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標題: 「楚人失弓」引發得與失的思想境界。 [列印本頁]

作者: 為了一口餓    時間: 2021-1-8 00:55:10     標題: 「楚人失弓」引發得與失的思想境界。

「楚人失弓」引發得與失的思想境界。

古書上有個“楚人失弓”的故事,雖然很短,但卻包含了的得與失的思想境界。

楚王去雲夢澤打獵,不小心把自己心愛的弓丟了,侍從們要循原路尋找。楚王說,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別處的。侍從們都很佩服楚王的豁達與胸懷。


1、儒家說楚王失弓:人的境界

《孔子家語》中記載:

據說楚王打獵時丟失一張弓,但他阻止下屬去尋找弓。他說:“失弓的是楚國人,得弓的也是楚國人,何必去尋找弓呢?”

這件事在兩方面顯示楚王寬廣的胸襟:一方面,楚王不介意失去弓,願意讓另一個楚國人得弓;另一方面,他雖是君王,卻不介意讓一個臣民得弓,視君王與臣民都是平等的“楚人”。

孔子認為楚王的心胸不夠寬廣,他說:“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計較是不是楚國人得弓呢?”在孔子的心目中,每個人與天下的任何人一樣,都是平等的“人”。

我們可以看出來,楚王是一國之君,考慮問題是從國家的角度切入的,意思是只要是我楚國的人得到了弓,我就沒啥損失。但孔子心懷天下,楚國人、齊國人在孔子眼裡沒什麼分別。

《論語》中記載,一次孔子家的馬廄著火了,孔子回家後就說了三個字“傷人乎?”,意思是只要沒傷到人,其餘的他都不在乎。

儒家學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人身上,人是孔子最為看重的,天道、斯文無不由人傳載。正因為儒家重視人,所以儒家思想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修身的思想。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儒學的精華在於做人之道。


2、道家說楚王失弓:道的境界

《呂氏春秋》中記載: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老聃聞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則至公矣。

荊,就是楚國;老聃,就是老子。老子聽到孔子的說法後,他提出更寬廣的說法,那就是把人這個範疇也消除掉,應該說:“失弓,得弓”。

在老子的心目中,人與天地萬物也是一樣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產物。

《莊子》裡說,“舉莛與楹,曆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意思是說,細小的草莖和高大的庭柱,醜陋的癩頭和美麗的西施,寬大、奇變、詭詐、怪異等千奇百怪的各種事態來說明這一點,從“道”的觀點看它們都是相通而渾一的。

正是因為“道”,所以老子才認為說“失弓,得弓。”道通萬物,從道的角度看,根本沒有失去和得到的說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一切得失、生滅的變化都在大道之中。

來源:道站

附件: 86-1.jpg (2021-1-8 00:54:51, 25.98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5OTA0MDZ8ZDY4MzdkNDd8MTcxNTA0NDM5M3wwfDA%3D

附件: 86-3.jpg (2021-1-8 00:54:52, 27.67 KB) / 下載次數 0
https://oursogo.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5OTA0MDd8YWU2MDQ4ZTJ8MTcxNTA0NDM5M3wwfDA%3D




歡迎光臨 SOGO論壇 (https://oursogo.com/) Powered by OURS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