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有修行者嗎?
[列印本頁]
作者:
靖翔
時間:
2010-1-30 07:27:10
標題:
有修行者嗎?
我有個問題,,就是在禪修時,都無法逹到靜心
所以想要請問,有在修行之人,,如果逹到靜心,
無雜念呢
如果可以請給我你們在修行地方式,參考看看
作者:
sccot
時間:
2010-1-30 13:01:16
大頭以親身經歷來分享,如真的沒辦法靜下心來禪修或靜坐時,倒不如不要坐了,因為靜坐時若有雜念那些無形的很容易來附在身上,進而導致走火入魔相信這是一般修道之人都知道的常識吧。
以大頭來說大頭都是去廟裡靜坐,因為在家修的話有時家中神聖若不在,外靈若入侵那對修行者也不是件好事,廟來說的話就算主神不在祂還有五營兵將可供抵禦外靈入侵,且大頭要坐時會先以擲筊方式來請示是否可坐及主是否願意護著,靜坐時大頭也會在淨爐點沉香旁邊最好有人在以備不時之需,大頭有次就先被太子附身退之後然後才是大頭的老闆~帝爺來附身,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最好是有人在旁的原因之一啦。
其實大大可以詢問我們民俗區的~lin252368 大大他亦跟大頭一樣有在修只是他以進階至高中部而大頭還在小學階段啦 以上
《 本帖最後由
sccot
於 2010-1-30 13:05 編輯 》
作者:
靖翔
時間:
2010-1-30 19:38:48
標題:
回覆 #2 sccot 的帖子
因我修地不一樣,,所以不用有附身這問題,,
最重要是可以靜心,,
不過你所言我也是了解,,以前去廟裡也會有這現象
不過可能機綠未到吧,,一直無法附身,,所以才改禪修
作者:
色手座
時間:
2010-1-31 00:45:24
不知道你是要修來附身的,
還是要修行自己的德行,
如果是後者,
無法靜下來可以先唸心經,
把注意力轉化到念經文上面,
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來練專住力吧.
作者:
靖翔
時間:
2010-1-31 07:20:44
標題:
回覆 #4 色手座 的帖子
不知道你是要修來附身的,
還是要修行自己的德行,
如果是後者,
無法靜下來可以先唸心經,
把注意力轉化到念經文上面,
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來練專住力吧.
我是要修後者地,,因前者之前不管什麼修
有通靈地朋友說,,時機還未到
之前有時快要附身了,,可是就是,附不起來
現在才改修後者,,先把心靜下來,,等待時機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0-2-1 21:42:58
建議多看點經書 才能明白道理.. 光打坐 不明世理 就像是練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修行人至少要懂六種道理: 天理 地理 人理 佛理 醫理 和命理...這還是基本入門..
基本功則是做功德 打坐只是一種靜心的方法(休閒) 不是真正成道的作法 動中能靜 那才是神人...至於附身的問題 正統的釋道儒 應該都不會鼓勵吧~
作者:
chongmore
時間:
2010-2-1 22:31:11
修行不需要太多的思想見地或者太多複雜的方式去進行,講一個我親身的經歷:
以前我是一貫道的道親,遵循規舉的吃素,然後參加道親的活動。思想見地分岐後我離開那兒,找尋自己想到達到的目標,從入基督教(曾經在台灣辦過教會婚姻配對,(沒聽過吧)),一些從未聽聞過的門派及打坐修行道場,算是有了自己的見歷及深入了解,還是選擇離開。過了多年後,我又回到佛陀的本懷。自此不再盲目的修法,專心的從生活中去學習,試著從師父那兒去了解佛陀及祂的法。
有了師父的帶領,跟了幾年,初時獲益良多,後來就發現,了解越多,自己越痛苦,因為太多太多是自己做不到的,何況還有環境因素,這就是佛學中常提的(所知障),偶然的機會接觸一位師姊,知道了我的需求,開始教我畫畫中的素描,初時還真的不懂線條及原始素描的原理,師姊笑著說,原理暫時不須要了解太多,先做就對了。從最基本的搆圖,線條教起,然後開始練筆觸及練線條,最後開始畫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
現在的我已經開始在畫菩薩的像,雖然畫的不好,不夠莊嚴,但是從畫中我所花的時間,我居然得到了清淨心,及前所未有的快樂,師姊知道後笑而不答,只說:喜歡就好好的做。原來花時間在一件事上努力去做,也是一種定。信願解行 講的是一體而不是四個不同的事,這是我後來知道的事,金剛經上說的 直心即是道場。
現在知道了自己有想要求精進的心,那很好,要找對方法,用對方法,建議可以找一個有意義的事情去做 , 像我晝畫一樣,越做就會越起勁,越歡喜,從中慢慢做久了就會得清靜心,久了絕對會得定,即使外界有多大的干擾,也沒法影響你的內心,試試看,祝福你唷!....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0-2-2 12:58:58
標題:
回覆 #8 chongmore 的帖子
的確是真知灼見~
不過對於初學者而言 可能無法體會還璞歸真的道理 有些人把修道當作是一種很炫的玩意 企圖標新立異獲得不凡的認同 和電視上那些大師一樣 只是另類表演藝術 最終還是為了名利..
