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節日慶典] 羅漢門迎佛祖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7-4 05:47: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簡介
「羅漢門迎佛祖」係高雄市內門區及其周邊庄頭(旗山區溪洲、田寮區應菜龍、龍崎區烏山頭)的信仰活動,原由主祀觀音佛祖的觀亭區「內門紫竹寺」主辦,約自清領中葉起,每年於觀音佛祖誕辰日的農曆2月19日前,舉行前後5天的祈安遶境;1968年,因「鄉公所」改建問題而引發紫竹寺的重建問題,致觀亭區(下埔)與內埔區(頂埔)民眾各自興廟,內埔區「內門南海紫竹寺」新建後,1969年起各自舉辦迎佛祖遶境。直到2010年舉行「內門觀音佛祖文化季」系列活動時,在當時高雄縣長楊秋興、高雄市長陳菊等人湊合下,兩寺首度會香,並「合爐結綵」,同時商議共同輪辦「羅漢門迎佛祖」之事,各辦3年;2012年兩寺更共同具名提報文資審議,結果2013年8月1日通過審議,高雄市政府公告登錄為「直轄市登錄民俗及有關文物」,復於2014年9月26日文化部亦審議通過,公告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及有關文物」(2017年11月21日依文資法修正變更登錄為「重要民俗」)。

歷史沿革
內門原以「內門紫竹寺」(舊廟)為全境信仰中心,主神觀音佛祖本為開臺祖郭元興的家神,後因「飛爐」神蹟顯赫而於清雍正11年(1733)興廟,信徒逐漸擴及內門全境,並約自清中葉起,依傳統以「弄(辦)三冬,歇三冬」的週期,如期舉行祈安遶境,前後5天,依東西南北中的方位,遶巡觀亭、內埔、木柵 等3區12里香境及田寮區應菜龍、旗山區永和里一帶,世代相傳,相沿成俗。自古相傳,佛祖出巡必須要有8支宋江獅陣、4支宋江陣、2支龍陣及文陣護駕,始能完成任務:宋江獅陣在於代天巡狩緝拿深山孤魂野鬼、妖魔鬼魅,宋江陣在於負責看管,龍陣則在於捉拿水中及空中鬼怪,而天子門生陣即用美妙旋律感化妖魔鬼怪,在觀音佛祖慈悲為懷、普濟眾生的感召之下,將祂們收服並成為駕前部將,使其盡早修成正果,不再危害人間,因而,全區香境各庄都要自組陣頭出陣,這才有「一約組武陣,半約組文陣」的不成文規定。 1968年,因「鄉公所遷建事件」引發紫竹寺的重建問題,致北邊的內埔區新創「內門南海紫竹寺」(新廟),從此各自祭祀,各自辦理遶境,惟因興廟期間,辦理週期、天數、香境都不穩定,即便2010年以前亦然。 2010年內門南海紫竹寺辦理迎佛祖時,在當時高雄縣長楊秋興、高雄市長陳菊等人湊合下,兩寺「斷香」43年後首度會香,並商議共同輪辦「羅漢門迎佛祖」之事,各輪辦3年,2012年首由「內門紫竹寺」舉辦,2015年再由「內門南海紫竹寺」舉辦,2018年復由「內門紫竹寺」舉辦(以此類推),各自進行香境內的迎佛祖信仰活動。其後,為爭取文資身分,兩寺還攜手合作,並順利通過「直轄市登錄民俗及有關文物」(2013)與「國家重要民俗」(2014)。



祭典儀式
舉行日期(農曆)        祭典儀式        說明        相片/影片
