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鉅鹿之戰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5-3 02:39:55     標題: 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秦末戰爭中,打擊秦國軍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在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於臨濟擊敗魏軍,於定陶戰勝楚軍。定陶之役,項梁戰死,章邯認為楚國主要軍力已被擊滅,楚地已不足為患,因此揮兵北上,轉而攻打趙國,將趙王及20萬兵將包圍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趙國兵力弱小,不敢出兵正面對決,於是遣使到楚國求援。楚國雖然剛剛在定陶一役中戰敗,國力尚未恢復,但若不救趙,秦國可能更容易將反秦勢力各個擊破。因此,楚國還是決定出兵援趙。楚懷王派出宋義為上將軍,項羽、范增為次將,率兵5萬往鉅鹿出發。

宋義的軍隊行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時,突然改變計畫,停軍不進。宋義的策略不外乎是讓秦、趙相鬥,而趙可坐收漁翁之利。時間過了一個半月,次將軍項羽晉見宋義,建議楚軍發兵。定陶之役戰亡的項梁就是項羽叔父,項羽為報仇雪恨,急欲攻打秦軍。當然,他的戰術策略也很道理,他說:「秦圍趙急,宜急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兵必矣。」然而宋義並不接受項羽諫言,不但譏笑他有勇無謀,還傳下命令,軍隊中如有「猛如虎,狠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項羽看出這道命令是壓制自己而來,他對宋義的決策及作為感到失望而憤怒,因此殺了宋義。宋義死後,楚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主帥,率兵救趙。

當時項羽率領的楚軍數量遠遠少於秦軍,而各方諸侯軍隊雖然前來相助,但都畏懼秦軍威力,只是屯兵於外圍,不敢出戰。《史記》中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是年12月,項羽親自率軍渡河,他下令將炊具打破,將船隻鑿沉,每人只帶三天的乾糧,以表明決一死戰的意志。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與氣勢發揮了強大的效用。當時楚軍士兵個個變得勇猛,無不「一以當十。」因此在兩軍交戰中,九戰九捷,以少勝多。而秦將章邯戰敗後,往棘原退去。各國派來的援軍此時看到項羽率領的楚軍大破秦軍,都感到敬服,紛紛歸順項羽。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前)6月,項羽與蒲將軍分別大敗秦軍於淤水和三戶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縣西南)。秦將王離被俘﹐蘇角被殺,涉間自焚,而章邯、司馬欣、董翳則投降楚軍,鉅鹿之戰結束。
鉅鹿之戰的結果,頗令人意外,這麼集權的中央、這麼強大的軍隊,怎麼說敗就敗?歷史的劇情發展就是這樣經常令人錯愕、不解。

當年秦始皇兵征天下,六國臣服的威風場景,還深刻地印在觀眾腦海,然而沒過多少時間,鉅鹿一役戰敗後,秦王朝步入滅亡的喪鐘儼然已經響起,彷彿秦朝這齣戲的帷幕還沒完全拉開,戲台燈光就漸漸暗滅,而待眾人的目光再度聚焦時,舞台那邊漢帝國的故事已經上演了。

文章來源:文化生活藝術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