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為什麼三國時絕大多數人都是單字名? [列印本頁]

作者: p6514200    時間: 2010-8-3 19:46:22     標題: 為什麼三國時絕大多數人都是單字名?

  為什麼三國時絕大多數人都是單字名?的確是這樣,翻開歷史看看,整個的東漢、三國這300多年間的人名,幾乎全是一個字,雙字名是極少極少的。《後漢書》、《三國誌》中的人名,間或有兩個字的,但這些人,有的是隱士,如龐德公、鄧盧敘;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黃承彥、苟巨伯。知 識分子、官員、顯要是找不出雙字名的。這真是怪事。

  問題出在王莽身上。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政權。為了鞏固統治,他撿起了董仲舒的「神學目的論」,大搞迷信,大搞復古,以此為核心,還推行了一系列所謂的「新政」,從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從貨幣到地名,無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王莽的長孫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爺爺和爹爹,這個王宗是可以當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讓人畫了幅畫像,還刻了銅印三枚,與其舅舅合謀,準備搶班奪權。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雖然是親孫子,但這事也不能輕饒,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殺了。雖然人死了,但「政治權力」也要剝奪,王莽下了這樣一道命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復名會宗。」

  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門道的。「製作」就是法令,王宗本來名是兩個字,叫「王會宗」,是依法令後改成的「王宗」,現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還叫原來的「王會宗」。從王莽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個問題: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數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孫子的名都是兩個字。二、王莽上台後,曾經下過「去二名」的「製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不准用雙字名。三、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以示處罰。

  由於王莽的法令,從那時起,人們漸漸養成了使用單字名的習慣,後來雖然王莽說話不算了,卻一直也沒有改過來,竟然成為風氣,認為用兩個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現在,人人全是單字名,那麻煩可就大了,因為單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當時人口並不是很多,人的活動範圍、交際半徑也有限,單字名並沒有對社會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單字現象得以沿續,一直到三國時代。
作者: 銀紋    時間: 2010-8-4 06:25:07

我覺得不是這樣說吧  

這樣的話為啥單字名只延續到三國?

難道晉朝以後的人口就比三國多了嗎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三國以後世家大族興起    大修譜諜(都同姓)為了避免你說得重名

所以才把名字中間嵌入家訓備份     EX家訓:勤儉持家     老爸叫  李勤功   兒子李儉德  這樣子
作者: 才子    時間: 2010-8-4 20:32:49

銀兄言之有理,王莽只怕沒那麼大的影響力,
再說,在東漢之後,他老人家早被定位為叛賊,
叛賊的言行會成為吉凶的標準嗎?只怕不太可能吧!

除了銀兄所說的理由之外,
在下還想到一個可能,
單名容易和古人重覆.
如果重到一位英雄好漢彬彬君子也就算了,
萬一重到一個遺臭萬年的傢伙豈非倒楣?
比方說:姓趙的名高,姓秦的名檜,
加上一個字即可解套,又何樂而不為呢?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