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鴨母寮興安宮 [列印本頁]

作者: 絕對官僚    時間: 2012-1-6 02:11:50     標題: 鴨母寮興安宮

位於高雄市內門區(原高雄縣內門鄉)光興村鴨母寮8-10號的興安宮,除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外,由於此處為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鴨母王」朱一貴的起義之地,因此並同祀祂為主要神明。

朱一貴,原名祖,生於清康熙二十九年(西元1690年),卒於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為福建漳州長泰人氏。二十歲來台,先定居在屏東佳冬鄉一帶,之後來才移居到羅漢門(今內門)的鴨母寮,以養鴨為業。由於朱一貴任俠好義,往來多為故國遺民、草澤壯士與奇僧劍客,常宰鴨煮酒談論時政。至清康熙六十年三月,由於清吏稅斂苛刻,常常急徵暴虐,鬧得民怨沸騰,於是在康熙六十年四月十九日,朱一貴聚集「天地會」及各地義士於鴨母寮揭竿起義。今興安宮旁尚存一口古井,即當時朱一貴起義軍隊居住時所飲用的水源。

朱一貴起義事件是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民變革命,雖最後因閩粵分裂內訌,在短短一個月之後宣告失敗,但已為台灣歷史留下最可歌可泣的一頁,而祂的義行也已深植台灣人民的心中。因此,鴨母寮當地民眾於民國六十六年(西元1977年)受到「天上聖母」的指示,在起義地的旁邊建造了一座「鴨母王祠」,並取名「興安宮」,以紀念「中興王」朱一貴。

而興安宮並在廟前興建一座水塘,藉此重現當時朱一貴養鴨池的景像,且於民國九十九年(西元2010年)打造一尊高達十五台尺的朱一貴雕像,底座的側邊書寫著「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是一首內門人口中所流傳的打油詩,以緬懷「鴨母王」朱一貴的事跡。

文出:行政院文建會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