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 [列印本頁]

作者: 龍神    時間: 2007-5-23 00:17:26     標題: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

元太祖 鐵木真 (1162-1227)

 

姓奇渥溫,名鐵木真,元開國君主,建號成吉思汗。



功績

成吉思汗是蒙古歷史上最有名的英雄、最出色的軍事家,他曾率領大軍橫掃整個歐洲。

公元一二一一年,成吉思汗大軍向金朝發動大規模進攻,成吉思汗只帶著三千精銳將士就出發了。金朝大將率三十萬大軍抵抗,滿以為可以將成吉思汗打退,誰知剛交手即被蒙古軍打得潰不成軍,成吉思汗的三千精銳將士勇猛異常 。

公元一二一三年,成吉思汗大軍打進居庸關,將金朝中京團團圍住。同時,成吉思汗大軍在河北平原連戰連捷,勢如破竹,銳不可擋。

公元一二二三年,蒙軍攻至亦得勒等地,遇到頑強抵抗,損失慘重,之後,這支隊伍與另一支蒙軍會師

公元一二二五年,成吉思汗才班師回蒙。

元世祖 忽必烈(1215∼1294)

元太祖之孫。 忽必烈是蒙古一名大將,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最小兒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功積

公元一二五二年,忽必烈迂迴兩千里,轉移敵人視線,突然揮軍直逼大理國都。

元一二五八年,蒙哥在攻打合州的釣魚城時,大將汪德臣不幸被石砲打中,傷重而死。蒙哥悲痛欲絕,親自督戰,被守將亂箭射死。

忽必烈當時正向鄂州前進,知道蒙哥陣亡的消息後,並沒有停下腳步,強渡長江
,包圍了鄂州。這時,南宋派賈似道前出漢陽督戰。賈似道眼看蒙軍愈打愈猛,竟瞞著朝廷,派人到蒙軍向忽必烈求和。

公元一二七一年,忽必烈正式稱帝,改國號元,是為元世祖,他即位後,第一件是就是找賈似道算那筆舊帳。

公元一二七四年,忽必烈向宋朝發動全面進攻。不久,蒙軍直逼臨安。宋朝文武大臣一再要求講和。忽必烈不肯,仍然下令進攻。

公元一二七八年,忽必烈大軍追擊宋帝昺,宋帝昺遷都崖山,不久文天祥被俘,公元一二七九年,宋軍大敗,陸秀夫見大勢而去,背帝昺投海殉國。

自此南宋亡,忽必烈統一中國

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踏平了西夏疆土,摧毀了西夏王國,他自己卻在六次征討西夏,即將大獲全勝之時,於歸程中在西夏境內的薩里川命歸黃泉。

那麼,西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封建王朝?成吉思汗又為什麼要把征服西夏作為他統一中國大業的第一戰?西夏是如何滅亡的?成吉思汗為什麼會亡故於西夏?這段歷史一直是人們感興趣的內容之一。

西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又稱"大白高國"、"白高大夏國" 。因其
疆域主要包括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區,地處我國西北部,所以,歷史上稱之為"西夏"。

西夏是西元11世紀至13世紀,以古代羌族的一支——黨項族為主體,包括部分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封建割據政權。如果從西元881年拓跋思恭在今陝西北部建立夏州政權算起,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滅亡為止。西夏王國曾有347年的悠久歷史;如果從1038年李元昊稱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也有189年的歷史,西夏王國共傳十主,即:元昊、諒祚、秉常、乾順、仁孝、純、安全、遵頊、德旺和末主,期間經歷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國道中落、族滅國亡的曲折過程。

黨項族是如何發展壯大起來的呢?據史料記載,黨項族原來居住在今四川、西藏
、青海等省的交界地區。佔據的區域"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界春桑,北鄰吐渾,有地三千餘裏"(《新五代史》卷七十四)。他們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過著"不知嫁穡,土無五穀"的原始遊牧部落生活。唐朝初年,逐漸向今甘肅東部
、陝西北部一帶遷徒。唐朝末年,定居在夏州(今陝西橫山縣西)一帶的黨項族平夏部,參加了唐朝對黃巢農民起義軍的鎮壓,其酋長拓跋思恭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爵號夏國公。從此以後,逐漸形成為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五代時,黨項貴族利用國內各個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繼續壯大自己的力量。宋朝初,黨項貴族李繼遷(拓跋思恭後裔)附遼抗宋,遼國封其為西平王。李繼遷乘宋真宗新立,索要夏州(今陝西橫山縣西),宋真宗屈辱妥協,從其所請,授李繼遷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西元1002年,李繼遷攻佔今寧夏靈武市西南的靈州為西平府,並因其"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且百姓習華風,尚禮好學"等諸多優勢,就此定都于西平,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為西夏建國奠定初步基礎。經由李繼遷之子李德明一代的苦心經營,到西元1020年時,黨項貴族已經基本完成了由氏族酋長向封建地主的轉變,迫切要求建立自己的統一政權,以保障他們自身的利益。於是,李德明將都城由靈州遷到懷遠鎮(今寧夏銀川市),改名興州。西元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即位,時年28歲。《宋史》稱元昊"性雄毅,多大略"、"曉浮圖學,通蕃漢文"。他上臺後,首先去掉唐、宋所"賜"的李、趙姓氏,自號"嵬名",自稱
"吾祖"(即可汗之意),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使用了西夏為自己的年號
,並升興州為府,定名興慶府。

