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鹿港丁家古厝[26p]
[列印本頁]
作者:
sccot
時間:
2010-2-15 00:41:31
標題:
鹿港丁家古厝[26p]
鹿港丁家古厝
類別:縣定古蹟
創建年代:清中葉
地址:中山路130、132、134號
歷史沿革
清道光5年(1825)鹿港丁協源十八世先祖丁樸實,攜四子克家,自泉州陳埭鄉江頭村渡海來台,初期經營雜貨業,後來發展為船頭行,與大陸通商,從事貨物買賣,並於鹿港創立「協源號」商行。
清同治、光緒年間,丁克家事業有成後,非常重視子弟的教育,清光緒6年(1880)其六子丁壽泉進士及第。由於丁家家族人口眾多,遂於五福街買下店屋三座,做為三房、五房和六房的房舍,稱為「新協源」,即今「進士第」,而舊宅則稱為「舊協源」。
光緒6年(1880)丁壽泉進士及第後,曾掌教白沙書院,擔任院長。目前,位於丁家古厝右廂廊內有「掌教白沙書院」等執事牌。光緒12年(1886)丁壽泉與吳德功等士紳採擷節孝祠節婦約160名,由蔡德芳進士的倡建下,於光緒14年(1888)完成節孝祠的興建。
日治時期,鹿港五福大街因市區改正,於昭和8年(1933)拓寬道路,丁家古厝臨街的店屋遭拆除,改建為洗石子仿洋式二樓建築。民國89年九二一地震,丁家古厝房屋受損,民國89年10月25日經指定為縣定古蹟,92年3月17日由政府進行修復,民國94年8月3日完成修復並舉行鹿港名家書法展。
建築藝術
丁家古厝位於鹿港五福大街(今中山路),由於大街是鹿港的商業街道,所以在臨街的房舍設置三個店面,做為經商的用途。第二進的房舍則為合院的格局,為丁家的起居空間,丁家古厝為「三坎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是鹿港街屋中保存格局完整的建築。
丁家古厝第一進縱深約10餘公尺,內部設有樓井,做為房舍內部採光與通風之用,室內原開設拱門,可與兩旁店面相通。中埕前有一口井水,為昔時丁家飲用水的來源。
第二進為四合院建築,門廳兩旁的木屏彩繪為鹿港彩繪匠師郭友梅的作品,彌足珍貴。門廳正門兩旁有泥塑作品,分別是「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及「和靖詠梅」、「羲之喜鵝」泥塑,目前泥塑的作品於民國92年修復。
正廳為丁家的祭祀空間,神明廳擺設三層供桌,分別為頂桌、下桌及八仙桌,正廳兩旁木屏牆面,符合傳統民居「左字右畫」的作法,此書法是鹿港士紳蔡穀仁臨摹清代書法家陸潤庠的《滕王閣序》及徐有韜的書法墨跡。
丁家古厝進深長達70餘公尺,昔時鹿港街鎮的防禦設有隘門,而民宅的後院亦設有二道門扇,做為自宅的防禦設施。
名詞解釋:
三坎三進二院:
一個店面的寬度稱為一坎,三個店面即為「三坎」。房舍的深度單位為「進」,
丁家共有三進,故稱為三坎三進二院的建築。
文章轉自~彰化縣文化局
《 本帖最後由
sccot
於 2010-2-15 00:44 編輯 》
作者:
fsok2004
時間:
2010-2-15 21:27:26
改天路過此處要專程探訪
感謝大大提供
作者:
陸佰
時間:
2010-2-16 22:29:10
還保留的真是不錯耶真是美呀
作者:
saloriza
時間:
2010-11-18 17:18:53
如果沒記錯的話,包括修復龍山寺的丁國富老師都是其子孫,鹿港的文化真是太深遠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