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2-10
- 最後登錄
- 2025-5-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7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16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我想,這主題一起,可能會有許多網友反應。所以,多少還是要與大家分享真正的流變與見地。台灣的佛教徒不善考據地演,往往只愛聽故事,卻不在歷史上求檢討,這相當的另人擔憂。
至此分享 印順導師『華雨集第四冊』,"拈華微笑"
盛唐以下,佛法日漸在起伏中衰落,能始終維持佛法形象,受到一般人尊敬 的,是禪宗。雖然禪宗已多少中國化了,但從維繫佛法來說,對中國佛教的功績 ,是首屈一指的!佛法有師承的傳授,師長並以護持正法相付囑,如西晉譯的『 阿育王傳』說:佛「告摩訶迦葉言:於我滅後,當撰(結集)法眼」(卷三);「 迦葉付囑阿難而作是言:長老阿難!我今欲入涅槃,以法付汝,汝善守護」;「 阿難語商那和修:……我今欲入涅槃,汝當擁護佛法」(卷四);「商那和修語優 波!5鵋多言:……我今以法付囑於汝」(卷五);「優波!5鵋多……語提多迦言:我今 以法付囑於汝」(卷六)。在自己要入滅時,這樣一代代的付囑下去。「法藏」, [P162] 是佛法藏,如摩訶迦葉等所結集的;「法眼」,是悟入佛法的清淨知見。可見付 囑的,是結集的法藏,與佛法的如實知見;付囑後人,要後來的護持佛法,以達 成「正法久住」的目標。這一臨終付囑的傳說,元魏所譯『付法藏因緣傳』,共 二十四代,到師子尊者為止,都是這樣的付囑。禪宗是菩提達磨傳來的,起初也 是這樣的臨終付囑,一代一人。到了黃梅五祖以後,來學而得益的不少,所以形 成了:從師長修學而有深悟的,就得師長的付囑。在形式的付囑外,還有「密傳 心印」。受付囑不一定在臨終,受付囑的也不止一人,所以傳說有達磨的預言: 「我本來大唐[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燉煌本『壇經』)。「 五葉」是五代;從此以後,果實纍纍,不再單傳一人了。禪宗所傳的西天二十八 祖,還是依『付法藏因緣傳』,略加補正而成的。六祖以後,師資授受,分為五 宗。
在宋代,出現了釋迦付法的新傳說,如(西元一一八八年)宋智昭的『人天 眼目』(卷五)說:「世尊登座,拈華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 ,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迦葉」。 [P163] (一一0九年撰)『禪門續燈錄』,(一一八三)『聯燈會要』,也有這一記錄 ;但契嵩在皇祐年中(一0四九──一0五三)所著『傳法正宗記』(卷一),對 這一付囑,還不敢肯定。這是過去禪家所沒有的傳說,大抵是宋代(西元九六0 ──)以來所傳出的。這一傳說出現的意義是:釋迦化世,一向以聲教為主,所 以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達磨西來,還是以「楞伽印心」;『付法 藏因緣傳』,也只是付囑護持。而禪宗接引學眾的方便,馬祖(弘法於西元七五 0後)等以後,作風大有變化,如彈指謦咳,揚眉瞬目,推倒禪床,棒喝交施… …可能會引起懷疑過去傳法說的可信性。
那末,「拈華示眾」,「破顏微笑」的 心心相印而付囑,就適合當前的禪風了。而且,禪師們輕視經論,自稱「最上乘 」,這一傳說也是很適合的。從此,「拈華微笑」,被一般看作「禪源」,禪宗 是從「拈華微笑」而來的。後來,甚至有「抹殺五家宗旨,單傳釋迦拈華一事, 謂之直提向上」的(『五宗原』序)。這可能是不滿宗派偏執,專在師資授受上起諍 論的反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