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214|回覆: 5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戰役] 朝鮮戰爭(韓戰)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從出江湖.唯我獨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5-1 16:11: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7-6-24 22:41 編輯

韓戰 / 朝鮮戰爭〈Korean War or War of Chosun〉
是一場北韓與南韓之間的意識形態之戰、國家統一之戰,而分別支持南北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戰爭於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隊突襲南韓開始,1953年7月27日簽署《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由於沒有簽訂和平協議,「技術上講」這場戰爭仍然沒有結束,北韓和聯合國軍依然處於戰爭狀態。主要的參戰者除了南北韓外,還包括了中共和美國,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5個國家根據聯合國的決議派小規模部隊參戰;蘇聯空軍的航空兵部隊與高砲部隊參加了韓戰防空作戰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被以北緯38度線(三八線)為界劃分為兩個部分,由蘇聯、美國分別駐軍,以解除朝鮮半島上的日本軍隊武裝與日本的政治經濟殖民統治。美蘇雙方首先是將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聯合國決定在美蘇管轄區同時舉行選舉,然後美蘇軍隊撤出朝鮮半島,由當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國家。1947年10月,美國在聯合國提出預案,建議於次年3月31日以前,在朝鮮半島南北同時進行選舉,由聯合國監督,進行民主的選舉,這個議案被通過。

1948年5月,美軍以聯合國的名義坐鎮朝鮮南部,開始進行選舉,而南方的左翼組織抵制這次選舉。8月15日,親西方的李承晚(이승만)當選總統,接替了自1945年以來在朝鮮南部執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南韓宣佈建國。聯合國隨即接納他為聯合國成員國。

9月9日,北方選舉了金日成為國家主席,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立即予以承認。

朝鮮半島形成了兩個意識形態上敵對的政權。但根據歷次南韓憲法以及歷次北韓憲法,南北韓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戰前南北雙方軍事力量的組建
當時的南韓軍隊武器匱乏,沒有重砲、坦克以及空軍,軍官多為二戰時期日本或滿洲國軍事學校出身,如後任總統的朴正熙,歷任師長、軍長、參謀總長的白善樺等。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Gooderham Acheson)在1950年1月所發表的講話中,將朝鮮半島排除在美國的防禦範圍之外。美國遠東軍隊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接受訪問時,也將朝鮮半島和中華民國的臺灣地區劃在美國在東亞的防禦範圍之外。而副國務卿迪安·魯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國會質詢時也表示戰爭不太可能爆發。

北韓1948年2月精心準備建立起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軍隊。在蘇聯的幫助下,北韓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邊防警察,而蘇聯還向北韓軍提供了大量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從1946年起蘇聯就培訓了幾千名北韓軍官,每個師還配約有十五名蘇聯軍顧問,再加上大批曾在大陸地區東北與大陸地區關內參加過中國(中華民國)抗日戰爭與內戰、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高麗人官兵,北韓軍隊的實力確實是南韓所無法匹敵的。與一般的看法不同,雖然北方在人力方面的得到的援助較南方為多,但擴軍時仍然需要大量動員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參軍的人員入伍。


戰爭爆發

1950年5月,南韓進行了新的一輪大選。李承晚總統的政黨只保住了210個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北韓領導人向南北韓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全朝鮮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並且號召為此目的於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召開協商會議。6月11日,北韓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南韓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被南韓政府逮捕。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北韓聲稱,李承晚在美國操縱下突然向三八線以北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武裝侵犯[2]。蘇聯解體後,隨著前蘇聯檔案的公開,目前廣泛流行的觀點認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史達林的同意之後,北韓國家主席兼北韓人民軍司令官金日成下令軍隊越過三八線,發動了對南韓的突然進攻。當時南韓國防軍三分之二的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根本沒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後南韓首都漢城就失守了。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並未事先知會大陸地區中共當局,因此中共與美國一樣,也是直到戰爭開始才得悉的。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南韓作戰,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臺灣海峽巡邏,阻止大陸地區共軍渡海併吞臺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還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在蘇聯代表因自1950年1月起抗議中國代表席位仍歸中華民國政府所有而缺席的情況下,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情況下動議得到通過,聯合國軍隊組成。聯合國軍以美軍為主導,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南非與南韓國防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北韓的戰役。


仁川登陸
主條目:仁川登陸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成功在戰爭初期,北韓軍節節勝利;6月28日,奪取漢城、7月20日,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則佔領了晉州,聯合國軍被一直逼退到釜山附近的洛東江一帶。此時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下達了死守釜山環形防禦圈的命令,不得再後退。8月6日,麥克阿瑟將軍在東京與其他高級軍官會面,並說服他人實施風險很大的仁川登陸計劃。

9月15日,麥克阿瑟登上旗艦「麥金利山」號親自督戰,在美英兩國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從北韓軍隊後方突襲,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迅速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島嶼。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環形防禦圈的聯合國軍乘勢反擊;9月27日,仁川登陸部隊與釜山部隊水原附近會合,一日之後重奪漢城。


