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壁畫——登堂入室的繪畫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0-12-28 02:05:17
標題:
壁畫——登堂入室的繪畫
壁畫的概念及特點
壁畫主要是指裝飾建築壁面的畫,就是用繪製、雕塑及其他造型手法或工藝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畫上製作的畫,分為室內壁畫和室外壁畫。壁畫作為建築物的附飾部分,通過建築與繪畫的相互適應,達到建築的實用性與繪畫的感染力的和諧統一。壁畫既具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功能,又具有建築的裝飾與美化功能,是構成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壁畫的建築性和裝飾性
壁畫的形式、內容、情調、風格要服從於建築的功能和風格,壁畫是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壁畫設計可以提高建築的檔次,使建築具有文化藝術的氣氛,這樣就美化了環境。
壁畫和建築要相互襯托、相得益彰,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才有較強的感染力,所以壁畫要放到整個建築環境中去欣賞,壁畫的妙處也只有在建築環境的襯托下才能顯現出效果。它往往要借助建築環境來表現自己。壁畫設計既要服從建築,又要利用建築,這樣建築環境才會為壁畫增強表現效果。
壁畫設計也像建築設計和工藝美術設計一樣,除了要考慮藝術效果外,還要考慮功能、結構、堅固持久、材料、技術、造價等因素。
壁畫的裝飾性主要指壁畫要適應壁面、建築環境,由於受到建築、表現工藝、材料的制約,在壁畫創作中常常要用概括、簡化、取捨、分解、歸納組織、強調、誇張、變形、換色等處理手法,重新創造形象,而不同於一般繪畫,不是單純、獨立的自我表現。
中國藝術歷史悠久,積澱雄厚,其傳統特色之一就是裝飾性,它最明顯地體現在壁畫上,強調形式美,而不是自然主義的描繪物件。裝飾性是由建築性決定的,反過來裝飾性又體現了建築性。
古代壁畫多分佈在宮殿、寺觀、石窟、陵墓等建築物中,隨著現代建築形式、風格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壁畫的內容和形式也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壁畫的種類
壁畫的製作和技法主要分為繪畫型與繪畫工藝型。
繪畫型是以繪畫手法為主,作者用手繪方式直接在壁面上完成,所使用的基底包括石壁、泥壁、木板、金屬板或其他材料的表層,從作畫的顏料上進行分類,可分重彩畫、淡彩畫、丙烯畫、油畫等,中國古代壁畫基本上是工筆重彩畫。
繪畫工藝型,是指壁畫的最後效果必須通過工藝製作的手段來體現。這類壁畫由於發揮了工藝製作的特點,加上各種材料的質感、肌理效果,從而能表現出其他繪畫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特殊藝術效果。又由於這些材料本身的堅固性能,可以保持壁畫的耐久性,防止自然損害,特別是對於超大型的室外壁畫而言。這類壁畫包括壁雕、壁刻、鑲嵌畫、彩色玻璃畫、漆畫、陶瓷、琺瑯、編織、印染、織毯、人造樹脂、金屬、合成纖維等。
秦漢時期的壁畫
中國壁畫歷史悠久,已知現存時代最早的壁畫實物是秦代首都咸陽宮殿遺址發現的壁畫殘片,但是中國壁畫絕非始于秦代,據古代文獻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壁畫了,只是沒有保存下來,所以我們今天談中國壁畫只能從秦代開始。
秦代的建國時間由西元前221~西元前206年,雖然只有15年的時間,卻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修築了長城、馳道、宮殿、秦始皇陵等,這些建築都是規模宏大,並有壁畫和雕塑裝飾。
秦宮壁畫屬於殿堂壁畫,中國歷代宮殿、廳堂都有裝飾壁畫,內容多為山川景物、文武功臣、神仙靈怪等。這些壁畫多為宮廷畫師、名家巨匠所繪,所以藝術水平都比較高。只是這些殿堂壁畫幾乎都隨著古建築的倒塌而毀滅了。近年發現的秦宮壁畫殘片不僅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殿堂壁畫實物,非常珍貴。
漢墓壁畫的構圖,造型和色彩都具有裝飾性,以裝飾性統一畫面,使天、地、古、今統一,使整個建築統一,渾然一體。形成建築統一,壁畫統一,建築與壁畫統一的“三統一”。這是中國藝術的優良傳統。
