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宮所在地昔時屬台南府治鎮北坊,位於大北門城内東南向,
為當時永康、新市、新化、玉井北向等地農產品銷售至府城匯集之米市,居民聚居成街,
繁華一時,稱為「市仔頭街」,而今立人路元和宮一帶,當時多為蕃薯交易,稱為「蕃薯簽市」,
大南門内則為「菜市」,同為古舊街名也。
府城多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移民,故奉祀保生大帝至誠,有開山宮、良皇宮、興濟宮,
明末清初於土墼埕尚有慈濟宮。福隆宮之肇建當在明末永曆年間,係先民移墾時,為求海途平安,
自福建省同安縣白礁迎奉保生大帝來台。隨後市仔頭街逐漸繁榮,嘉慶7年歲次壬戊,乃倡議立廟,
内外境民捐建,大帝神靈顯赫,信者雜沓。同治元年被劃歸八協境,即福隆宮、東嶽殿、大人廟、
祝三多、彌陀寺、龍山寺、聖王公廟、龍泉井。福隆宮與三老爺宮、東嶽殿、大人廟四廟交情至深,
逢其中一間廟宇醮典,另三間則需「聯普」,自古既今都沒有例外,顯見其靈赫孚應。
道光及光緒年間,均有修葺,民國20年,吳寶燦、陳登懷、黃杜、王德成、
陳添丁等為本廟管理人。爾後,因日人領台,拆大北門城,築鐵路,大北門城内建公園,
交易腹地驟失,市仔街乃漸趨沒落成六米不及窄巷,居民或另謀生計它遷,致該廟一時荒廢。
壬辰歲次民國41年,農曆12月成立首屆管理委員會,重理宮務,保生大帝及吳府三千歲濟世救人,
靈通三界,威伏群魔之顯聖事蹟,四方傳聞,前來祝禱者日增,香火鼎盛,威名再興。歲次乙未,
莊新全、張添壽、黃進成、郭水源、曾大池、陳大抱、李春標等發起募捐修建,
民國45年丙申歲次仲秋,終告完竣,規模始具,己亥年農曆12月建醮。因樑腐蝕飾剝,
依大帝暨吳府千歲降臨指示,乃於民國70年歲次辛酉農曆6月22日擇吉動工,71年農曆2月1日
拆除舊廟重建,於民國78年3月全部峻工,
並於同年歲次己巳農曆10月15日舉行三朝慶成祈安清醮大典,祭典盛況,鬧喧隆重。
辛巳年布口整修、牌樓啟建慶成復舉行三朝建醮大典。
福隆宮正殿主祀保生大帝,吳府千歲、關聖帝君陪祀在旁,
孫、斌二尊軟身將軍則為全台白龍庵祭祀之神,屬五福大帝鍾部堂駕前兩將軍,因西來庵事件,
日人毀總鎮署前白龍庵,乃輾轉改祀福隆宮。後殿奉祀觀音佛祖、註身娘娘、福德正神。
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最為隆重,照例均舉行祀典科儀,延聘道士誦經禮懺,消災植福,
梨園酬唱。吳府千歲則是農曆9月15日,于蘭勝會農曆7月12日。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