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叩拜禮儀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12-13 00:13:12
標題:
叩拜禮儀
叩拜禮,是我華夏民族傳統禮儀,古人席地亦坐,非常講究禮節儀注,表示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儀規,用不同的禮節以表示,故有九拜之儀。「擎拳恭手」,是表示恭誠之意。後世演變成叩頭作揖禮,直到現在,道教仍行叩頭作揖禮。
叩頭有一叩、三叩、九叩之別。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為之一禮。與上聖高真祝壽、慶賀道場畢要行三禮九叩禮,即在殿上先喊:「大眾排班」,再喊:「班齊就位」,然後喊:「三禮九叩」行禮(詳細儀注見《道教儀範‧祝壽科》最後一段文字)。
道人叩頭,不同於俗人叩頭。道人叩頭雖用拜墊,實際是五體投地,即雙足,雙手著地,頭磕下去時要頭著手。但通常只是雙足雙手著地,頭不一定非著於手。道人叩頭不同於俗人的另一點是,足站成八字形,雙膝與手同時著地,左手摟著右手,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頭與脊背同時向下伏,形似青蛙臥狀,且忌臀高於背。如臀高於背,則成後高前低,不但不雅相,亦為失儀。有老道長說道人磕頭表示著「八十一化」,這是很形象的,因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故有是說。
道人抱拳作揖,後世稱為稽首(與古禮稽首不同),要左手抱著右手,不論乾坤道皆是一樣,提規執簡也是一樣,皆以左手在前,右手在後。有人說,左手為善手,故當抱著右手。但也有抱拳時,把左手大指插於右手虎口內,搯住右手子紋,右手大指屈於左大指不搯住右手午紋,這種抱拳法,外呈太極圖形,內搯子午訣。一般來說,這種抱拳多用於打坐時,平常稽首作揖,只自然抱拳即可。
作揖躬身,兩足成八字自然站立,兩足跟可稍離開點,兩滕且忌前屈,頭腰腿成彎弓狀,如月牙,兩手自然下垂於丹田處抱拳邊直身邊舉手,手上至口齊為度。
道士跪拜,在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中記有:「朱文公云,『古者男子拜,兩膝齊屈,如今之道拜』。道拜,道士跪拜也。」可見今天道教全真道士的跪拜仍沿襲著古時拜儀。
文出:道教天地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