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清朝官品朝服
[列印本頁]
作者:
恰吉哥
時間:
2010-6-13 13:26:50
標題:
清朝官品朝服
清朝官品 官服前標誌
清朝官職分九品,每品有正從兩級,從就是跟從,副的意思,比如從六品比正六品低一級。清朝官服,頂戴花翎,都根據這套官品級別來確定和辦認。
清朝沒有宰相或丞相的官稱,皇帝之下統管文武朝政的最高行政長官,叫做大學士,也足見滿清朝廷對於任政府總理一職的人選,有多麼高的學識要求,不是政治可靠的親信就能提拔。後來清廷又設軍機大臣和總理大臣的官稱,都是跟大學士一樣的權職。這幾個總理級官員,加上先帝的老師們,是正一品官職,正一品頂戴花翎。當朝皇帝的老師,六部尚書(部長),各大行政區總督,武官裡的將軍,都統,提督,則是從一品。
當朝皇太子的老師,各省總督,六部院侍郎(副部長),屬正二品。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是從二品。六部以下九寺(正司級)的寺卿,各省按察使,是正三品。各寺副職,各省鹽運使,是從三品。各省道員(廳級),屬正四品。省以下行政區為府,知府是從四品。各府的副職,直隸(京津地區)知州,是正五品。六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是從五品,州是府以下行政區。六部主事,各省通判,屬正六品。翰林院修撰,直隸州同(副職),是從六品。翰林院編修,外縣知縣,是正七品,所以有七品芝麻官的說法。進士及第,通常都從正七品開始授職,做翰林院編修之類。國子監博士等,是從七品。外縣副職,縣教諭等是正八品。再下從八品,正從九品,就不入流了。
滿清制度,各地縣官(縣長)並不是由上級地方官府任命的。所有縣官都必須是考中了進士,然後由中央朝廷任命而後外放的。新科進士,正七品授職,縣官跟翰林院編修一級。聽起來,好像翰林院編修比縣官大了許多,也許因為是在中央朝廷裡任職吧,其實縣官的權勢比翰林院編修可大得多了。
大學士——清朝設滿、漢大學士各二人,自雍正八年起其品級定為正一品。這就使得大學士成為清朝最高的官員,猶如歷朝的丞相,品列文官之首。大學士的副職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乾隆四年始有,其品級為從一品。其下又有內閣學士,滿六人,漢四人,品級為從二品。
清朝的官職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由東北關外的女真民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清朝的官服突出了滿族的民族特色,徹底改變了延續幾千年的漢族官服面貌。這些服式的滿族特色突出表現在冠帽、馬蹄袖、袍褂和長褲上。
清代官員的禮帽十分特殊,就是人們很熟悉的拖著羽毛長翎的圓頂大帽。它分為兩種:一種是從8月戴到來年2月,叫暖帽,另一種在3月至8月戴 ,叫作涼帽。暖帽為圓形,中間圓頂,周邊有一道寬折簷,用黑色的呢料、絨布或綢緞製成。帽簷是貂皮、海龍皮、狐皮等名貴皮料做成。帽子頂上綴有紅色的帽緯,中央裝著頂珠。頂珠用寶石、珊瑚、金、銀等製作,是區分官品高下的重要標誌。涼帽是一個圓錐體的笠帽,用玉草或籐絲、竹絲編成。外面罩上羅紗,綴有紅色帽幃,加有頂珠。皇帝的帽子最為華貴,有3層帽頂,上面嵌有金龍。冠頂用金絲嵌制,上鑲4條金龍,每條龍都口銜寶珠,冠頂中央嵌1顆大珍珠,周圍也嵌有珍珠寶石。 馬蹄袖,本名"箭袖",是武士射箭時擋在手部的防護衣物。外形酷似一隻馬蹄。它裝在清人常穿的開衩箭衣袖口上,平時可以翻起,行禮時放下來蓋住手。它是清人特別看重的滿族民族服飾。
滿族袍褂是最主要的禮服,它與漢族袍服明顯不同,上身緊窄貼身,袖子較細瘦,下身的前後左右開衩,這也是有等級限制的。皇室袍子開四衩,官員百姓的袍褂只許在前後開兩衩。袍子均為圓領,右衽。皇帝的禮服袍子用明黃色,繡有龍紋。官員和命婦們穿繡有蟒紋的袍子。
在袍服外面加穿外褂,是滿族服裝的一大特徵。外褂比袍子短,一般是對襟、圓領、袖子較寬鬆,袖口平齊。馬褂是一種非常短小的外褂,長不及腰,袖子不過肘部。對襟馬褂也經常被當作宮中禮服穿用。黃色的馬褂最為尊貴。與馬褂相近的還有馬甲,這也是由騎射生活決定的衣服式樣。馬甲沒有袖子,主要貼穿,用以保暖,後來逐漸成了外衣。
=============================================================================
心得來囉!!
連現代人看了都眼花撩亂的官制與官服還有補子(即補服),
很難想像清朝的老百姓到底瞭不瞭,
說不定當時的官員自己也不太攪得清楚吧!
大抵來講,
文官的補子是禽鳥類,
武官的補子是走獸類,
想像一下上朝時彼此不相識的官員互相偷瞄朝服上補子的情形,
說不定還得人手一本圖鑑來區分呢!
