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狩獵的子民 = 東埔布農族 [列印本頁]

作者: 霓娃娃    時間: 2010-12-18 22:24:23     標題: 狩獵的子民 = 東埔布農族

狩獵的子民

  東埔布農族居住區域多是依山傍水,因此發展出台灣原住民最特殊的高山狩獵文化,近年來東埔部落有識之士藉尋根活動來試圖加深族群自我認同,狩獵文化因此成功轉化成為發現自我的開始,它的途徑就是透過尋根的活動,必須跋山涉水至2000 ~3000 公尺的高山才能慢慢咀嚼布農族山林的文化。

  東埔布農族是強悍的民族,以狩獵、游耕為主,狩獵是布農族人早期的生活文化,重要性僅次於農耕,其土地是部落共有制,可以稱為是共享民族。
  早期東埔布農族狩獵之傳統領域以玉山山脈及中央山脈中段兩側為範圍,可以說是中央山脈的縱橫者。
  
 

  現今,東埔的狩獵文化依舊配合尋根及祭典進行,東埔布農族為了推展及維護族群認同與布農文化,發展出結合生態旅遊的獵人文化體驗營,將布農族高深的山脈哲學透過獵人進入山林的活動,重新賦予新的思維與生命力,來吧!朋友,在山林中,我們一同浸淫這土地的美好。


獵人嚮導
  東埔是進入玉山山脈重要的門戶,過去台灣登山界盛行登百岳的時期,東埔獵人嚮導的三大天王便是出自這裡(王天定/伍勝美/Akila)。部落裡的老人與青年幾乎都曾經擔任過嚮導或挑夫,且多為優秀的獵人,擁有豐富的登山與生態知識,形成一特殊的獵人與登山文化。
  
 


狩獵禁忌

  東埔的獵人出發時也有一些禁忌,如剛開始出發時,有人放屁,稍停再走,如原在早晨出發,可延至下午出發。若有人再放屁,次日去,打噴嚏,亦復如此。路過蛇、鼠,須折返社中,翌日再去。

  他們在開始走路的一段時間內,不可抽煙,否則會打不中獵物。領隊在路上還得做鳥占,占到不吉利的現象時,立即折返社中舉行夢占。此外,各族各部落皆有獵場,互不侵犯,犯者將引起糾紛,甚至於格鬥。


編織
  布農族由於長久居住於高山上,傳統的布農服飾大都來自大自然,除了皮衣、皮革製品取自長鬃山羊、水鹿、山羌等獵獲物外,還有採自苧麻等天然植物的材料,經過剝皮、抽絲、染曬後再紡織為布。
  
 

  婦女衣飾的顏色以黑色系為主,搭配草綠、黃、藍等顏色為主,基本上色彩以暗色系為主。男士服飾是未經剪裁的樣式,白麻布上以紅色為主色,其次是橘色、黑色、黃色、綠色等,最常出現菱型和直線的圖案,點綴的圖案則以布農族的特有圖騰--百步蛇的花紋(菱型紋)與顏色為衣服設計的重點。


雕刻

  在原住民族中,布農族居於山區幽谷,且常因鬥爭遷移,故一切僅求實用,藝術仍停滯於實用的粗陋狀態。而今,雕刻這一項藝術在布農族中以漸漸普遍,且所代表的意義,處處都以表現族人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關係。其雕刻圖樣之構圖,多憑自己所見的印象和經驗來處理。而布農族最早的木刻即-布農畫曆。可喜的是,近來部落族人將族群纖細內斂的特質融入於雕刻,展現的作品也因此極為細緻。


善於合音的民族
  布農族人喜歡一起唱歌,他們有非常獨特的群體性歌唱方式,並且因之產生了一項非常卓越的多音性合音,尤其是布農八部合音。
 
布農族狩獵前舉行獵前祭槍儀式,吟唱歌曲
,祈求獵物到獵人槍下報到


  這種獨特的泛音半音階合唱法,以在小米播種祭中所演唱的祈禱小米豐收歌最受到注目。一到了播種祭之前,祭司決定了祭日,並慎選族中這一年之內所謂最聖潔的男子六至十名,住在祭屋之內,次日,祭司帶領這些成年男子在屋外圍成圓圈,雙手互相交叉置於背後,圈內放置粟樹一串,此時,在祭司的領唱下,先在屋外演唱「祈禱小米豐收歌」,然後再慢慢移入屋內,象徵今年播種的小米能豐收,堆滿穀倉。

  這就是布農族自稱的pasi but but,而這首pasi but but(八部合音)早已蜚聲國際,是對上天祈求一年豐收的祭歌,歌聲音韻莊嚴肅穆,曲調優美充滿和諧圓潤之感。


宗教文化

  東埔布農族雖然捨棄了過去傳統之精靈信仰,但其宇宙自然哲學觀常以過去的觀念與大自然相處。

  東埔現有三所教會一所聚會所,分別是天主教、及二間基督長老教會,及設在第五鄰的真耶穌教會。各教會發展出的宗教活動也大不同,其中天主教因允許宗教儀式融入地方色彩,所以發展出布農族式的聖誕節,尤其每年固定於十二月二十四日於羅娜主堂之聖誕夜名聞遐邇;基督長老教會因各牧會自主性大,而發展出青、少、壯老、各團契,其中以音樂事奉之敬拜讚美之歌聲迴盪山村不絕於耳。

  值得一提的是,走在部落社區裡,只要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歌聲就會從屋角裡傳出,優美聖潔的歌曲安慰了許多人。


布農畫曆

  傳說中布農族曾經有文字,但不幸在一場大洪水中,負責保管文字的哥哥竟將文字流失了,從此布農族人便失去了文字。一直到日本治台時期1937年,學者自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一位族人Talum ma-bungzavan家中發現的一塊木雕畫曆,長約122.7公分,寬約11.8公分,厚2.4公分,以類似象形字之符號記載著農事、出獵等行事。布農族雖然在一場大洪水中失去了文字,卻擁有其他民族所沒有的「畫曆」是布農族先人所留下來珍貴的智慧遺產。

   

布農族的傳統祭典,可歸納為三種:


生命禮俗:與生命有關之祭典,如結婚、小孩慶生、成長禮、葬禮。
歲時祭儀:與農耕、打擸有關之祭典,如播種祭、打耳祭、小米進倉祭。
臨時祭儀:因臨時需要而舉行的祭典,如出草祭。
  畫曆中A段一至六日為造地、整地和開墾的祭典日;B段十五天為播種粟米的祭儀;C段二天是粟米收穫祭;D段八天為除草祭儀;E段十二天為打耳祭,也就是打鹿耳,期間全面進行狩獵;F段十六天為豐收祭,要殺小豬;G段十天為首飾祭儀,也就是嬰兒祭;H拔裨祭儀。

布農族生活曆法:

  布農族採太陰曆法,一年分十二個月,一個月分三十日,以結繩記日,一結代表一日,結滿三十日結為一月,以一根小木頭插於第三十結中.獵人至山中狩獵,亦為結繩記日。農業生產方式一直採用山田燒墾為主,小米是維生的主食,歲時祭儀,也以栽培小米的活動為中心。一年以開墾早田,播種小米為開始,以收割小米為結束,並根據月亮的圓缺有無來舉行。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