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文化春秋】清朝殿試評卷
[列印本頁]
作者:
asss882001
時間:
2010-4-4 12:55:49
標題:
【文化春秋】清朝殿試評卷
清代學子考進士,要經鄉試、會試,最後進行殿試。殿試畢,由八名閱卷大臣(俗稱讀卷官)開始閱卷,閱卷在殿試後的第二天進行。是日,監試大臣和閱卷官聚集在文華殿。閱卷官座位前面是一條長案,收管官把卷箱取來開封,將試卷取出打開,一卷一卷地分送到閱卷官面前。
每位閱卷官收完試卷後,即開始閱卷。每看完一份,便在試卷上寫下自己的姓氏(不寫名字),同時寫上優劣符號。待把自己分到的試卷閱畢,再閱評他人看過的試卷。這樣逐一輪流傳看,每位閱卷官都能看到每名考生的試卷,均寫出優劣評語。這種閱卷方法,舊時稱為「轉桌」。
評定閱卷的優劣,不用文字表達,而是用不同符號標示。殿試判卷規定,標示符號分為五符,即「圓」、「尖」、「點」、「直」、「叉」,分別畫作符號「O」、「V」、「‧」、「I」、「X」。
每位閱卷官在評閱同一份試卷時,會產生不同的評價,一般這種差別不能太大,如果發現同一份試卷各閱卷官的評價太懸殊,就另派大臣查閱試卷。
閱卷官閱畢,最後是總核,由首席閱卷官專司其事,其他的閱卷官可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前三名(即一甲)的試卷必須是八個「圈」,稍遜者為二甲。如果試卷中「圈」、「尖」、「點」間雜,即為三甲;有「直」的便排在三甲之後了。
閱卷時間必須在兩天之內完成,待評定檢核完畢,將前十名晉呈皇帝欽定名次,前三名為一甲(即狀元、榜眼、探花),後七名為二甲。皇帝評定發下後,再把其餘的試卷依照名次列出正式寫榜。榜用黃紙裱成兩層,稱為「金榜」,寫畢,加蓋「皇帝之寶」,待到宣讀典禮時公布,然後,用紅線張掛在太和門,懸掛三日後,再交予內閣存檔。
作者:
dg88868
時間:
2010-4-4 13:35:10
「每位閱卷官在評閱同一份試卷時,會產生不同的評價,一般這種差別不能太大,如果發現同一份試卷各閱卷官的評價太懸殊,就另派大臣查閱試卷。」
為了防範閱卷大臣有主觀的落差,所以規定後一人的評分與前一人的評分不能有兩級以上的差異,如前一閱卷大臣評為圓,則後一人雖不認同,但只能給尖不能給點。
皇帝看到最後十卷時已知考生的性名藉貫,御筆點前三甲時不單看文章優劣,而加入了政治考量,所以前三名不一定是以文章定高下。
作者:
最愛拖鞋
時間:
2010-4-5 12:40:44
只感覺以前考試真的就是一場作文比賽阿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