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三國之官渡之戰
[列印本頁]
作者:
tealaweses
時間:
2007-4-25 21:33:37
標題:
三國之官渡之戰
奠定北方的霸主
此戰役就是官渡之戰
當然官渡之戰只是總稱
其實在這之前兩方集團
早已有不小的摩差
而也有數場戰役
像是顏良文醜的陣亡
可說是官渡之戰的前哨戰
不過我在這裡並不想要討論
曹操為何勝
袁紹為何敗
畢竟從雙方領導的人物
就可以看出這一場戰爭的勝敗
像是郭嘉所提出的勝敗論
早已斷定了曹操的勝出
我比較想討論到的是
此戰役對曹操的影響卻是負面的
官渡之戰曹操均充分發揮個人的領導力
曹軍發揮其機動性以及視死如歸的精神
但這場戰爭卻使曹操得到大頭症
所以接下來的
赤壁之戰
漢中爭奪戰
潼關之戰
這三場主要大規模戰爭
而這也是曹操生前的大規模由其自己主導的會戰
不是失敗就是打得相當的吃力
其實說穿了
就是官渡之戰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 繼承人之爭
袁紹死亡之後
其繼承人之爭
曹操歷歷在目
這正也是曹操的擔心
曹植和曹丕各有所長
但卻未能互補
反而各自結黨營私
這也促成楊修之死
當曹操知道自己在生前
已無望統一天下
於是把希望轉托給而子
希望栽培出優秀的領導人
所以後期的戰爭
往往不見曹操掌握主動
反而多是被動應戰
就可窺之一二
第二個 和漢天子的摩差
當初曹操是以輔正大臣的身分
也獲得多數人的擁護
但後來私心漸起
遭到多數人反對
這也是曹操爭戰時往往顧慮大後方
不敢在前線太久
所以才有
馬兒不死吾不敢高枕無憂
或是
雞肋之語出現了
其實曹操和許多大有為的君主一樣
都希望在其一生
可以建立偉大的功業
但往往手段太過極端
反而收反效果
使得所要達到的目標
越來越遠
其實做人仁厚一些
就是留給自己空間
當曹操坑殺袁紹的降卒
以及屠城時
逼得人民反對他
他就已經遠離了自己所要建立的理想王國了
《 本帖最後由
肯德雞
於 2007-4-26 00:39 編輯 》
作者:
古塵劍子
時間:
2007-4-25 22:37:40
咦?這不是加分活動嗎?
那我該回什麼呢?
樓主我要加分啦∼
看了真的很頭痛甚至無言....
都是這麼優秀的會員
發表的文章內容更是精闢
怎麼選擇屬性竟是加分活動呢?
實在不敢提到樓主是大天使
我想這會不會是系統的問題呢
(已經很多會員屬性都選加分活動了)
廢言至此∼
樓主所言,官渡之戰對曹孟德是負面的影響
突然有個想法,如果這仗輸了,那也不會有後面的赤壁之戰
更遑論漢中爭奪戰,潼關之戰等大型戰役了
純粹發言論之,還請包含
作者:
amg
時間:
2007-4-25 22:43:36
每一個戰役皆有勝負.其利弊得失.對我們來講.當然能夠以後世的觀點及更多不同角度去衡量評估..
就單一戰役而言..官渡之戰至少是歷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重要戰役..這點絕對無庸置疑...
