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現代藝術] 姑婆‧台北1970-張照堂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4 01:12: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姑婆‧台北1970 張照堂

 


張照堂
姑婆‧台北1970
攝影
紙基相紙
50.8 × 60.9cm(20 × 24吋)
1970
Chang Chao-tang
Grandaunt‧Taipei 1970
Fiber-based photographic paper

作 品 賞 析 
  此件攝影作品光影對比強烈,以全黑背景襯托出主角人物的局部特寫,形成了絕佳的表面張力。畫面中心以手托腮的婆婆,身體在黑色的掩蓋之中,凸顯出極富立體與生動感的形態之美,臉部在光線的照射之下,其微笑更是天真而樸實;尤其是頭上幾縷銀絲的清晰呈現,引發細膩而綿長的情感。在這件肖像攝影作品中,被拍攝者是作者生活中所親近的人,藉由端正嚴謹的構圖法則,抓住了老人家瞬間的微笑,呈現出自然純真的情感表露。﹝文/李幸潔﹞


藝 術 家 小 傳 
  1943年生於台北板橋。高中時開始對攝影發生興趣,學拍畫意攝影。1961年就讀台大土木系,著迷於存在主義、荒謬劇場、超現實運動等現代思潮,開始拍攝概念化照片,透過影像表現類同的意念。1965年的「鄭桑溪˙張照堂╱現代攝影展」,引起了攝影界的話題與爭議。當時鄭桑溪用魚眼、失焦、高反差、逆光等異常角度去捕捉現代人不安、荒蕪的情感;張照堂則完全走入荒謬劇場與超現實主義糾纏交錯的夣魅世界。他們的影像引發正反極端的不同評價。 1969年張照堂參與「現代攝影九人展」(V-10的前身),這個展覽包含了設計界和攝影圈的人士聯合展出,設計家追求單純理性的幾何美,攝影家則投入個人感性的突異試探。他們以知識份子的直覺,抓住一些現代氛圍的場景,可惜僅只表相未予深入。七O年代「V-10視覺藝術群」正式成立,在七O及八O年代舉辦過不少專題展,努力於寫實攝影與現代觀念的結合;期間也陸續納入各路人馬,廣納各種攝影觀念。 「在四十歲以前,攝影不應只是一種紀錄,更是一種發現與召喚。他累積了個人的生存歷練和觀察經驗,然後凝聚於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之中。它的行動過程是一瞬間,但也許需要暖身一輩子,也許影響力是永遠。發現我們所忽略或遺忘的,召喚我們沉思、喜悅或感傷,這才是攝影始與終的指標。」張照堂如此自述其創作理念。 其工作橫跨廣告、電影、電視、靜照、多媒體等。1967年進入廣告公司,拍攝C.F.;1968年進入中視新聞部,擔任攝影記者,拍攝新聞及紀錄短片。1974年張照堂舉辦「攝影告別展」,宣示與不能明確的自我告一了斷。1971~1981年間,他環島行旅,拍攝報導紀錄性電視節目「六十分鐘」,開始投注寫實紀錄影像。1980年以「王船祭典」及「古厝」分別獲金鐘獎及金馬獎最佳攝影及剪接獎。曾任職行政院新聞局、曾進入公視籌委會工作。 曾策畫主編許多重要攝影展及攝影集,並整理台灣重要攝影家作品及資料,對台灣攝影歷史的著錄多所貢獻。包括1985年參與「台灣攝影年鑑綜覽—台灣百年攝影」資料整理,1986年訪問本土資深攝影家,撰寫「影像的追尋」專欄,1989年主編「台灣攝影家群象」叢書等等。榮獲第三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為美術類得主。(吳慧芳整理)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5 12:3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