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377|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職場資訊] 如何開一場高效率的會議?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25 07:55: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你印象中的會議是什麼樣子?枯燥、冗長、沒有結論?開會,是上班族的惡夢。無論員工或主管,學習如何有效率開會,等於是在為領導才能加分。

會議,是職場不可或缺的溝通方式,但許多上班族一聽到「開會」就頭痛,因為大家所熟悉的會議總是漫長又無聊,不是各說各話、沒有結論,開了等於白開;不然就是發言不踴躍、全憑少數人說了算,決議既不客觀也不全面。到頭來,「開會」成了浪費人力和時間的代名詞。

開會成本遠比你想像昂貴
未來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廖年明說,學習「會議管理」,可避免會中出現人多嘴雜、或發言集中於少數人身上的「一言堂」現象,真正讓會議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再者,主持會議是主管的領導技能之一,「不會開會的主管,領導威信蕩然無存。」無論一般員工或主管,學會開好會,等於是在為個人領導才能加分。

不過,廖年明說,學習會議管理,最現實的理由是「會議成本相當昂貴!」撇開場地租借費用、以及眾人齊聚一堂的薪資成本不談,企業多數決策都是透過會議討論誕生,一場會議可能決定企業發展走向,倘若一個結論不當,很可能會賠掉一整家公司!

前置作業格外重要
廖年明指出,正確的會議流程應該有4個P:

1.Prepare a meeting充分準備會議:確認會議目的、選擇參與人員、妥善規劃議程、會議準備事項展開、明確會議通知。

2.Participate a meeting正確參與會議:遵守會議紀律、確實做好會前準備、正確的發言與傾聽、清楚的報告、負責的態度。

3.Preside over a meeting有效主持會議:要有清楚的開場白、適時的澄清與歸納、釐清推論與事實、明確的問題對焦、活用問題系統。

4.Problem shooting會議的問題射擊: 有人離題、人身攻擊、有人抱怨、會議僵持不下、有人推諉塞責、發言不踴躍,必須即時妥善處理。

廖年明強調,在會議的前置作業中,「妥善的議程規劃」格外重要,因為「會議目的是在解決問題,議程就是問題解決的邏輯。」因此,會議發起人必須事先投下大量時間,預先進行議程的安排,以利會議順利推展。

會議的亂源可能就是你!
成功會議的第一步,在於與會人員對自我角色的認知。多數人總認為,如果會議失敗,「主持會議的主席要負全責」,殊不知自己身為一個與會者,在會議中的言行也足以左右會議成敗。廖年明說:「許多學員上完課後驚呼:原來造成會議失序的最大亂源就是自己!」而會議僵持不下的常見原因有:

1.本位主義:站在各自立場發言,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例如業務部門人員在會議上向研發部門要求:「我需要給客戶產品sample(樣品),請研發部門馬上提供。」研發部門的回覆是:「我手上有很多專案在走,你要sample請先申請,按照程序走。」

2.人身攻擊:對人不對事,發言出現情緒性字眼。

3.各說各話:例如A在會議說:「我認為公司應該引進最新的作業軟體,因為市場很大,可以增加營業額。」B回答:「每種作業軟體都要引進,公司哪有那麼多預算?」A的出發點是「營收」,B卻是「成本」上的考量,根本是兩種論點。

會議成敗 主席是靈魂人物
廖年明不諱言:「會議的成敗,關鍵還是在主席身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會議主席,而非主管或老闆的專利。如何從眾多發言中理出頭緒,以及避免討論議題失焦,這種「歸納」與「對焦」的功夫,是主持會議的基本功。

會議中意見分岐時,主席必須扮演居中協調角色,廖年明舉例:在會議中,業務與生產部門為了交貨問題爭執不下,業務部門要求今天要交10K給客戶,否則客戶會斷料停線;生產部門則堅持來不及做,因為機台要傍晚5點才能修好。主席必須傾聽雙方理由,結果發現生產部門並非不幫忙,而是機台無法交出那麼多貨量,而業務只要不讓客戶停料斷線即可,交的貨量其實不必那麼多。溝通彼此真正需求後,雙方各退一步,在會議中成功化解分歧。

此外,對於與會者的言論離題、人身攻擊、發言不踴躍、推卸責任、發牢騷抱怨等狀況,主席也要練就「見招拆招」的本領。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smartlion + 1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5-6-25 15:33:24 |只看該作者
關於會議,最近讀一篇好文,也想在此回應一下:一小時的討論訂為 50 分鐘、不發言的人不用來!丹麥人這樣開高效率會議

想想要充實私人生活,只能提早完成工作,讓工作時間發揮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開會」。就算其他工作做得再有效率,若被迫得連續參加幾個冗長會議,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了。事先決定會議的「結束時間」,絕不延長!丹麥人召開會議時,不只擬訂開始時間,連結束時間也會事先決定好。一旦仔細決定結束時間,大家就會迅速討論,不拉長會議時間。此外,也會事先設定會議議程及目的,並且盡可能在時間內做出結論。

萬一會議上無法做出結論,也絕不延長會議時間。因為就算當場將時間拉長,也會有很多員工離席。即便沒有得出結論,也會先打住當日的討論,約定日後時間再議。這就是丹麥式的開會方式。順便一提,疫情期間大家發現線上會議的效率極佳,現在就算是同事處在同一個辦公室,選擇召開線上會議的情況也愈來愈多。

關於開會的方法,會議專家培尼雷這樣建議:「 會議時間不用一定要設定為整點。 例如,將三十分鐘的會議設定為二十五分鐘,把一小時的會議設定為五十分鐘。這樣做就能讓大家自然注意時間的運用。」原來如此,這還真是有點創意的想法。三十分鐘的會議訂為二十五分鐘,一小時的會議訂為五十分鐘,確實會讓人無意識地留意時間。而且,這樣做會議與會議之間就能生出五或十分鐘的空檔。這段時間不僅可以稍微休息,也能快速預先瀏覽下一個會議的議程。

關於議程,培尼雷表示會議一開始就讓大家了解議程非常重要。不只是會議主持人,若全部與會者都能知道議程的話,當討論離題時,整場會議比較容易拉回正軌。因為當討論岔題時,不只會議主持人,其他與會者也能指出問題所在,讓會議快速回歸正題。為了提升會議效率,讓全部人都知道議程並留意時間是很好的方法。

關於會議或活動的出席人數,也有可下工夫之處。哈斯曾經去日本出差,他回憶在日本的開會情況時表示:「 會議出席人數多到嚇死人。 從最高負責人到第一中間管理職、第二中間管理職,還有首席祕書、第二祕書等(笑)。」看來在丹麥人眼中,日本人的活動或會議的出席人數多到令人不敢置信。真的需要全部人都出席會議嗎?召開活動或會議時,大家可以試著再想想,真的需要把全部人都叫來嗎?又或者當被告知要參加活動或會議時,你可以停下來想想,自己真的需要參加嗎?將活動或會議人數減到最少的程度,也是尊重彼此的「時間價值」。人數少討論就快,沒有出席的人也可以把時間拿來用在其他工作上。

順便一提,在丹麥,不發言的人不會被叫來參加會議。因為,開會的目的是要交換意見,不發言的人即使在場也毫無意義。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 ... 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smartlion + 2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3 03: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