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嘉義第一古廟 雙忠廟(10P) [列印本頁]
作者: 49太歲 時間: 2010-12-28 23:01:14 標題: 嘉義第一古廟 雙忠廟(10P)
「雙忠廟」,規模雖不大,卻號稱是「嘉義第一古廟」,建於清康熙28年(1689年),300多歲的老廟,供奉的是平定唐朝「安祿山之亂」的張巡、許遠兩位將軍,也是台灣少見供奉正史歷史人物的廟宇。正殿左側一匹將軍坐騎的「神馬」,完全用紙紮技法完成,與神龕旁供奉的兩匹神馬,同屬少見。
殿前那兩根看起來像是大理石材質的龍柱,就是這座廟宇的特色所在~「羅金龍柱」。看似繪畫的龍柱,細觀之下才發現,龍鬚、人物鬍鬚等所有圖案線條均用銅線仔細勾勒,上色部份則是利用「抿石子」方式完成,花費相當的時間與精神,才能有如此細膩的做工,這樣的龍柱,在全台廟宇中,非常罕見。
資料來源:台灣燈會順遊/雙忠廟
《 本帖最後由 49太歲 於 2010-12-29 06:50 編輯 》
作者: 老ks 時間: 2010-12-29 12:56:21
蠻有特色的古廟
古色古香
神明也很靈驗歐
作者: my0986 時間: 2010-12-29 22:45:14
請問大大,嘉義的雙忠廟和台北的集應廟是否有關係??
作者: 老ks 時間: 2010-12-30 01:31:48 標題: 回覆 #3 my0986 的帖子
my0986 大大您好
不知您所指的是否為景美集應廟
請參考如下
景美集應廟供奉保儀尊王(俗稱尪公或尪元帥),相傳是唐代安史之亂與張巡死守睢陽的許遠(亦有稱保儀尊王為張巡者,或稱為雙忠廟),因保衛國土不屈而死的壯烈氣慨,死後受人們崇祀。唐末,河南光州高、張、林三姓族人因動亂逃亡,最後安抵福建安溪,後為感激保儀尊王的庇祐,乃建廟祭祀,名為「集應廟」。清乾隆年間,三姓族人又渡海來台,仍將保儀尊王奉為守護神。後來三姓分立,各自建廟,高氏族人於1860年(清咸豐十年)於景美國小南側建廟,1867年(清同治六年)再遷建於景美街現址。
景美集應廟保留台灣傳統廟宇的特徵,具備兩殿、兩廊、兩護龍的標準格局
,精美的燕尾及細緻的剪黏是一大特色。廟內保有清代同治年間製作的木製香爐和咸豐年間製作的尊王座椅,以及十多對柱聯文字,是文山區唯一被列為三級古蹟的廟宇。
有關集應廟修建歷程,台北市文山區景興國小張欽統老師提供補充資料如下 :
景美集應廟自清同治六年 (1867) 於現址創建後,曾因大水造成損壞而於清光緒六年 (1880) 及大正十三年 (1924) 整修過。另外,因年久失修的緣故,曾於民國四十八年 (1959) 及最近於民國九十一年 (2002) 年底進行大肆整修。最近這次的 修復工程歷時五百日,在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修復完成,並於民國 九十四年三月九日舉行竣工典禮,所以目前所看到的現況即為此次修復工程完成後的情形。
參考相關文獻及現場踏察後,發現剛整修後的集應廟變得煥然一新。在建築結構方面不僅以原貌古法將前後殿與兩護廊修復得更加穩固安全,原本已坍塌殘破的左右護龍也都修復了。而在廟內的彩繪裝飾方面則大都加以清潔後重繪,在外觀方面,屋頂的泥塑、剪粘以及外牆部份,也都重新依原貌加以施作修復,恢復其原本精緻美麗的藝術容貌。
文章引用網址:
景美地方文史部落格
如果是的話 因為主神均為張巡與許遠 所以小弟研判可能是同一系統
希望我的回應能為您解答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
Powered by OURSOG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