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客家人的奶名 [列印本頁]

作者: 水漾甜心    時間: 2010-12-27 17:58:06     標題: 客家人的奶名

在過去的客家人與現在一些農村的客家人中,被長輩取奶名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這種獨特的生活現象蘊涵着豐富的客家文化特征。

    客家人的奶名是很豐富的,取材廣泛,多種多樣,但也有規律可循,即賤化的特征。在過去客家人的觀念中,男孩子的奶名叫得“賤”一些,目的是想讓他更容易成活、成材,日後更有所作爲。男孩如“貴”,貴則嬌,唯有賤的東西才“耐”。而女孩相對來說本身地位低且賤,生命力強,所以她們的奶名常稱爲菊菊、梅子、杏子、荷荷、桃子等,借喻體的某種品質,表達對孩子的一種期望,所以女孩的奶名會簡單一些。

    賤化的第一種表現是物化。除了女孩子的奶名有這種特征以外,男孩子的奶名會豐富和複雜一些,其中有這麽幾類,以動物命名:豬牯子、細雞子等;以植物命名:楓樹根、松樹頭、大頭禾等;以建築物命名:石橋生等;以日常用品命名:細缸子、大缽子、缸缽頭等。

    賤化的第二個表現是把男性名稱女性化,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傳統意識影響着客家人。在叫奶名上,有的直接在原名上加“妹”字,如金水妹、鴻生妹、陸平妹等,有的更進一步,在物化的基礎上再加女性化組合而成,叫得更“賤”,如“松樹妹”、“石橋妹子”、“榕樹妹子”、“牛欄嬷”等。

    第三種表現是“神化”。把男孩子喚作鬼神,加以神化。如在男孩出生後取名爲““細鬼佬”、“大頭鬼”等等,期盼一物降一物,以鬼降魔,使其一生平安,順順利利。

    值得注意的是,賤化特征并不是所有客家奶名的概括,且客家奶名的文化氛圍,農村較濃,集鎮較淡;過去較濃,現在較薄。一些孩子在農村生活時被叫奶名,一旦升學或移居城市,其奶名就漸漸被人遺忘,叫的也少了。這是随着農村人口的遷移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作者: 草薰風    時間: 2010-12-27 20:59:39

哈哈...

明明很瘦...要叫大彄

明明160...要叫180

對吧!?

跟台語人一樣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