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52|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武大觀] M-8裝甲火砲系統(AGS)/AGS-120雷霆式輕戰車 [複製連結]

論壇顧問

手機分享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影片分享精英勳章 成人短片直播區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通訊產品達人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影像從心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家庭生活顧問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拍樂園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成人卡漫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另類圖片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綜合影片區卓越貢獻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顧問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歌神VIP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手機發帖狂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2-8 10:06: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4
M-8裝甲火砲系統(AGS)/AGS-120雷霆式輕戰車



M-8 AGS機動砲系統外型類似輕型戰車。此為XM-8原型車,配備105mm主砲。



英國BAE System(2005年購併了FMC)在2006年公開了雷霆式(Thunderbolt)輕型戰車,以M-8為基礎,換裝120mm主砲等新科技。

 

──by  Captian Picard

型號        M-8裝甲火砲系統(Armored Gun System)
製造國/廠        美國/United Defense LP
使用國        美國(已取消)
車體尺寸(m)         全長5.33(不含砲管)  全寬2.69  全高2.55
戰鬥重量(ton)         基本裝甲:17.5
防護裝甲Level-1:18.052

防護裝甲Level-2:20.82

防護裝甲Level-3:23.586

發動機/馬力       
Detroit Diesel 6V-92TA柴油機*1/552

推重比(hp/ton)         基本裝甲:31.5
防護裝甲Level-1:30.62

防護裝甲Level-2:26.5

防護裝甲Level-3:23.4

極速(km/hr)        72
續航力(km)         451
乘員        3
武裝        主武裝:M-35 105mm主砲*1
次武裝:

7.62mm同軸機槍*1

7.62/12.7mm防空機槍*1

六聯裝多用途投射系統*2

起源

1980年代初期,美國陸軍決定發展一種機動性高、能夠快速部署的火力支援車輛供空降部隊使用,以取代第82空降師老舊的M-551謝里丹(Sheridan)輕戰車以及該師配備TOW飛彈的悍馬車。這個計畫的漫長研發過程並不順遂:美國陸軍針對此一需求提出的第一個計畫是1980年的機動砲車系統(Mobile Protected Gun System,MPGS),不過在1982年便陷入延宕。之後美國陸軍繼而進行裝甲火砲系統(Armored Gun System,AGS),參與者包括FMC公司(後來被聯合防衛(United Defense Limited Partnership,UDLP)從1983年起自費研發的近接輕型戰鬥車輛(Close Combat Vehicle Light,CCV-L)、凱迪拉克量具(Cadillac Gage)在1983年開始發展的黃貂魚(Stingray)輕型戰車、德利台大陸(Teledyne Continental)發展的遠征戰車,(Expeditionary Tank)等,三者均配備105mm戰車砲。此外,AAI公司也曾自費發展一種快速部署部隊/輕戰車(Rapid Deployment Force/Light Tank,RDF/LT),配備射速高達70發/分的XM-274型75mm快砲;然而,爾後的測試顯示XM-274快砲不符合需求,其穿甲與破片殺傷力不如105mm快砲,其高射速的優勢在對付地面目標時無法彰顯,對空射擊時則又缺乏有效的瞄準系統,故RDF/LT並未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配備GDLS開發的LPT無人砲塔的M-8。雖然一開始在AGS計畫中敗給有人砲塔,但

