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現實主義畫派 米勒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09-12-24 03:16:47     標題: 現實主義畫派 米勒

 
                      現實主義畫派 米勒

讓‧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

他出身于農民世家,幼年時便顯露出繪畫的天才,受到老師的鼓勵而立志學習繪畫。后來到巴黎從師特拉羅虛學習。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畫一些模仿蒲珊和佛拉貢納的羅可可風格的香艷体繪畫,放在畫店里出售。但是,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 他時刻希望著能用自己的畫筆描繪法國農民純朴而勤勞的形象。

1848年,他畫了一幅《簸谷子的女人》,賣了500法郎。他同他的朋友、動物畫家夏爾‧雅克商量,用這筆錢到巴比仲去定居。當時,畫家盧梭和狄亞茲已經在那里安家,米勒十分向往他們的生活。

于是, 米勒毅然邁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1849年7月的一個晴朗的早晨,他帶著自己的妻子和5個孩子,同夏爾‧雅克一起,坐上了一輛笨重的日式釋車,駛向离巴黎90公里的楓丹白露,然后,背著簡單的行囊,步行來到巴比仲村。這個農民的兒子終于又回到了農村,望著那兒的樹木和田野,他高興地喊著: “阿,上帝,這里真美呀!”他又呼吸到土地的芳香,又聽到了森林的喧嚷,他童年時神往的一切重又呈現在眼前。于是,以盧梭、狄亞紀要普勒、科羅和米勒為主要成員的、在歐洲美術史上聲名卓著的“巴比仲畫派”就這樣形成了。

此后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創作最為丰富的時期。許多法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名像《播種者》( 1850 )、 《牧羊女》 (1852)、《拾穗》 (1857)、 《晚鐘》(1859)、《扶鋤的男子》(1863)、 《喂食》 (1872)、 《春》 (1873)等等,都是在這里完成的。他從不虛构畫面的情景,每一幅畫都是從耕耘著、放牧、勞動著、生活著的法國農民的真實生活中來的。

如同盧梭、科羅等風景畫家發現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詩情畫意一般,米勒也發現了平凡的勞動者的詩情畫意。不過,他筆下的農夫并不是天國中的亞當和夏娃,他們是疲憊、窮苦、終日操勞的貧困者,衣衫檻樓,肌膚黝黑,佝樓的身軀,粗大的手掌,這便是米勒的美學,這便是米勒要為之嘔心瀝血地贊美歌頌的法蘭西農民的形象。

“他們日复一日地勞動,來養育這偉大的民族,他們日复一日地勞動,來締造這美麗的國家。”(羅曼‧羅蘭語)。


文章來源:大紀元文化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