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拜占庭藝術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11-24 00:58:07     標題: 拜占庭藝術

一、特色

        所謂拜占庭藝術(Byzantine art),就是指東羅馬帝國的藝術。從君士坦丁時代開始,西元330~1453年。拜占庭帝國是宗教政治帝國,其藝術是為了榮耀基督,並表現其神奇而已。

        大體來說,所有拜占庭的藝術都充滿了精神的象徵主義。重視心象,不容有寫實主義的存在。

        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人滅亡後,拜占庭的藝術則繼續在希臘、巴爾幹半島和俄羅斯等地流行。

二、藝術表現

    建築

        拜占庭建築的中心結構是主穹窿,它控制整個建築,並用不同形式與輔助拱結合,創造出豐富的空間。

        早期仍沿用「巴西利卡式」的教堂外,又發展出「集中式」。所謂「集中式」教堂就是採用穹頂,把穹頂支撐在四個或更多的獨立支柱上的結構方法。典型代表作是《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堡,532~537年查士丁尼時代),它的主要結構是一個巨大的圓頂大廳,體積之龐大,使用材料之珍貴,裝飾之華麗,都是空前的。

        經歷了八至九世紀中葉的「破壞聖像運動」之後,教堂又發展為「十字形平面式」式的建築,今日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建於1063~1094年)可見其蹤跡。

        有些地方的教堂,在精神表現上,有力求滿足各階層需要的形式。例如,威尼斯教堂上面的燈塔和圓球,是為漁民而作;莫斯科教堂更多彩多姿,如冰淇淋造型的屋頂,是為鄉下農民而作(進城看熱鬧,例如莫斯科聖瓦西里大教堂,1554-60)。

   繪畫

        鑲嵌畫和壁畫取代雕刻,成為教堂的主要裝飾藝術。

        鑲嵌畫有二種傾向: 一種是宣傳神權思想,嚴格地服從教義,把耶穌畫得像專制君主,如《全能的基督》(西西里蒙雷阿萊主教半圓室嵌畫,約1183);另一種表現了人們的思想和願望,把聖母畫成為慈母,把耶穌畫成釘在十字架受苦的貧苦人。這二種傾向一直持續地表現於整個中世紀藝術發展過程中。

        耶穌受苦難的造型很普遍,這在早期基督教藝術上是盡量避免的,此時的藝術(九世紀以後)已能將感情滲入宗教中去。例如索菲亞教堂發現的鑲嵌畫中的耶穌(約作於十三世紀),已沒有刻板和充滿嚴肅的樣子,而是帶有溫柔憂鬱的表情,造型細膩,色調素雅。

        手抄本插圖以東方式的裝飾色彩、風格化的形象處理和燦爛的金色背景為特徵。它很像連環圖畫,內容表現聖經的故事,因當時還沒有印刷術,而且文盲眾多,所以用圖畫來教化之,如《大衛演奏豎琴》(取自君士坦堡巴黎詩篇,現藏巴黎國立圖書館,約950)。

   雕刻

        拜占庭藝術中大型雕像和最後皇帝的肖像一起消失,而石雕僅限於建築上的裝飾。小雕刻則繼續把羅馬文化傳下去,只是缺少血肉的質感。

三、拜占庭藝術觀念的影響

    影響東西方: 從愛爾蘭到俄羅斯皆信仰基督教。拜占庭的建築師、畫師、鑲嵌畫藝匠被各國 競相邀請傳藝,同時把東西方各國藝術之長帶回拜占庭和另外一些國家,對東西文化交流有貢獻。

     根植西方「萬物生於一」的理念:古代信多神教,改信基督後,信唯一的神,是「一元論」的猶太思想,近代的共產主義、佛洛依德性觀念說皆是源於「一元論」的思想。

文出:HUNG的藝術欣賞

作者: jim86490    時間: 2010-11-30 11:23:56

拜占庭藝術基本是應該跟羅馬相差無幾
而且又位於巴爾幹半島
基本跟希臘很像
最有名的代表是聖索非亞大教堂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