美軍越過三八線

北緯38°線,這是一條政治上的劃線,而非地理劃線因戰事進展極其順利,將北韓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北的計劃產生大幅改變。麥克阿瑟將軍要求乘勝追擊,將共產主義勢力逐出整個朝鮮半島。9月2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與總統杜魯門都同意了麥克阿瑟的建議,但是總統要求麥克阿瑟:只有在中共和蘇聯都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攻擊北韓,這僅是一場「有限度的戰爭」,美國單方絕不願再掀起世界大戰。麥克阿瑟信誓旦旦的表示,大陸地區在百業待舉之際,絕不可能介入韓戰。次日,美軍部隊進逼三八線;10月1日,南韓第一批部隊終於進入北韓作戰。

在韓戰爆發之前,中共將共軍第四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中的朝鮮族部隊以師為單位按金日成的要求轉交給北韓,構成北韓人民軍步兵主力。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親自到北平見毛澤東,取得毛澤東的贊同發動統一戰爭,唯確切日期可能沒有告知。戰爭爆發後,中共在7月13日即成立東北邊防軍,抽調4個軍及砲兵部隊,積極備戰。8月5日,毛澤東電告共軍東北邊防軍領導,要求在8月底完成作戰準備,在9月上旬能夠出動至朝鮮半島參戰。此時,北韓軍還在朝鮮半島南部洛東江一帶作戰,聯軍僅守住釜山防衛圈一小塊地區。

仁川登陸後,朝鮮半島局勢逆轉,大陸地區中共當局幾乎每天都通過廣播警告美國,如果跨過三八線,中共就會出兵。9月30日,中共總理周恩來在中共政協區慶大會上發表措辭強硬講話;10月3日凌晨,美國部隊大規模進入北韓前,周恩來召見印度駐陸大使潘尼迦,要他轉告美國政府:「若美軍跨過三八線,侵略北韓,我們不會坐視不顧。」

大陸地區中共當局雖然做出強硬聲明,中共高層領導人內部意見卻不一致,大部分傾向於不參戰,因為大陸地區歷經多年戰亂,百廢待興,捲入這場戰爭對地區發展不利。前蘇聯解密檔案表明,史達林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首腦指示中共派兵介入,但是直到10月初,中共當局仍未對參戰與否做出最後決定。周恩來赴莫斯科跟蘇方討論參戰問題。10月4日,中共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彭德懷奉命抵北平商討朝鮮半島問題;10月8日,大陸共產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最終決定介入韓戰。中共當局作出這個決定直接原因是美國飛機轟炸大陸地區丹東的文物市場,大陸地區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北韓如被佔領,將會更直接威脅到中共的利益。大陸地區當局十分顧慮麥克阿瑟是否有可能在取得朝鮮半島後繼續向北進軍,威脅到大陸共產黨在大陸地區的偽政權。即使美軍不襲擊大陸地區,一個與大陸地區有長達1000多公里邊界線的國家落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共也是很大的威脅。而如果北韓亡國,中共勢必要讓金日成在大陸地區的東北設立流亡政府,但這對中共十分不利,因為將為美軍進軍大陸東北提供強有力的藉口。同時,由於美軍進入臺灣海峽,迫使中共中止了侵略臺灣的渡海戰役,讓大陸地區當局直接感受到美國的威脅 。基於這些理由,中共當局最終決定出兵朝鮮半島,抵禦美軍。

10月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與此同時,大陸地區共軍所部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共人民志願軍,為進入北韓境內作戰積極準備,彭德懷被任命為大陸地區中共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10月19日,大陸地區中共人民志願軍第42軍率先從輯安(今集安縣)渡鴨綠江入北韓作戰。

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美軍大舉進攻前,與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面。麥克阿瑟保證不會進攻大陸地區,並且自信地表示中共「無意參加這場戰爭。當今是我們強大而大陸地區軟弱的時代。」同時還認為戰事將在感恩節前結束,稱要讓美國士兵回家過這個傳統節日。

10月11日,南韓國防軍佔領元山;10月19日,美軍佔領了平壤,北韓政府遷往江界市。同一天中共人民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不過當時美軍還不知道具體情況。南韓國防軍陸軍第六師的部隊已進抵鴨綠江畔楚山郡,美國空軍飛機多次進入大陸地區轟炸丹東市附近的機場與交通線,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但是,中共人民軍志願軍入北韓後的第一次戰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響。當天中共人民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突然對聯合國軍發起防衛戰,用了一個多小時便替北韓奪回了溫井,殲滅所有聯合國軍。此次戰役標誌大陸地區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開始。中共當局將這場戰爭定義為「為援助危難的友好鄰邦和保家衛國而戰」。