總的來看,漢代壁畫的風格特點是:氣韻生動,奔放有力,樸實渾厚,簡樸大方。有裝飾性,有氣勢,為中國藝術的民族風格奠定了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漢墓壁畫的主要代表作有《蔔千秋墓壁畫》《洛陽燒溝61號漢墓壁畫》《和林格爾漢墓壁畫》《望都漢墓壁畫》《密縣打虎亭漢墓壁畫》《營域子漢墓壁畫》《安平漢墓壁畫》等,此外還有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
魏晉南北朝的壁畫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繼漢末腐朽的經學束縛被衝破之後,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解放,產生了玄學,並盛行起來,促進了邏輯思辯的發展和理論上的自由探索,也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文學和藝術的發展,這一時期出現的以謝赫的《畫品》為代表的繪畫理論著作,奠定了中國古代畫史、畫論的發展道路。
三國藝術是東漢藝術的延續,兩晉是過渡期,南北朝藝術則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南北朝後期至6世紀達到了頂峰,並對隋和初唐的藝術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室壁畫,大多描繪現實生活,自由創作,富有民族特色,充滿現實主義。石窟壁畫則描繪佛教內容,參考印度的藍本,有異國情調,充滿浪漫主義。墓室壁畫以中原最為發達,影響邊遠地區;佛教壁畫則是新疆最為發達,對內地也有一定影響。
這一時期的壁畫主要受以下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受佛教美術的影響,主要是犍陀羅美術,而犍陀羅美術又綜合了希臘、羅馬、印度、中亞美術的影響,二是文人士大夫參與藝術創作,對壁畫影響很大。
以上因素的影響使得這一時期的壁畫寫實嚴謹,文靜雅致,清新俊逸,非常成熟,與漢代相比有巨大的發展,為隋唐壁畫的黃金時代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唐代的壁畫
唐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哲學上儒、佛合流,文學上唐詩極盛,散文和傳奇小說興起。藝術上宗教藝術和陵墓藝術都達到頂峰,書法上大師輩出,科學技術上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也是中國壁畫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
唐代壁畫主要分宗教壁畫和陵墓壁畫,二者都發展到了最高水準。
據文獻記載,唐代還有很多宮殿壁畫,其中有些還出自大師的手筆,如閻立本繪的《淩煙閣功臣圖》。相傳李思訓、吳道子各在大同殿繪有一幅《嘉陵江山水》,一幅工筆一幅寫意,各有千秋,此外還有薛稷畫的鶴、韋偃畫的馬。可惜這些大師的作品未能流傳下來。
唐代的宗教壁畫又分平原寺廟壁畫和山區石窟壁畫兩大類。
唐時的長安、洛陽兩京的大寺都有壁畫,其中有不少大師的手筆,如閻立本、尉遲乙僧、吳道子、王維等都曾在寺廟中畫壁畫,畫的都是規模宏大的經變畫。據說吳道子在兩京寺觀畫壁多達300多堵,其中還有道教壁畫。
隋唐五代的石窟壁畫主要集中在西北的絲綢之路上,主要是甘肅、新疆兩地的石窟壁畫。甘肅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新疆以龜茲、於闐、回鶻壁畫為代表。新疆地區古代民族眾多,各有興衰,此起彼伏,都創造出了自己鮮明獨特的文化。又因新疆地處絲路要道,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東西方文化交彙於此,再加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使新疆古代民族文化異常豐富,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見的。新疆古代壁畫也是如此,自成體系,異彩紛呈,交相互映,豐富多彩。其中善鄯(樓蘭)、龜茲、於闐、回鶻壁畫最具有特色,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壁畫藝術的內容,在中國壁畫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壁畫
兩宋時期文化比較發達,哲學上理學興起,佛、道、釋三教合流。以宋詞和散文為代表的宋代文學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由於皇室貴族和士大夫文人的愛好與重視。使得這一時期的世俗美術和宮廷繪畫空前繁榮起來。
由於經歷了北魏、北周、中唐和後周時期的四次滅法,佛教的發展受到抑制,佛教藝術也受到影響。
