次炮戰時,有人已升任班長,近期年老退伍均能由中華民國政府輔恤大筆退伍金,安享天年!

再說共軍四位團長除總指揮官孫玉秀于古寧頭北山斷崖下舉槍自盡,251團政委田志春被俘另一位244團團長邢永生重傷被俘後往生,共軍253團長徐博甚至藏躲一個月後於太武山,深夜出來偷挖地瓜,爲衛兵發覺方被俘。


★ 檢討戰果
透過葉飛自己向毛澤東自請處分的檢討如下
一、船隻不夠,渡海登陸作戰沒有船隻,意味著什麽,就是意味著上喪失戰鬥力。
二、登陸作戰的過程中,無論軍力多大,首先要奪取和鞏固登陸的灘頭陣地,然後方可以向縱深發展。
三、第一梯隊三個團作戰,竟會無一個隨團總指揮官,這也是其始料未及也。
對葉飛的自請處分,毛澤東對這位愛將一直沒有處理,只是講了幾句話「你的三個團遇上敵方三個軍,尤其渡海作戰當可預期勝負」。



 
本人認爲國軍會戰勝的理由如下
一、 葉飛自渡江後一路驕兵輕敵,再未能瞭解敵方軍情之前,冒然出兵,事後覺查自己是劣勢的兵力已爲時已晚。
二、 國軍自前期開戰的指揮官湯恩伯、李良榮到後期清剿戰場的指揮官胡連、高魁元都能統一事權,交高魁元少將全權指揮,而反觀共軍第一梯隊三個團作戰,竟會無一個隨團總指揮官,敵我輸贏即可分明。
三、 渡海作戰不若共軍以前在中原大平原作戰,沒有制海、制空權,又無絕對多數﹝至少三倍于守軍﹞的運輸工具,必然戰敗。
四、 國軍自蔣介石開始以致各級指揮將領,早就判斷出共軍登陸的可能時間與地點,甚至再半年前就運輸工具預作準備,共軍倉促求戰未能料敵先知,即使當天開戰國軍正巧前日舉行演習,架輕就熟,共軍要勝利機會渺茫。
五、 天意使然讓國軍竟剛好壞了戰車在登陸現場,作即時反擊作用,又退潮海水退得太快,所有共軍船隻擱淺沙灘,而國軍誤觸地雷事件提早提高警覺及41師又能涉水渡過雙鯉湖攻擊共軍背腹,此等總算是天助國軍打勝仗也!

《 本帖最後由 風乘騎俠 於 2007-6-22 10:33 編輯 》
作者: mono650123    時間: 2007-6-21 20:36:01

我們國軍  真ㄉ是苦幹實幹 懆來ㄉ
                             今年四月才去金門玩  才了解這場戰役 :
                             真ㄉ很佩服
作者: 朱小民    時間: 2007-6-21 21:10:53

真感謝這麼詳細的說明,不知資料是哪裡找來的?想必費了很大的功夫吧!辛苦了。
作者: 色魔    時間: 2007-6-21 22:18:44

感謝大大用心貼圖 第一次看到戰車
作者: 牧人    時間: 2007-6-22 15:33:08

當時的戰況一定是轟轟烈烈地∼謝大大分享
作者: 精誠連    時間: 2007-6-23 17:14:26

在金門當兩年兵.也只了解
戰車英勇反擊.經大大細心
收集詳細的始未.才了解是
這麼一回事..
作者: 最高統帥    時間: 2007-6-29 00:14:58

前面的葉大.你好像忘了還有孫立人將軍.201師是他訓練出來的.剛開始好像也是他在指揮的
胡璉將軍好像是到位後才來差一腳的.
中華民國的國民請不要忘記孫立人將軍的功績....
作者: georgebogo    時間: 2007-6-29 11:34:29

原帖由 葉開 於 2007-6-21 08:26 發表
這個戰役我一定搶先回應,因為父親打過這次戰役,是我們家族保台灣的最大榮耀。
家父是第廿五軍軍長沈向奎,所轄青年軍201師!戰鬥當日才從大陸搭乘軍艦登岸
,當晚古寧頭共軍強登,紀律嚴明,首度採取連座作 ...


向您的父親及當年為保衛台灣而付出的所有無名英雄致敬
作者: georgebogo    時間: 2007-6-29 12:22:15

原帖由 最高統帥 於 2007-6-29 00:14 發表
前面的葉大.你好像忘了還有孫立人將軍.201師是他訓練出來的.剛開始好像也是他在指揮的
胡璉將軍好像是到位後才來差一腳的.
中華民國的國民請不要忘記孫立人將軍的功績....