中共的參戰

1950年第一批中共志願軍趁冰封時刻渡過鴨綠江中共高層在10月初對是否要派兵入北韓參戰長久不能決定,派兵計劃一直沒有執行。10月8日,周恩來和俄語翻譯師哲自北平前往莫斯科;10月11日,在黑海的阿布哈茲區的阿德列爾休養所同林彪與史達林討論兩韓問題。雙方就該問題達成協議,兩國同意不出兵,準備讓金日成到東北組建流亡政府。不過經毛澤東與其他大陸共產黨政治局高層討論決定最終還是出兵參戰,但要求蘇聯方面最遲在兩個半月內提供空軍掩護,還要負責大陸地區各主要城市的領空安全。史達林最後也在17日同意了請求。

決策形成後,毛澤東和周恩來曾研究過以什麼名義出兵的問題,並初步擬定了「支援軍」的名義,同時徵求一部分民主人士的意見。黃炎培認為支援軍,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讓國際認為中共對美國宣戰。因此改為志願軍,並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號。表示中共不是跟美國宣戰,是人民志願支援北韓。雖然名稱為志願軍,但實際是現役部隊整建制地參戰。總司令彭德懷更打趣說:「什麼志願軍,我就不是志願的!」當時的口號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3]

第一次戰役
主條目:兩韓戰爭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懷為司令,中共人民志願軍從安東(今稱丹東)、河口(即寬甸縣長甸鎮河口)、輯安(今稱集安)等多處地點秘密渡過陸韓邊界鴨綠江,10月25日發動突襲。

聯軍並未料到中共會這樣子的實話實幹,在聯軍越過三八線入侵北韓的情況下真出兵,而且此前聯軍也沒有收到任何大陸地區共軍已經跨過鴨綠江的情報。聯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戰役以大陸地區共軍的全面告捷結束,中共宣稱殲滅了3萬5千名聯合國軍士兵。

第二次戰役
主條目:兩韓戰爭第二次戰役
雖然第一次戰役慘敗,麥克阿瑟依然堅持中共出兵只是象徵性的,但同時他也承認「聯合國軍全部被殲的危險」,因此建議應該大規模轟炸大陸東北地區,但是美國杜魯門政府顯然意識到在二戰剛剛結束後就立即與中共作戰將有可能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認為應該將戰爭限制在朝鮮半島。而中共的參戰,令杜魯門政府再度改變政策,稱朝鮮半島的統一可以「日後再談判」,顯然拋棄了之前要一鼓作氣統一朝鮮半島的策略。

11月24日,麥克阿瑟發動了對清川江以北中共北韓軍隊的進攻,並宣稱要讓美軍士兵「回家過聖誕節」。中共人民志願軍先示形於敵,誘敵軍進入戰役發起線後於11月25日發動第二次戰役,在西線戰場使用志願軍第38軍、42軍從左翼突擊美軍第8集團軍縱深。美韓軍被迫全線突圍南撤至三八線,12月5日棄守平壤。此時彭德懷向毛澤東要求停下來:「目前部隊糧、彈、鞋、油、鹽均不能按時接濟,主要原因是無飛機掩護,隨修隨炸。」12月13日,毛覆電:「我軍必須越過三十八度線。」

第三次戰役
主條目:兩韓戰爭第三次戰役
1950年12月31日,中共北韓軍隊發起第三次戰役,推進至三八線以南50英里處,漢城被中共人民志願軍第50軍與北韓人民軍第一軍團佔領。

杜魯門政府的另一個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半島的行動很多都未得到華府的首肯,有些甚至違背了華盛頓的決策。麥克阿瑟不顧政治目標,而僅僅追求軍事上的利益,這種行為其實會使任何一場衝突升級為世界大戰,而這在核武時代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麥克阿瑟提出過多次針對中共的攻擊,如大規模轟炸大陸地區東北、動用原子彈轟炸大陸地區東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請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軍隊參戰等,都一一被杜魯門駁回。4月11日,杜魯門最終決定免除麥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職務,由李奇微將軍接任。這項命令是麥克阿瑟在無線電廣播中與全世界民眾一起知悉的,麥克阿瑟認為這是杜魯門對他的羞辱。

此時的美國已經發現自己陷入朝鮮半島的泥潭而無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個陌生的戰場打一場前途未卜的戰爭。因此美國在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戰建議,但在順利的戰爭形勢面前毛澤東認為中共有能力將美國軍隊逐出朝鮮半島,他在給彭德懷的指示中稱現在停火「將給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熱打鐵,統一朝鮮半島。事實上,中共志願軍在第三次戰役結束時,由於缺乏軍需用品,已經形成強弩之末。

第四次戰役
主條目:兩韓戰爭第四次戰役
很快地,毛澤東就不得不對其決定付出代價。1月的第四次戰役中共人民志願軍開始敗退,第四次戰役的發動過於倉促,使中共志願軍遭到入朝鮮半島作戰以來的第一次挫折。志願軍不得不放棄仁川和漢城,全線被迫後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三八線以北。第四次戰役以失敗告終。此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已掌握志願軍的「禮拜攻勢」與「月光攻勢」,由於大陸地區共軍後勤的落後,志願軍的士兵只能揹負五天的糧食,到了第七天糧盡彈絕,不退都不行,聯軍則趁這時發動「屠夫作戰」與「撕裂作戰」,中共志願軍在聯合國軍的立體作戰的砲火下挨打,損失異常慘重,共軍經常是整營的死亡[4]。

