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台灣俗語之美─日常生活(一)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文ㄟ    時間: 2010-4-5 20:12:26     標題: 台灣俗語之美─日常生活(一)

一、工作、職業

(一)頭路

.「在職怨職」
不論做哪一行,都會抱怨本行的種種狀況。

.「做一行,怨一行。」
做這一行便抱怨這一行,做那一行又怨那一行。表示不論從事哪一行,都會有抱怨。

.「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
形容一個人經常在換工作,真是滾石不生苔!

.「一舉,二運,三本事。」
要成功的話,通常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要有人推薦,第二是運氣要好,第三是要有能力,才能水到渠成。

.「吃人的飯,犯人的問。」
吃人家的頭路,老闆叫你做什麼工作,你就要去做什麼。

.「不去沒頭路,要去沒法度。」
老闆叫屬下去做某件工作時,屬下不會也不能說不做,如果不做只能辭職;但要去做的話,又沒有能力做。

.「緊行沒好步,緊做沒好頭路。」
走得太快無法把步子走好;急著找工作,往往不能找到好工作。

.「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第三開查某間。」
最好賺的行業第一個是去賣冰;第二個是當醫生;第三個是去開妓院。

.「醫生驚治咳,總舖驚吃晝,土水師驚掠漏。」
做醫生的最怕替病人治咳嗽;做廚師的最怕中午的筵席;當土水師的最怕要去找哪裡漏水了。表示各行各業都有其困難之處要克服。

.「司公不驚鬼。」
做司公的不怕鬼。表示各行各業都要有其能耐,否則將會做不下去。

.「三句不離本行」
表示一般人常會說的與自己行業有關的事。

.「飫未死,脹未肥。」
表示一個工作不頂好,也不極差。

.「燒瓷的吃缺,織蓆的睏椅。」
燒瓷器的人,自己所用的是缺角的瓷器;織蓆子的人,自己睡覺所用的卻是椅子。表示各行各業都是把好的物品拿去賣,自己只使用差的、賣不出去的瑕疵品。

.「家己做醫生,尻川爛一邊。」
自己做某種行業,卻反而栽在那個行業上。

.「十藝九不成」
學了十種技藝,卻有九項是沒有學成的。表示技藝雖多,但都不精專。

.「頭家一個比,辛勞做半死。」
只要老闆交待一件工作,屬下便要做得半死才能完成任務。

資料來源:靜宜大學中文系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

以下可點閱

台灣俗語之美─日常生活(二)

台灣俗語之美─日常生活(三)

台灣俗語之美─日常生活(四)

台灣俗語之美─日常生活(五)

《 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10-4-5 21:06 編輯 》
作者: TOYOTM    時間: 2010-4-5 23:54:32     標題: 熱烈迴響

台灣話的厘語真好用  簡單明瞭  不過就是不好記

  現階段有此系列化可參用  真是棒透了  

  頭路上的一句話 「 剩飯沒吃  女佣的」指的是

  在工作上 該做的一件也少不了  連別人的不做的 也會是留給「菜鳥」

  唉 菜鳥 慘‧‧‧

  謝謝你   版主大大的台灣話之美 分享 致上 感謝 之意
作者: 楊大千    時間: 2010-4-6 00:24:05

[熱烈迴響]
台灣俚語除了好用好記之外
還多一份貼近內心的感動及一份不願講明的嘲諷戲謔
它是以幽默的方式表達於語言  使人 事 物 不陷入尴尬的氛圍
再以哲學警語的形態提供參考 避免墮入無法挽回的遺憾
                                            

《 本帖最後由 楊大千 於 2010-4-6 00:27 編輯 》
作者: a9650739    時間: 2010-4-6 19:27:52

[熱烈迴響]
台灣的傳統俚語,
除了可以體驗文字與聲韻的優美之外,
很多都還孕育著教育意義及哲學義理,
細細咀嚼品嚐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可惜這必須有專人指導,才容易學習,
希望可以繼續傳承發揚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