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原本的發展目的是因為美國海軍需要一款價格較低、輕型的多用途戰機,以便與當時艦隊主力的空優戰機、價格高昂且大型的F-14作高低搭配。但是在2006年F-14正式自美國海軍退役,而海軍的先進戰術攻擊機(Advanced Tactical Aircraft,ATA),也就是A-12計畫又告夭折,造成原本的對地攻擊主力A-6停役後無以為繼的困境,F/A-18遂同時肩負起這兩款戰機留下的任務真空帶。最新改良型的F/A-18E/F是美國海軍航空隊主力的對地與空優任務的機種,駐地美國西岸的幾支海軍航艦戰機大隊(Carrier Air Wing,CVW),因為F-14操作成本的問題造成縮減數量甚至沒有配屬F-14,而完全以F/A-18作為戰鬥主力,F/A-18對於美國海軍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1986年4月,配屬在珊瑚海號航空母艦(USS Coral Sea CVB-43)上的兩中隊海軍航空隊與兩中隊海軍陸戰隊航空隊的F/A-18參加轟炸利比亞的「黃金峽谷任務」(Operation El Dorado Canyon)。在該行動中主要擔對地任務,尤其是壓制利比亞的防空系統與雷達。這場任務成為F/A-18與AGM-88A「HARM」高速反輻射飛彈的首次實戰登場,擊毀諸多利比亞的雷達與防空飛彈設施,包括蘇聯極少出口的SA-5長程防空飛彈,替其他進行主要攻擊的友軍開路。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則是第一次由F/A-18擔綱出場的作戰任務,該次戰役中美軍一共投入了9個配備F/A-18的海軍和7個海軍陸戰隊中隊,雖然在這場作戰中F/A-18主要是擔任對地攻擊的角色,但是也常常會越界執行一下空中巡邏任務。開戰當天兩架滿載炸彈的F/A-18在路程上先是擊落了兩架伊拉克空軍的殲-7型戰機,隨後繼續飛往目標點執行轟炸任務,再次印證它真正的多功能威力。
F/A-18 B
雙座型的F/A-18B之出現,是打從F/A-18一開始在開發時就同時進行的。在F/A-18最早的11架原型機中,有兩架雙座型版本,代號TF-18A(T是美軍對於教練機的稱呼代號),但在量產後更改為F/A-18B。F/A-18B多出的一個座位是犧牲了約6%容量的油箱空間來達成,但除此之外雙座版的戰機在功能上與單座版的幾乎相同,表現也一致。根據資料F/A-18B一共只量產了40架,除了少數幾架交由測試單位運用外,幾乎都是配置在前線單位而非原本預期的純教練機用途。
第一架EA-18G發展型,編號16641,於2006年8月3日於波音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工廠正式對外公開,8月15日進行第一次試飛。EA-18G與F/A-18F共享90%的機身結構,APG-79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與其他航電系統,在兩處翼端,EA-18G加裝ALQ-218戰術干擾系統接收器(Tactical Jamming System Receivers,TJSRs)。主要的電子作戰系統與EA-6B相同,都是使用ALQ-99 ICAPIII筴艙,高度自動化的系統與介面設計將提高EA-18G的作戰效果。
使用國家單位: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
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澳洲皇家空軍(Royal Australian Air Force)
麥道公司內部代號 AF/A-18。
購入75架(57架單座、18架雙座),現役71 架,意外事故損失4架。
第一架於1984年10月29日運交澳洲皇家空軍。
2001年曾有4架部署到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 Garcia)擔任防空任務,以支援美國對阿富汗(Afghanistan)塔利班(Taliban)的作戰行動。
全機隊規劃於2015年退役,由F-35 閃電Ⅱ(Lightning Ⅱ)式戰鬥機取代。
科威特空軍(Al Quwwat Aj Jawwaiya Al Kuwaitiya)
瑞士空軍(Schweizer Luftwaffe)
初期並未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後續才購入對地攻擊用硬體裝備。
購入34架,現役33架,1架D構型損失於墜毀事故。
瑞士的F/A-18
芬蘭空軍(Suomen Ilmavoimat)
使用純攔截機版 F-18C/D。
購入64架,現役63架,1架損失於2001年發生的空中撞機事故。
首架於1995年6月7日運交。
西班牙空軍(Ejército del Aire,機種代號改稱C.15)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Tentera Udara Diraja Malaysia,使用雙座攔截機版的F-18D)
加拿大空軍
購入138架,配屬加拿大空軍司令部(Canadian Forces Air Command)。
麥道的內部代號為CF-18A,但加拿大軍方將機種代號改稱CF-18A(單座)與CF-18B(雙座)。
全機隊現正進行航電和結構提升計畫,將服役至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