更由於缺空現代化空軍編制,使得共軍在朝鮮半島戰場上沒有所謂前線與後勤的區別,整個戰線幾乎曝露於美軍的狂轟濫炸,空襲猛烈之下,連最基本的炒麵都吃不到,只能利用夜戰突擊、並利用夜間以大量民工搶修道路與橋樑,隨炸隨修,隨修又隨炸。戰場上缺乏新鮮果物,共軍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於作戰。嚴苛的環境逼得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搭機返北平,排闥直入,掀毛澤東的被褥,直言前線之困難。毛澤東思考後向彭德懷提出:「朝鮮戰爭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不要急於求成。」1951年3月14日,共軍放棄漢城。

第五次戰役
主條目:兩韓戰爭第五次戰役、鐵原阻擊戰
4月,朝鮮半島戰場優勢倒向聯合國軍,1951年4月22日誌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至29日「禮拜攻勢」結束,聯合國軍開始發動「第二次春季攻勢」,逼進鐵原、漣川,共軍63軍開始逐山逐水的死守,聯合國軍第二次跨進三八線,共軍全線被迫後撤退約40公里勉強阻止住聯軍的進攻,美軍的彈藥量是平常五倍,被稱為「范弗里特的彈藥量」,共軍損失慘重,其中第三兵團六十軍一八零師尤甚,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為7644人,一八零師人員損失大部分為被俘,被俘人數約為5000余人。7月10日雙方終於同意停火,坐到了談判桌前。

由於雙方的條件過於懸殊,停戰談判整整進行了兩年。王樹增提到:「在這兩年中,在雙方的防禦線上,密集地部署著200多萬人的大軍,構築了世界戰爭史上最漫長的、最複雜的、最堅固的防禦工事。聯合國軍的防線由部署嚴密的火砲陣地、戰車群以及步兵組成,數層陣地使其縱深達300公里,每一層防線都構築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塹壕,每一層防線都制定了周密的空軍支援預案,形成了一個火力強大的立體防禦網路,這條防線被稱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淵』。共軍的防線上,數十萬官兵開始建設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禦工程,其土石方總量能開鑿數條蘇伊士運河、沿著對峙線自西向東,數百公里的防線上,深理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網般四通八達,前沿的數十萬共軍設施齊全地生活在地下,他們所佈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進攻的敵人立即遭到毀滅性打擊,這些在地下的共軍被稱之為『閉居洞中的龍』。」(《遠東朝鮮戰爭·後記彩蝶紛飛的幻覺》)

上甘嶺戰役
主條目: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發動金化以北的上甘嶺之戰,雙方在表面陣地上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多次反復爭奪的結果,兩方面皆死傷慘重。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砲彈超過230萬發(八二三砲戰的四倍),嶺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公尺。共軍在傷亡情況遽增仍堅守不退,十數次殺退攻嶺美軍,更使美軍傷亡情況劇增,環嶺遭擊斃美軍遺屍超過千具以上。在范弗里特不能奪得上甘嶺後,美軍再沒有膽量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的進攻,因美軍已意識到最後仍要靠談判才能結束戰爭。守住上甘嶺上的共軍,全體嘉獎為上甘嶺英雄團,每位共軍士兵皆升級為共軍尉官,當時共軍上尉官階以上者日後皆升格為將軍。

停戰

聯合國由馬克·克拉克(Mark Wayne Clark)代表停戰協定的簽署
板門店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雙方簽署停火協議,簽署的檔是《朝鮮停戰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5]談判的最終結果是在三八線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點整雙方實際控制線南北各2公里寬設立非軍事區。1954年,蘇聯官員和在朝鮮半島參戰的各國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但談判未達成一個永久和平計劃,未能解決兩韓統一問題,直到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朝鮮半島依然是分裂的兩個國家:北韓和南韓。1991年北韓和南韓簽署了一項進行永久和平條約談判的協議,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北韓方面開始抵制軍事停火委員會,中共於1994年退出該委員會。

米格走廊
1950年6月25日,兩韓戰爭爆發,不久中共志願軍介入朝鮮戰場,1951年中期以後,中共與蘇聯空軍MiG-15多次與聯軍戰機交戰,在鴨綠江南岸平原一帶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是整個韓戰期間絕大多數空戰的區域。最初以為「米格走廊」上的架駛員是大陸地區共軍,為此,當時美國國防部長范登堡驚呼:「中共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空軍強“國”。」[6]