西元1038年,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王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國號大夏
,定都于興慶府。西夏王朝建立以後,與宋時戰時和,並不斷仿效唐朝和宋朝的各項制度,加速了封建化的進程,在廣泛吸取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西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斷發展,綜合國力明顯提高,疆域面積不斷擴大
。雖然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西夏曾時而對宋稱臣納貢,時而與遼聯姻結盟,但正是因為成功地運用了這種避重就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立足策略,反而逐步壯大了自己的力量,成為中國歷史上敢與宋、遼抗衡,使之不敢小覷的重要力量,最終形成宋、遼、西夏三足鼎立之勢,西元1115年,金滅遼、宋至南遷以後
,西夏對金、南宋採取和好政策,以致在嵬名仁孝統治的54年中,西夏的政治
、經濟、文化發展到了頂峰。後期,由於國內各種矛盾激化,逐漸走向衰亡。

13世紀初,蒙古部乞顏酋長鐵木真(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以傑出的軍事才能,擊敗了西起阿爾泰山東至興安嶺,南起陰山北麓,北至貝加爾湖的漠北草原各遊牧部落,於1206年創建了蒙古汗國,結束了漠北數百年的分裂歷史。

在鐵木真統一漠北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裏,蒙古高原上的各個部落之間相互征戰,爭奪霸權,尚無暇顧及更大範圍內的對外擴張,他們與統治河套和河西走廓的西夏王朝基本上沒有發生直接的關係。到了鐵木真統一蒙古前夕,漠北的遊牧部落才開始與西夏有了接觸,從成吉思汗第一次進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軍第六次出征,西夏被滅亡止,這22年是蒙夏關係激烈發展的時期並集中表現為戰爭形式。

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蒙古漠北地區無法獲得生活亟需的農產品及其他更多的物資,為了滿足經濟上的需要,代表草原遊牧貴族利益的成吉思汗,向四鄰地區發動了一系列掠奪戰爭。最初,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標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國,目的是反抗、擺脫金國的統治。但是,作為戰略家的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未敢輕動",全國物產豐富,文化發達,築有三千里界壕,軍力雄厚,當時尚能擊敗南宋、稱雄一方,因此不可輕視。蒙古統一後,成吉思汗雖攻佔了金國的部分土地,但蒙、金仍處於對峙狀態。成吉思汗審時度勢,沒有首先把矛頭指向金國
,而是選擇了在遼、北宋及金、南宋兩大勢力鬥爭夾縫中求生存的西夏為突破口
,最終於1227年第6次親自統兵征服了西夏,為進軍全國打開了通道,他為他的後代消滅金國、佔領中原、稱霸黃河流域和最終統一中國開闢了道路。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資、攫取經濟利益。因此,採取了淺嘗輒止的策略,攻克力吉裏寨(今中衛縣)後迅速撤回。但擴張的企圖顯而易見。昏庸的夏桓宗純祐對成吉思汗準備滅亡西夏的企圖毫無察覺,在蒙古軍退兵後,幼稚地以為從此可以天下太平,對蒙古軍的再次征掠沒有任何防備。

120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在夏境擄掠數月,因糧草不濟而退兵。1209年3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再攻西夏。在賀蘭山中段的克夷門遭到夏軍重創,蒙古軍傷亡慘重。相持兩個月以後,蒙古大軍還是包圍了中興府。夏國主嵬名安全親自上城督戰,守城將士拼死防禦,兩個月後,蒙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漲之機,引水淹城。中興府被圍困達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無數。後來,城牆坍塌,決堤的河水四溢,蒙古軍隊也受到洪水的淹溺,在萬般無奈時,借夏主納女求和之機,順水推舟,同意退兵議和。

西元1217年12月、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兩次調集兵力伐夏,西夏兩位國主遵頊、德旺雖調兵遣將拼死抵抗,皆因軍事實力過於懸殊而屢戰屢敗,以請降遣人質作為條件,換取蒙古軍退兵。此間,西夏軍隊廣大將士誓死保衛自己的疆土,打過不少勝仗,嵬名令公、籍辣思義等夏將的克夷門、沙州之戰,都曾給蒙軍以沉重打擊,一度極大地鼓舞了西夏軍民的鬥志。但是,就蒙夏之間整個戰局而言,還是以西夏王國盡失西域的河、瓜、甘、肅、涼諸州而告終。

