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9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的歷史發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3 01:04: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的歷史發展

        元代正一道士中還出現了榮耀超過天師的張留孫、吳全節師徒。張留孫(1248——1321)原是張宗演弟子,至元十三年隨師入朝,對答稱旨,遂留侍闕下。元祖常向他詢問修身治國之道,又曾為皇太子、皇后請禱治病有驗,因而得到寵信,被封為上卿,賜給寶劍,並敕命兩京各建崇真宮,讓張留孫居之以掌祀事。至元二十五年(1278),又加封他為玄教宗師、道教都提點、管領江北淮西荊襄道教事,佩銀印。此後元世祖對張寵遇日隆,比於親臣。

元成宗時被封為玄教大宗師同知事集賢院道教事,追贈三代魏國公。元武宗加封真人知集賢院大學士。仁宗又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特進上卿、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志道弘教沖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賢院事、領諸路道教事。其封號長達43字,可謂顯赫無比。至治元年張留孫去世,又被元英宗封贈真君之號。其門下高徒有75人,其中封真人並分掌各地道教提點者7人,另有9人被命為宮觀提點。

張留孫大弟子吳全節(1240-1321),出身儒門,隨其師至大都。大德十一年(1370)被授為玄教嗣師。至治三年(1322)繼承師位,出任玄教大宗師,賜真號,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他掌教25年,好與儒士結交。曾於至順二年(1331)進陸九淵《語錄》於朝,使陸氏心學為元室所重視,又曾薦舉吳洽澄、閻複等儒臣。他去世後,夏文泳、張德隆、於有興等人相繼出掌玄教宗師。直至元朝滅亡後,明太祖只承認張天師後嗣,而不承認玄教宗師,張留孫的玄教法嗣遂告終結。

正一道不出家,多從事符籙齋醮,祈福禳災;全真道主張全神煉氣,出家修真,建立了傳戒和叢林制度。

明朝道教

明朝建立以後,道教承宋元舊制,分為正一、全真兩大派系,官方發給不同的度牒。明朝皇室因鑒於世居龍虎山張陵後裔在道教中的影響,一方面肯定了元代授正一道教主的地位,但又革除天師稱號,改授為正一嗣教真人。在明代皇帝中,特別崇奉道教的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6年在位),他自號玄都境萬壽帝君,躬親禮齋,許多道事士被授予少保、禮部尚書”等官銜,參與朝政。明代曆世還在京師設置道籙司,在各府設置道正司,在各縣設置道會司,將道教事務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範圍。

明朝正一道的政治地位居道教各派之首。早在1361年朱元璋攻佔南昌時,正一道第42代天師張正常就曾譴使拜謁,密告符命,與朱氏接上關係。明朝開國後,張正常于洪武元年(1368年)入朝禮賀,明太祖封他為正一嗣教真人,賜銀印,秩視二品。洪武五年,又敕令張氏永掌天下道教事。從此正一天師便上升為道教各派首領,其地位較元代正一天師統領江南道教更高。張正常以擅長符水治病術聞名,羽化於洪武十年(1377年)。其子張宇初嗣位後,襲封正一嗣教大真人,領道教事。此後明朝歷代天師皆沿例襲封大真人,掌管天下道教。張宇初博學能文,撰有《道門十規》。該書吸收全真道性命雙修及嚴守清規戒律之宗旨,指出道士應遵守的10條戒律,以之推廣於道教各派,意圖整頓道教。他還撰有詩文集《峴泉集》,對道教思想宗旨及修持方法多所發揮,堪稱宋元以來最有學識的正一天師。張宇初還曾奉敕設醮建齋,重建龍虎山上清宮。

明太祖認為禪宗與全真道以修身養性,獨為自己而習,無助於倫理教化,故重視正一而貶抑全真。因此全真道在明代政治地位下降,教團發展受限制,其勢力遠不及金元時代。

全真道自元代以來,七真門下各自開派,形成7個支派。其中丘處機所開龍門派勢力最強。該派傳至明代,出現以戒律密傳的龍門律宗。此宗以丘處機門人趙道堅為第一代律師,趙傳張德純,張傳陳通微,陳傳周玄樸。周玄朴是龍門第四代律師,受法於洪武丁卯(1387年)。周玄朴後傳于張靜定、沈靜圓,龍門律宗此後分作張、沈二支流衍。

明世宗時,有龍門第4代弟子孫玄清(1517——1569年),得山東嶗山李顯陀、鐵查山通源子及斗篷張真人之傳,頗有道術。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至京師白雲觀坐缽修煉,祈雨有驗,詔賜真人之號。孫玄清門下形成金山派,亦稱嶗山派,屬龍門支派。

明代著名的道士還有張三豐、邵元節、陸西星等。其中最為有名的道士是張三豐。其人生卒年代不詳,曾在湖北武當山(一名太和山)修道,後離武當山隱居。太祖、成祖均曾譴使尋覓,不遇,乃營修武當宮觀。道教從而有南派之武當道,據《諸真宗派總簿》載,武當道派有自然派、三豐派等傳衍近代。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年),張三豐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

邵元節(1459-1539),字仲康,號雪崖,江西貴溪(一說安仁,即今江西余江)人。居龍虎山上清宮。師事範文泰、李伯芳、黃太初。不應甯王朱宸濠之召,放浪形骸於江湖間。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征之入京,召對便殿,頗得世宗賞識,達十五年之久。邵元節雖位極人臣,但他謹小慎微,很少干預朝政,專心禱祀。著有《太和文集》。

陸西星(1520-1504)明代內丹東派開創者。字長庚,號潛虛子。揚州興化(今屬江蘇)人。擅文詞,兼工書畫。因屢試不中,乃棄儒入道,入山隱居。自稱得呂洞賓真傳,著書立說,闡發內丹之旨,遂開內丹東派,被後世道士尊為內丹東派之祖。著有《方壺外史》八卷,包括經典注釋及丹法十五種,《南華附墨》八卷。近現代一些學者考證,著名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的原作者實為陸西星。

在明代,還可以值得一提的是明永樂四年(1406年)成祖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纂修《道藏》。正統九年(1444年)英宗繼承成祖之志,詔通妙真人邵以正督校《道藏》,次年(1445年)編成《正統道藏》5305年卷,凡480函。至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奉命續補《道藏》,凡32函,180卷,名《萬曆續道藏》。與《正統道藏》合計共5485卷,512函,即現存之明版《道藏》。成為道教史上現存最完備和最重要的經籍總集。

清朝道教

自明中葉後,道教衰微的勢頭已較為明顯。到了清代,朝野重佛抑道。乾隆年間(1736-1795年)宣佈黃教為國教,道教為漢人的宗教;限制天師職權,取消其道教之首的地位,由二品降至五品,並禁止其差遣法員傳度。到了道光(1821-1850年)年代,又取消了傳統的張天師朝覲禮儀。道教丟失了與朝廷的聯繫,其地位逐漸下降。

來源:中國道教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6 15:3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