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286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六佾舞
佾又依地位身份的不同,所排成隊伍有人數上不同,如天子地位為八佾,故樂舞時,一佾是八人,八佾則是六十四人,成方陣形。至於次地位為諸侯,用六佾,一佾是六人,六佾則是三十六人。為什麼我們常會聽到祭孔大典上跳的是”八佾舞”呢?那是因為,有人認為孔子的德性操守,遠遠超過天子,故後世也有人稱之。
一般佾舞生左手執籥,右手秉翟(左手就是有長毛之物,右手則是似紅管之物),在跳六佾舞的過程中,這二個所比的任何動作,均是代表對孔子的讚頌之意,在舞佾的過程中,籥與翟動作上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籥,永遠都是直放動作,而翟則是橫放動作,往後若各位您看到跳六(八)佾舞時,可以注意一下,雖看不懂舞的意思,但對基本行頭應有基本的了解囉~
在祭孔典禮中,共有六段禮讚,分別是,迎神禮、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徹饌禮及送神禮,每段均有樂章與歌詩,唯有在三獻禮中才加入六佾舞,當東節唱舞某某舞時,佾舞生就會在佾生長的示演及導引下,配合著詩樂的節奏,而起舞。
每一個獻禮有三十二個舞姿,三十二個舞姿,構成一章節,舞姿跟舞姿間沒有連貫動作,每一個動作完都要回復姿勢,以等待下一個動作。三章節共九十六個舞姿,以達對孔子的尊崇與讚頌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