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漆藝工藝-黃麗淑[8p] [列印本頁]

作者: sccot    時間: 2010-9-14 22:03:51     標題: 漆藝工藝-黃麗淑[8p]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漆藝為我國獨特的發明,根據浙江河姆度出土文物可以證實這項工藝在我國至少已有7千年歷史。早期由於台灣不生產漆,漆藝在台灣文化的呈現,明清時代為由渡台墾拓的先民自大陸攜入使用的生活器物有大量漆器用品,此時台灣尚未見有漆器生產;但是早在隋唐時代日本遣唐使將中國漆藝引進日本,因為原料生產、生活文化特性等因素,反而將漆文化更加發揚光大,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
台灣開始有漆器的生產始於日治時期日本山中公在台灣開設漆器製造所,當時也因日本政府引入漆樹在台灣種植成功後,漆器工藝才在台灣萌芽發展,台灣漆藝的生產與傳承深受日本殖民的影響。
漆液取自漆樹,為自然生成的塗料。因為漆液的有機體特性,特別講究外在環境要維持在溫度20-25℃、相對溼度70-75%的條件方具有最佳的活性機能。除了環境條件,漆本身會因時間會自然老化失去活性。再者,漆液所含的天然漆酚也會經由接觸或吸入的途徑,使人產生過敏紅腫起疹狀膿包,嚴重者甚至導致皮膚潰爛,幾乎有百分之99的從事漆藝者都需歷經漆咬的考驗,造成初學者每每因此怯步。以上種種原料特性、外在環境特性、工藝者個人生理特性等均影響漆工藝的技術傳承;初步估計目前全台閩地區從事漆工藝者總人數不及百人,可見漆藝需要被關照以及對擁有此項技藝者需要被保護的急迫性。

 
 


若將數百種傳統漆藝技法分類,可分為蒔繪技法(平時繪、研出蒔繪、高蒔繪)、變塗技法、鑲嵌貼付技法、戧金技法、木雕彩漆技法等大類。而每種技法從漆板胎體製作、下塗、中塗、上塗、到作品完成,必須使用十餘種工具、十數種工藝技術、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而其中的高蒔繪是漆藝世界裡工序最繁複、表現最精緻的技法,作品之完成需反覆歷經拓稿、濾漆、描繪、堆高、固粉、髹漆、研磨、修整等工序完成圖形基底後,才能進入蒔粉、貼箔、擦漆、推光等髹飾階段完成作品。顧名為高蒔繪,要完成一幅高蒔繪作品,工藝者除具備一般平面美術應有的構圖、素描基礎與美感外,尚需具備熟練的雕、塑、堆、刻、貼、鎗、磨、撒、蒔、推等平面立體化的工藝技能。由於技術相當繁複細緻,一件漆藝品或一幅漆畫的完成往往需耗費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成。

 


技法流派
在漆藝技法上,黃麗淑藝師擅長將台灣盛產的天然竹、木材做利用,配合漆藝開發為精緻化產品,強調讓漆藝開發融入生活美學之中。

  
 


作品中最常使用「罩明」融合「灑金」、「鑲嵌」、「髹塗」等技法創作,也常在漆器加上金銀的表現。此外也擅長編織技術,結合運用竹篾及籐條創作。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