至於其他的見解..應該是百家爭鳴.見仁見智吧..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4-25 22:54:31
官渡之戰是曹操在北方奠定期統一基礎的決定性一役,也是中國歷史上由切斷敵方補給線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其實那時候曹操處境粉慘四面受敵,除了北方的袁紹,關中諸將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東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袁紹跟曹操之間大戰袁紹就是因為自大跟個性猜忌的而戰敗的
不過官渡之戰結束以後曹操乘勝追擊
畢竟袁家在北方很的民心並且根基還是很雄厚
結果袁家真正的敗因就是袁紹那兩個兒子為了爭繼承人而內鬥
搞到最後兩敗俱傷而被曹操滅掉的 所以阿 家和萬世興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自己人都不團結只有被人欺負或吃掉的份 叫活該阿...^^"
作者:
sacker0822
時間:
2007-4-25 23:32:29
其實以此觀點來論曹操有點失之公正,雖然其後的數場大戰役都不見官渡之戰,曹操的英名領導;但相反的,其手下的完整度越來越完整,身為一個領袖不能全面埋沒底下武將的發揮空間,當然,失去了郭嘉是曹操一生最為惋惜之處,這只能說曹操失去了慣於征戰時的明確判斷,以致其後數場不甚精采的戰役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4-26 12:56:00
其實曹操還沒統一北方之前跟劉備一樣 只要是人才他都會禮遇 所以失去郭嘉 也只是冰山一角 他的謀士多倒數不清 在下認為郭嘉 只是在他心目中 感覺還不錯 就像假如你是某某集團 總裁 妳最愛的人才一定是會做事 又不會給妳賭臭 不摸魚 又有業績 讓你輕鬆當個老闆 感覺是一樣的 後來曹操統一北方後 又夾天子官拜丞相 變成有點驕傲 粉少聽謀士建議還赤壁之戰打的一拜糊塗 ..
作者:
tealaweses
時間:
2007-4-26 17:51:25
對不起
我可能太累屬性選錯了
真不好意思
作者:
GGY
時間:
2007-4-28 12:37:51
日期: 200年
地點: 豫州
結果: 袁紹戰敗,元氣大傷,不久去世。曹操解除北方危機,奠定統一河北的契機
參戰方
袁紹 曹操
指揮官
袁紹 曹操
兵力
不詳 不詳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日期: 208年七月—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參戰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淝水之戰
兵力比較
前秦:
27萬氐族兵(主力,投入決戰者15萬),20余萬鮮卑等其他族兵力(主要在荊州戰場),60萬民夫(未投入實際作戰)。號稱百萬
東晉:
8萬北府兵,決戰時,兵力為7萬。
第一階段:淮南之戰
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7萬人進攻襄陽。苻堅又另派10萬多人,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就是17萬。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安在建康佈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謝玄4戰4勝,全殲敵軍。謝安因功封建昌縣公,謝玄封東興縣侯。
第二階段: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沖傾10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游的壓力,苻堅派苻睿、慕容垂、姚萇和慕容暐等人迎戰,自己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以弟苻融為先鋒,於八月大舉南侵。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為前線大都督,謝玄為先鋒,並謝琰、桓伊等人,領8萬兵馬,分三路迎擊秦軍。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以5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10名大將,5萬主力。十二月,雙方決戰淝水,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7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15萬大軍,並陣斬苻融。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作者:
benlkw0109
時間:
2007-8-8 15:39:55
我認為曹操WIN官渡之戰最主要的原因是袁紹方有二五仔(漢奸)----許悠,史載官渡之戰時曹方只有1-2萬之兵,而袁方最少有精兵10萬,力量懸殊。後期時操只有可維持1個月我兵糧,就在此時,許悠投奔曹操,還告訴操,袁紹所有兵糧的所在地,結果袁方因無糧為計而士氣大減,終被操敗之。故我認為曹操WIN官渡之戰最主要的原因是許悠投奔的吧!