米格走廊中最神秘而精銳的力量是蘇聯與東歐地區的飛行員,史達林命令國防部長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負責向大陸地區派遣航空兵師,蘇聯軍參戰人員一律身著中共人民志願軍軍服,並嚴格限制其飛行員作戰區域,南不超過平壤至元山一線,西不越過海岸線。其指揮官為空戰英雄闊日杜布,許多飛行員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作戰經驗極爲豐富。實際上,他們的指揮系統獨立於中共軍隊,但是主要機場仍在大陸地區境內位於安東附近。那裡距離鴨綠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從日本起飛的美軍戰機佔上許多便宜。此外,美軍明文禁止空軍單位進入大陸地區境內轟炸或者是掃蕩,雖然追擊,在機場上挑戰或者是小規模轟炸的事件經常發生,甚至有聯軍飛行員(包括其他國家與美國之間的交換飛行員)專門越界到機場上空,然而絕大多數的時間這些機場的飛機可以自由起降與集結。美軍飛行員曾經在訪談中提到他們在鴨綠江附近空域巡邏時能夠遠遠看到機場的飛機循序起飛,集節編隊完畢之後以高度優勢進行空戰。

儘管史達林要求嚴格保密,蘇聯飛行員也接獲萬一有被俘虜的可能必須要自殺的命令,聯軍其實自蘇聯加入空戰的行列之後,很快自監聽無線電通訊當中知道蘇聯的介入,不過整個韓戰期間聯軍方面也選擇緘默的態度。毫無疑問一部分擊落美軍的紀錄是由蘇聯與東歐國家的飛行員所取得,但是大陸地共軍同樣取得獵殺「空中英雄」喬治·阿·戴維斯,擊落美空軍第51聯隊隊長的費席爾等重要戰績。並且出現了韓德彩,王海等一批大陸地區空戰王牌。

米格走廊的有限區域以及大多數空戰都集中在這個範圍之內,顯示以美軍為首的聯軍並沒有失去對制空權的掌握,蘇聯與中共對於南下建立前進機場的意願也不高,也造成雙方都會到這個區域進行空戰。以雙方需要飛行的距離來看,美軍的F-86平均停留時間在20分鐘左右,從戰果上來看,美軍的確壓制住共軍在朝鮮半島使用空權的能力。然而經過長時間交鋒,美軍試圖以轟炸切斷中共軍隊運輸線的戰略企圖,卻最終未能實現。

韓戰期間蘇聯予以中共大量軍事援助,但是並非免費,中共共欠蘇聯債務數十億美金。戰後蘇聯不斷追討,中共以物資和金錢分批償還,一直到1965年才還清債務。


戰爭傷亡統計

北韓人民軍撤離南韓大田時殺害的南韓平民
1953年3月23日,第一批遣返美國的陣亡軍人據大陸地區方面的統計,兩韓戰爭期間中共志願軍傷亡50萬餘人次,陣亡、病故171687人,負傷22萬人(扣除多次負傷人次),合計傷亡39萬人,但有其它方面的消息稱中共志願軍陣亡人數遠遠超過17萬,甚至可能達到數十萬,乃至於百萬。中共與北韓軍隊傷亡總人數約63萬人。

聯合國軍方面,美軍傷亡約14萬人次。其中陣亡美軍36529人,負傷10萬餘人次,扣除多次負傷後的負傷人數不詳。南韓方面數字並未有結論,許多早前公開數字包括平民傷亡,但無論如何,以南韓人力,不可能有多達百萬軍隊傷亡。近年根據當年人口普查資料推斷,所謂傷亡失蹤百萬應該是軍民合計數字。南韓軍的傷亡約在30萬-40萬之間。

對平民的屠殺
兩韓戰爭中,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方面存在確鑿的屠殺平民的行為;美軍也指責北韓有屠殺平民的行為,不過缺乏確鑿證據。

美軍方面,由於擔心北韓情報人員及破壞分子混入南逃難民,因此在混亂狀態下對成群的難民進行掃射。目前已經公開的美軍屠殺平民行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北韓宣稱的信川郡大屠殺。此外美國飛機還對城市及平民目標進行了轟炸。南韓軍隊方面,在南韓軍隊收復的南韓領土以及隨後佔領的北韓城市及鄉村中組織「治安隊」、「滅共團」等組織,對北韓勞動黨黨員和被懷疑為親共人士的平民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處決。

北韓人民軍方面,在戰爭初期佔領南韓大部分領土後、以及美軍仁川登陸後被迫撤離南韓時,在南韓各地區進行甄別,對南韓政府官員、軍官、警察、憲兵、資本家、商人及相關人士依法進行偵察和審判。

參見北韓軍撤離大田時對平民的屠殺。


戰俘

中共
中共志願軍有兩萬兩千多人被俘,被俘人員中連排級軍官有600人左右、營級30餘人、團級5人、師級1人,主要被關押在巨濟島等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國共戰爭中被俘加入共軍的前國軍人員。志願軍戰俘中的一部分戰俘不願意在停戰後回大陸地區,而選擇去臺灣。依照停戰協定,由中立國印度主持對戰俘進行了甄別,以確定其本人的意願。