◎前第三週 ※2/12-13        過埕 拜觀音        文武陣頭排序分兩日於廟埕進行全套表演。       
前第二、一週        內門香路        (前3天香路依該年字向決定,故不固定) 1/4—金交椅、龍潭(落馬)、湖仔內、石坑內份仔、長寮埔(中午敬)、橫山、南海紫竹寺會香參禮、(經鴨母寮)大草埔、石車、菜公坑。 2/4—虎頭山、夏梅林、田仔墘、田寮區應菜龍、山南宮(尪仔上天/中午敬)、卅界、龍崎區烏山頭、茄苳仔、石碣內、番仔鹽、茄苳崙。 3/4—祖厝(落馬)、番仔路、頂埔尾、下埔尾、腳帛寮、下崁仔、大崎頭(中午敬)、竹戈寮、鼓山(大崎頂)、番薯寮街(七星宮—白山寺—天后宮—朝天宮)、菜園頂。 4/4(本庄)—內厝、中正路、蔗園頭(南屏路)、萃文書院、尾厝(落馬)、龍角寺(落馬)、中埔頭紫雲宮(中午敬)、小烏山、衙門口、瓦寮。       
2/14-17        南海香路        (前3天香路依該年字向決定,故不固定) 1/4—大埔、景義國小(萊仔坑)、田螺窟朝元宮、藤坑口(中午敬)、溝坪興天宮、苦苓埔。 2/4—內門國小(內埔)、會社、東勢埔、望寮、內分仔、口湖(中午敬)、內湖、蘇遠埔、長寮埔、花尚園、橫山。 3/4—二埔仔、烏西崙、茅埔、牛稠崙、鴨母寮(中午敬)、客寮、烏山坑、大草埔、中埔頭紫雲宮、內門紫竹寺會香參禮。 4/4(本庄)—下墩仔腳、上墩仔腳、三崁店、蕭厝、竹圍子、學仔李、菜堂(龍山寺/中午敬)、頂厝、崁仔腳、大份田、瓦寮、十三甲。       
每日遶境        迎神安轎        逐一迎請3頂大轎所有神尊登轎,神尊迎請出龕時,丁頭列隊恭迎。 內門:1.土地公;2.妙莊王公(佛祖父親)、龍潭媽祖(天后宮)、吳公真仙(紫雲宮);3.大佛祖、二佛祖、三佛祖。 南海:1.武當山土地公;2.妙莊王公;3.大佛祖、二佛祖、三佛祖、佛祖令(3支)。       
每日遶境        起駕 過青刀巷        清晨,文武陣頭拜廟參禮後,便至廟外兩側排成「青刀巷」準備接駕;7點起駕時間一到,燃放「號頭炮」,出巡3頂大轎及其儀仗隊便依序啟動出發並「過青刀巷」,逐一接受各陣的接禮致意,直至山門之外;此時,多會有信眾大排長龍跪地「軁轎跤」(鑽轎腳)以求平安好運。       
每日遶境        徒步扛轎        所有陣、轎、人皆徒步走山路,以惡地、竹林、田野、山脊、香蕉園、高低坡、U形坡等等特殊地景最具震撼。       
每日遶境        巡敬儀式        各敬必在庄口擺陣出轎接香或接駕,其中以宋江獅陣的接香最具特色,兩獅必會相見歡的接頭交纏。 各陣進入「敬」內,先逆時針遶敬一圈,再於敬桌前揮動頭旗或舞弄獅頭參禮;該地若有「宋江館」,武陣都會進行「探館」,如係文陣館,則由文陣「探館」交流演出。參禮或表演後即離場往前行至庄外集結待命,不得超越頭旗。 三轎入「敬」之後,直接停駕於敬桌後方,以長竹為底停放,與地面略作區隔,以為尊敬。 敬桌前,道士引領眾丁頭、敬內信眾與隨香人員,舉行隆重敬獻儀禮,先上香禱詞、行叩首跪拜禮,再誦讀疏文,最後由該敬丁頭「跋桮」,一桮判準,表示觀音佛祖已接受境內信眾獻禮,隨即「燒金放炮」,並燃放「號頭炮」,三轎即刻起駕,遶行燃燒中的金紙堆而過,表示觀音佛祖「歡喜接納」;在此同時,於庄外集結待命的頭旗等香陣,聽到「號頭炮」的聲音後,便再度整隊起身上路,續往下一敬而行。       