日後代替AGS計畫的史泰克MGS機動砲系統卻選擇了LPT砲塔。

CCV-L與黃鯛魚都使用傳統的有人砲塔構型,而遠征戰車則使用GDLS開發的低截面積無人砲塔(Low Profile Turret,LPT),這是一種外置式無人砲塔,彈藥儲存於砲尾的自動裝彈機內,車長與砲手席均位於砲塔環內,其優點是正面截面積極低,能大幅降低被彈率。然而,此種設計卻面臨車長與砲手席過低且被砲塔隔開、視野不良的問題,且LPT砲塔的備彈量實在太低,且車體超重,因此僅止於試驗階段。黃貂魚在1984年就推出原型車底盤與砲塔,在1986年推出預量產型,1987年獲得泰國106輛的訂單。 至於CCV-L的首輛原型車則於1985年8月推出,該車使用包含自動裝彈機在內的多種先進技術,不過由於1980年代的技術水準難以滿足某些美軍需求,導致CCV-L犧牲了部分性能,例如:盡量降低車體高度,但是發動機體積卻無法跟著縮小,導致車尾發動機艙過度隆起,阻礙了砲塔的實際迴旋範圍(僅270度);砲塔尾端的自動裝彈機僅有19枚備射砲彈,容量12發的備用彈艙卻位於駕駛席右側,必須依靠人力自車外裝入砲塔自動裝彈機內,這意味CCV-L用完了裝彈機內的砲彈後,必須行駛至隱密地點停車,然後由乘員下車進行彈藥補充作業,十分不便且危險,萬一自動裝彈機在接戰中故障,乘員同樣得將砲彈取至車外,由砲塔後方的頂蓋進行裝填,這在近距離戰鬥中無異於自殺;此外,CCV-L的全鋁合金焊接砲塔也有防護能力不足的問題。除了針對本國需求的CCV-L外,FMC也與英國維克斯(Vickers)推出CCV-L的外銷版──VFM-5,最大的變更是取消自動裝彈機,增加一名裝填手,此外也採用別款的射控系統,不過最後VFM-5並未獲得外銷實績。

雖然CCV-L與黃鯛魚戰車雙雙通過了戰鬥測評,但美國陸軍在1986年改變政策,擱置了AGS案;不過到了1989年,美國空降部隊指揮官力陳需要可以空降的新一代輕型戰車,接替當時因為屆齡而陸續除役的M-551輕戰車,緊接著爆發的第一次波灣戰爭也暴露出美國輕裝師、空降師缺乏足夠輕型戰車的弱點,例如戰爭爆發時美國部署於沙烏地阿拉伯的輕裝空降部隊根本不可能與伊拉克陸軍正面抗衡。在時勢所逼的情況下,AGS案再度浮出檯面。 這回,聯合防衛(United Defence Industries,前FMC)傾全力改良CCV-L先前的若干缺點,砲塔甚至重新設計;在1992年6月,美國陸軍宣布CCV-L擊敗凱迪拉克黃貂魚,並正式將CCV-L賦予XM-8的編號,正式進入全工程發展階段(EMD)。AGS的生產計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生產六輛M-8的預量產型進行測試,第二階段則為26輛的初期低量生產,第三階段則為正式的全能量生產,預計在2002年將美國陸軍訂購的237輛生產完畢。1995年10月,XM-8完成各項測試,獲得M-8的正式編號。

諸元

雖然M-8 AGS具有跟輕型戰車相似的外觀與功能,但是它並不是一輛輕型戰車。AGS的主要任務是伴隨快速部署的空降步兵,直接提供火力支援,包括對掩體、敵方人員、軟性目標與物資的射擊(其精確度是朝著敵方建築物火力來源的窗口直接灌入彈藥),但是並不會用來直接對抗敵方戰車。因此,AGS的性質比較像是一輛能快速機動、依靠自身觀測能力攫取目標、提供近距離直接火力支援的輕型自走砲,或者是二次大戰時代的突擊砲車。M-8 AGS主要有四項技術要求:機動力至少與M-1主力戰車與M-2/3裝步戰車同級、具有強大火力(能擊毀大部分主力戰車以及裝甲車)、對後勤補給的倚賴必須降至最低、能以C-130戰術運輸機載運並空投(Low Velocity Air Drop,LVAD)在戰場上。戰略空運方面,美國最大的C-5運輸機一次能載運5輛M-8,C-17可載運三輛,至於較老舊的C-141則能載運兩輛,C-130戰術運輸機則載運一輛。為了節省成本,M-8的部件以及生產過程大量使用現有技術,例如砲塔的加工便是利用M-2/3的夾具、治具來完成。



