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魁斗星君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USS Enterprise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7-4 16:17: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五斗星君就是東、南、西、北、中的五方斗宿之總名,以北方斗為主,其次則為南斗。
 
北斗常處天之正北紫微垣,有星座七,所以又稱七元解厄星君,北斗是天道造化運行的樞紐,以斗杓建位而分四季和月令,以總生成之化,同時也是世人本命星宮之處,斗之左方有一輔星,是顯星,又名天芮,屬土。右方有一弼星,是晦星,又名天蓬,屬火。因此北斗七星加左輔右弼,即稱之為「九皇」,其神就道教徒崇信的星君。



 
南斗稱為六司延壽星君,第一宮是「天府司命星君」,第二是「天相司祿星君」,第三是「天樑延壽星君」,第四是「天同益算星君」,第五是「天樞度厄星君」,第六是「天機上生星君」。


 
東斗計有五宮,稱之主算護命星君,第一「蒼靈延生星君」,第二「陵光護命星君」,第三「開天集福星君」,第四「大明和陽星君」,第五「尾極總監星君」。


 
西斗則有四曜,分別是:一宮白標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靈星君,四將巨威星君,合稱西斗記名護身星君。


 
中斗三宮,稱之大魁保命星君,第一為「赫靈度世星君」,第二為「斡化上聖星君」,第三為「沖和至德星君」。


 
另者道教朝斗亦有禮魁星的規定,其法像以一鬼單足立於熬頭之上,另足反踢一斗「魁」字象其形也,普書天文志說:「北斗第一至第四星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為杓,合而為斗。」史記天官書說:「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六星一名上將,建威武;二名次將,正左右; 三名貴相,理文緒;四名司命,主災咎;五名司中,主佐理;六名司祿,賞功進士。所以魁星不但要駐災咎厄難,而且也主科甲文衡。

 

      

魁斗星君亦稱「文魁夫子」、「綠衣帝君」、「大魁夫子」簡稱「魁星」,而民間一般皆尊稱之為「魁星爺」。

  盛傳「魁星」主文運科甲登第之事,故而孜孜舉子奉祀魁星尤為虔誠,當然為的是請「魁星爺」助其「榮登金榜」「高中魁首」以「光耀(改換)門楣」。

  以「五文昌」星來看,「魁斗星君」顯係由「奎星」演變而來,然而為何會以「魁星」稱之,許是有所訛誤,最後以訛傳訛,積非成是而相沿至今了。



  「奎星」之誤為「魁星」始自何時,一時尚無可考,而最先發現有此錯誤的是為明末顧炎武,他在其所著的日知錄中指出:「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乃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不知奎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魁為北斗之第一星,所主不同,而二字之音亦異,今以文而祀,乃不予奎而予魁,宜乎?」並痛斥「今之應試而獲中者,皆不識字之輩乎?」,據此查「孝經援神契」所云:「奎主文星,註:奎星曲曲相鉤,似文字之畫」,而古代皇帝所寫的字稱為「奎章」再據桯史:「山南有萬山寺,本仁皇所建,奎章在,」由此推測,在唐代以前,最遲在唐代就將二十八審之一的奎星奉為文章之府,並將之立廟奉祀了。而「魁星」既為北斗之第一星,查星經載北斗言:「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魁四星為璇璣杓,三星為玉衡,齊七政,斗為人君號令之王,出號施令,布政天中,臨制四方。」又說「第一名樞,為土星,主陽德,亦曰政星也,是太子像,星若經七日,則大災」由此可知「魁星」並非司科甲文蓮事之星宿。很顯然地,顧亭林的指正是很恰當的,只是責人太過之。由於「魁斗星君」之名早已根深蒂固的植基於人心,故而至今仍以此稱之,觀念亦一時尚無法改變之。

  關於人神之說的魁星,傳說大魁夫子考狀元未能得志,遂悲憤投海,經鱷魚救他昇天化為魁星。其中自是穿鑿附會而來,想必人們認為大魁夫子由於己身的遭遺,自不願再見到學子們步其後塵,故在其得道昇天後,帶著一種「人飢已飢,人溺己溺」的憐憫心腸來仳佑這些科場求取功名的學子。因而產生出的一則故事,這也正反應出中國宗教信仰之成熟,已將自然崇科的神人格化了。

  至於「全身金箔的魁星爺」又為何稱做「綠衣帝君」或「綠衣星君」,令人罪疑所思,但在國劇以及春秋三獻禮中,有所謂進「魁甲」的節目,扮演魁星踢斗的魁星則均著綠袍,此可能即其名之來由。(以上資料源自大甲鎮公所之網站的文昌祠遺存文物及擺設一文)
 

      

