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07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30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小暑到來,颱風季也將展開?掌握小暑「養心祛濕」飲食法!
當蟬鳴聲日漸響亮,太陽也變得越來越炙熱,這代表我們正式步入了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暑」。小暑通常都在每年7月6日至8日之間,意指天氣開始變得炎熱,但尚未達到最酷熱的階段,俗諺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提醒著盛夏的序幕已然拉開!
小暑的氣候特色:梅雨收尾,颱風季預備!
小暑時節,台灣的氣候會呈現以下幾個明顯特徵。
●炎熱感漸增:雖然「小」暑意味著還不到大暑般的酷熱,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午後雷陣雨頻繁,體感悶熱。
●梅雨季的尾聲:通常小暑前夕,台灣的梅雨季已逐漸畫下句點,但仍可能會有零星的降雨。
●颱風季的開始:隨著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小暑之後,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將會趨於活躍,台灣進入颱風影響的潛在季節。
小暑的「食」力:瓜果盛產,消暑解渴
小暑是許多夏季當令食材的盛產季節,多攝取這些清熱解渴的蔬果,有助於消暑、補充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瓜果類:西瓜、香瓜、絲瓜、苦瓜、小黃瓜等,這些瓜類含有豐富水分,具清熱解暑功效,是夏季餐桌不可或缺的成員。
●葉菜類:空心菜、莧菜、地瓜葉、水蓮等,生長快速,清炒或汆燙都美味。
●海產:台灣沿海魚蝦豐收,如小卷、透抽、白蝦等,新鮮清蒸或汆燙都是清爽美味的選擇。
●水果類:芒果、荔枝、鳳梨、龍眼等,是夏季的甜蜜代表,能補充維生素和能量,但應適量食用,避免攝取過多糖分。
小暑的養生智慧:「養心」與「祛濕」並重!
中醫認為,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小暑時節,天氣濕熱,易使人心煩氣躁,同時濕氣也容易侵襲人體,導致身體不適。因此,小暑的養生重點在於:
●清熱祛濕:多吃具清熱利濕功效的食物,如綠豆、薏仁、冬瓜、茯苓等,煮成湯品或甜點。
●養心安神: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午間可小憩片刻。情緒上保持平和,減少焦慮煩躁,可透過聽輕音樂、靜坐等方式平復心緒。
●適度運動:選擇清晨或傍晚較涼爽的時段進行運動,如散步、太極拳、游泳等,出汗後應及時擦乾,避免著涼。
●注意防暑:外出時做好防曬,攜帶遮陽工具。適時補充水分,不宜等到口渴才喝水,可飲用綠茶、菊花茶等。
(Roomie國際中文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