西元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勝利後,藉口西夏遲遲不納人質,以65歲高齡親率大軍第6次攻打西夏。在搶佔黃河九渡、攻克應理城後,兵分兩路向西夏都城挺進。11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靈州,夏末主派遣大將嵬名令公率十萬大軍緊急赴援,途中被蒙古軍隊擊敗。已廢太子德任率領固守靈州的夏兵與蒙古軍隊進行死戰,戰鬥激烈的程度為蒙夏作戰以來所少見。最後因夏兵傷亡慘重而失敗,靈州失陷。成吉思汗對西夏軍民的拼死抵抗十分惱火,於12月命令蒙古軍隊攻克鹽州,並派兵四處搜索,燒殺搶掠,夏民"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西夏江山岌岌可危。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中興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以徹底卡斷夏兵後路。末主被蒙軍圍困在中興府內,一籌莫展。右丞相高良惠"內鎮百官,外勵將士",領兵日夜在都城堅守、抵抗,多次打退蒙軍的進攻。5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因天氣炎熱,在六盤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興府諭降。6月,西夏境內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
。末主走投無路,只得派遣使節告諭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7月
,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區的清水(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病中立下遺囑:死後暫秘不發喪,待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統統殺掉。

不久,末主率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蒙軍帶著末主及幾位夏將行至薩里川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亡。為了防止夏主生變,蒙古軍隊遵照成吉思汗遺囑
,將夏末主等殺死,並一舉蕩平中興府。至此,建國189年的西夏王朝終被成吉思汗滅亡。
--------------------------------------
我想大家因該對蒙古不陌生吧,一定也都聽過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在學校的時候上到歷史課每一位大大因該都有聽過歷史老師說過成吉思汗的故事才對,剛好遇到SOGO論壇裡的軍事討論區版中有歷史討論,所以小弟我就幫大家把蒙古帝國中的事蹟找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一下,讓大家一起再度了解一下古時候蒙古
軍是如何讓現代的老外也非常佩服的一位軍事家。


《 本帖最後由 神采飛揚 於 2009-6-21 13:34 編輯 》
作者: dangery2k    時間: 2007-5-23 01:02: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d78    時間: 2007-5-23 11:48:11     標題: 成吉思汗的另一項豐功偉績

成吉思汗的另一項豐功偉績

成吉思汗 子女千人?
俄羅斯和波蘭科學家進行基因調查後估計,蒙古帝國創建者成吉思汗有1600萬名男性後代,這意味他生了數百個甚至數千名子女。

研究人員在蒙古地區的18個族中,找來1437名男性檢查其Y染色體,發現一組共通特殊染色體,起源可追溯到八百年前蒙古某一男性。俄羅斯科學院狄倫柯領導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祖先除了成吉思汗,應該不會是別人。

上述18個族的男性有成吉思汗基因的比例,從1.7%到8.3%不等,以比例推算,成吉思汗的男性後代高達1600萬人。

成吉思汗 (1165年-1227年)本名鐵木真,1206年創建蒙古帝國,史稱元太祖。他在位期間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足跡橫掃歐亞大陸。

蒙古大軍攻占新領地,免不了大肆搜刮財物,士兵會將擄來的美女獻給成吉思汗,可想而知,成吉思汗生了很多混血子女。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和兩個孫子,在他死後繼續征戰,把勢力範圍擴大到俄羅斯、匈牙利和波蘭,他們也勤於傳宗接代,將成吉思汗的染色體傳播到歐亞大陸各地,使擁有成吉思汗血統的族群更加龐大。

女性沒有Y染色體,所以無法以基因檢驗推測成吉思汗有多少女性後裔,但很可能有上百萬名。

英國基因研究專家塞克斯去年表示,美國一名祖先來自英國的大學教授羅賓森,身上竟有成吉思汗基因,羅賓森是迄今為止第一個在亞洲之外被認定的成吉思汗後人。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22/2/ep1u.html
作者: siouq    時間: 2007-5-28 19:58:39

成吉思汗是遊牧民族混得最大尾的
也是亞洲人的驕傲
作者: oldman    時間: 2007-5-31 23:41:02

若用生物學來看 如此多的人種交流 會使自己子孫不容易被滅亡(如同禁止近親通婚的理由)
作者: sahara9770    時間: 2007-6-1 08:11:04

沒有想到.....成吉思汗的大軍橫跨歐亞兩大洲...

他的ㄧ堆不知名的後代也跟著在歐亞大陸兩地延續下去,真是挺讓人驚訝的!!

果真是有"博愛"的精神!!
作者: 艾斯    時間: 2007-6-1 21:08:12

跟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的八位名將,
博爾朮   “四駿”之一。由於相助少年成吉思汗奪回被盜的愛馬,成為其屬下。最早加入蒙古軍,為蒙古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博爾忽   “四駿”之一。在戰場所拾,由成吉思汗之母撫養。從戰場上救出瀕死的窩闊臺而建功。死於與多馬得族之戰中。
赤老溫   “四駿”之一。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擊之際掩護其脫險,獲得信任。子孫為元朝四大名族之一極盡權勢。



木華黎   “四駿”之一。智勇兼備,深得成吉思汗的重用。進攻金國的司令官而著名,被成吉思汗授予了國王稱號。


者勒蔑   “四狗”之一。為了在戰場上負傷的成吉思汗,冒死衝破敵陣搶水並徹夜看護。據說成吉思汗終生未忘此大恩。
速不臺   “四狗”之一。在與乃蠻族之戰中,與其兄者勒篾一起用鐵輪車衝破山脈而奪敵陣。並參與西征,大破俄軍而揚威天下。
庫必來   “四狗”之一。成吉思汗與札木合訣別後歸順成吉思汗。戰功顯赫,蒙古統一後被委與軍政負責人之重任。
哲別   四狗之一,擅長弓箭。成了俘虜也不失其威嚴之處。被成吉思汗賞識而成為部下。之後為蒙古軍首屈一指的猛將。
作者: 真的很新手    時間: 2007-6-1 23:10:32

個人也蠻欣賞成吉思汗的...畢竟他創下了..亞洲人最大領土的驕傲阿!!
再加上他們遊牧民族的戰爭方式又是其他國家所沒看過的
真的可以是說深深的重創歐亞等多國阿!!