修道如果擺脫不了面子或是獲利的念頭 大概就是不過了了
知道者眾 行道者少..
師兄也是少數能知其三昧的人...很高興認識你..感恩!
作者:
10561
時間:
2010-2-2 14:35:31
樓上的大大說的是.
修行有很多法門不見得要禪修.
不熟悉或難接受的方法不必逞強.
要不然會走火喲.
當你整個人淨空時也是你防衛最脆弱時.
若有其他干擾時很危險.
也可以行功德呀.
例如幫助別人或到廟宇中服務都是好修行.
多贊助普渡也不錯....
加油.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0-2-2 16:38:49
標題:
回覆 #10 10561 的帖子
師兄說得是~
然走火入魔這種事 對於真正守戒的修道人 很難發生
基本五戒:殺 盜 淫 妄語 酒~佛經上說 若常人能守一戒 便會有五名護法保護 一般邪魔不會近身..
當然修行有人護法 也是好的... 有時候入定 有可能會有世俗的<青仔叢> 擾亂修行者的道場 這時候還是需要守衛..
行功德的確很重要..廣結善緣很對..佈施財得財 佈施食物得食物 佈施法得智慧...
所以在這裡大家討論 至少都會有所收穫 當然能結好緣 那真是福慧雙修 累世的緣分才能成就勒~
作者:
johnny003
時間:
2010-2-3 00:33:18
清淨心
有許多人練功入不了靜,到處找氣功師問:老師啊,我怎麼練功入不了靜,一入靜甚麼都想,胡思亂想。那真是翻江倒海,甚麼都上來,你根本都靜不了。為甚麼靜不下來呢?有的人不理解,認為有甚麼訣竅,他就找名師:教我點甚麼高招,就能靜下來。要我看,還是向外去求了。你要想提高你自己,你得向內去找,在你這顆心上下功夫。你才能夠真正的提高上來,打坐中你才能靜的下來,能靜的下來就是功,定力多深是層次的體現。
常人隨便能靜的下來嗎?根本就靜不下來,除非根基很好的人。也就是說,人靜不下來的根本原因,不是甚麼手法上的問題,不是因為有甚麼絕招兒,而是你的思想、你的心不淨。你在常人社會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為了個人利益、七情六慾、各種慾望的執著,你跟別人去爭去鬥,這些東西你都放不下,不能夠把它看淡,你就想靜的下來,談何容易?有人在那練功說:我就不信,我得靜下來,不能亂想。剛說完,又翻出來了,是你那顆心不淨,所以你就靜不下來。
有的人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有的氣功師不是教人家採取甚麼手法嗎?可以守一、觀想、意守丹田、內視丹田或者是念佛號等等。這是一種方法,但它不只是一種方法,它是一種功夫的體現。那麼功夫就和我們修煉的心性,和我們提高的層次就有直接關係了,他也不是專一的採用這個方法就能靜下來的。不信你試試,你各種慾望、執著心太強盛了,甚麼都放不下,你看你能不能靜下來。有人講念佛號好使,念佛號你能夠達到入靜嗎?有人講:阿彌陀佛的法門容易煉,念佛號就行。你念念試試?我說那是功夫,你說容易,我說不容易,哪一法門也不容易。
大家知道釋迦牟尼講「定」,在「定」之前他講甚麼?他講「戒」,把一切慾望、癮好全部戒掉,甚麼都沒有了,才能定的下來。是不是這個道理?而「定」也是功夫,你一下子也達不到完全戒的成度,慢慢隨著戒掉一切不好的東西的時候,定力也會由淺入深。人念佛號要一心不亂的念,心裏甚麼都不想,把大腦其它部份都念木了,甚麼都不知道,一念代萬念,「阿彌陀佛」的每個字都能顯現在眼前。這不是功夫嗎?一上來就能達到這一點嗎?達不到,達不到就肯定不能入靜,不信就試一試。嘴裏在那裏一遍接一遍的念,心裏甚麼都想:我們單位領導怎麼這麼看不上我,這月獎金給我這麼少。越想越氣,氣的夠嗆,嘴還在念佛號呢,你說能煉功嗎?這不是個功夫問題嗎?這不是你自己心不淨的問題嗎?有的人天目開了,可以內視丹田。因為人的小腹部位聚集的丹,那個能量物質越純就越亮,越不純越發烏、發黑。內視丹田看那個丹能入靜嗎?入不了靜,不在方法的本身,關鍵是人的思想、意念不清淨。你內視丹田,看那丹亮晶晶的挺好,一會兒這個丹就變了,就變成了房子。「這間我兒子結婚用,這間我姑娘住,我們老倆口住這間,中間是客廳,太好了!這房子能不能給我呀?我得想辦法把它要下來,怎麼辦呢?」人就執著於這些東西,你說你能靜的下來嗎?人家說:我來到常人社會這裏,就像住店一樣,小住幾日,匆匆就走了。有些人就是留戀這地方,把自己的家給忘了。
