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5年, 羅馬發生第一次大瘟疫(Plague of Orosius),奪走一百萬人的生命。一位教會歷史學家約翰見證了第一次瘟疫:“因無人埋葬而在街道上開裂、腐爛的屍體──腹部腫脹,大張著嘴裡如洪流般噴出陣陣膿水,眼睛通紅,手則朝上高舉。屍體重疊著屍體,在角落裡、街道上、庭院的門廊裡以及教堂裡腐爛。在海上的薄霧裡,船只變成了漂浮在浪濤之上的墳墓。四野滿是變白了的挺立著的穀物,根本無人收割貯藏,大群快要變成野生動物的綿羊、山羊、牛及豬,這些牲畜已然忘卻了曾經放牧他們的人類的聲音。在君士坦丁堡,死亡人數不可記數…… 屍體只好堆在街上,整個城市散發著惡臭。”
公元166年,羅馬發生第二次大瘟疫(Plague of Antoninus or Galen)。“每天死2000人,皇帝Marcus Aurelius 也未能倖免。羅馬人口被滅掉三分之一,首都君士坦丁堡死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