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4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聖嚴法師:自見本性,無有差別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4-8 01:13: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聖嚴法師:自見本性,無有差別

一、法無頓漸,人有利鈍

《六祖壇經》的第十六條說:‘善知識,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悟即元無差別,不悟即長劫輪迴。’

這一段文字雖然短,但是內容非常豐富,談的是修行的頓和漸、迷和悟、快和慢。

六祖惠能說:‘法沒有頓和漸的差別。’其中,‘法’是指我們需要用的方法,以及用方法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包括理論的、實踐的,以及實踐的過程與目的。有的人很快就開悟了,有的人這一輩子是開不了悟的,甚至下一輩子也開不了悟。

在《法華經》中說,有一尊佛,他曾經修行了六十劫都沒有開悟,法不現前,但他還是持續不斷地修行。對他來講這是‘漸’。另外,《法華經》裡也提到一位龍女,她只有八歲,可是卻即身成佛了,這就是‘頓’。因為如果是利根的人,一點就破、一點就通了;如果是鈍根的人,那要花很長久的時間來訓練。

我從小對於數學沒有興趣,一看到數學就趕快逃,一直到現在,數字還是弄不太清楚,所以在數學方面,我是一個低能、鈍根的人。但是有些人天生有數學天分,一下子就學會了。還有,很多人一摸計算機就會,而我則是一看到計算機就怕。

可是,對於佛法,我是利根的人。昨天有一個人看到我在讀藏經時,不是由前往後一行一行、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他問:‘師父,您看得這麼快啊!’我說:‘因為我已經很熟了,當然看得快。對你來講,因為不熟悉這些名詞,所以會看得很辛苦。’其實這是要經過訓練的,我不是一出生或一下子就變成利根的人,也是訓練出來的。

修行也是需要練習的,即使是鈍根,練習以後也會變成利根,可是若不練習,永遠就是鈍根。還有,要對它有興趣,否則你再怎麼練也不會變成利根。因為有了興趣,你會想要練習它,自然而然會變成利根,因此要持續地、不斷地練習。

二、深種善根,用心經營

為什麼人有利根和鈍根之分?因為有的人善根很深厚,有的人很淺薄。‘善根’就是我們已經打過的基礎,這多半是指在往昔生中所打下的基礎,例如釋迦牟尼佛是經過了三大阿僧只劫後,才能夠成佛。我們這個世界上只有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了佛,未來彌勒菩薩將成佛,但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因為現在生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善根不夠,所以釋迦牟尼佛發大慈悲心,希望這個世界上的人能種善根,只要我們能聽聞到一句佛法,即是種善根,能夠修行一天,也是種善根,更要不斷地、不斷地經營,壯大我們的善根。

我去年在房子旁邊,播下了一些花種,之後下雪了,於是用草把它們蓋起來,等今年不下雪的時候,再把草拿掉,它們就會開始發芽。剛開始它們看起來瘦瘦黃黃的,好像沒什麼希望了,但是我的侍者每天為它們澆水,每個星期再施一點肥,並且除草,很用心地經營和照顧,結果現在這裡和禪堂後邊的院子,都開滿了這些花。

如果你不妥善地勤於經營和保護,能開一、兩朵瘦瘦小小的花給你看,已經不容易了,甚至還沒開花,就連根都枯爛了。所以,善根需要好好的經營,只要善根深厚,就不怕沒有果子吃,如果只是希望看花、吃果子,而沒有想要在根上面經營,這是顛倒的。

迷的人要漸漸地修,如果迷的人不修行,卻希望頓悟,這就好像不種豆而想吃豆,不種花而希望看花一樣。普通人自己沒有種豆子,可能會去買豆子、偷豆子,甚至搶豆子,但是自己不修行,你根本連搶也搶不到,偷也偷不到。所以,只有自己好好地耕耘才行。那麼迷人漸漸地修,要修多少時間?不要著急,先種善根、培養善根,等善根培養好了,自然會開花結果。

但是,我們看到禪宗的許多公案,非常令人羨慕。譬如,馬祖禪師有一位弟子,原本是個獵人,有一天遇到馬祖,馬祖問他:‘你一箭能射幾隻鹿?’他說:‘我的箭很準,每箭必中,百發百中,但是一箭只能射一隻鹿。’

馬祖說:‘你沒什麼了不起,我一箭就能夠射一群鹿。’獵人說:‘你是個和尚,怎麼沒有一點慈悲心,一箭就要射一群鹿?’馬祖回答:‘既然如此,許多的鹿是生命,一隻鹿也是一條命,你又怎麼忍心射鹿呢?’

