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顏真卿與柳公權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12-17 19:40:21     標題: 顏真卿與柳公權

  在我國書法史上,論書體在民間家喻戶曉者,當屬中晚唐的“顏柳”二體楷書。“顏筋柳骨”人人皆知。大概因其規範性、民俗性、普及性,所以千百年來成為人們學書啟蒙的楷範。

  顏真卿(709~785),祖籍琅邪(今山東臨沂縣),五世祖顏之推時遷居京兆萬年縣(今西安市),字清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考中進士,曆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任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人們又稱之為顏魯公。顏真卿是唐王朝政權機構的一個重要成員,他在政治上堅決維護中央集權和全中國的統一,為此先後同分裂叛亂勢力安祿山、李希烈進行了頑強的鬥爭,終於以身殉國。他死後,德宗痛悼異常。在詔書中稱讚他“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唐書•本傳》)他從小繼承家學,刻苦勤奮,他不但文章寫的好,而且特別喜歡書法藝術,《唐書》上記載說他:“少孤貧,乏紙筆,以黃土掃牆習學書字”。傳說,顏真卿20多歲時,得到一個醴泉縣縣尉的職務,從政之余,潛心學書。他每天練字刻苦勤奮,但總寫得不夠滿意。他聽說張旭是當時有名的大書法家,而且各種字體都寫得很好,特別擅長草書,人稱“草聖”心中非常傾慕。當他聽到張旭當時正住在京城長安,便毅然辭去醴泉縣尉的職務,直奔長安拜張旭為師。張旭看他學書的決心很大,便欣然收下了這個徒弟。顏真卿跟著張旭學了兩年,略得筆法之妙,為了生計,他不得不離開老師去謀求職業。後來,在京城長安顏真卿謀了一個長安尉的職務。他利用一切業餘時間繼續學習書法,雖然得到了很大進步,但是,學然後知不足,強烈的學習願望使顏真卿又一次辭去長安尉的職務,二次投師張旭。這時張旭已遷居洛陽,顏真卿冒著嚴寒,從長安又來到了洛陽。顏真卿不但兩次辭官投師張旭學習,而且他還對張旭以前的書法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虞世南等都曾下功夫學習過,他學習前輩書法有取捨有選擇。他學褚,卻避免褚的精巧;他學“二王”,著重在於用筆。除此之外,他還善於從民間書法中吸取營養。正由於他博採眾長而熔於一爐,所以他推陳出新,寫出了自己的面目,是唐代新書體的創造者,他的楷書,雄秀端莊,天骨開張,不論在用筆、結構、章法各方面,均有突破和創新。

  在字的用筆上,他採取了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粗筆中畫飽滿,出鋒處又強調鋒芒,使每個字都具有厚度,甚至給人以浮雕感。顯示出正直、質樸、倔強的風格。

  在字的結構上,他將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正而不拘,左右對稱,端莊平穩,氣勢開張,表現出雍容大方,開闊雄壯的氣概。

  在通篇章法上,他採取行與行,字與字之間排列比較緊密,全篇佈局顯得氣韻生動、充實茂密,字裏行間洋溢著大氣磅礴,多力豐筋的大唐氣象。

  他的行草書,遒勁鬱勃,真情流露,結構沈著,點畫飛揚,是繼“二王”之後為行草開一生面。顏書越到老年,他的獨特面貌越加顯得成熟精到,可以說達到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境界。宋蘇東坡說:“詩止于杜子美,書止于顏魯公。”明王世貞評魯公之書“風棱秀出,精彩注射,勁節直氣,隱隱筆劃間。”他是一位多產的書法家,我們現在能夠看到他的書跡就有60多種,他的書法對後世書法發展的影響也極為深廣。在顏真卿之後出現的唐代又一大書法家柳公權,就是學顏而又有創新的。宋代的著名書法家蘇東皮、黃庭堅、蔡襄都受過顏真卿的影響,宋代之後,顏書的影響越來越大,如元代的柳貫,明代的李東陽和邵寶,清代的劉墉、錢灃、何紹基、翁同和等等。顏真卿傳世作品很多,主要有《玄秘塔碑》、《多寶塔碑》、《顏家廟碑》、《祭侄季明文稿》、《爭座位帖》等。

  柳公權(77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憲宗元和初進士,累拜侍書學書,工部侍郎,太子少師,後以太子太保致仕,封河東郡公,故又稱柳河東。前後經歷了李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享年88歲,是書法史上唐代晚期的著名書法家。

  他自幼嗜學不輟,十二歲便善為辭賦,二十歲擢進士第。他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又學歐、顏。他的書法既繼承了顏體雄壯的特點,又吸收了初唐的俊秀書風,書法結體勁媚,自成一家,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蘇東坡說:“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出自新意,……”(《書唐氏六家書後》)他的書法風格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金剛經刻石》、《馮宿碑》等為代表,結體嚴謹平穩,筆法靈巧勁挺,具有晉唐楷書的勁媚意趣。一類以《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為代表,一變晉唐楷書姿媚的風格,謹嚴之外又開闊疏朗,體勢勁媚,自成一體。總之,他的書體,下筆斬釘截鐵,剛勁挺拔方圓兼備而富於變化,給人以精悍俐落之感。

  柳公權不僅字寫得好,人品也好,他性格耿直,為人剛正不阿。唐穆宗李恒是個荒淫昏庸的皇帝,在位四年,增加了農民三倍的負擔,其他方面則一無建樹,所以柳公權及一些忠誠剛正的大臣對這位昏君非常惱火。有一天,李恒向柳公權請教用筆之法。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就是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筆諫”故事。他的書法謹嚴雄峻,巍峨勁拔,確實和他的氣質品格相稱。這個故事也說明柳公權不僅在書法上與顏真卿有師承關係,在道德品質及思想意識上也受到顏真卿很大影響。人們公認柳體書法與顏體書法有相近之處,即指二人均書如其人,剛正不阿。所以後人以“顏柳”並提,且有“顏筋柳骨”之說。由於柳公權的書法以精於點畫、謹於間架、法度森嚴而著稱,歷代書論者對柳體評價很高,論之為“廟唐氣象”,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讚美柳書說:“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朱長文在《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蓋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中說:“柳誠懸書,極力變右軍法,蓋不欲與《禊帖》面目相似。所謂神奇化為臭腐,故離之耳。凡人學書,以姿態取媚,鮮能解此。余于虞、褚、顏、歐,皆曾仿佛十一,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淡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楊守敬在《學書邇言•評碑》中說:“柳誠懸書,平原以後,莫與競者。《和尚碑》天骨開張,雖不善學者,流為獷悍,然如《苻碑》、《魏公先廟》、《劉沔》、《馮宿》,皆斂才就範,終歸淡雅。《高元裕》一碑,尤為完美。”孫退谷在《庚子消夏記》中說:“唐初諸公無不學晉,即褚河南剛正不撓,千古偉人,而其書亦帶有嬋娟不勝羅綺之致,蓋屈而就晉法也。至誠懸始大辟境界,自出手眼,雖學魯公,實有‘出藍’之譽,故唐人稱其一字千金。又謂墓碣之書,不出誠懸,則為不孝,至四裔鹹知寶重。”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幹祿第二十六》中說:“唐末柳誠懸、沈傳師、裴休,並以遒勁取勝,皆有清勁方整之氣。”柳公權的碑刻流傳下來很多,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金剛經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

作者:何炳武  來源:水木清華站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