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客家民居之文化特質
[列印本頁]
作者:
驛動的心
時間:
2011-1-21 13:49:37
標題:
客家民居之文化特質
以遷徙移民為特徵的“客家民系”,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進程
中,其謀生手段,生活習俗,語言變異到居住形式等都具有鮮明
的中原傳統文化特色。
堂屋,槓屋,圍龍屋,方樓,圓樓等統稱為“客家土樓”。
這種建築形式,從選址到平面空間的組合,體現著客家人重視
“天人感應”,追求“天人合一”,並崇尚自然的理性選擇。
“天,地,人”是宇宙整體與社會的和諧,自然節律的共存,這
反映客家人順應自然的文化內涵。這環境空間就是一個地域的地
形,地質,水文,日照,風向,氣候和自然景觀的綜合優選。
“背山”是朝向陽光,有利於日照,通風及阻擋冬日寒流。“面
水“可保障生產,生活用水,有利於灌溉莊稼或水利交通。坡地
的樹林竹叢,利於排洪防澇,水土保持,更為農具的製作提供素
材。
儒家思想是東方文化的象徵。“仁,義,禮,智,信,忠,
孝“這倫理道德觀念承傳了客家意識,也體現了孔孟之道的儒家
思想。祠堂是客家人突出祖先崇拜,維繫宗族意識,加強家族凝
聚力的地方。祖屋或學塾書院,以中庭廳堂為核心,房屋四周組
成祠宅合一的集居群,稱之為堂屋。以此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布
局,主次分明,人口增多時,幾代同堂而不斷向外擴充。其淵源
於中原傳統禮制府第式院落民居和莊園式塢堡的基本形制。
“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自西晉末年“永嘉之亂”
客家居民為避戰禍及飢荒而南遷。漫漫長路,長途跋涉,披荊斬
棘,為求生存發展而於崇山峻嶺或是重巒疊嶂的丘陵地區築室而
居。山高林密,盜匪出沒,流寇侵襲,當地土著的領地紛爭械
鬥,以及猛獸蟲蛇的襲擊,為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必須“聚
族而居“。這就創造了一種集體安全防衛的”圍屋“居住形式,
也就是:方樓,圓案,村圍,圍龍屋,五鳳樓等獨特的“土樓文
化“。
圍屋是客家民系的文化特徵之一,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特異
形態。其不僅反映出客家人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審美情趣,而且更
集中地反映了客家人的“大家族小家庭”家族制的社會組織和宗
法觀念的生活方式。這些圍屋,在深圳龍崗的“鶴湖新居”,坪
山鎮的“大萬世居”,坑梓鎮的“龍田世居”和香港元朗錦田吉
慶圍和沙田的曾家大屋,一貫世居,山下圍等都各具嶺南客家民
居的特色。
圍屋是由堂屋發展而成的二堂,三堂式組合堂屋,或且連成
一片村落,由外牆圍起來的封閉式房屋,外牆常作防護圍牆,四
角常常設有雕樓。祖堂分散各戶各家,而以水井和庭院為中心。
在建造時多以黃泥加石灰夯土版築技術結合,因地制宜,就地取
材,創造出適應南方山區歷史地理條件,自然環境的生存防禦體
系---土樓。具有防震,防火,防盜,通風,日照,採光以及
隔熱,保溫,冬暖夏涼等的構造特點。閩西一帶的圓形土樓建築
藝術,更富傳奇色彩,像地下冒出來的“大蘑菇”,宛如從天而
降的“飛碟”。加上群山環抱,峰巒疊翠的田園風光更令人陶
醉,被國際建築界友人譽為“世界獨一無二的神話般山區建設的
模式“,是東方文明的一顆黑珍珠。
作者:
comeonman
時間:
2011-1-21 16:59:26
客家人雖然是以勤儉持家
但是好客的精神也是不在話下
話說...
我有一次到了高雄
人生地不熟,因為我是北部去高雄玩的
很巧的,我的外婆打電話給我
我的外婆是客家人,所以我便用客家話和他在電話中對談
在對談中,有一個人在身旁一直對著我看
後來掛了電話
他便問我:「你也是客家人嗎?年輕人的客家話講的如此流利很不簡單!」
後來對談中我才知道他是美濃一帶的客家人
我們對話中也聊到許多有關於我們兩地客家話中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也聊到了許多的客家文化
這時候他便展現出了客家人的好客
不僅僅和我介紹了高雄,甚至還邀請我到他在美濃的家中坐
不過我因為自行又安排行程便婉拒了他
但是,我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客家人的好客和溫暖
真棒!
作者:
陳臣
時間:
2011-1-21 20:34:42
在我未上小學時,祖母常帶我到她娘家-苗栗縣的珊珠湖,祖父的伙房-苗栗縣的頭份鎮.
讓我知道祖母一直要我們子孫在外地-蘇澳.屏東.說客家話的原因.寧賣祖宗田,不斷祖宗言的傳承.
我從事海員工作,到世界各國去,才感觸良多,客家人落地生根,不忘祖宗言艱苦奮鬥的傳承,也是中華人的驕傲.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