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日據時期-新竹紅茶-海報
[列印本頁]
作者:
草薰風
時間:
2010-4-11 16:44:10
標題:
日據時期-新竹紅茶-海報
日據時期-新竹紅茶-海報
提到紅茶,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印度阿薩姆,在台灣就是鶴崗紅茶,事實上新竹關西有家紅茶在1926年就已經以外銷紅茶為主要經營項目.在日據時代達到高峰.
1888年巡撫劉銘傳有意開發台灣紅茶,即向印度阿薩姆聘請技師來台試製紅茶,因當時製造數量極少即無商品價值。1902年日本在桃園廳竹此二堡草湳坡設置製茶試驗場後1903年錫蘭茶樹栽培業組合場八巴巴技師來台視察,將製茶試驗場以各種處理製造之茶葉樣品,寄住錫蘭評審,並在每一樣品茶均註明品質之優劣點及其市場價格,自此台灣紅茶因安平鎮製荼試驗場設立而奠定發展紅茶基礎。
1907年製茶試驗場將紅茶製成品試銷土耳其,訂為以後促銷歐洲之第一步。1908年安平鎮製茶試驗場廢止,無償借予日本台灣茶業株式會社專攻紅茶製造,此後每年自該社輸出紅茶總量達25萬斤以上,至1917年因歐洲大戰東勝輸出紅茶62萬8千斤。1918年日本台灣茶業株式會社經合併在台灣殖產製茶會社,並經業者不斷努力,始順利輸銷地中海沿岸諸港、歐洲各國、中東地區及南北美各地,經過克服各種衝擊,始使台灣紅茶(FormosaBlackTea)名揚各國,而促使紅茶製造及開發市場之活潑如新竹州產業主事下貿民夫氏為其中之一,尚有三叉河工廠`居城吉氏,每日負貴收購茶菁萬斤以上。
為提高台灣紅茶品質,研究紅茶製造最長者可德乾三老,經赴大陸視察紅茶磚茶,並改良萎凋及發酵過程得到提升品質之效益,1936年山本博士旅行大陸祁門,認為祁門春、夏紅茶之香味較台灣紅茶特殊圓潤,故在此一時期考慮以印度或祁門製造方法改善台灣在來品種製成紅茶之品質。
台灣野生茶樹在1916年被鳳山熱帶園藝試驗處所故田代技師發現叢生在高雄山中,其葉片大小如阿薩姆,後新竹州勸業課蒿科正忠氏乃依故田代技師之陳述,搬運簡單之製茶機械採摘野生茶樹葉製造紅茶,其品質具台灣北部茶葉未有之良好滋味及水色,較立頓紅茶為優等而發表在報紙上。此後尚在魚池地區採摘野生茶樹與當地種植之蒔茶與低海拔蒔茶(三叉一帶)試驗製造紅茶,評審後仍以野生茶為優,魚池蒔荼製咸之紅茶則較低海拔蒔茶為優,於是認定在魚池栽培製造之紅茶之水色、香味有如此良好之表現,主要條件為依賴當地氣候及土質所賜。
1926年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開始在魚池,以Jaipuri、Manipuri、Kyang等阿薩姆種籽播種繁殖於富士山麓供申請配發,另由中央研究所茶葉支所,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支所設置苗圃,並定植在開墾林地與旱地。
1928年定植之Assam茶樹發芽,經採摘製造紅茶後寄送倫敦,經專家評審,認為該紅茶香氣有如在海拔2,000~3,000公尺處栽培之茶樹,滋味也相當濃厚有力的評價,自此以後魚池地區正式奠定製造Assam紅茶重要茶區。
1940年殖產局鑒於台灣茶葉輸出量2,200萬斤中,利用在來品種(小葉種)製成之紅茶即佔45%,所以其品質不及阿薩姆紅茶,乃提出「山地茶園開發助成事業概要」計畫,並計畫在1940~1950年11年間,擬在新竹以南及東部山地開發推廣面積為11,000甲,其中僅台中州即佔地2,500甲。但本計晝初實施未久,即逢太平洋戰爭,本項計晝遂未能按進度實施。
作者:
TOYOTM
時間:
2010-4-18 23:06:29
標題:
乾媽店
拜托 再拜托 文中 滴 圖文的的確確是真的
新竹的紅茶由日據時代 就紅到全世界 猶以"阿薩姆"紅茶
更進一步紅到英國 日本 小時候台灣更有 紅茶加豆漿 紅茶加東瓜
這麼樣 滴 古早味
最近才有一些復古風的連鎖性飲品出現
可以試試看 味道???
謝謝你 版主大大 圖文並茂的分享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