我想孫將軍與其他所有具赫赫軍功的名人們
沒有人會忘記他們曾經為台所立下的汗馬功勞\r
至少不論在忠烈祠或是五指山軍人公墓中
都可以見到這幾位大將的照片,以茲後世紀念
但所謂一將功臣萬骨枯.....
許許多多當年為守衛台灣而付出,甚至犧牲生命的無名英雄
不論是本省籍或是外省籍
我們也都應對其表達感恩及敬謝之意
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同胞們,不論先來後到
不論是400年前抵台或是民國37~38年以後來台的
只要您心在台灣、認同台灣都不應再被分化
每到選舉前,族群、省籍議題就被拿出來炒作
而且屢試不爽....
唉~~~
台灣阿~台灣
台灣的政治永遠只能著眼在這種小格局之下嗎?
為了選票,撕裂國家、撕裂族群再所不惜
看了就令人痛心
連目前軍中都在推行合理管教
而台灣政壇上卻還在搞這種老鳥欺負菜鳥的老把戲
或者有人說這是那些晚到台灣外省族群的報應吧!!
或許是....
但都在這一小小島上的所有人們
早已是禍福與共的生命共同體了
還要如此冤冤相報下去嗎?
還是該大家齊心努力,讓台灣更安定、讓台灣能真正走向國際
個人覺得...台灣要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
不在於以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辦亞運、辦奧運、進入WHO
而在於國家的競爭力及經濟實力
當我們的實力及能量不能被磨滅時
才能獲得國際上的認同及尊重
自重而人重之....
反觀現在...我們的能量不斷的流失
國家競爭力不斷下滑
難得國際近年來經濟如此榮景時,台灣卻又不好好把握機會
與國際共榮
反而還在短線操作意識形態
只會讓國際視為麻煩製造者

不好意思~各位
有點叉題了
只是看到當年許許多多為保衛國家的英雄們
如此的付出、努力及犧牲下
才換來今天您我及所有台灣同胞能在此話虎爛的同時
大家應更認同國家,珍惜國家....不是嗎?
就如這位大大所言
中華民國......
現在到底還有多少台灣人認同我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呢?
還是只願意承認這只是地區叫"台灣"?(或許有人關起門來自爽叫"台灣國"吧?!)
作者: aaron57    時間: 2007-6-30 23:03:40

聽說古寧頭戰役
在背後指揮國軍的還有一群人-白團
也就是戰敗日本軍人
為感謝國民政府寬懷
特別到金門擔任軍事顧問協助作戰
團長即為岡村寧次大將
作者: aod    時間: 2007-7-7 21:4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aod    時間: 2007-7-7 22:21: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老鷹543    時間: 2007-7-7 23:43:29

古寧頭大戰,共軍分別自不同的師級單位中挑選團級進攻部隊,卻沒有為此專門設立專責的總指揮官及指揮機構,造成登陸後各自為戰的情況,自行削弱了登陸衝擊的力道∼。再則,第二梯隊又無足夠船隻對第一梯隊進行增援補血,於是血流盡而亡。此仗我一直有種感想,國軍總算打贏了一場「不該輸」的戰役了!何謂「不該輸」?在絕對的海空優勢壓制下進行海島防禦,上位者(湯總)沒有誤判瞎搞如廈門一樣,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作者: benny403    時間: 2007-7-8 00:09:25

有這些先賢先烈保衛臺灣
我們才不至於
淪為共產黨裡
現在莫名其妙的政客
只為自私
一旦有戰事要發生
第一個背叛臺灣跑路的
就是政客
作者: 萬川匯海    時間: 2007-7-9 20:56:35

看到這許多網友討論古寧頭戰役
感佩專業見解外 也能感到許多愛國心
之前曾在台灣名嘴汪笨湖的節目看到類似戰爭紀念專輯節目
有三個台灣籍充員老兵
大言不慚說  金門是台灣人打下來的 說外省人聽到砲聲都躲到床下去了
還說是台灣籍軍人主導戰局 挽救戰局
悲哀啊  台灣人怎麼會有這種 碰豐 臭彈 吹雞歸 的敗類呢????????????
知道歷史的人都明白
當時金門有幾十萬部隊  從台灣徵調去的充員兵 充當雜役都嫌生疏了
從未見識過砲彈落地  怎會對戰局有如何貢獻呢?????????
我57年次土生土長金門人  八歲搬遷到台灣來   
我老爸  29年次  當年十幾歲   
看到的台籍充員兵  哭爹喊娘的多到民宅  死都不敢出去的  多了
我並不討厭台灣  更無須恨台灣  但是台灣真的太多昧著良心講話的人了
作者: cup9979    時間: 2007-7-15 06:45: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pzdadi0917    時間: 2007-7-21 10:49:01

不可忘記ㄉ戰役 ...................
作者: 文弱書生    時間: 2007-9-5 19:33: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cheng1208    時間: 2007-9-6 03:16:39