真正修煉,就得向心去修,向內去修,向內去找,沒有向外去找的。有的法門講,說佛在心中,也有道理。有人把這句話理解偏了,說佛在心中,好像他自己就是佛了,好像心裏有個佛似的。他這樣理解,那不是錯了嗎?哪能那樣理解。意思就是你要向心去修,你才能夠修成,就是這個道理。你身上哪來佛?你得去修才能修成的。
你靜不下來的原因,是因為你的思想沒有空,你沒有那麼高的層次,那是由淺入深的,與層次提高是相輔相成的。你放下了執著心,你的層次也上來了,你定力也加深了。你想通過甚麼手法、方法去靜,我說那都是向外去求了。而煉功恰恰走偏,走了邪道了,就是指人向外去求。特別在佛教中,你要向外去求,他就說你走魔道。而真正修煉要修煉那顆心,你只有提高心性的時候,你的心才能夠達到清淨、無為;你只有提高心性的時候,才能同化我們宇宙的特性,去掉人的各種慾望、執著心、不好的東西,你才能夠把自身不好的東西倒出去,你才能夠浮上來。不受宇宙特性的制約,你的德這種物質才能轉化成功,那不是相輔相成的嗎?就是這麼個道理!
這是主觀上不能夠使自己達到煉功人標準的要求,所造成的靜不下來的原因。現在客觀上也存在著這樣一種情況,嚴重干擾你不能夠往高層次上修煉,嚴重的影響著煉功人。大家知道,隨著改革開放,經濟搞活,政策也放寬了。有許多新的科技引進了,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常人中誰都認為是好事。可是一分為二的看,辯證的看,不好的東西也隨著改革開放進來了,五花八門。文藝作品裏邊要不寫點兒黃色的東西,好像這本書都賣不出去,因為講銷售量的問題;電影電視裏要沒有點兒床上鏡頭,好像電影電視也沒人看了,講上座率收視率的問題;美術作品裏邊,誰知道是真的藝術還是搞甚麼東西,我們中國古老民族藝術當中沒有這些東西。而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傳統不是誰發明、誰創造出來的。我講史前文化時談到了,一切東西都有它的根源。人類道德標準都扭曲了,發生變化了,衡量好壞的標準都發生了變化,那是常人中的事情。這個宇宙特性真、善、忍的標準,是唯一衡量好壞人的標準,他可不變。作為一個煉功人,你要想跳出來,你就得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你不能用常人標準來衡量,所以客觀上也存在這樣一種干擾。還不止這些,甚麼同性戀、性解放、吸毒亂七八糟等等都出來了。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上來,大家想一想,再發展下去是甚麼樣子呀?能讓它永遠這樣存在下去嗎?人不治天治。人類發生劫難的時候,都處在這樣一種狀態下。這麼多節課中,我也沒有談到人類大劫難的問題。宗教也在講,很多人都在講這個熱門話題。我給大家說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想一想,在我們常人社會當中,人的道德水準發生了這樣的變化!人與人之間這個緊張成度到了這種成度了!你想它還不是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上來了?所以現在這個客觀存在的環境,也在嚴重干擾著我們煉功人往高層次上修煉。裸體畫就擱那放著,大馬路中間掛著,一抬頭就看見。