P.S騎射可以說是一門技術考驗阿!!
作者: 阿彰    時間: 2007-6-13 00:24:10

蒙古帝國  最遠打道匈牙利
建立了跨越歐亞的大帝國
作者: sex-boy    時間: 2007-6-13 07:58:18

代天驕成吉思汗是聞名中外的蒙古族(蒙古已獨立)的英雄,是公元後第二個千年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本劇全面介紹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十二世紀中葉,中國北方在金朝統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還各自獨立,互不統屬。金朝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蒙古部首領俺巴孩就曾被金熙宗殘酷地釘死在木驢上。正是這種幾代冤仇導致了草原內外的長期征戰,

孕育了以征戰為主要生活內容的一代天驕.

在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以其傑出的政治謀略和正確的戰略戰術結束了蒙古草原四分五裂的局面,完成了蒙古族的統一。十三世紀初,他又以血族復仇的名義率領十萬蒙古鐵騎直指金朝的中都(今北京),能征慣戰的女真人不堪一擊,中都很快被攻克。後因林木中百姓叛亂,成吉思汗率主力回到蒙古草原;又因西方大國邊將殺死近五百人的商隊,其國王又殺死蒙古正使,成吉思汗才被迫進行了西征。蒙古鐵騎兵鋒所指,多少支軍隊被打得人仰馬翻,多少個王公貴族紛紛人頭落地:不可一世的西方對手被消滅了,其統治區域成為劇烈爭奪的戰場。成吉思汗臨死前還逼迫西夏王表示投降,並留下了滅金、滅夏和如何鞏固政權的三條遺囑。為統一中國北方、進一步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作者: 哆啦A片    時間: 2007-7-21 22:43:08

真是不得不承認
元朝確實是中國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
而成吉思汗也是我最崇拜的歷史人物
只是當時東征日本的時候
成吉思汗好像對日本人太客氣了
先是送外交書又是遣使交涉
對南宋就沒這麼禮遇了
當時若是全心征日~持續增兵
以當時蒙古的戰力而言
拿下日本可說是指日可待的事
對這段歷始真的蠻感興趣的
作者: qaz911    時間: 2007-8-19 19:31:08

可惜阿!假如他懂治國的話元朝野不會只有短短80年歷史了。
不過他也創了2項計錄..最大的王朝跟最短命的王朝。
作者: 哆啦A片    時間: 2007-8-20 23:41:47

今天收到一則簡訊......

真是很抱歉~本人發現到一個錯誤

其實東征日本的不是成吉思汗......

而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元世祖~元朝的第三位皇帝)

唉呀呀~希望大家不要被我誤導了

神采大大別扣分嘿

人家下次不敢了...............
作者: lys560829    時間: 2008-1-10 16:57:07

我懷疑我有屌過成吉思汗的後代
作者: cklin    時間: 2008-1-11 13:16:11

事實證明~會攻城掠地.擅於作戰,是沒用的!!!
就算~一統江山,不會~經營管理.還不是~二三下就亡國了!!!
作者: 最高統帥    時間: 2008-9-25 22:30:26

成吉思汗應該是悖兒只斤氏...鐵木真...他是征服過半個地球的一位王者....他是華人的驕傲....
作者: 畫圈圈    時間: 2008-9-30 22:34:39

成吉思汗真不是蓋的.如果再多活個十年說不定統一全世界了
作者: 男人與海洋    時間: 2008-9-30 23:46:31     標題: 成吉思汗不是漢人~~~

成吉思汗…不是漢人!
漢人沒有這種怪怪的名字吧…
到底算不算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乃?
外蒙在清末民初也獨立出去自成一國!
以現今的角度看來…
成吉思汗不算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而是外國人…
所以元朝是…
外族統治…
對嗎…
那成吉思汗是我們的嬌傲嗎???
還是漢人曾有的恥辱~~
作者: 華南錢莊    時間: 2008-10-1 00:18:15

不管如何,蒙古帝國都是歷史一個非常精彩的段落,不過精彩也是由很多人命所堆出來的
作者: gtr_nismo    時間: 2008-10-1 16:37:21

蒙古征日失敗~會不會是陸地騎兵~不擅長海上作戰緣故?? 還是選錯時間(農曆10月份後沒颱風)
否則東亞陸橋(朝鮮半島)不是被征成功嗎?? 我猜可能居住內陸的蒙古人不知道颱風的威力吧~!!

