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阿美族
[列印本頁]
作者:
草薰風
時間:
2010-11-24 07:35:12
標題:
阿美族
http://www.youtube.com/v/WJ4tYyytg8A
族群分布,北起花蓮的新城,南至屏東的旭海;在花東海岸山脈的兩側,包括:狹長的花東縱谷及花東海岸平原,都有阿美族聚落;平均居住地約為海拔五百公尺以下。
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有十五萬零兩百多人(2001年);大部份分布於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地區,少部分住在屏東的旭海。
族群分布,北起花蓮的新城,南至屏東的旭海;在花東海岸山脈的兩側,包括:狹長的花東縱谷及花東海岸平原,都有阿美族聚落;平均居住地約為海拔五百公尺以下。
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有十五萬零兩百多人(2001年);大部份分布於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地區,少部分住在屏東的旭海。
此種織布機是由木頭、竹子、與藤條等材質的工具組合而成。色彩有淺與深二種褐色。
已織出來的白麻線織布技法為斜紋織法,紋樣為曲折形紋。
推測使用年代約1920-30年左右。
此種織布機是由木頭、竹子、與藤條等材質的工具組合而成。色彩有淺與深二種褐色。
已織出來的白麻線織布技法為斜紋織法,紋樣為曲折形紋。
推測使用年代約1920-30年左右。
全件以棉線作為材質,白、棕、土黃、及橙等色為經線,白色為緯線夾織而成。兩端留有15公分的流蘇。
紋樣有直條形紋與小長方形紋,對稱而柔和。作為佩刀刀柄的綁帶圍繫於腰部,佩刀置於左側腰上,而綁帶之兩端相繫垂於右側或前面。
推測使用年代約1930年。
男子佩刀綁帶
全件以多色彩的毛線織成,底布(即經線)色彩有褐、寶藍、紫、紅、橘、粉紅、橙、綠及藏青等色。緯線為粉紅與褐色。
技法為平織法。紋樣是採直條形紋。在腰帶兩端各有流蘇垂下。穿法為纏繞於男子腰腹上,由於男子的長袖上衣很短,因此腰帶製作較長,可以纏繞露出來的腹部。此腰帶亦可作為男子頭巾,屬台東縣卑南鄉馬蘭地區的形制。
推測使用年代約1950年。
以螺旋編法編成的藤帽的主體,上飾豬獠牙三對,一白圓形貝片,十三個小白貝殼,二十四束紅色毛髮(或人頭髮),以麻線固定垂於後腦下,二十六根長野雞羽毛以鐵絲固定在帽頂左右後方呈扇狀,十四支長約28公分的羽毛以麻繩纏繞豎立於帽頂,以八條銀珠串成的鍊子作為綁帶,再以白麻線穿過藤帽,固定在脖子下方。
此為阿美族最大頭目所戴的帽子,其中據說人頭髮是一位居住在海岸阿美的族人來訪,在其離開時切髮留給族人當紀念,頭目因而將頭髮繫於帽緣為飾。
推測使用年代約1920-30年。
此為男子跳舞時所戴的羽冠,材質以竹條為主。將纏繞色線的細長竹條編排呈扇狀,底部以深藍棉布縫紮。
背面二角上插入米、紅與褐色獸毛,長約10到16公分。又以七條長竹子作圓弧狀置於上緣前後,同樣以深藍棉線紮起來使固定之。技法屬纏繞法。
由於過去阿美族男子皆留長髮,且梳成一長條辮子於後腦,因此這種羽冠可能是插入後腦的頭髮上,或另有環圈固定之。
推測使用年代約1910年。
全件以多彩的毛線織成,經線為褐色,緯線為紅、白、黃、綠、寶藍及紫紅等色。
技法為平紋織法,捲成六層環狀,並以五條紅毛線綁帶固定帽子。花紋是直條形紋。
此帽為台東縣卑南鄉馬蘭地區阿美族人郭英男先生所有,他於1993年送給徐韶仁。此種形制的帽子在日治時期即普遍存在。
此種女子對襟無領長袖短上衣是以棉布裁剪而成,底布色彩為黑色,紋樣有紅、白、黃、橙及寶藍等色。
紋樣有曲折形或連續三角形紋、直條形紋,及橫條形紋。
推測使用年代約1930年。
以紅色毛料為裙身,底部為白棉布,上緣接縫長72公分、寬8公分的黑色棉布,並於兩端縫以黑色棉布綁帶,不過右邊一條已脫落。
此種以紅色毛料為裙身的裙子較為早期,後來大多以棉布為主裁製成裙子。
穿著時將綁帶繫於左腰處,大多有另一件單片裙穿於內,上方又繫以腰帶。
推測使用年代約1930-40年。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