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工藝之家{玻璃類}~黃安福先生[23p]
[列印本頁]
作者:
sccot
時間:
2010-3-27 22:47:55
標題:
工藝之家{玻璃類}~黃安福先生[23p]
實心塑形細微處見真章
黃安福從事玻璃工藝創作三十餘年,見證新竹玻璃的發展,從早期玻璃產業擁有人力便宜的優勢,到現今優勢不再必須力求轉型。黃安福認為台灣的玻璃工藝已經到達相當水準,重要的是技術必須傳承,因為它不光是單純的工藝技法,還包含許多領域的知識,所以他積極投入教學工作,希望做好人才培訓,讓更多人體會只要深入玻璃工藝的領域,就能夠發現無限發展空間。
基礎深厚一鳴驚人
「玻璃創作有兩大內涵,化工及美學層面。化工指的是創作者要瞭解玻璃的物性、材質變化,才能用適當手法呈現想傳達的意念;美學層面則要看個人的天分和努力了。」五十二歲的黃安福清楚點出玻璃創作者應具備的基本功夫,簡單幾句話,卻是他磨練三十多年的心得。
黃安福是雲林人,國中時隨考上司法官的兄長黃燈煌搬至「玻璃故鄉」新竹,一次偶然機會,不經意看到老師傅做玻璃,帶給他很大震撼,心中隨即有了「我也要學會做玻璃」的念頭。透過姪子的介紹,他到香山一家玻璃工廠從學徒做起,數年後已經能夠獨當一面。
黃安福說,當時以製作生活用品為主,像是器皿、燈泡等,談不上藝術創作,僅能餬口。但夢想並非一蹴可及,技法需要磨練,做生活用品雖然有點匠氣,卻是瞭解玻璃材質特性和養成基礎技術的最好訓練過程。
黃安福打好基礎功夫後,決心朝玻璃工藝發展,七十九年參加新竹美展北區七縣市美術家聯展,初試啼聲、一鳴驚人,後以「荷花」獲得台灣工藝獎、「松竹梅」獲得民族工藝獎,獲獎無數。
手法靈巧表現細膩
懷舊味道的「阿母系列」是以台灣農業時期為背景,作品呈現都以母親和小孩之間的親情為題材,每一件作品都是黃安福兒時點點滴滴的記憶。像是「年年糕」表現的是除夕時,母親為團圓圍爐準備年糕的情景,忙著張羅的阿母,一邊小心翼翼安撫背上幼兒,一邊掀開蒸籠查看年糕的狀況,希望家中每個人吃了年糕之後,在新的一年都能比今年更好,母愛的關懷完全流露。
「金剛」取自《金剛經》中「金剛不壞、勇往直前」之意,黃安福以一匹牡幼馬來表現。他說,玻璃創作除了創意手法,細節也不能忽略,要怎麼去強調是牡馬、幼馬,馬的臉部有冒筋就是必須凸顯的細微處。
黃安福擅長使用實心雕塑法,看似堅硬的玻璃在高溫下化為流動的熔液,在他的雙手轉換下,拉、擠、扭、捏、壓,在烈燄中幻化為各式創作。黃安福喜歡以動物、花卉、昆蟲等為主題,他說,例如以竹子為主題的「節節高升」展現君子之風、中空有節,葉子迎風飄動時也有一致性。
透著綠光、晶瑩剔透的螃蟹,讓觀賞者覺得彷彿真的活跳跳在眼前橫行,黃安福取了有趣的名字叫「真多謝」,他說,三為多,三隻螃蟹加在一起無論是諧音、或寓意都是「真多蟹」。
教學傳承培育人才
參與新竹玻璃的發展,黃安福說,早期來自俄羅斯和日本的師父,為新竹玻璃打下扎實基礎,加上台灣人的打拚精神,創造了外銷奇蹟,但當年人力便宜的優勢已不存在,必須力求轉型、傳承技術,靠的是官方教育體制上的配合。
黃安福表示,玻璃的燒製包含許多領域的知識,例如理化方面的學理、醫學方面對肌理的掌握,還有美學的眼光、對色彩的掌控。因此,它不是單純的工藝技術,必須產官學各界共同投入發展。為了傳承、發揚新竹玻璃產業,黃安福積極投入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潛力,他有自信只要做好人才培訓,玻璃工藝未來的發展空間無可限量。
《 本帖最後由
sccot
於 2010-3-27 22:51 編輯 》
作者:
男浪女之
時間:
2010-3-28 00:11:48
[熱烈迴響][熱烈迴響][熱烈迴響]
玻璃工藝可說是巧奪天的工技藝,想想一塊堅硬又脆弱的玻璃,
盡然經過大師的巧手可變化成各式各樣的型態且栩栩如生又賞心悅目
作者:
samsungkk
時間:
2010-3-28 01:21:35
[熱烈迴響]
我想 藝術 是無價的 看過這些介紹及圖片後
更有這樣的體悟 真的好漂亮
我個人很喜歡 所以也常常去鶯歌逛 ︿︿
我想 台灣之所以讓人感動 是因為這些人的用心
但 接下來 我們這一代 要如何 創新 延續這些 感動
及 傳承 則是 不可逃避的 責任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