進行垂直越障的M-8。

M-8採用鋁合金焊接的車體與砲塔,車體基本裝甲極為薄弱,僅能防護小口徑武器與砲彈破片,主要是依靠低矮的車體以及高速機動來避免被敵方擊中。不過M-8可以在砲塔與車體加裝不同等級的模組化裝甲套件來加強防禦能力。依照附加裝甲的防護程度,M-8有三種防護能力等級:

無任何附加裝甲: 車重17.5ton

Level 1:在車身側面、砲塔兩側等部位加裝裝甲板,設置側裙,砲塔正面與砲盾則加裝較厚的裝甲塊,能抵擋 小口徑機槍砲彈破片。此構型的戰鬥重量為18.052ton,可由C-130運輸機進行整車空運。

Level 2:進一步強化車頭與砲塔正面、側面的附加裝甲,能抵擋12.7mm穿甲彈 以及一定距離外發射的155mm砲彈的破片。此構型的戰鬥重量為20.82ton,能直接駛入/駛出C-130的貨艙。

Level 3:進一步在砲塔正面與兩側、車頭以及車身兩側加裝厚度較大的箱型複合裝甲套件(其結構是在兩片鋼板之間夾入金屬、陶瓷、塑膠夾層),並增設側裙,發動機艙外亦增加裝甲板。Level-3構型全車能抵擋14.5穿甲彈的攻擊,正面能抵禦30mm穿甲彈,甚至對RPG之類的步兵肩射戰防武器有一定程度的防禦能力。在Level-3的防護構型下,M-8擁有優於先前CCV-L的防護能力。不過Level-3的戰鬥重量高達23.586ton,無法以C-130空運,必須運至戰區再進行換裝。C-17運輸機一次能載運三輛Level-3構型的M-8,C-5則可裝載8輛



M-8防護裝甲等級示意圖,綠色為車體,紫色為Level-1裝甲,紅色為Level-2,黃色為Level-3。

M-8的動力、懸吊與承載系統大量使用M-1戰車與M-2/3裝步戰車現有的組件,以節省成本。M-8採用一具底特律柴油機(Detroit Diesel)公司的6V-92TA柴油發動機,能使用柴油或JP-8噴射機用油,其65%的零件與8V-92TA柴油機共通,後者被用於美國廣按採用的M-977重行機動戰術輪型車輛(HEMTT)。6V-92TA在使用JP-8燃油時於轉速2400rpm下可輸出552匹馬力 的最大功率,使用DF2燃油在相同轉速下則有580馬力的輸出,使得M-8擁有極佳的機動性,在無附加裝甲的情況下擁有31.5的推重比,附加Level-3裝甲後亦有23.4,最高路速達72km/hr,可攀越60%傾斜的坡度,涉水深度為1.02m;搭配引擎的變速箱為與M-2/3同系列的GE HMPT-500-3EC自動變速箱,有四個前進檔與兩個後退檔 。M-8發動機的熱交換器散熱風扇組也與M-2裝步戰車相同,其位置在發動機艙頂部,發動機進氣口設於熱交換器出風口右側,排氣口設於熱交換器左側。M-8動力包件的拆卸、更換十分容易, 其車尾設有一具大型液壓艙門,維修時向下開啟成水平狀態,成為一座維修平台;發動機在前述艙門開啟後,經由引擎艙底板的導軌便能移出車外,拆卸作業僅需20分鐘,能在戰場上輕易完成更換。M-8採用與M-2/3、M-113A3相似的扭力桿懸吊組件,承載輪有六對 ,均以橡膠圈包覆,此外沒有頂支輪;除了第四對承載輪之外,其他五對都裝有耐高溫彈簧減震器。M-8採用聯合防衛研製的XT-154鋼製雙鞘單蹄片履帶,寬幅1521mm,可加裝橡膠塊。與M-1戰車相同,M-8的駕駛操縱系統也是類似摩托車龍頭的T形桿,油門設於其上,駕駛起來非常輕鬆方便。此外,M-8設有核生化(NBC)防護系統。由於採用自動裝填系統,M-8僅編制有三名乘員──駕駛、車長與砲手,駕駛席位於車頭中央 ,車長與砲手縱列於砲塔右側(射手在前,車長在後),砲手席在車長席前方,砲塔左側則為自動裝填系統。