朱衣星君:又有稱「朱衣聖君」、「朱衣神君」,關於「朱衣星君」其人,有說並非專指一人,亦即指朱衣神君是一種具有相同的特徵的含概統稱,而台灣地區所指即為朱熹,一般皆稱之為「紫陽夫子」或「朱夫子」。  據台灣廟神傳聖哲烈章載:「朱衣,非指一人,係指著朱色衣服之人及某一職務之人。」,而這些的朱衣者所指為何?禮記中有記:「孟夏之月,天子著朱衣,服赤玉」,是皇帝,後漢書蔡邑傳則云:「臣自在宰,府及備朱衣,並注:朱衣,並注:朱衣,祭官也。」是祭官代稱。



而玉堂雜記載:「朝殿日,皇太子,宰相親王,使相,參政各有朱吏二人,自下馬處導至殿門,此外唯有翰林學士有之。」指前導官吏,而稱謂錄載:朱衣使者,宋人詩中屢見,亦言試官也。」再侯靖錄載:「歐陽公知貢舉日,每遺考試卷,坐後嘗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視之,無所見,因語其事於同列,為之三歎,嘗有句云:「文章自古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因之後來學子科舉凡文字得中選科場及第即稱朱衣點頭。而神異經中說朱衣為:「西方有一人,不讀五經而意合,不觀天文而心通。」如此能不讀不觀而能意合心通,自是學子心靈企求的對象。依此無論朱衣所指為何?其直接間接都與學子「十載寒窗」「以求仕進」,故「朱衣神君」成了學子心靈寄託求助的對象。

  另一說法,則以為「朱衣神君」所指是「朱熹」一人,此說法亦非無道理的。

  朱熹,生於南高宗建炎四年,姿源人,後遷至建州,字元晦,一字仲晦,晚年改號為晦翁,自號雲谷老人,嚮州遁叟,世人以朱子,朱夫子稱之,又因其父朱松曾於紫陽讀書,故失子居建州時,稱其書室為「紫陽」,以示不忘其祖,故世人又有稱其「紫陽夫子」,台灣孔廟則稱「先賢朱子」或「先賢綜熹」,而在韓國有成均館,並稱之為徽國公朱熹。

  朱子於高宗紹興年間登進士科第,歷仕於高宗,孝宗光宗,領宗四朝,累官至寶文閣待制。宋額宗二年罷官,六年卒,享年七十一歲,諡號為文,寶慶年間加贈「太師」,追封「信國公」,不久再改為「徽國公」,淳祐年間,入孔廟為孔子從祀,到清康熙年間,升列為十哲之一。

  他的為學大抵以窮理以致知,反躬踐其實,以「居敬」為主,在學術上繼承了二程和佛家、道家的思想,提出「理」與「氣」的理論。在政治上亦頗有見地、他主張富國強兵,反對屈辱求知,主張以口數占田,發展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以緩和當時尖銳的社會衝突,並力陳「社倉」制度的好處對農民辦理救濟,防止受豪強地主高利貸的敲剥。
 

      

當然其為人們所奉祀,尤其在台灣地區甚至以「朱衣神君」即是朱熹其來有自。朱熹具有廣博的知識,又有較精細的眼光,在訓話、考證、注釋古書,整理文獻方面確有卓越成就,而且他的學術思想,完全適合南宋以後歷代各朝中央集權的需要,其有積極性及建設性,自受各朝帝王之樂於推行,他在白鹿洞書院講學首開書院講學之風,他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稱為四書,並加以注釋,成為「四書集注」,成為日後知識分子必讀的教科書,科舉應試的範本,他對儒家經典的注釋,被奉為全國通行的標準答案,程朱理縱成為中國社會的共通遵循哲學,並為知識分子的精神支柱,在中國近代社會後期數百年間居於統治的地位。

因此死後,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就將其祀之如神明,台灣地區以朱衣神君即朱子,這和台灣地區漢人之入墾時期有關,明鄭時代台灣才正式和漢人接觸,並建廟祠奉祀神明,而此時朱衣神君可能部分地方已指為朱子,且亦有朱子祠,故而台灣地區之朱來神君所指即朱熹,況且朱衣和朱熹,況且朱衣和朱熹音近,亦可能因音誤而以為朱衣神君即朱熹,而後亦以朱熹在學術上的地位故以訛傳訛,而成為朱衣即朱熹了。

魁斗星君,又稱"大魁夫子"或"魁星爺"."魁",是北斗第一星,古時候形容科舉中狀元為"大魁天下士",是所有讀書人的心願,因此奉祀魁星爺,祈求能獲致最高榮譽.

魁星爺相貌奇特,張牙齜齒,滿臉麻花,右手執硃砂筆,左手握墨斗,做批點功名狀;單腳獨立於鰲頭之上,另一腳向後踢星斗,則喻意"獨占鰲頭",在眾神中相當突出.


朱衣神君,傳說源自古時的試官"朱衣使者".曾有古詩云:"自古文章無憑據,惟願朱衣暗點頭",說明了讀書世子崇奉朱衣神君,希望能高中掄元的心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0 16:4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