老子講過這樣一句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聞道,好不容易得正法了,今天不修更待何時?複雜的環境,我想反倒是好事,越複雜,才能出高人哪,要從這裏脫穎而出,那才修的最紮實。
作為一個真正能夠下決心修煉的人,我說反倒是好事。沒有矛盾的產生,沒有給你製造提高心性的機會,你還上不去呢。你好我也好,怎麼去修煉?作為一般修煉的人,屬於「中士聞道」,煉也行,不煉也行,這樣的人可能就夠嗆。有的人在這裏聽老師講的有道理,回到常人社會中,還是這些現實利益實實在在。是實實在在,別說你,西方有許多大富翁、大富豪到百年之後,他發現甚麼都沒有,物質財富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很空虛。可是為甚麼功這麼珍貴呢?因為直接在你元神身上帶著,生帶的來,死帶的去。我們講元神不滅,這也不是甚麼迷信。我們這個物質身體細胞蛻去之後,而在另外物質空間裏存在的更小的分子成份卻沒有滅掉,他只不過蛻了一個殼。
我剛才講的都是屬於人的心性上的問題。釋迦牟尼講過這樣的話,達摩也講過:中國東土這地方是出大德之士的地方。我們中國歷代有許多僧人,有許多中國人很自豪。那意思以為可以修高功的,所以有許多人高興,沾沾自喜:還是我們中國人哪,中國這地方出大根器的人,出大德之士。其實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中國這地方為甚麼能出大德之士,為甚麼能出高功呢?很多人不知道高層次中的人講出話的真正涵義,也不知道高層次、高境界中的人所在的境界、他的思想狀態。當然我們講了,別說它是甚麼意思了,大家想想,只有最複雜的人群,最複雜的環境才能修出高功來,是這個意思。
作者:
chongmore
時間:
2010-2-3 10:32:10
其實佛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連佈施都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法門真的不能盲目的學,還要配合自己的根器。我以前還沒接觸原始佛教,我就像一般的人一樣,"""小乘"""哎唷,小乘不如大乘。殊不知萬丈高樓平地起,光是一個四乘小果中的初果聖人得""須陀恒""的,你去恭敬,供養他,就能夠獲福無量,更不要說四果阿羅漢的聖者,雖然聲聞、緣覺的聖者在世間不多,光是能夠讓你知遇,就不知道自己要有多大的福報才能值遇呢!
大菩薩的話,其實祂們都在我們左右,只要我們有心,想要求解脫道,佛菩薩絕對會去滿我們的願,當然,最初的開始去相信,這是很重要的,每一個法門及每一位聖者都不能小看,因為我們不知他曾是什麼過去身來的,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之說法。每一個人,我們都不能去小看他,更重要的是不能小看自己。
萬法都以戒律為首,現在的法師大多都不講戒,都是直接講慧,或者就直接取定,殊不知這三樣都是一體的,想了解的人可以去翻翻雜阿含經中講的,光是戒律,出家師父 比丘的戒就有二百五十條,戒定慧講的也是一體,並不能分開。現在的人比較繁忙,法師都以方便說法為要,但是聽法者絕對要有正確的觀念,佛陀常提的""中道"",是凡事脫離善和惡來講,有了正知正見 ,我們的觀念才不會偏差,
感恩 釋迦牟尼佛留下衪成就的道路指引我們,因為有太多過去成就,現在成就,未來成就的佛也是走著一樣路(千佛名卷經),下一尊佛是彌樂佛會到來,不過距離現在的時間還很遙遠。有人就發願去兜率天,將來龍華三會和彌樂佛值遇成就,也有人發願,依葯師本願功德經,葯師佛的願力,往生東方琉璃淨土,我的話,希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直接和大菩薩,過去佛一起當同學。每個人都會有想要的目標,重要的是要有正知正見,祝福 每一個善知識,大德日後都能成就,小弟如果有什麼觀念不對的,還望指正,感恩!