每日遶境        落馬儀式        內門有7地 祖厝:回到娘家祖厝,讓郭家子孫膜拜。 龍潭天后宮:清同治年間媽祖祈雨有功,其後 媽祖被邀請坐轎(二號轎)參與遶境。 石坑內份仔紫竹寺:「二佛祖」祀地。 尾厝(游厝):緣於貢生游大模出身此地,帶有 鼓勵讀書求取功名之用意。 中埔龍角寺:緣於某年主委為此地出身而來。 中埔頭紫雲宮:緣於主神「吳公真仙」(保生大 帝/大道公)於初墾時期曾助觀音佛祖降伏千 年妖精有功傳說而來,其後吳公真仙也被邀 請坐轎(二號轎)參與遶境。 旗山天后宮:交陪關係,2019年新增。 南海有2地 鴨母寮興安宮:武當山土地公原祀地。 內埔龍山寺:落馬誦經。       
第4天        過火        過火在於清淨人神轎,由於內門有「七星墜地」傳說,所以必過「七星火」,亦即要踩過七堆火堆;先以龍眼樹柴堆造七處,燃燒後打平、撒鹽降溫,在法師作法調營後,依「年格利向」開始過火,如今年是「南北利」,過火即先過南北再過東西,如「東西利」則先東西後南北,而由南往北,主要著眼於「南火北水」的五行之說,俗信較不易燙傷;過火時,寺內神尊、香爐、重要器物也一併被迎請前來,由爐主、庄頭信眾奉請參加過火,前後兩趟即告完成,畢,法師即刻揮動法索作法送火神。       
第4天        佛祖 看煙火        內門紫竹寺2018年起新增「佛祖看煙火」,於最後一天晚間7點半施放,其前,所有香陣再度擺設「青刀巷」恭迎觀音佛祖觀賞煙火,俟煙火施放結束後始正式入廟安座。       
每日遶境        入廟 過青刀巷        每日遶境畢,文武陣頭依序先行入廟參禮後,再至廟外兩側排成「青刀巷」接駕,恭迎佛祖三轎回駕,最後一天多有多次進退、旋遶、抬轎入廟現象;停轎後即刻安座,所有神尊逐一被迎請出轎,眾丁頭則於正殿前排成兩列恭迎安座,之後由道士帶領眾丁頭舉行安座敬獻禮,至此,完成迎佛祖遶境全部儀程。       
每日遶境        文武陣頭        內門紫竹寺有:天子門生(番仔路)、北管(中埔)、牛犁陣(心仔寮、烏山坑)、過渡仔陣(茄苳仔)、七里響陣(虎頭山、州界尪仔上天、烏山頭)、青鑼鼓陣(木柵)、龍陣(石車)、跳鼓陣(龍潭、竹戈寮、大埔、大草埔)、宋江獅陣(觀音亭、腳帛寮、瑞山、夏梅林、中埔頭、小烏山、埤仔墘、東勢埔)及宋江陣(橫山、大埔、應菜龍、柿仔園宋江龍陣)等。 內門南海紫竹有:太平清歌(鴨母寮)、南管(內埔新興社)、牛犁陣(烏山坑)、過渡仔陣(烏西崙、內湖)、七里響陣(望寮)、歌仔戲(三崁店清心社)、青鑼鼓陣(長寮埔)、龍陣(南海紫竹寺、鴨母寮)、跳鼓陣(大埔、大草埔、內門國小)、大旗陣(內湖)、醒獅陣(內門國小)及宋江陣(內埔、內門國小、石坑、橫山、茅埔、大埔、南海)等。 重複者為:烏山坑牛犁陣、大埔跳鼓陣、大草埔跳鼓陣、橫山宋江陣、大埔宋江陣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8 07: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