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農村耕耘系列一(11P) [列印本頁]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0-5-30 13:38:34     標題: 農村耕耘系列一(11P)

 
等待新苗著床的田面平整柔濘,老農與耕牛的踩痕,翻起田底沃腴的新泥熟醉的泥香。這是大地的花朵,歲月的新痕,也是農地永不止息的呢喃期待。

 
台灣稻作大致一年兩熟,選穀浸種是農事的開端。早季第一期作,習慣在立春前10-15日左右浸種。穀種先在水中沖漂,撈出浮在水面的冇穀或雜物。春寒在水中浸泡三天後起水,將麻袋覆蓋在米籮上保溫,早晚要翻攪穀粒,並佈灑水分以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溼度。農夫深知太溼或太乾都會影響發芽,一般以伸手入穀會有微溫最佳。經過10日左右,長芽0.3公分左右即可落秧下種。而第二期作,在六月收割後即可浸種,因為天氣溫熱,白天在水中浸泡,夜晚起水透氣,經一星期左右,就發芽齊全,即可落秧下種。

 
長了芽的稻種需要有柔濘的秧田著床。選擇田疇居中避風而排水良好的田坵角落為秧地。在前一天先將秧田水放盡使田泥乾軟,次日即以目視約六尺左右寬度之泥面兩側挖溝C將挖的泥土移上秧瓏,並用雙手將泥土攪勻拌濘,同時把禾頭鬚根雜草壓入深土中,使秧田形成長方形之凸面泥瓏作為秧床。

 
秧田整好了,成了一行行像榻榻米的秧床。農夫使用木製的抹刀,輕輕地在床面抹平,並在兩側稍加用力壓低,可使床面排水順暢,就可落秧下種了。

 
秧床完成後,農夫就將發芽完成之穀種倒在竹製的插箕內,踩行在秧田壢溝裡。一手持箕,一手抓種撒播在秧床上。平常左右來回一次撒播就可完成,之後再用木製抹刀,輕輕的在秧床上平抹,使稻種附著在泥土上,稻種著泥就可生根長苗。一般經驗兩天後要注水浸秧,浸滿後即刻排水以補充水份,並防泥床乾硬。如遇天時轉變,為防驟雨彈射,農夫一定會放滿田水,以防雨點直射傷及穀種秧苗。

 
稻作收割後,禾頭鬚根盤錯,田泥黏硬,表土生機衰弱。農夫肩扛犁頭,牽牛落田翻土,將泥土表裡轉換,將休養生息之裡土翻出,又將地表之瘠土翻入底部,讓禾頭腐朽,化作春泥又可護禾,使之生生不息。

 
牛拖樹犁,深耕翻土,從中間左右兩邊犁翻成八字開行犁。農民荷鋤將犁開之泥胚鋤碎,將碎泥散落田中,以便依次翻土時不阻礙耕犁操作。

 
平常二期收成後之冬田,以七行禾頭翻成一箱行,便於種植蘿蔔油菜花或芥菜;而一期作後之翻土犁田以翻土就可,不必七頭一箱行。農夫吆喝趕牛,耕作一步步,一行行的在每一吋土地上拖拉前行,喘氣吐沬,負重喘行,沈默無語而忍受痛苦,所得只是夜來青草飽肚。農夫依靠耕牛謀生,農夫對牛視為恩物,疼惜有加。

 
翻好的泥胚大片大片的橫陳在困坵中,農夫頭一步就是用前七齒後八齒的割鈀來切割泥胚,農夫雙腳踩在割鈀上,指引牛順著泥胚的走勢踏割前行。體重加在鐵製的割鈀上,便於將泥土割成碎片,並踏實泥土,可省浸泡在水量以及防水滲漏,平常操作割鈀行走兩次就可碎泥散胚了。

 
割鈀踏過後,田土浸潤在水中逐漸軟化實壘,農夫還得再翻犁一次,叫轉軟胚。這時候田土表面之泥漿被翻到底層中,填緊補密了田底,增加了泥土的密度,可以防止田底漏水,經過這一次轉軟胚之翻土,田泥已爛,雜草也腐,農夫就要進行下一步的耙田了。

 
農家男夫女婦做田忙,稻作收割後留下了田塍上的漫漫雜草,在轉軟胚或踏割鈀後,即利用餘暇拿起長柄伐刀站在田塍上,伐割田塍兩面之雜草遺落田邊。這樣就不會影響稻苗的生長,而蟲絲草螟的生存空間縮小、繁殖減少, 蟲害也相對的減少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