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高雄 茄萣 鎮福殿(8P) [列印本頁]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0-9-30 21:36:35     標題: 高雄 茄萣 鎮福殿(8P)


 

 

 

 

 

 

 

 



陳元光是唐代高宗朝的一位武進士,河南固始人,自幼聰敏,

長而博學多才,通經史,好黃石素書及太公韜略,著有"兵法射訣".鳳儀二年,奉欽命承襲父職,率軍平定漳州,並倡建州縣,為首任刺史,其採取的   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漳州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唐史雖無其列傳,但漳江有廟奉祀,而隨其南下的軍校五十八姓,在漳州繁衍後代,子孫遍及臺灣和海外,閩南和臺灣的漳籍人感念其功蹟,建了許多"陳聖王廟", 供奉為地方之神,虔誠祭祀以迄於今.王的信仰,可說是漢人移民鄉土神信仰之一。開漳聖王的由來            

漢人自古以來就相信「英雄成神論」(Euhemerism),所以凡是生前功在桑梓造福人群,而且道德風範又能夠讓人敬仰的已故文武百官,都可以加以神格化而膜拜起來。這個風氣不但盛行於民間,就連帝制時代的歷朝政權也列入祀典來加以鼓勵。開漳聖王,正是一位傳說中護國佑民有功的武官。他因開福建漳州造福鄉里,不但贏得漳州人的信養,也被唐山過台灣的漳籍人士奉為鄉土守護神格,而成為台灣民間族群分類信仰中的重要神明,通常較具規模的開漳聖王廟還配祀著他的四位部將,就是:「輔信將軍」、「輔義將軍」、「輔順將軍」、「輔顯將軍」,規模小著僅配祀:「輔信將軍」與「輔順將軍」兩位部將。期漢移民渡海來台,因當時航海術不甚發達,移民多視台灣海峽為畏途;再加上離鄉 背井,為保旅途平安,除了依賴平素信仰之神佛 精神庇佑外,可說是別無他法。移民除了乞神保佑前途平安外,有將故鄉祭祀的主神攜帶身邊,也有將神的分身、香火袋帶在身上,以求一路平安。而開漳聖王就是漳籍移民的鄉土守護神;泉州人則多奉廣澤尊王或保儀大夫。

開漳聖王的信仰,可說是漢人移民鄉土神信仰之一。

早期漢移民渡海來台,因當時航海術不甚發達,移民多視台灣海峽為畏途;再加上離鄉 背井,為

保旅途平安,除了依賴平素信仰之神佛 精神庇佑外,可說是別無他法。移民除了乞神保佑前途平

安外,有將故鄉祭祀的主神攜帶身邊,也有將神的分身、香火袋帶在身上,以求一路平安。

而開漳聖王就是漳籍移民的鄉土守護神;泉州人則多奉廣澤尊王或保儀大夫。



主神開漳聖王,即陳元光將軍,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川固始人。開漳聖王又名威惠聖王、

聖王公、威烈侯等,一般簡稱為「聖王」。因為姓陳,故又稱為「陳聖王」,亦為陳姓宗族的家

族守護神。陳元光生於唐代顯慶二年(657),二月十五日子時,所以民間亦有以十六日為誕辰,

逝於唐代景雲二年(711)。傳說中的聖王,是唐代的武進士,其不僅平定閩粵邊境之亂,並曾上

奏請建漳州。死後地方百姓為崇功報德,在各地建廟隆祀,經由歷代封誥,由侯而為王。

後 代 的 景 仰

陳元光開發漳、潮地區的業績,受到歷代朝廷的褒崇。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賜贈陳元光

為豹韜衛大將軍,臨漳侯,謐忠毅文惠,後又追封他為潁川侯,賜「盛德大祀之坊」。

宋徽宗賜與陳元光「威惠廟」匾額。宋孝宗加封陳元光為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明朝又改封他為

昭烈侯。漳州地區人民把他尊為「開漳聖王」,崇祀他的廟宇遍及閩台及東南亞一帶,僅漳浦境內

「聖王廟」就有近百座,台灣也有100多座「聖王廟」,歷代香火甚旺。近年來,漳州市政府為紀念

陳元光,將市區的主要街道命名為元光北路、元光南路。

在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陳集鄉陳集村,有陳氏將軍祠;固始縣有陳元光廣場、陳元光 故居。

墓 葬

景雲二年(711),陳元光戰死並葬于綏安溪大峙原(今漳浦盤陀大崎灣)。貞元二年(786),移葬于漳州

市浦南鄉石鼓山[3]。墓呈圓丘形,墓前碑文為:「唐開漳陳將軍墓」。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9-30 21:49 編輯 》
作者: o345544ff    時間: 2010-10-1 20:44:07

這間廟好像是在濱海公路的旁邊
每次去玩時都會經過
只是不清楚裡面拜何神聖
今天終於清楚了
作者: R達    時間: 2010-12-24 23:45:37

我與鎮福宮的淵源也蠻深的,家中父執輩的都是茄萣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也是姓陳。
作者: 陸佰    時間: 2010-12-25 09:49:27

挺優美的廟宇耶真是莊嚴呀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