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如何泡好一壺茶[3]-茶葉的置茶量 [列印本頁]

作者: 堡主    時間: 2010-5-28 10:00:28     標題: 如何泡好一壺茶[3]-茶葉的置茶量

一、茶水比例的理論基礎

  要泡好一壺茶,除水溫選擇要正確之外,茶葉量與時間的控制是另一個重要的關鍵。茶葉量與時間是成反比,即茶葉量愈多,冲泡時間要愈短;茶葉量愈少,冲泡時間要愈長,才可使茶湯濃度適中。但是茶葉中可溶出的的成分是一定,如果茶葉少到「太少」,即使時間再長,也不能泡出所需要的茶湯濃度。如果要沖泡出所需要的茶湯濃度,這個最少的量是多少呢?根據實驗結果發現:茶葉以(克)為單位,水以㏄為單位,茶(克):水(㏄)的比例應為1.5%,冲泡時間需十分鐘以上,才能泡出所需的濃度,而且只能冲泡一次(道),即使時間再延長,也不會使濃度再增加。例如:以一個180㏄容量的蓋碗,冲水約八分滿(140㏄),須放入約2.1克的茶葉,沖泡十分鐘以上,才能泡出所需要的茶湯濃度。


二、鑑茶標準

  世界各地茶葉的買賣,比賽茶的評鑑,採用的是鑑定杯的泡茶方法,茶:水的比例為2%,也就是用3g的茶,以150㏄的水來沖泡;冲泡時間為5~6分鐘,而且須將茶湯與茶渣分離。因為如果使用1.5%的茶水比例來沖泡,遇到品質較差的茶葉,會不容易冲泡出所需的濃度,因此將茶葉量略為增加,相對的時間便要縮短。但仍然只能冲泡一次(道)。


三、小壺茶法

  小壺茶泡法需多次沖泡,因此茶葉量要增加,相對的時間就要縮短。若以打算至少沖泡五次為例,茶葉的置茶量會因茶葉的揉捻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揉捻程度較為密實的龍井茶、工夫紅茶、玉露、煎茶、香片等,置茶量約為茶壺的1/4~1/5壺。葉形較小或較細碎時約放1/5壺的茶葉,葉形較大時可放1/4壺。鐵觀音、凍頂烏龍、翠玉等揉捻程較為緊結的球型,茶葉置茶量約為1/4壺。揉成條索狀的武夷岩茶和揉捻成針狀的白毫銀針,置茶量約為1/2壺。揉捻成自然彎曲,較為蓬鬆的白毫烏龍、包種茶、台灣碧螺春等約放2/3壺的茶量。置茶量與茶葉的揉捻程度、茶葉的大小、完整或細碎有相當大的關係,應依實際茶葉狀況斟酌調整。同一種茶,如果其葉形比原來的小或較為細碎時,應斟酌減少茶葉....

資料來源--陸羽茶藝-
作者: 堡主    時間: 2010-5-29 12:37:52

哇!!!!!怎麼那麼嘿!!不知道滋味如何有茶湯的顏色嗎!!!
作者: royrainey    時間: 2010-5-29 12:45:22

原帖由 堡主 於 2010-5-29 12:37 發表
哇!!!!!怎麼那麼嘿!!不知道滋味如何有茶湯的顏色嗎!!!


   由於飲完才影,所以...現在太夜了,明天奉上!

《 本帖最後由 royrainey 於 2010-5-29 22:35 編輯 》
作者: royrainey    時間: 2010-5-30 01:51:57

堡主:第一帖因技術問題刪了,現從新補上。

 
 
 
                             第一泡

 
                             第二泡

 
                             第三泡
可能茶葉小,所以第三泡退了色。以此引玉,希望能看到同好的珍藏和特別的茶種。
作者: 堡主    時間: 2010-5-30 10:06:19

這湯的顏色不像我想像如普洱一斑的濃黑色重~藏茶小弟還沒接觸過呢~~
前天回家想翻出一塊10多年前家父從大陸帶回的陳年普洱po上與大家分享--
原本當時家父就已經送我啦~不過那時小弟對有霉味的茶比較沒興趣~
而且近年來酒重於茶所以家父前幾年已轉送他人了!!
害我翻箱倒櫃的找不到!!
作者: royrainey    時間: 2010-5-30 10:38:33     標題: 回覆 #5 堡主 的帖子

其實此藏茶是熟茶,第一次泡時茶葉比較多,湯色比較深。味道則沒有普洱青餅那麼回甘,。但相對普洱熟餅,則湯色淡很多了。師兄:其實可否多些介紹台灣名茶。我想很多茶種我從未聽過。
作者: 堡主    時間: 2010-5-30 11:38:52

我家當時開茶莊時大概是30年前!!那時的茶葉品名沒有現在這麼多種!!

我能記的的有武夷清茶!文山烏龍!水仙烏龍~鐵觀音~文山包種~茉莉香片~桂花香片~當時最貴的好像一兩200塊的樣子~

以前的人都是幾兩幾兩的買~不像現在真空包裝一包半斤----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