而打仗最重要的是兵糧及士氣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曹劌論戰也指出士氣是勝負之關鐽
作者:
sex-boy
時間:
2007-8-8 19:19:05
官渡之戰是曹操在北方奠定期統一基礎的決定性一役,也是中國歷史上由切斷敵方補給線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董卓被消滅後,北方處於軍閥混亂的局面中。興平二年,曹操消滅呂布,建安元年,曹操將獻帝迎至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了兗州ˋ豫州ˋ徐州和司隸校尉部。建安四年,袁紹滅了公孫瓚,擁有青ˋ冀ˋ幽ˋ並四州,勢力為當時最強。這兩大集團終於在建安五年爆發了大規模的兼併戰爭。
建安四年春,袁紹調兵十萬,進軍黎陽,妄圖一舉攻下許昌,消滅曹操。曹操只有兩萬左右的兵力,他抓住時機,先佔領一些戰略要地,並把主力佈置在許昌北面得官渡,以阻袁軍。接著又派兵東進,擊敗了與袁紹聯合得劉備,解除了後顧之憂。
建安五 二月,袁紹派顏良進軍白馬,自己親自率大軍駐黎陽,準備渡黃河,攻許昌。四月,曹操採納謀士荀攸的建議,率兵先到延津,偽裝要渡黃河襲袁紹得後方,然後突然突襲白馬,斬殺了顏良,解了白馬之圍,然後沿河向官渡撤退。袁紹派文醜渡河追趕,又被曹操設計擊殺。八月,袁紹進逼關渡,屯營幾十里。曹操也力營相據,雙方互有勝負。但時間一長,曹軍兵少糧缺,軍心有些動搖。十月,袁紹派淳于瓊押送軍糧智故市ˋ烏巢。袁紹得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向其獻計燒袁紹得軍糧。曹操當即親率五千輕騎假冒袁軍突擊烏巢,焚燒了袁軍糧草。袁紹聞訊,派兵進攻曹操的大本營,但沒能成功。曹操乘勝追擊,大敗袁軍。袁紹僅帶八百騎兵逃回河北。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官渡之戰使袁紹一蹶不振,兩年後死去。曹操趁勢消滅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
作者:
jackce
時間:
2008-2-1 15:30:38
標題:
回覆 #1 tealaweses 的帖子
有幾點想補充,後其曹操沒有主動開戰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曹操的疑心很重,他的兵權都不放心交給手下,大都分大戰役都是自己親己出征或是親族(如曹仁、夏侯惇..等),唯一外人為帥領兵的大約是張遼吧?因後期曹操也很老了,還有頭痛!所以就不能老是跑到外面打仗
第二個原因則就是政治了,別以為後期曹操變魏王後,從此漢室就變曹氏管了,曹操的大後方往往是他的大前方,因為曹操最靠近朝庭,所以政敵特別多!很多人都是嘴裡不說,心裡都準備看曹操倒楣時再趁機扳倒他,所以大部分的戰役,曹操都不願久戰;後期的潼關、漢中之戰等曹操在外都不超過一年就早早回去了;還每次逼獻帝升官,可以說戰爭上失去的,在政治上拿回來∼
作者:
傲影冷霜
時間:
2008-2-1 22:44:24
真棒的文章
不推一下怎行
官渡之戰的負面影響
很多人都沒想到
只看到曹操拿下北方局勢
只是官渡如果輸掉
整個三國歷史又要全部重寫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5-7 01:46:08
標題: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以寡擊眾的三大著名戰例之一(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它為曹
操統一北方的大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使驕橫的袁紹一敗塗地,失去江山。
背景介紹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建安元年,曹操挾持漢獻帝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名存實亡,曹操
掌握了大權。建安三年,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對曹操形成威脅。因為袁紹
擁兵數十萬,又佔有幽、冀、青、并等地;曹操則只有數萬兵馬,以及黃河以南的袞、豫、徐等州郡,
所以客觀條件是以袁紹佔優勢,因此袁紹處心積慮想攻佔許昌,除掉曹操,奪得政權。
戰爭初起
建安四年六月,袁紹帶著不可一世的傲慢心態,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許昌而來,官渡之戰的序幕由
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侵的消息傳到許昌,曹軍諸將都認為袁紹勢大,以曹軍兩萬兵馬根本無法對抗,可是曹操卻
冷靜分析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