後期國民黨的老弱殘兵見到共軍已是聞風喪膽
沒想到共軍竟然在古寧頭栽了一役
第一次有完整編制的共軍被殲滅
連周恩來都承認這敗得太悽慘了
回顧歷史發覺原來是一種美麗的錯誤
就是這麼巧剛好有一台拋錨戰車在阻礙了進攻
缺乏登陸作戰經驗的共軍對於灘頭堡沒有建立足夠防禦
而共軍儘管徵收了幾千艘的船
但其運補的速率太慢加上並無海空火力支援
儘管動員數以萬計的紅軍在陸上也無能為力
雖然僥倖贏得此役然而提升國軍素質也刻不容緩
在台復事的蔣委員長聽從白團建議
徵調來自台灣的台籍充員兵
有些也具有太平洋戰爭的經歷
而將許多從大陸撤退甚至於目不識丁的兵升為士官
漸進提升到以20-29歲的阿兵哥當部隊主力的目標
台籍充員兵的加入使得國軍素質提高
也抵擋了後面共軍對金門的砲擊
自己的家園要靠自己守護
別妄想別人會保護你
台灣人加油
作者: pp4747    時間: 2007-9-6 20:02:32

看ㄌ各位ㄉ熱烈討論真是感動莫名...以現在中華民國ㄉ國勢以及一片"愛台灣"ㄉ聲浪中沒想到還是有各位ㄉ懷舊跟敬畏前人保衛台灣中華民國ㄉ字句    真是令人感慨萬千阿
作者: Roach-H    時間: 2007-9-18 02:0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bgm    時間: 2007-9-19 18:08:25

感謝這些英勇的士兵  台灣今天才能如此富裕繁榮  向古寧頭戰役英勇的士兵致敬喔  也謝謝大大的詳細介紹
作者: c22748872    時間: 2007-9-19 23:51:13

除了剛好有戰車在海灘拋錨之外
小弟還聽說過幾個傳言

共軍原先計畫登陸載金門的腰部(瓊林)將國軍攔腰切斷
但是因為缺乏導航措施而偏西登陸預定的作戰計畫就全部報銷
好像還有人說金門國軍正好在換防所以兵力較平時多出五分之ㄧ強
不知哪位大大能幫忙查証一下
作者: chue.h0625    時間: 2007-9-20 00:02:55

在這場戰役中可看出天時地利人和真的是不能缺一!
作者: weng44kimo    時間: 2007-9-20 01:25:28

金門戰役扭轉台灣避免淪陷的關鍵點

《 本帖最後由 無筵 於 2007-9-20 15:48 編輯 》
作者: bible57120    時間: 2007-9-27 12:05:39

台海大戰士台灣人和外省人一起打下來的
個人向他們致最高的敬意
以現在的台灣反觀當時的局勢
著實可笑
國民黨騙了一批大陸青年到台灣來為他賣命
最後客死異鄉
現在的台灣政黨又要欺騙台灣人來鞏固私人利益
可憐的人民阿
多讀讀歷史吧
政客誤國到最後都是我們流血阿
醒醒吧
作者: HNM2738614    時間: 2007-9-27 23:08:38

歷史本來就是當權派寫的
作者: Roach-H    時間: 2007-9-30 20:1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kuopohung    時間: 2007-10-2 22:51:06

還有中共船隻不足,武器太差....導致登陸地點和預定地點偏差因而導致被全部殲滅
這場戰役台灣贏了後中共就知道當時沒有能力能佔領和侵略台灣
作者: sosgo    時間: 2007-10-6 23:36:09

在金門當兩年兵.也只了解<戰車英勇反擊.經大大細心

真感謝這麼詳細的說明,不知資料是哪裡找來的?想必費了很大的功夫吧!辛苦了。
作者: sonys8    時間: 2009-9-5 22:11:57

看到我二伯父當初所受的苦難.戰爭好恐怖.
作者: jimmy0960    時間: 2009-9-5 23:41:36

戰爭無情 和平無價

讓我想起去年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
小弟剛好出勤務至金門
五十年前先烈的英勇
才能保有這塊民主的聖地
作者: puice999    時間: 2009-9-5 23:46:43

偉大的國軍 我以在金門當兵為榮
作者: ison15    時間: 2009-9-6 00:41:48

願所有國軍英靈都安息~~~戰爭真的很可怕!!

沒有錢人的犧牲奉獻..怎有現在的台灣
作者: 蘭德爾    時間: 2009-9-7 18:42:35

以前當兵的時候金門是做戰前線樣樣都嚴格..現在不知道是否還是這樣..
作者: HNM2738614    時間: 2009-10-27 21:27:00

天佑台灣
金門戰役之後確定國共隔海分治
也讓台灣帶來60年繁榮
未來60年?
作者: 遊戲阿將    時間: 2009-11-2 20:19:51

那台所謂的"金門之熊"其實是國民黨撤退來台後為應付共軍攻擊金門而臨時拼裝的,而其實解放軍登陸搭的都是臨時徵召的民船,上岸沒多少和一艄艄被國民黨軍打爆,而造成後繼無船的情況,最後國民黨均發現解放軍裡有很多在於蚌會戰中遭到活捉的國民黨軍,甚至連國民黨軍的軍服都還沒陀下來就被送上戰場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