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緣起於清嘉慶15年(西元1810年),先人來斯地開墾拓荒時,山丘是叢林,盆地乃荒野,僅生番靠野物維生,番人妒怨佔地,經常出沒襲擊殺害居民,為此先人沿山線地設立「隘寮」,僱隘丁站崗防禦維護安居。在隘寮中心地點,蓋建房屋,囤備糧食,放置彈藥,並給隘丁聚首交班,與民眾洽事聯絡之處謂之公館,並建「伯公壇」奉祀福德正神與民眾膜拜祈保平安。
又於清嘉慶25年(西元1820年),有吳汝宗先生,從大陸護身來台之「五穀神農皇帝位」,特牌供獻共祀於伯公壇,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莊民咸信是五穀先帝之庇祐,香煙不息。
清道光30年(西元1850年)鄉紳張進生先生鑑及伯公壇簡陋,首倡募建廟宇八間(現館中村近光路31、33、35號之房地上),後三載宮宇落成,涓五月二十五日從伯宮壇供迓「五穀神農皇帝位」特牌登龕安坐並塑金身,增祀天上聖母、王天君、三山國王、新竹都城隍、孔夫聖人、太上老君、三尊恩主、福德正神,并同慶祝五穀先帝千秋聖誕,定名「公館五穀宮」。
至西元1925年,因農業日漸繁榮,人口激增街道狹窄,每逢季點無法容納人群,乃酌議擇址新建新宇,公推耆紳湯仕路為總理,黃玉盛、謝順興為副理,邱福勳等三十五人為經理,邀各地緣首,決議從南移北(及現宮址),西元1926年破土興建,歷兩載(西元1928年)仲夏竣工,擇日遷奉特牌與金身暨諸神輿薪工登龕安座,是年初冬安龍謝土,七日醮事慶典,普相同慶盛況空前今難復見。
後在西元1999年,因宮宇顯有倒塌之虞,經第九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朱安欽,副主任委員吳新城排除古蹟保存之爭,提付當年信徒代表大會表決,227位信徒代表一致贊同改建,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卯時供請先帝與列位尊神千至臨時宮宇安座。西元2000年農曆四月五日拆卸老宮清除廢物,次年(西元2001年)八月二十日動土開工,惟因建築執照於九月才獲准頒下,十月二日辰時復工,歷經三載不輟趕建大部告成,擇吉日甲申歲(西元2004年)二月二十六日供請五穀先帝及金身暨列列尊神復位安座新宮,民國95年(西元2006年)十一月十六日安龍謝土,七天醮事圓滿,結束建宮工作。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