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下南河 南沙宮(10P)
[列印本頁]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0-9-29 17:12:51
標題:
下南河 南沙宮(10P)
西區南沙宮係五條港廟宇之一,早年係盧氏族人奉祀閻羅天子包青天的家廟,原名包公廟。後來增祀黃府千歲等六姓王,並因六王來自福建晉江縣南沙崗而更名為「南沙宮」,傳說鎮殿的包公金身已有數百年歷史。
南沙宮位於和平街、仁愛街口,和平街原為五條港時代的南河港,常有船舶於廟前靠岸,故又被稱之為「港頭廟」。當時包公廟還是一座木屋小廟,座南朝北,面向港道。主祀宋代賢臣包拯,二、三年前價購毗鄰民宅進行重建而成今貌。
該廟土地取得還有一段殺為傳奇的故事,據廟方表示,該宮原向石鼎美的石氏租屋暫設盧氏渡台公館。
某日,石家失火,五進的磚木建築大厝迅即陷於火海,眼看著火舌直逼石氏藏放房地契、財貨、珠寶第三進房厝,石家多年努大的心血與財富即將化為烏有之際,空中突然出現青面、黑面兩位天神前來協助滅火,石氏見狀,慌忙下跪祈求神助,切勿令第三進建築被火燒掉,結果火勢撲滅後,第三進建築竟然毫髮無損。
事後,石氏為答謝神恩,走訪府城各廟卻未見有黑面、青面神明,雖耿耿於懷亦只能敗興而歸。事隔多日,石氏到盧氏公館收租赫然發現當晚所見黑面、青面神明即是館內供奉的包、黃兩府千歲,心中無限歡欣,為了答謝兩位神明的救援滅火之恩,當即將公館捐出建廟,由盧氏族人集資創建南沙宮於南河港邊。
另據南沙宮總幹事盧文郁表示,盧氏先祖原居住在河南光州府固始縣,鄰近包公任官的開封府,故於家中供奉包公神像。北宋末年,中原戰亂頻仍,其祖先為避兵禍而迎包公神像輾轉遷移至福建晉江縣南門外二十都沙美鄉定居。
清初再由來台祖先迎至現址奉祀,最初只有盧氏族人拜祭形同家廟,後來增祀他姓迎來之六姓府的黃府等六位千歲,始漸轉變成為地方廟宇。這尊木雕的包公金身,係依古法製成,全身以金紙包裹,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又因盧氏的祖籍地近開封,金身樣貌、神志應與包公生前神貌相去不遠。
此外,民間還有一則頗為神奇的傳說,指稱包公生前能審陰陽,死後受封第一殿閻羅,但因其秉姓仁慈,亡魂初至地府仍多思鄉,常以哀告哭求而得以獲釋還陽,天庭無奈,只好將之改派為第五殿閻羅。
因此,過去常有人死數日又還魂之說,近代則少有此聞,包公亦因此一神職而被尊稱為閻羅天子。
位於海安路二二五巷二十二號的六姓府係現任里長施至仁的祖父施埕等三人,於清咸豐八年由故鄉福建 泉州府晉江縣十七、十八都大房頭南沙崗六姓王府乞求香火迎奉來台,初建茅舍供奉,至施里長祖父施和春手中始雕塑金身供奉,原有順王、十三王、范王、楊王、丁王、雷王及出巡王,俟因信徒反應同源於六姓王府為何南沙宮由黃王主宰,施氏始再迎黃王入祀。
有趣的是,六姓府廟供奉的六王,除順王、十三王外,其他四王與南沙宮供奉的六王姓氏(順、十三、欽、張、朱、黃)也都不一樣。既然彼此都根源於福州晉江祖廟,縱使前往迎奉金身時間有先後,但所奉瘟王理應相同才是。
里長施至仁表示,對於造型相近的六姓府范王與南沙宮黃王,尚能以范、黃的北京語音相近,有可能受諧音影響而出現不同的記載。但為何該廟的楊王、丁王、雷王與南沙宮欽王、張王、朱王為何姓氏不同,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等將來重返祖廟尋根,再查個明白。
此外,兩廟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即南沙宮以黃王為主宰,而施家的六姓王府則以順王為長,十三王為主宰,這可能是十三王俗姓施的關係吧!
根據廟方的記載,十三王爺姓施名全,南宋元帥岳飛的部將。岳元帥遭奸相秦檜構陷時,已搶先一步將帥印交給施全保管,後來岳元帥被害,施全決意刺殺秦檜報仇,而藏身秦檜出入必經的橋下,打算在他經過時突起刺殺。
但不知是不是秦檜命不該絕,其坐騎行至橋竟然停步不前,秦檜生疑,認為馬不過橋,橋下必有刺客,即命軍士下橋搜查,捕獲施全,旋即押出斬首。後來宋帝憐其忠,又因其為岳元帥的結義兄弟,排行十三,而封其為十三王。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29 17:25 編輯 》
作者:
backdy520
時間:
2010-9-29 18:40:14
個個都是具正義感的神明
可惜現在的人不在像以前那樣了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