《 本帖最後由
水漾甜心
於 2010-6-16 17:10 編輯 》
作者:
lkk4083233
時間:
2010-6-13 16:2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作者:
s7166945
時間:
2010-6-13 20:32:10
看得頭昏眼花,配服古人怎會眼到那麼多的東西
作者:
伸仔
時間:
2010-6-14 02:56:46
哈哈 那周星馳在九品芝麻官裡面要穿哪一件 = =?
作者:
永不回帖
時間:
2010-6-14 03:36:58
好詳細的資料,看的我眼花撩亂@@
回樓上伸仔,九品芝麻官裡的包龍星為九品知縣的候補人,算是九品外的預備官職,所以無正式官服,
但若把他算是知縣的話,應該是穿九品文官服
作者:
ipod6639
時間:
2010-6-14 04:11:50
好棒的資料啊~!
很難想像這些官服~上面所有的圖案是一針一繡縫製出來的~很佩服以前的人手工精細~
這些應該是公務人員的制服~不知到平常就要這樣穿~還是只有進宮稟報的時候才要穿這制服?
在所有的官服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二品武職__獅子的那件圖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武官~所以要繡上獅子代表威猛?
謝謝大大詳細的解釋以及圖片~不知道大大是否有后妃的衣服資料?如果有可否分享~感謝您
作者:
baiyinhu
時間:
2010-6-14 17:56:38
太多象徵的東西了
而且有一件官服,名為犀牛
可是我看來看去
那不是一頭鹿嗎?!
作者:
恰吉哥
時間:
2010-6-14 23:26:20
標題:
回覆 #7 baiyinhu 的帖子
其實中國大陸是沒有犀牛的,
補服上面的都是神獸之類的吉祥物,
現實不見得有那些動物,
如代表皇帝的龍,
那些吉祥物有的都是想像出來的瑞獸。
作者:
kinhwa
時間:
2010-6-15 22:55:52
好詳細的資料啊 受教了 只是依當時資訊不發達 文盲一堆 老百姓們分的清楚嗎
光是品別 頭銜我就快昏了 懷疑 黃帝老人家搞得清楚嗎 此帖值得收藏 感謝分享
作者:
a97241
時間:
2010-6-16 14:36:14
資料很詳細喔!
想不到清代的朝服分這麼多種!
作者:
mastergod
時間:
2010-6-18 05:09:57
文官的補子是禽鳥類, 武官的補子是走獸類,原來禽獸一詞是用來罵當官的阿
真的是禽獸不如~~
作者:
恰吉哥
時間:
2010-6-18 12:25:06
原帖由
mastergod
於 2010-6-18 05:09 發表
文官的補子是禽鳥類, 武官的補子是走獸類,原來禽獸一詞是用來罵當官的阿
真的是禽獸不如~~
大大的見解真是獨特 一針見血
作者:
dg88868
時間:
2010-6-18 13:49:07
很感謝版大貼的圖文,很顯然原作者對清朝的制度不十分了解。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是繼承明朝的制度,而明廢相後設大學士為皇帝的助手,實際等同秘書,而大學士只是五品官,但由於有票議之權,所以位卑而權高。
清初的大學士不入閣辦工,而是受制於議政王大臣會議,只是轉達表章的機構,位高而權低。
康熙時剝奪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大學士只供皇帝資詢,沒半點實權,雍正朝因對雲貴用兵,設立了軍機處,成為最高行政機關,領班軍機大臣才有一些宰相的影子,雖然正式詔書等均以內閣名義擬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遞交內閣,但大學士若不兼軍機大臣就沒有參與政事決策的權利,而只是虛位。
因此等同現代內閣總理的乃是領班軍機大臣而不是內閣大學士。
軍機大臣是一種兼差,官員另有正職而兼軍機大臣,其品秩因其正職而定,六部尚書可兼軍機大臣,待郎也可當軍機大臣,所以軍機大臣沒有固定品級。
另外康熙朝以後不再立太子,所以再沒有少傅、少保、太傅、太保等職位,皇帝會在臣子中挑選有學問的到御書房教王子(非太子)讀書,以後王子當了皇帝,這些就成為皇帝的老師,但皇帝的老師並非一品 大臣,還是依原來文官系統運作。而皇帝也會選臣子進入自已的書房(南書房)中當顧問 ,稱為南書房行走,但只是在原來職位外增加的兼差,也不會影響品級。
作者:
bhzz8624
時間:
2010-6-20 21:42:18
我記憶中
文官是飛禽
武官是走獸
最接近皇帝的官位還是太子?
好像刺蟒的樣子
一種很像龍但又不是龍的動物
作者:
jl78717871
時間:
2010-6-27 18:20:45
這個多官服 分辨起來一定很痛苦= =
作者:
白羽世家
時間:
2010-6-28 23:29:00
就是因為老是分不清楚.所以才會鬧革名阿.呵呵
民國之後..文官是西裝長馬褂.武官是將校尉.不用記一些飛禽走獸.
哈哈.清楚得很.
作者:
nanoman
時間:
2010-6-29 18:25:44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寫書的 抄公文的 教書的 罵人的 都是正七品
兩顆梅花的營長也是正七品
唉 正七品不小了耶
作者:
三哥
時間:
2010-8-25 16:29:39
資料非常詳細˙˙連衣服也貼出來˙˙厲害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