我大略所知~當時有個颱風剛好做過來~幫了日本大忙(二戰神風特攻隊的由來)
讓日本的以免於被蒙古侵略~否則以蒙古的野心~勢力應該會跨越日本海到日本才對

要不是那場海戰失敗~憑武士道精神的日本~真的能打贏~當時的蒙古帝國嗎??

《 本帖最後由 gtr_nismo 於 2008-10-1 16:41 編輯 》
作者: neilshen    時間: 2008-10-2 10:28:44

講得好詳細,又了解了成吉思汗的事績
作者: hutiankun    時間: 2008-10-20 22:28:28

成吉思汗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杰出的军事家
作者: 鰻鰻    時間: 2008-10-21 03:56:11

好歹也是中國史上..

唯一一位

把版圖打的那麼大的帝王
作者: awdxs741    時間: 2010-1-21 19:19:36     標題: 歷史上的蒙古帝國

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裏,蒙古開國君主成吉思汗(1162—1227)及其子孫先後征服了從太平洋到歐洲的廣大領土,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

成吉思汗開創基業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鐵木真生於蒙古貴族家庭,9歲時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部落毒死,母親領著他和幾個弟弟艱難度日。
  少年時期的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品質。為了恢復祖業,鐵木真利用蒙古各部之間的矛盾,採取重點打擊、各個擊破的戰略,終於統一蒙古諸部,結束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相互殘殺的局面。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忽裏台”大會(“忽裏台”是蒙古語大聚會的意思,部落時期,蒙古人選舉部落酋長,戰爭、狩獵和舉行重要宗教活動等重大決策時均要召開“忽裏台”大會),即位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蒙古鐵騎闖世界

  蒙古族屬遊牧民族,不善農耕,將劫掠和對外征服作為一種生產方式。蒙古鐵騎的征服活動在給歐亞廣大被征服地區帶來災難的同時,摧毀了許多古老腐朽的歐亞封建國家,加速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從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今寧夏、甘肅一帶),隨後又率軍南下攻金,佔領金中都(今北京)。1218 年,蒙古大軍在滅掉西遼政權(今新疆一帶)時,與中亞大國花剌子模(今烏茲別克斯坦一帶)發生邊界衝突。此時,傳來花剌子模大將謀害蒙古一個大商隊的消息,成吉思汗決定發兵20萬征討花剌子模。
  交戰之初,花剌子模軍隊在戰陣前部署戰象,想以此震懾從未見過大象的蒙古士兵,不料蒙古軍隊使用的火器在花剌子模軍陣裏爆炸,戰象受驚,調頭沖入己方軍陣,花剌子模軍隊大亂,蒙軍遂乘勢取之。1220年,成吉思汗的大軍先後攻下了花剌子模重鎮不花剌(布哈拉)和新都城撒馬爾罕(均在今烏茲別克斯坦)等城,又派3個兒子術赤、窩闊台、察合台合兵圍攻花剌子模都城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幼子拖雷領軍進入呼羅珊。花剌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算端(素丹)逃至里海孤島病死。1223年,蒙軍主將速不台率部與南俄大公穆斯提斯拉夫和基輔大公決戰於卡爾卡河畔,基輔大公投降,隨後蒙軍攻陷基輔舊都諾夫哥羅德,向亦的勒河(今伏爾加河)推進。由於當地居民的英勇抗擊,蒙古軍才不得不退回中亞。

  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征西夏,攻克沙、甘、肅、涼、靈諸州,圍攻中興府(今銀川)。次年6月,西夏末帝率眾請降。7月,成吉思汗病死賀蘭山下。蒙古軍隊惟恐西夏有變,殺死西夏末帝,盡滅西夏王族,並對西夏王陵進行有計劃的破壞。其後,又命令西夏主體民族黨項人離開本土,散佈到漢族地區生活,並規定黨項人必須與漢人通婚。在其後不到300年的時間裏,黨項人在中國徹底消失。

  1234年,蒙古滅金。次年,繼任蒙古大汗的窩闊台召開蒙古諸王大會,決定征討欽察、斡羅思(俄羅斯)等國。蒙古大軍接連攻佔莫斯科等十幾座城市,並殲欽察部於伏爾加河上游。1240年秋,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蒙古軍圍攻基輔城,基輔大公逃到波蘭,蒙古軍屠殺和搶掠後離去。第二年春,蒙軍分兵兩路侵入波蘭、匈牙利等地。蒙軍攻陷匈牙利都城佩斯後,殺盡居民,燒毀城市,隨後又進攻斯洛伐克、捷克各地,一直打到維也納附近。由於奧地利大公和波希米亞國王聯軍的抵抗,蒙軍被迫退走。1242年,從蒙古國內傳來窩闊台的死訊,拔都率大軍東歸。1252年,蒙古憲宗蒙哥決意西征,西征軍由蒙哥之弟旭烈兀統率。1258年,西征軍攻佔巴格達城。次年,旭烈兀西征敘利亞,敘利亞諸城大多不戰而降。1260年,蒙古軍佔領大馬士革城。此時,旭烈兀得知蒙哥征伐南宋時戰死合川釣魚城下,遂決定班師爭奪汗位,同時命令大將怯的不花率兩萬蒙古軍繼續攻打敘利亞各地。同年,蒙古遣使到開羅,命令埃及投降,遭埃及國王拒絕。埃及軍隊與蒙古軍在大馬士革之南交戰,蒙古軍隊慘敗,怯的不花戰死,埃及軍隊佔領大馬士革,將敘利亞全境變為埃及的轄地。埃及軍隊的勝利遏止了蒙古軍向埃及和非洲的擴張。