事後有兩種大相逕庭的說法:根據戰俘張澤石著《戰俘手記》,美國慫恿反共戰俘和臺灣特務毆打不願去臺灣的戰俘,強行在其身體上刺反共口號,甚至打死戰俘;據後來選擇前往臺灣生活的戰俘的說法和中國(中華民國)駐南韓大使王東原著《爭取反共義士歸國記》,則是美國默許曾為中國(中華民國)軍隊後被共產黨俘虜旋即送往朝鮮半島作戰的反共戰俘與堅信共黨領導的戰俘進行對抗,在爭奪領導權的對抗中,中共幹部威脅毒打甚至殺害要去臺灣的戰俘,那些戰俘自發或被迫在身體上刺「殺朱拔毛」、「反共抗俄」等口號或紋上象徵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國旗的圖騰,以示絕對不返鐵幕之決心,對抗中甚至有戰俘死亡。至於生擒美軍杜德准將、震驚世界的巨濟島事件,王東原以此來證明中共幹部在戰俘營內無法無天,張澤石的說法則是由於志願軍戰俘受到迫害忍無可忍之舉,以表示回大陸地區的渴望。

戰後有14,715位戰俘被遣送去臺灣。他們於1954年1月23日到達臺灣,受到中國(中華民國)政府的歡迎,稱其為反共義士,並定1月23日為一二三自由日。之後不少被編入國軍,有的還參加八二三戰役。

回到大陸地區的七千多名戰俘中大部分遭到審查。張澤石本人被開除共軍軍籍和共產黨黨籍,以後在「反右運動」和「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和叛徒,1981年被平反,遭受這種遭遇的戰俘不是個別現象。

北韓
同去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的志願軍戰俘相似,有七千六百五十多名的北韓戰俘最終選擇留在南韓。

美國
戰俘交換後有23名決定到大陸地區生活。其中兩人,愛德華·狄更森(Edward S. Dickenson)下士和克勞德·巴徹勒(Claude Batchelor)下士(此人在此之前表現非常親共,被中共任命為這21人的組長)臨行前改變主意回到美國,被美國軍方以「通敵」罪名起訴分別判刑10年和終身監禁,但均在1959年被釋放。到大陸地區的21個人後來從1955年7月開始陸續返回美國,到大陸地區文革開始前,只有個別人留下,其餘都選擇回國。最先回國的一批戰俘也被軍方逮捕,但隨後由於最高法院裁定美國軍方對前軍人在服役期間所犯罪行沒有司法管轄權,於是在11月被釋放。後來這些人也沒有被普通法院再次起訴並且拿回了被俘後直到去大陸地區之前這段時間的薪水。對此,一些美國軍官對前國防部長查爾斯·威爾森當初將這21人開除軍籍的決定感到惋惜。

南韓和其他國家
在不願直接遣返的335名南韓戰俘中,有325名南韓戰俘選擇到北韓,2名隨印度看守部隊到印度,8名選擇回到南韓。還有1名英國戰俘選擇到共產主義國家去。

影響
韓戰對交戰各國都有深遠的影響。

南韓
南韓經濟在戰後遭到嚴重破壞,李承晚在戰後仍然以統一為目標,不重視經濟發展,不斷計劃隨時再和北韓方面開戰。4.16運動後,李承晚下台,局勢依然並沒有緩和。此後朴正熙執政期間更出現「實尾島事件」,雙方敵對的氣氛並沒有因領導人轉換而改變。北韓和南韓的領導人進行過幾次會面談話,但礙於雙方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方面的根本差異,並沒有產生什麼實際的進展。

北韓
為了紀念這場戰爭,於1959年10月25日大陸地區共軍赴北韓參戰9周年紀念日建成了朝陸友誼塔。坐落在平壤市區牡丹峰西北側的山崗上。1984年10月25日進行了擴建。塔高30公尺,占地面積12萬平方公尺。塔身由1025塊花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徵著10月25日中共志願軍入朝鮮半島參戰紀念日。塔身正面嵌有「友誼塔」三個高麗文鎦金大字,每字重40公斤。塔頂有一銅坯鍍金五角星,重500公斤。塔正面鐫刻著紀念碑文,兩側繪有大陸地區與北韓兩方軍民並肩戰鬥的石雕。但是碑上沒有中文。

由於這場戰爭,金日成得以繼續統治北韓。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北韓政治穩定,外交上和蘇聯、中共結盟,經濟發展創造了所謂「千里馬速度」,人民生活普遍優於南韓。但由於北韓的經濟是以蘇聯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環,結構單一,在1980年代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失利之後日益艱難,人民生活質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北韓經濟崩潰。在金日成死後,他的兒子金正日權力鞏固。北韓人民的生活條件依然十分艱苦。大陸地區和國際社會不斷對北韓繼續經濟援助。

自從五十年代初韓戰結束以來,超過九千名北韓民眾叛逃到南韓,2007年初,這個數字會突破一萬。南韓統一部的發言人表示,從1990年代以來,逃亡難民大批增加。僅2002年到2006年,就有七千名北韓民眾逃到南韓。很多北韓人先是偷渡到大陸地區,然後轉道南韓。