火力與射控

火力方面,M-8採用一門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的M-35 105mm低後座力砲,此砲的設計乃是改良自M-60戰車的M-68 105mm旋膛砲,砲口裝有砲身測曲器,原型車的砲口還設有胡椒罐式制退器。M-35可射擊各種北約制式105mm戰車砲彈,包括翼穩拖殼穿甲彈(APFSDS)、高爆穿甲彈(HEAT)、爆震穿甲彈(HESH)、人員殺傷彈(APERS)、白磷彈(WP)以及各型訓練彈種。相較於CCV-L,M-8的砲塔設計經過大幅改良,提高砲耳軸線,使其能360度旋轉並向車尾方向射擊,此外還具備換裝120mm主砲的預留空間;不過由於M-8的發動機艙仍然向上隆起,因此砲塔轉至正後方射擊時最低俯角只能到0度,至於在前方270度的射擊俯仰角範圍則是-10度至+20度;主砲俯角超過-7度時,砲塔頂部的板蓋將升起,以容納砲身後座行程。為了增加射速與節省人力,M-8採用聯合防衛海軍系統部門研發的自動裝填系統,位於砲塔後段左側,彈艙採弓字形設計,容量為21發,砲彈在彈艙中以頭部朝上的方式垂直 放置,並以內外各一圈的方式循環襬放;裝填時,彈艙內的馬達驅動鏈條帶動整圈砲彈旋轉,當選定的砲彈轉至定位時,砲尾後下方的取彈臂便會扣住砲彈,並將其移至砲尾環外(此時砲彈迴轉90度呈水平朝前狀態),再以裝彈臂內的一根自動 推彈桿將砲彈推入砲膛。M-8的自動裝彈機可選擇單發或連續發射模式,各種裝填模式均可在戰車行進間進行,連續射擊時最大射速達12發/分。在連發模式下,自動裝填系統連續使用相同彈種,並在上一發砲彈射出後的五秒內將砲彈填入砲尾,此模式用於連續接戰多個同性質目標;在單發模式下,射手於每回射擊前先在控制面板上輸入使用彈種,裝彈機則依照指令選擇砲彈,以接戰不同性質的目標。M-35主砲的後做行程達533mm,射擊後砲身仰角自動回歸為0度;砲管復位後,液壓機構將自動開啟砲拴、退殼、裝填與閉鎖,廢棄的砲彈彈殼則從砲塔尾部的艙門自動排出,而進行彈藥補充作業時,乘員也透過此扇艙門將砲彈由車外送入自動裝彈機中。車上除了21發儲存於自動裝彈機內 的砲彈外,還有9發備用彈儲存於駕駛席後方的彈艙內 ;砲塔內乘員艙與自動裝彈機間的防爆隔艙上設有活門,故乘員可在砲塔內將車頭備用彈艙內的砲彈裝入自動裝彈機,而先前CCV-L的防爆隔艙便無此艙門,乘員需要下車才能進行彈藥補充。此外,砲塔後段頂部設有洩爆板,萬一彈艙被引爆,爆炸威力會被誘導至車頂上方洩出,而不會傷及砲塔內的乘員。次武裝方面,M-8擁有一挺M-240 7.62mm同軸機槍 ,砲塔內存有1000發7.62mm備射彈,砲塔底部另存有3500發備用彈;車長席的旋轉塔頂設有一具槍架,能選用一挺M-240 7.62mm或M-2 12.7mm車長防空機槍,或者 選擇加裝MK-19榴彈機槍,砲塔內可儲存600發12.7mm機槍子彈;此外,砲塔兩側則各設有一具新研發的六聯裝多途投射系統,能發射普通煙幕彈、多頻譜煙幕彈以及人員殺傷彈。值得一提的是,系出同門的CCV-L、VFM-5與M-8的砲盾形式與同軸機槍位置均有所出入,VFM-5的同軸機槍設於主砲左側,CCV-L則為右側,M-8則又比CCV-L更偏右。

