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台南 媽祖樓 天后宮(11P) [列印本頁]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0-10-6 19:34:21 標題: 台南 媽祖樓 天后宮(11P)
媽祖樓天后宮自編沿革是依據清乾隆二十年(西元一七五五年)保存至今的
「聖奠鯨波」古匾為創建年代,距今已有二百四十五年,但清乾隆十七
(西元一七五三年)德化進士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時,即已載有媽祖樓街
(今之忠孝街),也就是說在二百四十七年以前即已有媽祖樓。
另據地方耆老口傳,媽祖樓天后宮現址原係一戶蒸籠業者搭建草寮的住宅,
內有閤樓供奉媽祖香火,後來不知何故去了大陸就沒有再回來,草寮也就一直
荒置無人聞間。當時位於今天的立人國小西面的軍工道廠船艦沿德慶溪進出均
可遙見紅色燈光指引,但上岸卻又找不到紅色燈光的來處。
時間久了,有人刻意由船上看到的方位循線前尋,最後找到這座已經空無人住
的草寮及閤樓上的湄洲媽祖香火,始知是媽祖暗中庇護行船安全。於是由道廠
官兵及地方民眾發起建廟,並因香火來自閤樓而名之為媽祖樓。另據清道光二
十一年的重興天后宮碑記所載,參與重修人員幾乎都是道廠官兵,顯示道廠官
吏、兵員、工匠對之崇祀甚篤,媽祖樓也因此而一度香火鼎盛,發展成為地方
大廟。
惟台灣軍工道廠係創建於清雍正三年,當時的海岸線大抵還在海安路附近,只
有由普濟殿向西延伸的尖岬已經到了康樂街附近。換句話說,媽祖樓一帶當時
尚屬濱臨台江的海埔新生地,人煙稀少。不過,媽祖樓的位置正好在新港墘港
水路的上游,雍正、乾隆年間移民由此登陸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乾隆十七年即
已出現新市街一媽祖樓街,可以想見,在那二、三十年間有不少移民湧進此
地,促成了該地的繁榮。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1-18 22:47 編輯 》
作者: 陸佰 時間: 2010-10-6 22:26:20
看來這應該是古蹟廟宇吧
作者: saloriza 時間: 2010-11-18 17:50:32
請問這是在哪裡的天后宮?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0-11-18 22:50:21
原帖由 saloriza 於 2010-11-18 17:50 發表
請問這是在哪裡的天后宮?
大大不好意思
小弟忘了在標題打上縣市
現在補上了
詳細地址為:台南市中西區忠孝街118號
作者: 陸佰 時間: 2010-11-19 15:00:15
景點描述
媽祖樓天后宮座落之處為今成功路與海安路西南側,此地原為清代台灣軍工道廠之出口河道,名為「哨船港」,亦是台灣府城西定坊外五條港北方河道,廟址原是一供水手休息之工寮,相傳先民自大陸移居斯地時,由湄州攜媽祖香火來到本地,將香火安放在工寮閣樓上,未幾其人離去而把香火遺下,其後里民及往來五條港之船隻於常夜間看見香火發出毫光,引導船隻平安航行,眾皆驚異非常,紛謂乃媽祖靈威顯象之故。
遂於乾隆二十年(西元一七五五年)糾眾集資建廟,因媽祖香火安奉閣樓上,故而命名為「媽祖樓」,創建者不詳,今廟貌古意盎然,正殿之銅鑄龍柱與後殿礦石龍柱皆為工藝瑰寶。(節錄自台南生活美學館)
歷史特色
如今去到媽祖樓天后宮,已見不到國姓爺鄭成功的神像了,而國姓爺為何會出現在媽祖樓裡,則是一個曲折的故事,得從蔣介石說起。
民國五十年代,蔣介石至台南視察,見到延平郡王祠內供奉鄭成功的神像,認為鄭成功為民族英雄,被當成神明膜拜並不恰當。此話一出,即被善於「揣摩上意」的官員奉為聖旨,於是鄭成功神像便開始流浪在外,由信徒輪流供奉。但時間一長,神像竟不知去向,直到二○○五年才被找回來,暫時供奉於開山王廟的交陪廟宇媽祖樓裡。神像經過半世紀的流浪,終於在二○○八年二月十七日回到延平郡王祠安座。而鄭成功與媽祖短暫地同在一個屋簷下,可謂是神明之間的義氣相挺了,充分展現「交陪」二字的真意。
交通資訊
廟前有空間可停機車,而自行開車者則建議將車停在海安路或成功路上,再步行進入。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