他聽見之後當下開悟,於是把弓箭燒掉,出家去了。一個專門打獵的人,卻一下子開悟了,而這即是利根,是頓悟。

修行必須漸漸地、慢慢地來,才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你是利根人的話,一下子機緣成熟,很快就開悟了。不需要羨慕別人,以為是他的運氣好,或是上天對他特別優厚,其實不是,而是因為他過去已經修行很長的時間,所積累的資糧多,所以機緣成熟時,很快就能開悟。

三、悟境的層次

‘自識本心,自見本性’,是說自己能夠認識自己的本心是什麼,也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是什麼,這不是靠天,也不是靠佛,而是靠自己的善根。

‘本心’是什麼?心,有妄念心、有智慧心。妄念心是虛妄心,而智慧心是本心,除去妄念心之後,智慧心就會出現。所謂‘妄念心’即是有自我中心執著的心,也叫做‘虛妄心’,而放開自我中心以後,你能夠見到智慧,也就是智慧現前。

‘本性’是什麼?本性是佛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成佛的可能性。如果沒有佛性,人就不可能成佛、不能開悟。在成佛以前先要見性,也就是開悟,但開悟不等於成佛,而是知道、肯定自己有佛性。

如果以水來譬喻佛性的話,就好比我們天天都在喝水,應該知道水是什麼,可是對於從來沒有見過水,也從來沒有喝過水的人而言,即使你告訴他有水,他還是不曉得水是什麼。等到拿水給他看,或是指給他看,告訴他這是水,他才能了解,這就是見到了水,但還沒有喝到水。接著讓他喝水,知道水的味道,再進一步教他進入水裡,跟水生活在一起,最後,他自己化為水,不見了,只有水,沒有自己。

以上可分為幾個層次:首先,不知道有水;然後,看到水,知道有水;接著,喝到水,知道水的味道;之後,自己進到水裡;最後,自己化為水,而自己不見了。這是一層一層的,所以不是一下子開悟、見性之後,自己就跟佛完全一樣,而是已經肯定地知道自己跟佛一樣,有成佛的可能。所以,悟境有深、有淺,有大、有小。

除了善根之外,努力非常重要,如果過去的善根不夠,現在加倍努力,還是可以補救。

以參話頭而言,就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大疑’是進入了大疑團,而且是非常強的疑團,如果疑團爆炸了,你會有大悟的可能;‘小疑’是你有疑,也可以進入疑團,但是力量不強,雖然可能也會有一點小爆炸,可是光度不夠強,所見到的也不是很深;‘不疑’是沒有疑情,就只是念話頭一直念下去,永遠也不會開悟。

如果開悟了,那麼頓和漸、利和鈍都是相同的;沒有開悟的時候,才會有所分別。不過,若不是徹悟的話,則還是有頓、有漸,有利、有鈍。然而,沒有悟的話,那是在醉生夢死、長劫沉淪之中。

四、人身難得,把握修行

請你們不要認為沒有關係,心想:‘反正善根要慢慢的培養,連釋迦牟尼佛都要經過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佛,所以我還是慢慢來好了。這一生已經覺得很累了,不修也沒關係,下一生再修吧!’或是以為‘這一生好像修不好,那就留著下一生再修。’釋迦牟尼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人體這樣的形狀,是很好的修道工具,一旦失去了這個身體,是否有機會能夠再得到?

如果我們的煩惱很重、業障很重,這個人身是保不住的,死了以後會到哪裡去?不知道。

佛經形容人身難得,就好像是大海里的一隻瞎眼烏龜,海面上漂浮著一塊木頭,木頭上有一個孔,這只盲龜五百年才會浮出海面一次,而它的頭剛好能從那塊木頭的孔裡伸出來,機率是這麼的低。不要以為現在不修行沒有關係,我們下一次再修;這一次禪十打得不好沒有關係,下一次再來。你可能會來,也可能來不成了。你說:‘沒有問題,我的時間是自己控制的。’或許你可以控制時間,但是,你的命卻不由得你控制。所以,還是趁著能夠把握的時間,好好地努力修行。

來源:佛弟子文庫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11 19:3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