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新聞時事] MLB/大都會派弗瑞改變投球型態 專家又想起王建民 [列印本頁]

作者: 冰琉塵    時間: 2010-4-17 15:05:56     標題: [新聞時事] MLB/大都會派弗瑞改變投球型態 專家又想起王建民

記者陳浚錡/綜合報導

「台灣之光」王建民的招牌伸卡球對紐約影響深遠,就算已經轉往華盛頓,大城媒體仍不時提到他的名字。紐約大都會投手派弗瑞(Mike Pelfrey)6日對洛磯以7局無失分成績,助球隊拿下寶貴的第三勝,而投球型態恰好都是伸卡為主,這令《紐約郵報》專欄作家薛爾曼(Joel Sherman)想起建仔。

比較派弗瑞和建仔,兩個人同以沉球作為武器,球速同在95英哩左右,且變化球種不多,因此三振能力也並非頂尖,2008與09年球季派弗瑞分別投了200.2與184.1局,各只送出110次及107次三振,薛爾曼認為,當球速下降時,要靠一種球路解決打者的難度恐提升。

去年球季受傷之前,王建民曾試圖改變自己,曾加變化球的用球量,讓三振數字變多,但伸卡球的球威卻也因此下降許多,K/9值從 08年的5.1升至6.2,換來的是被打擊率上升,尤以被全壘打最為明顯,05至08年平均每9局才被敲出0.5支全壘打,上一季就飆升至1.5。

2010 年輪到派弗瑞「換口味」,不再只使用伸卡球,也試著投其他球路,16日面對洛磯在滑球、曲球及變速球交替運用下,把打者耍得團團轉,即使滾飛比不到1,不過7局投出6次三振,且無失分、無四死球表現已算相當成功。本季派弗瑞已拿下2勝,防禦率僅1.38,13局送出10K。

建仔是否該改變投球型態從成名以來一直受到爭議,即使在養傷期間也未停歇,有了派弗瑞作為參考,這名台灣投手會不會像他及響尾蛇王牌韋伯(Brandon Webb)一樣,變成一位讓打者擊出滾地球,又能夠投出三振的投手,或是和連續兩年19勝的時期相同,絕大部份用伸卡球與敵人斡旋,值得觀察。


=====================分隔線====================
我想不論是建仔也好
還是韋伯也好
甚至是派弗瑞
雖然說這3個人都是以伸卡球為主要球種
但成績上來說卻是大大的不同(ERA)
我想最大的莫過於球種
如果球種太過單調沒其他球種來搭配
是很容易被對手摸透的
這麼一來想騙對手對壞球出棒的機會就更低囉
結論是..
一位好的投手最少要有2種以上的球路
才可以交叉運用,迷惑打者

作者: wind520    時間: 2010-4-17 17:59:44

= = 打一打,在看數據時,不小心按了x ,哈哈,再打一次
----------------------------------------
其實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就覺得這個記者「想太多了」。


大家都知道,多球種比較能有不同的投球效果。



其實Wang 早期在台灣,並不會投sinker,而且是以速球和滑球為主的。
sinker和changeup變速球,都是到了美國才學的,甚至他剛開始在小聯盟也不會投sinker
我想媒體也都有介紹過了。也有說洋基很想讓他再恢復過去滑球的水準。


但為什麼沒有辦法呢?因為投球的姿勢跟他過去出手點不一樣。
他後來以sinker為主時,他的投球出手點,已經是比較高一點了,不像他早期比較沒有那麼高
所以滑球會比較有效果。

也因為如此,讓他比較依賴Sinker,同時他的sinker也跟其他以sinker 為主的投手,有點不太一樣。
wang 嶺峰時期(06、07年時)的球速很快,那時狀況好的他,的確,真的不太需要其他球種,加上wang 又有不錯的控球力
刁鑽的角度、犀利的伸卡球,讓wang 獨步MLB,連續兩年19勝。不可以否認,Wang 的水準和能力。

但球場上不可能讓你不變化的一直投下去,加上後來的受傷,讓他sinker 沒有辦法再有過去的威力時
這時候捕手posada和molina 都比較不偏好他的sinker了,但他的變速球,真的投的不好,滑球也是。都會不穩定或偏差太多。


webb 的伸卡球,球速比較慢,平均不到90英哩以上,但他整體投球的比例,是很平均的,而且他關鍵的球路絕對不是sinker
會是changeup變速球或curveball曲球居多,而且速球有20英哩左右的速差。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三振能力。
如果要wang 改變投球型態,在姿勢方面,絕對會受影響,而且他的sinker 目前的狀況是如何,還不確定!


Pelfrey 本來就是多球種的投手了,他投的其實應該比較偏向二縫線的直球,變化角度跟sinker比較不太一樣,但都有同樣的效果
Pelfrey 過去也有撞牆期,也是近兩年,才開始轉好的。今年開季以來表現都很不錯,不過,他主要的球種還是速球為主。
但偶爾就是會來個changeup和curveball。



其實wang 好像也有投過curveball的樣子。但比例真的太少了。長期以來都是直球、sinker和變速球為主。滑球不知道他沒信心還是捕手沒信心
然後偶爾會來個指叉球@_@

《 本帖最後由 wind520 於 2010-4-17 18:01 編輯 》
作者: prometheus    時間: 2010-4-17 22:55:53

大部分強振型的投手,主要是靠剛猛的直球,加上有大幅度速差(30~40公里)或是大幅度變化(指叉)的變化球,王的主打變化球應該是滑球,當初洋基的球探也是看上他這顆「俱有大聯盟水準的滑球」……

不過曲球,這幾年台灣好像沒什麼投手用了……以前印象最深的中職投手,應該是涂鴻欽和王漢了……

那個幅度好像在大魯閣打完130的,又去隔壁打慢壘一樣, 前兩球一定打不到……
作者: wind520    時間: 2010-4-17 23:20:35

原帖由 prometheus 於 2010-4-17 22:55 發表
大部分強振型的投手,主要是靠剛猛的直球,加上有大幅度速差(30~40公里)或是大幅度變化(指叉)的變化球,王的主打變化球應該是滑球,當初洋基的球探也是看上他這顆「俱有大聯盟水準的滑球」……

不過曲球,這幾年台灣好像沒什 ...



對阿,當初洋基確實是因為王的身材、速球,和那犀~~利的滑球 才出手的!
台灣現在的右投手,的確很少人投比較大福度的曲球了。左投還是看得到的…必竟那是吃飯的傢伙。



右投還是會有曲球,但並不是那種正統的曲球,是有點滑球的感覺,滑曲球Slurve。

之前有一位右投投曲球,投的還不錯的啦! 但…是雨刷隊的XD 許X雄。而且他的曲球算是後期中職,用曲球用的比較頻繁的
其中好像都是小福度的曲球比較多…。

《 本帖最後由 wind520 於 2010-4-17 23:25 編輯 》
作者: fiy555    時間: 2010-4-18 00:29:26

無論如何,控球最重要
即便擁有160公里的速球,投不進好球帶
也等於沒有用

建仔當時會加重滑球的使用量,一方面是當時的投手教練曾是滑球大師
另一方面,建仔被洋基相中也是他的滑球相當犀利
讓建仔重回滑球手感,可在關鍵時刻給予重要的一擊
往後更能增加建仔的價值
二來,大聯盟打者都是頂尖的球員,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打發的
變換口味,讓你抓不到節奏,才能在大聯盟長久走下去
一直是伸卡,久而久之就習慣你的菜了

簡單來說,要在頂尖的大聯盟生存,就一定要把持現在所擁有的
然後追求更好,才有可能繼續生存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