很多學者認為,如果沒有美國、中共的介入,朝鮮半島可能已經統一。

美國
美國在朝鮮半島有數萬人陣亡,而且幾乎與中共和蘇聯兩個社會主義大國爆發全面戰爭。中共的宣傳中經常強調韓戰期間擔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的五星上將布萊德雷說的一句話:韓戰是「在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而其實其原話是說:如果美國像被解職的麥克阿瑟建議的那樣,把戰火延伸到大陸地區,那將是在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那杜魯門政府的政策將韓戰的規模限制為局部戰爭,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經歷了越南戰爭洗禮之後的美國人,幾乎已將這場戰爭遺忘。故此韓戰又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The Forgotten War)。韓戰也令美國人首次意識到,戰爭的威脅隨時存在。戰爭結束後,美國軍隊人員數量增加了兩倍,軍費開支大幅度上升。特別是在一場常規的運動戰與陣地戰爭而非游擊戰中,美軍地面部隊不能擊敗積弱百余年的中共與北韓的工人農民組成的軍隊,這一事實被參議院麥卡錫為首的勢力歸咎為美國國內共產黨的出賣,麥卡錫主義一段時間內獲得了美國政治的主流話語權,美國國會參議院成立非美委員會徹底調查與中共有關的人士的忠誠問題。 韓戰是美國建國以來第一場沒有獲勝的對外戰爭。

大陸地區(中共)
中共通過韓戰贏得了國際尊重和認同。中共在朝鮮半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在內的十幾萬中共志願軍陣亡於朝鮮半島。由於韓戰,臺灣問題成為懸而未決的「歷史遺留問題」,至今未獲解決。蘇聯打消了中共會變成第二個南斯拉夫的顧慮,從1952年起開始大規模援助大陸地區建設全面的工業基礎,這些援建項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幾十個工業項目被合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助中共的156個重點項目,為大陸地區打下了冶金、石油、礦山採掘、煤炭、發電、電力裝備、機械製造、紡織、造紙、製糖、航空、太空、交通鐵路、兵器製造等全面的科研生產基礎,大陸地區從此開始了獨立自主門類齊全的工業化建設道路。中共吸取了韓戰干預過晚、過慢、手段單一且直接的教訓。隨後的20余年間,除第三世界外,大陸地區處於半孤立狀態。70年代初恢復聯合國地位、與西方國家普遍建交、美國總統訪陸為標誌,大陸地區走出了竊國篡政之初被以美國為首的舊世界體系國家孤立、封鎖的境地。

在80年代,隨著蘇聯的倒台,蘇聯對北韓的經濟援助也因此終止。然而,大陸地區當局對於北韓的經濟援助仍然不斷。北韓之所以能夠存在,和中共當局支援北韓是有密切關係的。

指揮志願軍的彭德懷雖被中共宣揚為英雄,並在1954年任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共“國防部長”,1955年又被授予共軍元帥軍階。但彭德懷與毛澤東的矛盾衝突卻因此激化,此一矛盾自中日戰爭時期,彭德懷發動百團大戰,違反中共中央的「避免決戰」策略即已開始。而毛澤東在韓戰中失去了兒子毛岸英,亦有可能加深了毛對彭的怨恨。兩人的衝突到1959年的廬山會議終於全面爆發,彭寫意見信給毛澤東,被扣上「彭德懷反黨集團」的頭銜,並被撤除中共“國防部長”等職務,最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74年被迫害至死,到1978年才得到中共中央的平反與恢復名譽。

蘇聯
戰爭對蘇聯的影響就十分複雜。一方面來看蘇聯是最大的贏家,戰爭令美陸爆發直接衝突,而自己則從未正面介入。戰爭削弱了美國的實力,把美國超強的國力軍力從歐洲鐵幕一線的爭奪轉移到韓戰的泥潭。為蘇聯爭取了時間在二戰後的廢墟上治療戰爭創傷,發展國防尖端技術,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而美國人則始終相信蘇聯是真正的幕後指示者。美國的國防軍費開支在戰後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針對蘇聯。西方陣營以1949年北約的成立為標誌,也開始團結對抗蘇聯。

日本
日本雖然沒有參戰,但是,戰爭期間美軍在日本大量的物資採購,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經濟復甦,起了決定性的促進作用。同時,由於美國對日本戰爭期間的物資供應的依賴,不得不重新啟用戰前日本國內各行業的領導者。很多二戰戰犯都相繼復出,重新扮演日本政商各界的重要角色。使得日本在戰後走上了與同樣是戰敗國的德國不盡相同的道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造成了現今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盛行。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
對當時退守臺灣的中國(中華民國)政府而言,韓戰的爆發及大陸地區共軍的參戰使得美國認識到中華民國所屬臺灣地區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將臺灣重新納入防禦體系,杜魯門總統派遣第七艦隊巡邏臺灣海峽,宣佈臺海中立化,阻止了大陸地區共產黨渡海攻臺及中國政府(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的企圖。

記得有人幫麥克阿瑟取了一個外號,叫做『美國的凱撒』的說了啊!個人覺得這真是十分貼切的外號的說了啊!因為麥克阿瑟和凱撒一樣,都不是一個『名將』,而是一個另類而奇特的將軍的說了啊!他們都曾經有過,極為漂亮而成功的戰蹟的說。可是也同時,擁有極惡劣的指揮記錄的說了啊!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0-4-16 04:33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力天使(五級)