《 本帖最後由
chongmore
於 2010-2-3 10:34 編輯 》
作者:
bstey32
時間:
2011-2-22 10:53:50
靜心有分靜禪、動禪、生活禪,像我剛開始學靜坐,也是內心也是很多雜念,心猿意馬
都靜不下來,後來老師告訴我,要配合動禪,動禪有很多種,但後來我選擇以快走方式(PS我利用跑步機,放
自己喜歡的音樂,有時眼睛會閉著,雙手扶著兩邊,融入音樂的氛圍中
),快走結束後,我就
坐在椅子上靜心(靜禪),這時候會比較容易入靜,所以每天我ㄧ定利用時間快走,這樣靜坐效果會
比較好
,像我們師兄姐,都是在操場,然後專心的跑步
,外面的空氣也比室內較流通
。
如果跑步靜不下來,也可以嘗試練香功後再靜坐,對某些人來說也能達同樣效果,可以參考林淑貞
編著「神奇的香功」這本書,她是中國香功大師田瑞生大師的傳人,如果你住台北的話,你可以去
「台灣正統香功協會」,也許會獲益良多,打「台灣正統香功協會」網站去搜尋,會了解更多,我
是因為靜坐ㄧ段時間,所以有時練香功,房間會飄來ㄧ陣陣的香味,香功蠻強調
信息
,像我
打這段文字,也是聞到一陣香味,也可練「太極氣功十八式」......等,法有八萬四千種,能幫助你
的,它就是正法,但記住,當你選定一種功法,就專心練那種功法,不要貪多,每種功法都想要練ㄧ
點,這樣比較容易出偏,除非你知道這兩種功法不衝突。
總結:1要找對老師,只有明師(讓你明心見性的老師)才能發現你的問題
所在。
2如果你找的老師,具有能接引仙佛靈光至你住的磁場,這樣是比較理想,老實說
:靜坐
時是最容易有外靈干擾,最明顯的就是忽然聞到屍臭味
3多充實真理:看書、上課.....等,才不會遇到考驗時,容易退轉
。
4持之以恆的練,最好每天都要練,有恆為成功之本。
P.S舉我自己的例子希望能增加你的信心:像我自己資質愚鈍
,但我每天ㄧ有空閑時間我就練功,練了快五年,雖然沒有體悟什麼道理,但是像冬天靜坐時,會覺得熱氣充滿全身
,變得不容易感冒,,快走時,由於專注在音樂中,ㄧ天的負面情緒ㄧ掃而空,像是在分泌腦內嗎啡,感覺心中充滿了愉悅
,感覺全身充滿了能量,當下會覺得再大困難都應該去克服它。自己的B肝也在練功後產生了抗體,檢驗時已測不到病毒量,但是學無止境,覺得自己還停留在幼稚園的階段,還須在更努力才行。
《 本帖最後由
bstey32
於 2011-2-22 10:57 編輯 》
作者:
caesar25
時間:
2011-2-22 11:09:03
以前在慈濟的同事 她媽媽前些日子發現肝癌末期 老菩薩是念佛人 信心堅定 當下就決定不治療
過年前幾天在睡夢中安詳而逝 ...
身體是色身 當會損壞 重點是對於修行的態度 這一世是來提升靈性 認清目的就回歸淨土的懷抱..
這是我們修行人的典範.. 看破生死而去 何等自在...
作者:
飛天小妘
時間:
2011-2-27 01:50: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richard32W
時間:
2011-2-27 08:5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aac1002
時間:
2011-4-25 21:17:07
如果問題是如何達到靜心 無雜念???
曾經看過這樣的說法
(培養練習專注力)
原理也就是說把心固定在特定的目標上
好像用繩子把馬綁在柱子上
其實大大說
禪修都無法達到靜心
這句話表示出來的是時間上的問題
而不是方式不正確
就好像很渾濁的水池
要讓水清澈是要時間讓雜質沉澱
而大大現在能發覺到有雜念無法完全靜心
表示有發現到這現象
但還沒能完全清楚
書上有提到
大大的現象是正確的過程
不過接下來該注意的是心態要正確
千萬不要心急
心急水質又會變渾濁=.=///
以上僅供參考嘿^^
祝福你 早日達到靜心 無雜念
作者:
睜眼說實話
時間:
2018-7-29 12:11: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