四大汗國融入世界

  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被稱為“四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彼此血脈相聯,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為宗主,與元朝驛路相通。但是,由於蒙古人在文化上大大落後於被征服民族,過多依靠高壓手段統治,其帝國也只是建立在軍事征服基礎上的鬆散同盟,因而在幾個世紀後,蒙古帝國便土崩瓦解。
  四大汗國中的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統帥拔都所建,疆域最為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於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 “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商業貿易中心。

  伊兒汗國的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統帥旭烈兀,與元朝統治者同為拖雷後裔,關係也較其他汗國更為密切。元朝曾經與伊兒汗國雙方互派官員、工匠,經濟和文化交流也很頻繁。在最有建樹的合贊汗統治時期,為爭取當地領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廢除“大汗”稱號而改稱“素丹”,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進程。

  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的一部分位於今中國境內,距離元朝本土較近。兩汗國曾於1269年公開反對忽必烈(1271年定國號為元,被稱為元世祖,1279年滅宋)的漢化政策,與元朝為敵。直到西元14世紀時察合台汗國吞併了窩闊台汗國,才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心得

蒙古真的很強大阿~

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帝國

只是政治就不行了阿~~~~`
作者: 游小豬    時間: 2010-1-30 20:49:45

要是那些西征的蒙古將領們沒有因為可汗去世而必須回去參加選舉大汗的會議,而繼續入侵歐洲,也許歐洲至今會是黃種人統治也說不定
作者: 肯尼    時間: 2010-2-15 19:24:16

由於蒙古尚武游牧的風氣
自身資源大部分都靠掠奪而得
可說幾乎是不事也不懂生產
導致蒙古人不長於複雜廣泛的疆域經營
各地風俗的差異
以及倖存的反抗軍
加速了這個馬上得天下
卻無法下馬治天下的帝國崩解
作者: 新國    時間: 2010-3-5 23:09:04

如今的蒙古國只是一個位於荒漠的貧瘠國度,更被夾在世界兩大強國中俄之間。想必她們的人民讀到本國歷史時一定十分感慨,曾經中俄兩大國都是在蒙古的統治之下,如今只能仰賴她們的氣息。
作者: nonono    時間: 2010-3-8 14:50:40

原帖由 新國 於 2010-3-5 23:09 發表
如今的蒙古國只是一個位於荒漠的貧瘠國度,更被夾在世界兩大強國中俄之間。想必她們的人民讀到本國歷史時一定十分感慨,曾經中俄兩大國都是在蒙古的統治之下,如今只能仰賴她們的氣息。 ...


真是諷刺= =...
現在被兩大國包圍 就算獨立也是虛偽的 經貿還都是要靠人家
作者: 真希兒    時間: 2010-3-19 14:19:40

陸地上或許很行.但打海戰跟叢林戰可是彆腳到家了.連一個越南都打不下來
蒙古人如果繼續打歐洲下去...會不會統治歐洲我不知道.但我保證他們全部都可能死在黑死病之下
當時打花剌子模把劄蘭丁給打的逃到印度後.成吉思汗其實還想繼續西征.但隨行的耶律楚材卻發覺軍隊已有一部份的人染上了瘟疫(其實是鼠疫.就是黑死病.不過在中國稱為瘟疫)手上藥材不夠加上蒙古人當時禁止洗曬衣物(成吉思汗的大劄撒令有律.拿洗好的衣褲曬太陽是對"長生天"不敬.一律打入敢死營或處死.鐵木真大將木華黎最初就是這樣進敢死營的)衣服上有很多跳蚤.遲早會瘟疫大爆發
於是就編造了看到怪物"陸離"留言說:"宜.君汝早回"
成吉思汗其實很迷信.就決定不在打下去.將玉龍傑赤賜給术刺當國王.撒馬爾罕給察合臺當國王(其實這是有考慮的.成吉思汗為了窩闊臺才這麼封的.术赤一直被成吉思汗提防跟猜疑著.所以給他封在最遠的地方.中間在插個跟他超不合的察合臺.术赤想回去蒙古奪權根本作不到.盡管术赤根本就不打算這麼作.也不會這麼作)
隨後長春真人丘處機又來到花剌子模.說服了鐵木真破除掉不得洗曬衣物的禁令.跟好殺屠城的習性.蒙古大軍搬師回朝才使得大瘟疫沒爆發出來..不然
"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的蒙古軍隊死在大瘟疫之下"
就算經過長子西征後這麼一段時間.孤軍深入歐洲的蒙古人.剛好又遇到他們帶到歐洲的黑死病大爆發.在毫無支援的情況下...不全滅才怪!!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4-8 01:03:35     標題: 元起元滅——蒙古的興起與衰亡