M-8擁有與M-1戰車同級的先進觀測/射控系統,主要的觀測裝備是雷松公司(Raytheon)研發的穩定式砲手瞄準儀(砲手、車長皆能使用),位於砲塔右側前方,主砲右側也設有一具同軸的管狀直接瞄準鏡作為備用裝置;此外, 旋轉式車長塔頂上裝有七具潛望鏡,能獲得全方位的觀測視野,而砲塔後段還有風向感測器 。由雷松研發的砲手瞄準儀改良自陸戰隊LAV-105砲車的裝備,兩者有許多零件可以共通,不過前者的性能自然是經過提升;此系統整合有HIRE高性能紅外線熱影像儀以及與M-1戰車相同的雷射測距儀,HIRE分為三大部分:瞄準器/射手接目鏡、車長用螢幕以及電源供應器,故HIRE的影像乃是砲手與車長共享。M-8射控系統的核心是與M-1相同的新型數位化彈道射控電腦,由加拿大生產。M-8擁有與M-1A2類似的新型射控/車載機能檢測系統 ,改良自英國挑戰者-2戰車的系統,其中包括1553B資料匯流排以及電腦處理單元等,結合了數位彈道電腦,並保留50%的擴充裕度;此外,M-8還有電腦化的彈藥管理系統,能顯示彈艙中彈藥的種類與數量,並由砲手或車長輸入欲裝填的彈種,接著此系統便控制裝填系統進行裝彈作業 。M-8採用與韓國K-1戰車相同的雙軸穩定系統,砲塔迴旋與主砲俯仰的驅動裝置同樣是來自於M-1戰車系列的現貨(由HR Textron公司提供),此系統的砲手控制裝置為雙握把式,車長則為單握把式,系統故障時則由一套射手操作的備份人力操控系統來應急。M-8的駕駛席艙蓋上設有 五具潛望鏡,中央的一具能加裝夜視系統。因此,雖然任務大不相同,M-8的武器系統以及射控系統仍與戰車類似。

夭折

美國也在1990年代初期邀請台灣加入AGS計畫,並答應售予台灣700輛M-8;當時台灣正面臨軍售困境,美國願意出售正在發展的最先進裝備的確不尋常,不過顯然美國希望 台灣能為此一計畫挹注資金,並壓低其日益高昂的單價(美國打算售予台灣的數量是美國自用的三倍左右,故此舉分明是拿台灣的錢來降低成本)。1993年,M-8的原型車開始進行存活率的測試,結果發現其彈藥艙在遭受攻擊時的安全性與防護能力都欠佳,美國陸軍被迫花更多經費加以改善。日後M-8的造價繼續水漲船高(最後演變到一輛要價680萬美元,就連M-1A2的報價通常都沒這麼貴!),進度也開始落後,美國國防部與陸軍都開始考慮其他的替代方案。在1996年M-8第一批初期低量生產的預算剛剛編列之際, 聯合防衛便在該年2月5日接獲AGS研發合約終止的通知。