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於是決定迎戰袁紹。
建安四年十二月,正當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時,劉備卻起兵反曹,且還想與袁紹聯合攻曹。曹操認為:
「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所以親率精兵攻打劉
備。曹操很快便攻進下邳,迫降關羽,劉備全軍潰敗,逃到河北投靠袁紹。當時袁紹的謀士田豐曾建議
袁紹要趁勢攻打曹操,「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兒子有病拒絕採納田豐建議, 錯失追擊曹操的良機
,使曹操擊敗劉備後仍能安返官渡,為日後迎戰袁紹做準備。
連斬兩將 解白馬之危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率大軍進攻黎陽,遣郭圖、淳於瓊、顏良等進攻白馬,白馬當時由劉延駐守,但曹
操知道劉延兵勢微弱,恐無法抵禦,於是決定親率士兵救劉延。他採納謀士荀攸的建議,先帶兵到延津
,佯裝要渡河襲擊袁紹的後方,其實是聲東擊西,以分散袁紹兵力。曹操再趁機率一支精兵向東解救白
馬,顏良防備不及,被關羽斬殺,白馬之危解除。
曹操破解白馬圍城後,將白馬的百姓遷徙撤退,袁紹派大將文醜等從後追擊。曹操當時只有六百騎兵,
而袁紹有五、六千騎兵。眼見情況不妙,曹操出奇計,令眾騎兵解鞍放馬,又故意將輜重丟棄在袁軍來
的路上。不久,文醜兵到,見曹軍丟棄的馬匹、輜重後,紛紛搶奪,亂成一團。曹操埋伏在旁,見對方
軍紀渙散,命騎兵立即上馬,向袁軍衝殺,袁軍驚嚇不已,將領文醜被斬,曹操順利退回官渡。曹軍連
斬顏良、文醜兩員大將,令袁軍大為震撼。
對峙僵持 信心重拾
同年八月,袁紹進逼官渡。曹操與袁軍對峙,互有勝負。九月,曹軍再度出擊,但沒有獲勝,當時曹操
兵不滿一萬,且其中十分之二、三為傷兵,只好回營堅守。袁紹見曹軍退守,便將土堆高成樓櫓,用箭
俯射曹營,曹軍只得蒙盾而行。為了反制袁軍,曹操也發明了一種「霹靂車」,可向袁軍投以飛石,砸
壞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挖掘地道想偷襲曹營,曹軍不甘勢弱,也在營內掘長溝相抵抗。
雙方僵持三個多月,曹操因兵疲糧缺,曾經短暫的失去信心。他寫信給荀彧,表明想要退回許昌。荀彧
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這是決
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
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不
久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由於這封信,曹操重拾信心,決定
繼續對抗袁軍。
後來,曹操聽說袁紹的軍糧即將運到,於是派大將徐晃、史渙去截擊,並將袁軍糧食全部燒燬。同年十
月,袁紹運糧車又抵達,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並將這批軍糧屯放在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
河南延津東南)。此時,袁紹謀士許攸因不被袁重視,且家人犯罪被捕下獄,心生不滿,於是投降曹操
。曹操光著腳出迎許攸,許攸告訴曹操烏巢守備不嚴,可以採輕兵奇襲方法,燒其輜重,則袁軍潰敗。
曹操聽後大喜,立即親率步騎五千人偷襲烏巢,並派曹洪、荀攸守官渡營壘。曹操一行人趁夜放火攻烏
巢,消息傳到袁紹營中,大將張郃建議袁紹:烏巢戰場是戰局關鍵,應全力搶救。可是袁紹不聽,他以
為應該將主力放在進攻官渡,所以只派了少部份兵力救援烏巢。後來,由於曹營堅固,袁軍根本攻打不
下,袁紹方知自己判斷錯誤。
當曹操還在攻打烏巢時,袁軍後援的部隊已漸漸逼近。曹操左右的人問是否要分兵抵擋,曹操大喝說:
「等敵兵到了我背後才再告訴我!」士兵一聽,大家都奮勇殺敵,終於攻破烏巢。袁軍崩潰,袁紹倉惶
帶八百士兵逃回北方,官渡之戰以曹勝袁敗而告終。
戰後影響
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曹操在官渡之戰大獲全勝,也為日後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這場戰役中,曹操以兩
萬的兵力,擊敗袁紹十萬大軍,成為中國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之一。由此戰役也可看出曹操本人深具膽
識與勇氣,更能接納諫言、知人善任,諸多因素促成他成就大業。官渡之戰結束兩年後,袁紹因兵敗抑
鬱而終,曹操乘機滅了袁紹勢力,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終於在曹操手中統一。
文章來源:文化生活藝術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