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博士後 [列印本頁]

作者: ddvfogem    時間: 2010-6-16 18:53:28     標題: 博士後

去美國做博士後–你準備好了嗎?

本文介紹一下博士後的申請,生活狀態,以及就業發展,
是很實用的一篇文章,希望對學子有所幫助~~~~


美國是盛產博士後的科技大國。很多外國留學生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接著作博士後,也有些是從其他國家到美國作博士後。對於當今理科博士來說,要當上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助理教授或者被國內一流大學引進為教授、副教授,一般都需要有博士後的資歷。本文從申請博士後、科研生活和職業發展三個面向來介紹。

美國的博士後是導師直接招收的。申請者可以根據職業理想和專業興趣,透過查閱論文、瀏覽課題網頁、參加國際會議等方式尋找導師,然後發eMail詢問有無空缺,並附上簡歷。有的導師回信說沒錢,有的干脆不回信,不要灰心,要繼續「撒網」。有時導師正好申請到新的項目,或者組裡的博士後另謀高就使得導師急需找「替補隊員」,那麼機會就增加了。如果導師對你感興趣,會積極回應,進一步索取推薦信。

西方學界很看重推薦信;看看《Reading Comprehension: Success in 20 Minutes a Day》乙書一封推薦信的片斷:「Nicole Bryan usually completes her work on time and checks it carefully. She is a competent lab technician and is familiar with several ways to evaluate test results. She has some knowledge of the latest medical research, which has been helpful.」這封推薦信看似不錯,但其實有氣無力、錦裡藏針!此外,東方人常用good來形容一個人,但是在老外眼裡,good就是一般,outstanding、excellent、brilliant、extraordinary才是好!因此,申請者應認真梳理簡歷,多與推薦人溝通自己的業績、優點和理想,以獲得強力推薦。

如果申請人在美國,可以參加面試:以簡報介紹自己的研究,參觀實驗室,與教授、組員代表分別面談,聚餐。面試是雙向的,既是雇主考察申請人,也是申請人考察雇主。可以向導師詢問指導風格、科研課題、工作範圍、文章發表和工資待遇等問題,觀察實驗室的設備、科研氛圍和組員互動,並讓組員介紹這個城市、這個組、日常工作、就業和經驗教訓。如看到怪異行為或聽到牢騷怪話,應仔細推敲回味。

美國有各種導師。從指導風格來說,「微觀管理者」把你當作「有手的工具」,讓你做這做那;「撒手不管者」坐在辦公室裡從事文案工作,很少去實驗室;大多數導師每天到實驗室晃一下,問是否有新結果,並主持小組討論。從學術水平上來說,有的導師把「藏寶圖」給博士後,結果一鋤頭下去就能掘到金子;有的「生產隊長」不停地催交數據,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後續實驗才能「點石成金」;更有甚者,外行指揮內行人,掐著下屬做「聰明」的點子,往往事倍功半。這些都應事先從側面打聽,以免誤上「賊船」。

一旦「上船」之後,就開始倒計時了。即便你在博士生階段發了不少文章,將來的用人單位也不知道究竟是你厲害,還是你的博導厲害,還是運氣好。因此,做博士後還必須做出成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A PhD is Not Enough》乙書說,要避開那些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課題,避開寫軟體、搭儀器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爭取做一些「短線課題」,得到「看得見的成果」。不要做「拼命三郎」,注重研究方法,合理安排時間。

在美國做博士後會遇到很多科研politics。比如導師讓某博士後主抓一科研項目,美國學生見習,結果該美國學生主動向導師邀功,成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再比如你發明了一系列樣品,並證明它有優異性能,隔壁實驗室的人聞風而至,向你取索樣品和配方,然後快速進行後續實驗,搶先發表。博士後不能成為「不粘鍋」,而要多留心,並鍛煉溝通協調能力。

國外很多中文網站充斥著負面新聞和無謂爭論,切不可沉湎於此。建議可以讀一些教育、科研倫理、英語、寫作、管理、心理學和勵志方面的書,如《Making the Right Moves》、《At the Helm: A Laboratory Navigator》、《Eat That Frog !》、《The Ultimate Secrets of Total Confidence》、《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101 Really Important Things You Already Know, But Keep Forgetting》等,不但能夠獲得知識,而且能夠提高修養、開發潛能。外出旅遊也能開闊視野。

導師往往很少關心博士後的就業,而很多博士後習慣於每天做實驗、上網、吃飯、睡覺的「世外桃源」般生活。應勇於衝出「安穩區」,用心開展職業發展,比如訓練自己科研寫作和簡報能力,思考將來獨立後,想研究什麼課題,參加學術會議,看關於簡歷撰寫和面試的書,向別人了解行業消息和求職經驗,在網頁和報刊雜誌上尋找招聘信息,準備應聘材料,參加面試等。

在美國找工作需要合法身份。博士後持J-1簽證,或者沒有名額限制、可以隨時申請、專門給科研院校的H-1B簽證。如果跳槽到美國其他地方做博士後,或者在美國大學、國家實驗室找到固定工作,可以一邊持新單位給你申請的J-1或H-1B簽證一邊申請綠卡。如果到工業界工作,則需要有綠卡或者有名額限制,每年4月1日起開放申請的H-1B簽證。往往一開放申請,該簽證的配額就被用完了,因此很多博士後要等到拿到綠卡後才能轉換到工業界。

給科技人員的綠卡主要有兩種:EB-1和EB-2(NIW),分別針對有固定工作的特殊技能人才(如助理教授)和符合「國家利益豁免」標準的高學歷人員(如博士後)。前者可同時遞交I-140和I-485表。而後者要先遞交I-140表,批准後,再等排期遞交I-485表,前後花費數年。也有不少博士後沒有申請綠卡,而選擇「歸國」。不過,現在「歸國」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得要一定數量的高檔次論文、優良的學術潛質並且符合學科發展需求,才有可能被國內一流大學聘請。

有的人把博士後當作崇高的職稱,有的人把博士後當作英雄的稱號,還有的人挖苦說「工作找不到,只好做博士後」。其實,在美國做博士後並不是一條鋪滿鮮花和榮譽的道路,而是一種選擇、一種經歷、一種現實存在。雖然每年收入幾萬美元,但也面臨著科研、生活、家庭、簽證和求職等方面的壓力。如果有科研激情並以教育、科研為職業理想的話,那麼在美國做博士後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 p5287014    時間: 2010-6-16 22:46:46     標題:

其實博士後的人生真的就沒什麼了
但是還是得好好賺錢養家
以往年少時的憧憬和很多想做的事都被現實所取代
因為博士後就得要工作
代表你不是學生啦
人生無常啊!!感慨感慨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