雖然AGS已告終止,但UDLP並未完全放棄M-8的發展,期望能在國際市場上另謀出路,並鎖定土耳其等潛在客戶。至於當初被美國期望分攤AGS成本的 台灣也不願意當凱子,花足以獲得第一流主力戰車的經費去幫美國壓低一種輕戰車的單價,因此在1996年美國陸軍取消AGS之際也跟著向M-8說再見,將這筆經費用於採購M-60A3TTS。M-8也參與了2000年初美國陸軍針對其過渡武力中的旅級戰鬥部隊(IBCT)的中型裝甲載具(MAV)需求而在諾克斯堡(Fort Knox)進行的測試評估作業,對手包34種括來自美、加、法、德、奧地利、瑞士、新加坡、土耳其的各型履帶或輪型車輛;不過M-8很快就被淘汰出局,而最後的勝利者則是瑞士授權加拿大GMGD合作生產的食人魚-3系列輪型裝甲車(美國將採用的是GDLS依據食人魚-3技術修改而成的Stryker)。此外,M-8的底盤也可能作為研發中的直線反戰車(line-of-sight antitank,LOSAT)飛彈系統的搭載平台。雖然AGS胎死腹中,但是類似的概念其實仍然延續在MAV系列中的機動砲系統(Mobile Gun System,MGS),其任務與AGS可說是一模一樣,只不過換了個輪型底盤而已。 諷刺的是,MGS使用的主砲塔正是當年M-8的手下敗將──德立台遠征戰車的LPT低截面積砲塔。

復活──AGS-120雷霆式輕戰車



攝於2008年底的AGS-120。

在2006年,剛剛在前一年購併聯合防衛的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於2006年亞洲航空展上推出AGS-120輕型戰車,實際上就是M-8的大幅改良版。根據詹氏國際防衛評論在2005年8月的報導,AGS-120已經被命名為雷霆式(Thunderbolt),或稱為「性能提升展示載具」。與M-8相較,目前已知AGS-120最大的改良包括:換裝XM-291型120mm主砲、改採新型電力混和驅動系統(Hybrid Electric Drive,HED)以及更新射控系統。與120mm主砲搭配的自動裝填系統經過重新設計,能裝填18發120mm砲彈;XM-291應能使用北約制式120mm戰車砲彈,不過裝藥量可能會減少。由於120mm砲彈採用可燃式拋射藥夾,故發射後無須排出廢棄藥夾。XM-291的砲身設有隔熱套筒與砲膛排煙器,在航展中亮相的原型車砲身並未設置砲口制退器。此外,據說XM-291主砲也曾加裝電熱化學砲(Electro Thermal/Chemical,ETC)的組件進行測試,此系統包括ETIPPS脈衝電源點火系統,能對砲彈的整個拋射藥夾進行點火(傳統擊發系統僅針對底火裝藥進行點火),增進射擊效率。加裝ETC組件的XM-291主砲已經在美國亞伯丁射擊過12發M-829A2翼穩脫殼穿甲彈以及13發M-865穿甲訓練彈。動力方面,AGS-120的HED以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產生的電力透過兩具電動馬達帶動驅動輪,並視行駛狀況將多餘電力儲存於電瓶內,以備在需要大出力、瞬間加速或關閉發動機靜音行駛時使用。使用HED後,AGS-120省去了許多累贅的傳動機械,能大幅減少機械磨損與能量損耗,也簡化了動力系統的體積與構造 。AGS-120的HED動力系統最大出力高達750馬力,從靜止加速至32km/hr僅需6秒;也由於HED的體積大幅縮減,使AGS-120的燃油裝載量由M-8的568公升增至757公升,續航距離大增至960km(M-8僅451km)。射控方面,AGS-120配備HIRE II紅外線熱影像儀、新型數位化射控電腦、AV/VRC-87A/89A/92A SINCGARS無線電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等裝備。

由於史泰克車系的MGS機動砲系統在研發階段傳出超重、射擊穩定性不佳等問題,無法滿足IBCT的需求,因此不難推斷BAE的企圖:萬一MGS因為技術問題而遭到取消,脫胎自M-8成熟設計且火力升級的AGS-120正好能順勢取而代之,敗部復活,甚至帶動在外銷市場上的風潮。不過史泰克的MGS型最後還是進入美國陸軍服役。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7-7-3 19:35:3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7-7-4 00:31 編輯

AGS-120雷霆式輕戰車真不是蓋滴....
我國真滴該加加油了...
這.....才叫做戰車...
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留下來滴戰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留下來滴叫做~骨董戰車~喔....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7-7-4 10:54:25 |只看該作者
中華民國需要大量這等級的輕型戰車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0 22:5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