蒙古之崛起

蒙古先世出自匈奴,為突厥族之一支;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原先居住在黑龍江上游,外蒙古之東,以游牧為生,後來逐漸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南宋時部族林立,不相統屬,但名義上均屬於金。主要的部族有:乞顏、塔塔兒、蔑兒乞、克烈、乃蠻等。為了掠奪財富,蒙古各部貴族之間經常進行殘酷的戰爭。

乞顏部酋長也速該,是一位勇士,曾與塔塔兒作戰,一連俘殺了塔塔兒二個酋長,其中一個名叫鐵木真兀格,適於此時,其妻在家產子,為紀念其武功,取名為鐵木真。鐵木真十三歲時,其父為塔塔兒暗算而死,此後鐵木真兄弟,與他們的母親生活的很淒苦,但也因此身軀意志均磨練而堅強,四兄弟無不勇敢善戰。遂漸併滅諸部,於1206年(南宋寧宗開禧二年),在斡難河畔舉行部族大會(庫里爾泰),鐵木真被推戴為「成吉思汗」(『成吉思』在蒙古語中,音是「大海的意思」,『汗』則代表偉大崇高,所以『成吉思汗』是「大海原的君主」,也就是「全世界的君主」。由這個尊號我們可以得知,蒙古人有多麼崇拜這位英雄。),是為蒙古太祖。定都和林(今外蒙古庫倫西南)。其地初期僅有宮帳,無固定建築物,三十年後,才開始建城垣、市場、宮殿、官署,國家的規模才算是完成。


滅夏滅金

鐵木真稱汗之時,南方尚是金、夏、南宋等三國鼎立的局面,成吉思汗既然已經併滅遊牧部族,於是轉而南侵。他的第一個目標是金,其次是夏。十二世紀後期,金已漸趨衰落,自1210年起,成吉思汗不斷南進,蒙古騎兵所至之地,無不殘破。不到五年,黃河以北盡為蒙古所有,金遷都汴京,以黃河為界。

在成吉思汗積極南侵之際,忽遇花刺子模殺害蒙使及商人之事,鐵木真憤而西征。並向西夏徵兵,但西夏竟抗命不發。於是等到成吉思汗西征回師後,1225年,親征夏國,夏兵死力相抗,1227年,不支而降,拓跋氏立國一百九十年(1038-1227),至此而亡。是年,成吉思汗病逝六盤山(今甘肅清水縣),年七十三歲。

成吉思汗崩後二年,第三子窩闊臺繼位,是為太宗,循父志,繼續西征與南侵。1230年,蒙古兩路進兵,一自陝西通過未之興元(今漢中),大敗金兵於均州(今河南禹縣)。另一自山西蒲州渡過黃河,過潼關下汴京,金主逃至蔡州。1234年,蒙古兵入蔡州,金主自殺。金自阿骨打建國,至亡國,歷一百二十年(1115-1234)。


元起

太宗滅金後,翌年(1235年)的夏天派遣拔都西征,正在橫掃歐洲之際,太宗駕崩,拔都聞訃,急行東返,但是大汗之位,在皇后乃馬真謀劃下,已經為太宗之子貴由所繼,是為定宗,在位三年而卒。拖雷之子蒙哥,藉著武功及拔都的支持,獲得汗位,是為憲宗。而為了鞏固其在國內的權力及地位,於是再度對外用兵,西征南征,馬不停蹄。合州之戰,憲宗竟然受傷不起。其弟忽必烈正在鄂州前線,聞惡耗北返,行至金蓮川(後改開平,即今之察哈爾多倫),自己就即汗位,與已在和林即位之阿里不哥,對峙相戰有五年之久,阿里不哥戰敗投降,忽必烈汗位始固。

元世祖忽必烈,深慕華化,重用漢人劉秉忠、許謙、姚樞、史天澤等人,國家典制,漸具規模,遷都燕京,改稱大都,1271年,建國號為元。幾年之後,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消滅南宋殘餘力量,統一了全中國,產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蒙古帝國』。


元滅

大元帝國的崩潰,有遠因,也有近因。

在此我們有歸納出遠因為:

(一)、蒙古人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國,但殘暴屠殺,於是種下了民族的長仇大恨。

(二)、漢人及南人受到不公平及不合理的待遇:在蒙古人的種族歧視下,漢人南人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且政治地位低落,未能擔任重要官職。

(三)、蒙古人對漢人採取嚴密的行動控制:對漢人居住區實施駐兵、繳械,以消除各種反抗的可能,以里甲偵察人民,實施戒嚴,禁止晚上點燈、禁止集會祠禱,禁止漢人牧獵和學習武藝等等,嚴密控制人民,把這個國度變成了一個死國。

至於近因則是由於蒙古皇室和政府的腐爛。元朝末年,統治黑暗,經濟崩潰,黃河決口,災害連年,且順帝荒淫,於是將整個帝國蝕垮了。政治的腐敗,軍費的無限擴張,皇帝、貴族和官僚,只知享樂,欺壓百姓,於是階層壓迫和民族歧視已經發展到了激化的地步。中國的人民一向不過問政治,但就如溫州、台州老百姓的旗子所寫的:「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就如〈醉太平小令〉所描述的:「堂堂大元,奸佞當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哭人,鈔買鈔,何曾見?賊作官,官作賊,混賢愚,哀哉可憐!」