此外,宋代中期以後,文人畫興起,反對寫實和工細,著名畫家紛紛退出壁畫創作,轉到了水墨畫上,使水墨畫得到發展,而寺觀壁畫開始衰落。
現存宋代壁畫幾乎都是北宋時期的,主要是寺觀壁畫和墓室壁畫。
寺觀壁畫以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為代表。
墓室壁畫以河南禹縣趙大翁墓壁畫為代表。
宋代壁畫成熟寫實,細緻嚴謹,生活氣息濃,民族特點強,比唐代世俗化,但不如唐代簡練和有氣魄。這與宋代國勢衰弱,受外族欺淩也有關係。
西夏的壁畫
西夏壁畫都是佛教石窟壁畫,主要集中在敦煌莫高窟和陝西榆林窟兩處。
西夏壁畫早期受宋影響,細緻寫實,中期以後又受回鶻影響,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的藝術風格。壁畫氣勢宏大,線條有力,色彩華麗(紅、綠加金),但有的略顯單調。
遼代的壁畫
遼代壁畫的主要成就是遼墓壁畫,民族特點很強,非常精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墓室壁畫的最後閃光。從此以後,墓室壁畫就衰落下去了。
遼墓壁畫以內蒙古哲盟庫倫旗遼墓壁畫和河北宣化張世卿壁畫為代表。
遼墓壁畫是契丹人根據自己的生活創作的,所以民族特點很強,而遼代寺塔壁畫受宋影響,民族特點不明顯,是根據宋代佛畫粉本繪製的,有的還是漢族工匠所畫。
總之遼代壁畫寫實嚴謹,簡潔大方,樸實雄健,線條挺拔,色彩鮮明,畫法上勾線平塗,略有渲染,裝飾性很強。表現出北方民族粗獷豪放的民族風格,在中國壁畫史上獨樹一幟。
元代的壁畫
元代壁畫的風格雄偉豪放,生動華麗,比唐代壁畫粗獷,比宋代壁畫更雄偉,是大元帝國繁榮強盛的反映。
元代壁畫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寺觀壁畫上,以永樂宮壁畫、廣勝寺水神廟壁畫和青龍寺壁畫為代表。
明代的壁畫
明代壁畫的藝術成就也體現在寺觀壁畫上,最精彩的有:法海寺壁畫、稷益廟壁畫和聖母廟壁畫。
明代壁畫氣魄宏大,華麗典雅,精練成熟,端莊敦厚,比宋代壁畫有氣魄,比元代壁畫更典雅。
清代的壁畫
清代的寺觀壁畫都是民間畫工畫的,屬民間美術,深受當時年畫、皮影藝術的影響,更加世俗化,而喇嘛教壁畫最盛。
清代壁畫以泰山岱廟壁畫和山西大同華嚴寺壁畫為代表。
清代壁畫繁瑣堆砌,纖巧俗氣,格調不高。壁畫受西洋、宮廷、文人、民間多種藝術的影響,拼湊生硬,很不統一。
清代壁畫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如明代,更顯衰落,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尾聲。
近代的壁畫
辛亥革命以後,由於大規模的宮殿,寺觀和墓室建築基本停止,使傳統壁畫失去了依存的空間,這樣延綿數千年的中國傳統壁畫便日趨衰落,從事壁畫的民間畫工的數量也空前低落。只有在偏遠地區的廟宇寺觀還有人繪新的壁畫,但從形式到內容上大體上都是在舊有壁畫的基礎上加以復原和模仿,只有少數壁畫使用了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法。如一些曾在歐洲學習壁畫的畫家在1938年為北京西郊北安省普照寺所作的伎樂天壁畫,就把壁畫繪於膠合板上,並塗蓋桐油作保護層。
1979年落成的北京國際機場壁畫成為新時期的代表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壁畫的創作一開始就納入了建築的整體設計規劃之中,為了適應機場候機室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著重強調了作品的裝飾性和視覺的愉悅感。並在新的壁畫語言的探求方面作了開拓性的嘗試。壁畫分別使用了一些新材料工藝,像瓷磚彩繪、陶板、聚丙稀等。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祝大年的《森林之歌》、張仃的《哪吒鬧海》、袁運生的《生命的讚歌》等。
這批新壁畫的創作,被稱之為“中國壁畫的復興”。引起了各方面及美術界的一致好評,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同時又充滿了時代氣息。
由於壁畫畫面大,有氣勢,這是一般繪畫望塵莫及的。在公共場所繪製的大型壁畫具有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巨大作用。
中國現代壁畫,借鑒傳統壁畫,學習西方壁畫,吸收民間美術,探索不同材質的特色,在不同工藝的表現及新的壁畫語言的探索方面,在處理壁畫和建築的整體設計方面,各有不同的建樹,為中國壁畫藝術的大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來源:拙風文化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