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明 文徵明 醉翁亭記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7-18 21:19:08
標題:
明 文徵明 醉翁亭記
明 文徵明 醉翁亭記
文徵明,長洲人,初名壁,後以字行,更字徵仲,別號衡山,父親文林,是溫州知府,叔父文森,為右僉都御史,可以說是出身於典型的世族家庭。
文徵明向吳寬學文學,向李應楨學書法,向沈周學畫,都是父親輩的文人,同輩的朋友有唐寅、祝允明、徐楨卿,相互磋磨,成為江南一位重要的文人。文徵明勤於書畫,苦讀而不著意生活,巡撫俞諫看到他穿的衣服蔽舊不堪,曾想遺金助他治衣,正德末年,經巡撫李充嗣推薦,曾以歲貢生參加吏部的考試,奏授翰林院待詔,這是文徵明被稱為「文待詔」的由來。
文徵明對官場生活還是不習慣,不多久乞歸,終生以書畫為志,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於道。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逝,年高九十。明陶宗儀「書史會要」說:「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涪翁尤佳,如風舞瓊花,泉嗚竹澗。」的確,他的小楷從南朝系統而來,秀麗溫厚,工整異常,大字則以黃庭堅筆法行之,長線條,中鋒,非常有力勁。這幅「醉翁亭記」,以小楷書寫。
作者:
ck5689
時間:
2010-8-11 21:14:22
1.全文概述:這是一篇格調清麗、富有詩情畫意的抒情散
文。作於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當時歐陽修因革
新失敗而被貶官在滁州。它描繪了醉翁亭周圍的山水景
色,記述了作者與滁州百姓宴遊其間、官民同樂的情
景,隱含著作者以遨遊山水來排遣苦悶的心態。
2.工於寫景:寫法是由遠而近,從面到點。從環繞滁州的
群山寫到釀泉,再點出泉邊的醉翁亭,進而描寫四季美
景與宴遊之樂,層次分明,詳略有致。
3.語言特色:本文駢散相間,以散文句式為主,也用了一
些駢文的句子,如「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等。又多用「……者……也」的句式,並連用了21個
「也」字,讀來朗朗上口,極富韻律美。
4.千錘百煉:如文章的開頭,初稿原作「滁州四面皆有
山」等等,凡數十字;經反覆刪改,最後才定為「環滁
皆山也」,只5字而已。
以上的回文是引述別家大師的回文,因為寫得好,故為貼上,請別加分阿!
作者:
fly93pig
時間:
2010-8-11 23:54:24
文中細膩的手法讓人看了舒服
滿好奇他們的靈感都來自於哪才寫下這些手書
還是覺得現代詩都比不上古人的寫法
作者:
r5430678
時間:
2010-8-14 22:27:14
他好像並不會對於被貶官
而有反抗
而是自的其樂
真的很清心寡慾
作者:
yang0909
時間:
2010-8-14 23:59:04
學書法的人好像都很長壽
也很佩服 80多歲的老人竟有此功力書寫小字
作者:
spacecom
時間:
2010-8-19 01:46:44
總括大部分的文人感覺都對官場生活不適應 如陶淵明...等人
是否真是官場太黑暗 文人們有所謂的超然氣節不願同流合污呢
才寄情於山水 抒發於文字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