裝甲擲彈兵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7-5-1 19:13:4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7-6-24 22:43 編輯

戰史本來就是各有各的說法
看看就好
我覺得可悲的是同一民族的自相殘殺
如過有看過太極旗這部電影
就會感覺到骨肉相殘
有時比不同國家的交戰更為殘酷
希望以後不會在發生這一類的事情
不論是大陸地區與台灣
或是北韓及南韓
那才是民族之福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艾迪彥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7-5-10 16:48: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7-6-24 22:46 編輯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介入韓戰之後,韓戰的情勢馬上逆轉,北韓軍一路被逼到陸韓邊境,當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為應該一鼓作氣,深入大陸地區境內轟炸大陸東北的工業設施,並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聯手,進行反攻大陸作戰.

當時,美國政府有幾項考慮因素:1.大陸地區共軍參戰的機率. 2.蘇聯介入的機率.雖然當時戰況對聯合國軍有利,但是當時美國政府其實希望將戰爭節制在一個有限的程度內,麥克阿瑟的深入大陸地區戰略並不為當時的杜魯門總統所認同,也因此造成麥克阿瑟去職.

當朝鮮的金日成被趕到大陸東北時,他一在催促中共出兵,而當時中共內部也分成主戰派與主和派,主戰派認為如果不援助北韓,則統一的民主南韓將會威脅到中共,主和派認為,中共不應該馬上出兵,應該透過第三國將中共的態度告知美國,也就是中共畫出底線,底線是如果美國有深入大陸地區的意圖,則中共將會出兵,於是中共透過印度駐大陸地區使者將訊息告知美國,但是印度大使是一個美國認為不可靠的人,因此,美國也忽略了中共要傳達的訊息.

大陸地區當局最後在無法達到美國的回應之後,研判美國有繼續深入的"意圖",因此決定出兵朝鮮,而大陸地區志願軍也對聯合國軍造成了重大的衝擊,雙方在拉鋸之下,誰也無法得到決定性的優勢,因此在1953年簽訂停戰協議,以北緯38度線為北韓和南韓的邊界.

布萊德雷將軍為當時的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他之所以會說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捲入與被錯認敵人的戰爭>,我個人的見解是:

1.美國並未積極給與南韓政府足夠的軍事援助,而這一點也使得北韓低估了美國 防衛南韓的決心,也等於間接的鼓勵北韓發動戰爭.
2.當聯合國軍將北韓軍趕到陸韓邊境時,就應該暫時停止軍事行動,並表明不深入大陸地區作戰,並且不應該忽視印度駐大陸地區大使給予美國的訊息.
天外來客 該用戶已被刪除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7-8-15 15:01:4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4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07-9-24 11:09:57 |只看該作者
這是世界強權之間的戰爭 跟臺灣說真的好像沒什麼關係  你看麥克阿塞 要老蔣出兵去分一杯羹 都被美國官方否決(當然這是一開始美軍信心滿滿一定營的想法)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07-9-25 01:30:33 |只看該作者
因為韓戰爆發

才讓老美重新評估老蔣政權的價值

才讓老蔣政權起死回生

不然

以當時島內的狀況

就算老共不來

一下多那麼多人

大家也等著吃不飽穿不暖了

權天使(三級)

孤獨走過這生的鬼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07-9-25 02:28:3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7-6-24 22:47 編輯

我是聽說 因為麥克阿瑟他知道共產制度的危險性
然而去打北韓的關係 結果打到北韓那方的時候
美國要他下令收兵 不許在往大陸地區推進
要不然中共現在也無法統治大陸地區
人 只要為自己活就好
孤單總是難免的 久了 習慣就好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07-9-27 00:21:17 |只看該作者

韓戰期間台灣所扮演的角色(補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7-6-24 22:48 編輯

韓戰時期,我國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不大,但第七艦隊協防台灣,間接促成中共援助北韓。
因為在麥帥回憶錄中有寫,第七艦隊巡戈台灣是阻止共軍犯台,也是阻止台灣反攻,有這種保障,中共駐防華中的兩個軍團,得以援助北韓。

在韓戰初期,中共軍隊不敢大規模調動,因為他們怕國軍突然登陸在背後插刀,所以有牽制作用,第七艦隊介入,老共反而可以猛打駐韓美軍。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龍神 + 4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 ...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07-9-27 18:10:1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cavaliers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4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07-9-27 21:24:09 |只看該作者
不管怎樣...
無論往昔或今天...
中國大陸及台灣...
都被世界兩大陣營...
為了其所謂國家利益....
耍弄在股掌之間...
今日我們在台灣切勿沾沾自喜...
以為有美國為我們撐人腰...
去冶中國大陸....
需防人不仁....
因為美國人一旦應為...
親中共對其國家比較有利時...
到時...
結果是可以預期的....
可不是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6 17:1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