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0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崆峒山道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5-2 01:40: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崆峒山道教


崆峒山:道教聖地,距離甘肅省平涼市區12公里,東至西安市300多公里。傳說黃帝問道於崆峒山的廣成子,因此被稱為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所在的大區域有伏羲故里—平涼市靜寧縣成紀文化城,可見該區域歷史上很知名,是中國人文發源地之一。

崆峒山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總體規劃面積為83.6平方公里。是六盤山的支脈,屬於上三迭系紫紅色尖硬礫岩構成的丹霞地貌。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


「天下名山僧占多」,佛、道寺觀,大多地處名山,只有隱居幽谷,才有可能「遠囂塵,棄人事,絕名利」。從漢魏以來,名山大川被稱為道士的洞天福地。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詳列名山28座,認為這些名山幽靜遠俗,「可以精思,合作仙藥」。仙人廣成子正是這種思欲的先導者,他看準了崆峒這一仙境,入石室修煉。《漢唐地理書鈔》所輯的《九州要記》中說:「廣成城,廣成子為黃帝師,始居此城,後於崆峒山成道,今此城猶有廟像存焉」。這是對廣成仙人深居崆峒山的有力佐證。

繼廣成子之後,相傳赤松子到過崆峒山修煉。屈原在《楚辭•遠遊》中曾以仰羨之情,表示願意繼承赤松子的遺風:「聞赤松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漢張良更明確表示:「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游」。

廣成子、赤松子他們紛紛在崆峒山築廬鑿石為洞結庵,傳道弘法,自然環境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因崆峒山處於古文化中心地帶使然。有了仙人便有了道家,對道教的形成已有了基礎。那麼,崆峒山緣何得以美譽天下,須從《莊子》說起。我們知道,《莊子》是先秦思想家莊周及其後學的作品集,又稱為《南華經》。要了解道家和道教,則不能不讀《南華經》。《莊子》書,行文詭譎,立意玄奧。越二千三百年以迄今。它不僅是先秦諸子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構成早期道家的一大奇觀,而且被尊為道教的經典之一,對道教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在宥》一文對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講的詳細、透徹。

依正統道教的分立宗派,可分為五大道派,在崆峒山修煉有如下兩派。

正一道 據《元史•釋老志》記載:「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這是龍虎山張天師稱「正一真人」之始。《通鑑•輯攬》稱:「元世祖詔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演道靈應仲和真人」。此實為張氏世襲天師之始。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張宗演次子張與材(第三十八代天師)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從此「天師道」又名正一道或正一教。正一道主要從事符籙齋醮。演變到平涼,人稱為陰陽,按三教九流去分,又稱為陰陽家,無論他們怎麼分與變,都歸宗為正一道。正一道在平涼與全真道有著密切的關係。崆峒山的道士在作道場齋醮活動中,從來少不了正一派的陰陽。這些陰陽家,除了參與道家廟院的打醮活動外,民間的喪葬、喪禮活動也少不了他們。目前平涼的東川、西川、北塬等地有正一道士近60餘人。


明清以後,國家對宗教的管理日趨嚴密,全真道之所以高標三教合一,提倡返本還原。三教平等,面對現實,在這種思想和觀點的影響倡導下,崆峒山道教以幾十餘年間開挖、修建了三教洞。

嘉靖三十年(1551),平涼韓藩王室對道教極為重視,道教乘勢再興,不但賜以田畝,又大肆整修創建宮觀。各宮殿香火旺盛之極,來崆峒山受戒修道者逐年增加,此時崆峒山道教達到鼎盛時期。清初平涼知府楊風起請陝西隴縣龍門洞道士苗清陽前來主持重修皇城,後被列為全國道教常住之一。

此後崆峒山的道士全部歸屬全真道龍門派,與樓觀台都是一派。那時並無管理道士的一個真正組織,崆峒山便成立了黃籙會,設立齋醮道場。

(每日甘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9-28 06:4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