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 ~ 1954﹞& 孟克﹝Edvard Munch﹞﹝1863 ~ 1944﹞ [列印本頁]

作者: 冰琉塵    時間: 2010-1-9 13:26:36     標題: 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 ~ 1954﹞& 孟克﹝Edvard Munch﹞﹝1863 ~ 1944﹞

 馬諦斯生於 1869 年。1888 年取得法學資格的馬諦斯在公證人事務所擔任見習書記員,然而他不久便感到煩躁和厭。為了解悉,他開始在素描班上課,不久便體會到繪畫的魅力和喜稅。並於 1891 年進入朱利安學院,開始他的創作生涯。

  馬諦斯在漫長的一生中嘗試了各式各樣的風格和技法。他最初迷戀於新印象主義風格,並且借用和改編其他畫家、時代和文化內容,不斷地探求令他感到滿意的繪畫表現方法。馬諦斯的多樣性令我們無法定義他的風格,無法將他歸入到現已規範分類的領域中。

  1904 年,馬諦斯開始用點描主義的風格去進行創作,《奢華、寧靜和愉稅》﹝Luxury, Calm and Deligt﹞一畫,更標誌著馬諦斯對於這種新技法的迷戀達到了頂點。但點描法卻令他十分煩惱,他說「分解色彩與分解形體和輪廓相連。剩下的是過於平淡的平面,這只會令視網膜感到焦躁,它破壞了色塊和輪廓帶來的平靜」。

  為了自己的繪畫注入活力,表現出動態、音樂性和節奏。馬諦斯已經得出結論,他認為色彩的功能不在於對光線的模仿,而是在於創造出光線。印象派以冷或暖來理解色彩的概念。而馬諦斯此時想做的是透過色彩的對比表現出光線,透過將明亮的色彩配置在一起放射出光線。

  馬諦斯向點描主義階段性的靠攏,只不過是通向更大膽、更緊密的色彩和形體使用的墊腳石。在此之後,他發展出野獸派的畫風,完全脫離了新印象主義的表面性和形式化的「美麗」。



 
奢華、寧靜與愉悅﹝Luxury, Calm and Deligt﹞
1904 年
油彩‧畫布,98 x 118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Paris﹞,法國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
﹝Portrait of Madame Matisse with Green Stripe﹞
1905 年
油彩‧畫布,40.5 x 325 公分
國立美術館,哥本哈根﹝Copenhagen﹞,丹麥
       
 
音樂﹝Music﹞
1910 年
油彩‧畫布,260 x 389 公分
艾米塔吉博物館,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羅斯
       
 
鋼琴課﹝Piano Lesson﹞
1916 年
油彩‧畫布,245.1 x 212.7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屋內的依特拉斯坎花瓶
﹝Interior with an Etruscan Vase﹞
1940 年
油彩‧畫布,73.6 x 108 公分
克利夫蘭美術館,俄亥俄州﹝Ohio﹞,美國







 孟克出生於德國慕尼黑﹝Munich﹞。他是一位挪威畫家和版畫製作者,他的畫作主題具有強烈精神和感情,對於二十世紀早期的繪畫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孟克很多憂慮大自然的作品中,不但可以看出他的童年時期生活狀態,而且可以看出他住的是一個過度宗教信仰和抑壓的社會。孟克的母親在他在只有五歲的時候死於結核病,後來他與他的姐姐一起生活,不幸她也與母親遭遇到同一命運而死去,因此美術對於孟克來說是一個表達他悲傷情感的途徑。雖然他一生沉迷於女性,但他始終都沒有結婚。《生命之舞》﹝The Dance of Life﹞描述一個女性成長時由純真到充滿性欲,然後衰老的自然過程,但她仍然被視為是天真無邪的。

  孟克雖然飽受精神衰弱的折磨,但是能冷靜地觀察自已的神智狀況,如同在畫自己的《自畫像》中一樣,其靈魂在洞犀的雙眼下一覽無餘地穿透出軀體;但在他有名的《吶喊》中,主要人物所感受到的恐懼乃是透過天空炫爛的紅與綠,對比的曲線與直線,及簡化成雛形的人體來表達,這人體的曲線幾乎與景致合而為一。 1895 年,孟克形容此作是描寫他在「孤獨和被苦悶所戰慄的一刻時感受到自然界有浩瀚無盡的吶喊」。一般均認為這件作品是工業現代化後人們產生極度痛苦的象徵。



 
吶喊﹝The Scream﹞
1893 年
蠟筆‧廣告顏料‧畫紙,91 x 73.5 公分
國家畫廊,奧斯陸﹝Oslo﹞,挪威
       
 
手持香菸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with Cigarette﹞
1895 年
油彩‧畫布,110.5 x 85.5 公分
國家藝廊,奧斯陸﹝Oslo﹞,挪威
       
 
生命之舞﹝The Dance of Life﹞
1899 ~ 1900 年
油彩‧畫布,125.7 x 190.5 公分
國家畫廊,奧斯陸﹝Oslo﹞,挪威
       
 
吻﹝The Kiss﹞
1897 ~ 1902 年
木刻版畫,46.7 x 46.4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作者: 方塊頭    時間: 2010-1-10 20:02:13

對我而言,最有印象應是孟克的吶喊吧
版大雖說這是工業現代化人们痛苦的象徵,
但我覺得以現代的角度來看,給我的感覺是相當強烈的,充滿無奈,痛苦,無助.....
看久了會發瘋
作者: 大大小先生    時間: 2010-1-13 05:18:31

馬諦斯的野獸主張,基本上我認同他的用色。
但畫的內涵,我並不給予喝采。我總認為耍巧而已!
孟克的表現主張的內容令我不安。比如他著名的[吶喊]我總覺得是鬼魅的哭叫形象。
作者: 霄笑    時間: 2010-1-13 16:07:26

個人認為這個時期主要的思維型態在於"解離"

跳脫規制與約縛 甚至於型態意象

直接把人性人心深處  赤裸裸的剝離

不再有所謂"人"的制約  便是野獸之所以為野獸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