紅軍的聚眾為亂導火線是蒙古政府對漢人南人加重壓迫和歧視。元末以來,政府不修水利,造成黃河決口,弄得人民流離失所,田野荒蕪,漕運中斷,鹽場沖毀。元朝政府不得不於至正十一年強徵汴梁、大名等十三路農民共十五萬人,在二萬戌軍的監督下,重開黃河故道。此外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揮霍浪費,造成財政惡化,於是決定用變更鈔法來搜刮民脂民膏。『開河變鈔』,弄得民不聊生,就這樣,到了紅軍之亂爆發前夕,社會上怨聲載道,再也忍受不住元人這種剝削和壓迫的苦痛了。當生活無以為繼,生存面臨威脅的時候,反正造反也許還有生路,不反恐怕只有坐以待斃吧!

反軍中,以方國珍舉兵最早,首先在浙江沿海襲擊官船。後來白蓮教為摶聚反元的中心,以韓山童為教魁,他更以「救世明王」自居,密謀起兵,後來因計畫洩露被殺! 韓山童死後,劉福通立其子韓林兒為帝,組成紅巾軍。另有自稱紅巾南派的徐壽輝、陳友諒、方國珍等人,以及不屬於紅巾的張世誠。

朱元璋為後起之秀,他先依附郭子興,待郭子興死後,餘將歸朱元璋,兵勢強盛,其後陽奉韓林兒為北方屏障,依序擊敗南方之陳友諒、張世誠、方國珍,最後以宗教迷信沉韓林兒於江,鼓勵士人加入,便以「民族革命」為號召!大局已定,故朱元璋在應天府即位,是為明太祖,改元為『洪武』。1367年,朱元璋發布討元文告,命將領徐達、常遇春北伐,第二年,攻占大都。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終於宣告結束,入主中原僅九十年。

──轉自《元氣淋漓》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5-18 01:09:29     標題: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鐵木真被推戴為「合罕」。是蒙古部落集團內孛兒只斤部的貴族,生於1162年。他從小習武,成年時已是一個能征善戰的貴族青年了。他率眾打敗前來侵襲的部落,壯大了自己的勢力,不少蒙古貴族都投奔於他。

蒙古族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遊牧民族,當時金朝對蒙古族野蠻的統治著,金世宗每3年派兵向北大殺陣,給蒙古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

到1206年蒙古各部實現了統一,在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至大沙漠,北達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建立起蒙古歷史上第一個軍事國家,鐵木真被各部落首領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強大」的意思)。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 長子術赤, 次子察合臺, 三子窩闊臺, 四子拖雷,而忽必烈是拖雷的次子,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為第五代的大汗。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國家,他把護衛軍擴充到1萬人,成為一支主力部隊,他實行了領戶分封制度,把居民按十戶、百戶、千戶和萬戶劃分,按等級賜給開國功臣,分別做萬戶那顏、千戶那顏、百戶那顏、十戶那顏。形成行政與軍事合一的統治機構。

他成立了司法部門,頒行了法典「大札撒」,即是《蒙古習慣法》。他又命令留居乃蠻部的維吾爾人塔塔統阿用維吾爾字母拼成蒙古國書,從此蒙古有了通行的文字,蒙古國家制度也完善起來。

13世紀的蒙古貴族,發動了連續征服的戰爭。在歐亞大陸先後形成四大汗國,就是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在中國境內,成吉思汗在1205至1209年,發動三次對西夏的進攻,掃除了對金朝作戰的牽制力量。

於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向金朝進攻。他的騎兵從紫荊關、居庸關兩路突進華北地區,會師於中部(北京)城外。前軍伸入黃河北岸,一路焚掠90余城。1214年,金朝統治者以獻金帛、童男童女和馬匹為條件,向蒙古貴族求和。蒙古軍隊退出居庸關的第二年,成吉思汗以金朝首都由燕京遷到汴京(開封)是缺乏和議誠意為借口,又發兵南下,蒙古軍隊很快攻佔中都和華北其他地區。

1218年至1223年間,進行了第一次西征,佔領了中亞細亞和南俄羅斯草原,建立了一個以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西南)為中心,橫跨歐、亞的大汗國。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西夏政權前夕,病死於寧夏六盤山下的清水縣行宮。

成吉思汗所領導的統一蒙古各部的戰爭,結束了草原上長期分裂混戰的局面,使複雜、眾多的部落聯合成統一的蒙古民族。對於蒙古民族的發展,蒙古社會經濟的進步,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有貢獻的著名帝王。

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後,加諡為「法天啟運聖祖武皇帝」,廟號太祖,即大家所熟知的「元太祖」。
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台即汗位。他率蒙古軍隊從南宋的統治區內通過,繞過金朝的軍事重鎮潼關,一舉攻佔了汴京。1234年,南宋和蒙古聯軍攻破蔡州,金朝滅亡。蒙古貴族佔領了黃河流域,金滅亡後,蒙古和宋朝戰爭揭開了序幕。

文出:正見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